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七分养三分治文化养生经
843100000006

第6章 道教养生:天人合一,性命双修 (2)

从医学角度,合理的素食不但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并能预防疾病。《营养圣经》指出:人类所食用的谷类食物,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维生素,基本能满足人体的能量需求。从人体所需的三大营养物质来看,谷类供应的碳水化合物是肉类不能代替的,而脂肪及蛋白质这两种营养物质的最佳来源仍是植物类,如脂肪的最佳食物为橄榄油、葵花子等,蛋白质的最佳食物为大豆等。研究表明:素食和蔬菜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保持自律神经的平衡,蔬菜不仅含有很多人体所需营养,还有抗衰老及抗癌作用。素食者血液偏于弱碱性,肌肉和身体不易疲劳,其血液黏度低,血液供应相对充足,头脑就清醒;食肉者血液偏酸性,爱睡觉,心神不宁,性格外向,其血管壁胆固醇多,易患高血压和心脏病。

道教注重养生,认为人的寿命长短,由自己决定,通过食素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2003年1月14日,武当山玄门派第24代弟子李诚玉道长享寿118岁,分析她长寿的秘诀,食素就是其中之一。在饮食上,李诚玉以淡食蔬菜为主,除不食被道家认为腥(葱、韭、蒜类)和荤(烟、酒、肉类)外,一生坚持少食油盐。她最爱吃玉米粉做的粥和豆腐、野菜,一日三餐,每餐只食一小碗,绝不多吃,从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汤。她最终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坐化而逝的道人。

由此可见,道教的素食观既体现了道教和慈善爱的精神,又暗合养生之道,其饮食养生文化早已渗入我们日常的饮食生活之中,不仅为现代人带来了健康的体魄,也培养了功德无量的慈悲之心。

助你舒经活络的神奇按摩术

按摩术,又称按跷、扶形、推拿,源于战国的巫医,后被《黄帝内经·素问》所载述,道教引进此术,是和导引、咽津、行气、存思等相辅行,以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不老的目的。这种方法的原理就是通过用手捏摩人体皮肤肌肉,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以调整人的神经系统和相应的生理机制。

如今,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人们的用眼率明显较过去提高,因此,呵护眼睛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在这方面,道教的按摩术中有很多好的方法值得借鉴,下面就向大家介绍几种经典的好方法。

护眼保健法

运目法双脚开立与肩同宽,挺胸站立,头稍仰;头部保持不动,瞪大双眼,使眼球尽量不停地转动,从右向左转10次后再反向转10次;停止后放松肌肉,然后再重复上述运动3遍。此方法于清晨在花园内进行最佳,起醒脑名目之功效。

吐气法将腰背挺直坐立,用鼻徐徐吸气,吸到最大限度时用右手捏住鼻孔,双眼紧闭,然后用口慢慢吐气。

折指法小拇指向内折弯,然后伸直向后倒。坚持每天早晚各一遍这样的屈伸运动,每遍进行30~50次,并在小拇指外侧的基部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揉捏50~100次。此方法坐、立、卧皆可进行,经常做不仅能养脑明目,对患有白内障及其他眼病的患者也有一定疗效。

熨目法清晨起床,双手相互摩擦至手搓热,然后用一手掌熨帖双眼,反复三次,最后再以食指、中指轻轻按压眼球或眼球四周。 注:以上方法可任选1、2种合做,也可单独做,重在持之以恒,长期可见成效。

除护眼保健法外,道教按摩术中还形成了针对头颈、胸背及四肢等各部位经典实效的拍打健身法,不仅能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还能调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增强人体免疫力,健身养生。

拍打健身法

头颈部取站立或坐位,全身放松,然后举起双臂,用手掌从后颈部开始拍打,至前额部,再从前额部拍到后颈。反复拍打5~8次。通过拍打头颈部,可以防治头痛、头晕等头部疾病,另外,还有延缓中老年脑力衰退,增强记忆力的作用。

胸背部站立,全身放松,冬天宜脱掉棉衣。双手半握拳,先用左手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拍打右胸,然后用右手拍打左胸,左右各拍200次。接着将左手伸至头后拍打右背部,右手拍打左背部,每侧各拍打100次。通过胸背部的拍打,有助于减轻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同时可防止中老年人肌肉萎缩,增大肺活量,增强免疫力。

