书城养生七分养三分治文化养生经
843100000008

第8章 佛教养生:清心静性,慈悲素食 (2)

养生良药——蕴佛于乐

佛教认为音乐有“供养”、“诵佛”作用,如《法华经·方便品》云:“歌呗诵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自佛教传入东土以后,佛教经在吸取了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等长处的基础上,还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实践和亲身体验,最终形成具有佛教独特艺术形式的音乐,风靡天下,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音乐的特征是与佛教的教义息息相关,用四个字来表达就是“静、淡、虚、远”,这种音乐特有的韵味很吻合人们宗教膜拜和祈求幸福的心理,旋律优美,婉转动听,其宁静、清淡、脱俗、高雅,具有浓厚的独特风味。该音乐能令唱者身心合一,物我两忘,令闻者,胸襟豁然,神游情动,使人意念净化,于袅袅音声中陶冶人们的情操,体味人生的真谛。

在独特的佛教音乐中,同样蕴藏了很多养生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1梵呗之音

梵呗是传自印度的一种带有吟诵性质的佛教音乐,也是中国汉地佛曲的源头,它包括咏经、歌赞两个方面。其音乐形式具有极强的旋律,在韵律方面比较优美,深受当时文人雅士和名门贵族的喜爱。尤其在南北朝时期,到处都可以听到梵呗之音,对于听者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使人们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都得到放松,修神养心。

2真言唱诵

所谓真言,就是俗称的“咒语”,指的是佛教密语,是佛、菩萨从心中流露出的真实想法,有很强的养生功效。从养生的角度来看,配以乐谱并以唱诵的形式来表达真言,可以用来治疗疾病,帮助修禅者入静。由于修习者在唱诵的时候要保持身心一致、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净化修习者的心境,对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与此同时,佛教音乐对于非佛教的人来说,同样可以通过欣赏、领略佛教文化深邃的含义,产生净化心灵的效果。这种音乐能够让心灵统一调和,从而达到感觉之美,达到佛教所说的“常、乐、我、净”,享受安详,从而益心健体。

3流行音乐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佛教音乐与当时的流行音乐彼互相结合,从而接近于人民的生活,容易被理解并得到流传。尤其是在唐宋时期,佛教盛行,一些娱乐场所就经常演出一些佛教音乐,并举办佛教音乐会,吸引很多人来听。其实,这些佛教音乐对于提高人民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很有帮助,通过陶冶情操以养生息。

此外,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佛教音乐具有镇定大脑活动、舒缓脉络的特殊功能,对于降低人的心率和血压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冠心病、高血压、神经衰弱患者及孕妇都可以用佛教音乐进行疗养,对恢复心智体力、消除烦恼也很有帮助。同时,对繁忙工作之余的现代人,聆听佛教音乐还可以起到调节精神紧张的作用。

佛门养生的拿捏按摩疗法

佛教按摩疗法的基本方法是经过释迦牟尼亲自研究试验确定的医疗方法之一,通过拿捏和按摩不仅能使人体阴阳恢复平衡,还可以通过推动和激发气血运行,疏通郁闭,补养气血,协调脏腑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对人体健康起到治病保健的双重作用。

实践证明,佛教按摩疗法不仅适用于慢性疾病,对某些疾病的急性期也有良好的功效。下面是几种常见病的拿捏按摩疗法:

1头痛

患者首先双手拇指分推印堂前额至太阳穴,用双手拇指揉眉弓。接着用双手大鱼际揉太阳穴,以拇指相对用力按于两侧太阳穴。随后用掌根揉百会穴,推按头维。然后用中指、食指拨揉后颈部两侧,并拿两侧风池穴,再用双手根自两侧太阳穴至耳后做推法,可稍用力。这种方法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强脑组织血液供应,对各种疾病引起的头痛都有比较好的疗效作用。

2感冒

患者先用左手中指在右手掌心,即劳宫穴用劲摩擦,直到自己觉得发烫,再把中指按在左边鼻翼的下方,即下迎香穴,反复3~4次。然后用右手中指在左手劳宫穴摩擦发烫后,按在右边鼻翼的下方,反复3~4次。若重感冒患者,用上述方法疗效欠佳,可按摩脚心即涌泉穴,通常两三天即可痊愈。

3牙疼

风热侵袭造成的牙疼患者,可选择按揉迎香、人中、下关、颊车、大迎等穴,以指切压,用力由轻逐渐加重,施压15~20分钟。胃炎上蒸引起的牙疼患者,可选择按揉二间、内庭,症状立刻就会减轻很多。虚火上炎引起的牙疼患者,可选择按揉双侧合谷、手三里、太溪穴,其中,太溪宜在每天晚上泡脚后按揉,每次5分钟,不定时地按揉合谷和手三里可以帮助减轻疼痛症状。

4高血压

患者可用双手掌自肩背部向足跟方向做推法,再用双手掌揉背部及揉拿下肢后侧,重点拿揉肝俞、心俞、肾俞、涌泉穴。然后,用双手掌自太阳穴至风池穴做推法,一手拇指和中指相对捏住太阳穴,另一手拿揉头部两侧,重点按揉百会,拿揉风池穴。最后,用双手揉拿上肢及下肢,并提拿腹部,重点揉拿曲池、内关、足三里穴。