腰腹部站立,全身放松,双手半握拳(手掌亦可),腰部自然转动。当腰向右转时,带动左上肢的手掌向右腹部拍打,同时右上肢及手背向右腰部拍打,反之亦然,每侧拍打200次。腰腹部拍打可用来防治腰痛、腰酸、腹胀、便秘和消化不良等疾病。

肩部坐在椅上,用左手拍打右肩,用右手拍打左肩,每侧拍打100次。拍打肩部可防治肩痛、肩酸、肩周炎以及老年性关节僵硬。肢体用左手拍打右上肢,用右手拍打左上肢,一般每侧拍打100~200次。拍打下肢时宜采用坐位,先拍打左腿,再拍打右腿,每侧各拍打100次。通过拍打肢体,可防治肢体麻木,延缓肌肉衰老,解除肢体的酸痛等。

《养性延命录》中的养生卓见

《养性延命录》是寿至81岁高龄的陶弘景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同时结合了自己的养生心得,最终著成的一部养生宝典,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养生益寿专著。

在静养方面,陶弘景强调摄养、保精、养神是养生大法。首先,人虽然在先天禀赋、体质上有强弱的差异,但是这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寿命的长短,人的寿命长短关键还在于后天的摄养。陶弘景总结认为: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去肥浓,节咸酸,减思虑,捐喜怒,除驰逐,慎房事,能做到这些,自然可以避免损伤而能寿享高龄。其次,陶弘景认为房室生活有两重性,既可以补益身体,又可招致损伤,乃至短命,关键在于合理而有节制地安排房事。他认为房室生活也应该顺应四时,而且有很多禁忌,比如行房时如果强忍小便,就容易患淋病或小便困难等病;天气不好,如大寒、大热、大风、大雨、大雪等恶劣天气,不宜行房;醉酒、饱食、情绪不稳时也不宜行房等。用现在的医学及房事养生观来看,陶弘景的论述大多比较正确,很有实际参考价值,值得人们重视。最后,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与情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陶弘景提倡人们要调节情志以养神,喜乐本来有益于人,但过度的喜乐可使人心理失去平衡,所谓大喜伤心,会造成情志内伤,耗损元神而不利于益寿延命。

在儒、释、医的“六字诀”祛病延年养生功法的基础上,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也详细叙述了“六字诀”治病延年方法与功效。这是一种吐故纳新的功法,它是通过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形,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动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六字诀”锻炼分别对应人体的肝、脾、肾、心、肺、三焦六个部位,根据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之原理,弱则补之,强则抽之,使人体阴阳五行平衡,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练六字诀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呼吸、式子、吐音;第二阶段转到处理意念、吐字出气流。练嘘字功,睁眼练,其他字可以闭目吐。每个字吐六次;吸气时鼓肚子,呼气时瘪肚子;吐字呼气,吐尽吸气,嘴呼鼻吸。

此外,陶弘景还十分注意通过调理饮食来护养脾胃以求延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之寿夭莫不与之有密切的关系,脾胃强则气血旺而寿延,脾胃弱则气血衰而命促。所以陶弘景提倡力戒饱食,并说:“厚味脯腊,醉饱厌饫,以致聚结之病。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杂食者,百病妖邪所钟。”所谓杂食,是指膏粱厚味过多过杂,必然大伤脾胃,又使营养过剩,成为致病的根源。他在《食诫篇》中又指出:“饮食即卧生百病,食不消化成积聚;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善于益寿的人,从来不等饿了再吃、渴了再喝,而是少食多餐,使脾胃始终保持一种不饥不饱的状态。在饭后,还要散散步,如果吃饱了马上就躺着睡觉,就会使人生病。另外,饱食之后也不宜立即洗澡、洗头发,否则就会引发头风等症,对健康非常不利。总之,要力戒过于饱食多饮,防止损伤脾胃,避免营养过剩。

现代医学研究还表明,经常饱食还会导致大脑早衰。这是因为饱食后胃肠道循环血容量增加,造成大脑血液供应相对不足,使脑细胞正常生理代谢受到影响,加快脑细胞的衰老速度。有关学者还证实:饱食能诱发人脑内一种叫做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饱腹后,它在大脑中的含量要比吃饭前增加数万倍,而且其数量的增长与食量成正比。这种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被证实是促使脑动脉硬化的元凶,脑动脉硬化与老年痴呆密切相关。所以,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必须养成“食不过饱”的饮食习惯,通过节制饮食来推迟人体的衰老过程。

可见,陶弘景的养生思想和他的《养性延命录》对于我们今天养生保健仍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非常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