5半身不遂

上肢半身不遂的患者选择点揉法最好,即用力拉其患肢,抖其臂,并做轮转活动其肩关节、肘及腕后,再捏合谷穴十余下。然后用手托患肢,用一只手拨动腋窝下大筋,使其有麻木感,可传到手指部,再揉搓十指,使血液贯通到指尖。最后用双手搓其臂百余下,至皮肤发热为止。每天上下午各施治一次,健肢及患肢一同进行。在施治中对患肢要根据病情做适度的按摩。下肢半身不遂的患者,操作次序基本相同,仍先施治穴位,后进行拉、抖及转动屈伸其上中下关节,但着重于血脉及膝眼四脉的按摩。其中,血根四脉的按摩采用扣法,即用两手大拇指按住血根二脉(在膝肌内前面皮肤上面,左右距离约一寸多),并在腿后侧用食指或中指对准上血根二脉位置扣紧,和下血根二脉两筋正中的穴位,迫使血液在筋脉血管中得到逐步流畅,促使患肢血液循环畅通无阻。每一穴位点揉轻重各6次,共36次,也可以加至108次,应以患者体质好坏来增减活动次数,每天上下午各施治一次为宜。同时,可轻轻拍打患肢,使萎缩塌陷的肌肉兴奋膨胀发育,以利康复。

6糖尿病

针对糖尿病一共有三种拿捏按摩疗法。第一种是抱腹颤动法,即双手抱成球状,两个小拇指向下,两个大拇指向上,两掌根向里放在大横穴上(位于肚脐两侧一横掌处),小拇指放在关元穴上(位于肚脐下4个手指宽处),大拇指放在中脘穴上(位于肚脐上方一横掌处)。手掌微微往下压,然后上下快速地颤动,每分钟至少做150次。此法应在饭后30分钟,或睡前30分钟做,一般3~5分钟。第二种是叩击左侧肋部法,即轻轻地叩击肋骨和上腹部左侧这一部位,约2分钟,右侧不做。第三种是按摩三阴交法,即用拇指按揉位于脚腕内踝上3寸处的三阴交穴,左右侧分别做2~3分钟即可。

7痛经

当痛经发作比较剧烈、疼痛难忍时,患者可按压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此三穴对痛经都有抑制作用。待疼痛感有所缓解后,可按如下方法进行腹部按揉:自上腹部至下腹部,又从下腹部至上腹部来回抚摸,待将腹壁抚摸得有明显的松弛度时,再从右下腹开始向上、向左,再向下顺时针方向按摩,如此反复。此外,在进行上述按摩的同时,或在此之后,可用拳或掌有节奏地敲击骶部,使震动力传至骨盆区内的脏器,减轻疼痛。

8遗精

患者可用双手手指分别依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反复轻轻按摩丹田穴和肾俞穴,其中丹田穴是足三阴和任脉的交会处,肾俞穴是肾脏之气输注之处,通过按摩这两个穴位可以帮助调整和改善性功能,从而治疗遗精。

此外,在按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按摩者必须熟悉穴位及按摩手法,以及各种手法的适宜及轻重程度。

2在按摩时要选择好体位,以使全身尽量放松。常用的体位有仰卧、俯卧、侧卧、正坐(端坐)、站位、蹲位等。

c对局部有破损或溃疡、感染等皮肤部位,切忌按摩。

怎么才能像喇嘛一样长寿

按常理,西藏地处高原地带,天气变幻莫测,大气压低、严寒缺氧、风大、干燥、紫外线强,这些恶劣的自然条件都对人体的健康不利。但据西藏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索朗顿珠对40例宁玛派学者虹化(死亡时出现的一种现象)的统计,其中年龄最小者为80多岁,年龄最大者达140多岁,大多数在100岁以上。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这些喇嘛还能如此长寿,确实给了我们不少养生的启迪。

首先,喇嘛在规律地生活和学习同时,饮茶也是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喇嘛每天早、中、晚都是边喝酥油茶、吃糌粑,边持咒诵经。他们在学经过程重学习,更重辩经,通过一系列的诵经、学经、辩经活动之后,熟谙经典。规律的饮居、丰富的精神食粮和益脑健体的香茶,成了喇嘛长寿不可或缺的因素。

其次,喇嘛崇尚动静结合的养生理念。佛教修行以禅定为核心,养生自然以静养见长,但其对于运动养生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视的。于是,经常运动和一些必要的劳动也成了喇嘛长寿之道的原因之一。

再次,喇嘛用佛教的“调五事”以益身心。所谓“调五事”,即调食、调睡、调身、调息和调心。如《六祖坛经》说:“身安则道隆,饮食知节量,常乐在空闲,心静乐精进,是名诸佛教。”其中,调饮,指饮食要有节、量;调睡,指睡眠必须定时,有节制,这样才能让神志保持清明;调身,指调整躯体姿势和动作的锻炼,是静极而动的自发功或是自我保健按摩,它不仅有助于大脑进入入静状态,也有利于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并影响到全身各个系统;调息,指对人体呼吸系统的调节,要求用主观意志去控制和引导自动呼吸,使呼吸自然达到深、长、柔、缓的目的,这样可以祛病强体,延年益寿,体舒心旷;调心,指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增强皮层和皮层下各级中枢的协调性,降低机体的应激状态和对环境劣性刺激的敏感性,提高机体的修复和抗病能力,以利于身心健康。其实,调五事是佛教徒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养身之道,其中包含了许多科学合理的因素,对促进健康长寿非常有益。

最后,喇嘛热衷于密宗的修行。由于僧人们一直向往“即身成佛”,所以在掌握显宗基本原理之后,便热衷于密宗的修行。这种修炼是佛教气功的一个高级部分,要领在于“三密相应”,就是使自己的身、语、意三业(即造作,指一切身心活动)和佛的身、口、意三密相应,这是藏传佛教的基础性支柱法门。喇嘛在努力修行的过程中,就可以达到一种身心和谐的健康状态,从而有益寿延年。

由此可见,喇嘛们正是通过常年坚持上述的方法,才能在西藏恶劣自然条件下避免病痛,养生长寿,这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