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七分养三分治文化养生经
843100000005

第5章 道教养生:天人合一,性命双修 (1)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国学领域,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天人合一”、“性命双修”的哲学养生思想及按摩术等实用性强的养生方法等,在中国千古传承,裨益子孙后代。

以“道”养生的精髓

首先,道家有独特、丰富的养生思想,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1重人贵生,道教的养生思想出发点

道教是世界上最重视现世生命存在的宗教。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载道:“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可见,道教认为,人生最为重要的任务和最大的目标是要努力养护自己的生命,将身体的养护与延续置于一个极高的价值尺度之上。正如我们今天所讲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2“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的主动养生观

道教继承“我命在我”的中国文化中宝贵的传统思想。这表明,道教在人生态度上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相信人的生死命运是由自己掌握,强调了个人主动不懈地修养以臻长寿,否定听天由命的消极思想。这种生死观看似“反乎自然”,实质上是最高层次的“顺应自然”,也是道家注重养生术的发展应用的重要思想基础。

3“天人合一”,道教的养生思想核心

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以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理论为核心,反映出其在养生实践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认识。这种思想也是道教的宇宙观,其追求人的生活应同自然的和谐,注意到年龄变化、季节变化、环境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体现出其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4“形神相守”,道教的形神观

道教将人的生命看做是精神生命体和肉体生命体的有机组成,始终认为神形相依,两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这在今天的养生实践中仍具指导意义,我们既要注意锻炼形体,又要注意精神健康,两者相依才能做到完全的身心健康。

5元气论,道教的养生基础

元气论认为,气分为“天气”、“地气”与“中和之气”,三气“交而为合”,“相亲相爱”,以养万物众生。人是天地中和之气的产物,人欲长生不老,就应修其根本,以养气、炼气为主要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因此,道教养生无论是导引行气、服食药饵、房中补导还是日常卫生,其目的无不在于炼气、养气,使人体元气充实,精神旺健,最终达到健康长寿,这也是道教养生学在世界同类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原因。

其次,道教在养生手段和原则方面,形成了不少修炼观点,对养生很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1清静无为

清心寡欲、清静无为是道家所追求的修身目标,并认为“十二少”是养生的基本法则,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并以此反对“十二多”,即多思、多念、多欲、多事、多语、多笑、多愁、多乐、多喜、多怒、多好、多恶。认为如果这“十二多”不除,势必伤身、丧身。其实,这种境界对于养心来说,再好不过了。

2内修外行

道教徒在为修炼自己形、神,以求长生成仙的时候,也要具备积善立功的道德修养,并将忠孝、和顺、仁信作为道德修养的核心。这形成了道教内修外形的养生观,将养生方术同人的社会活动结合在一起,并认为道德行为同养生实践有密切关系,对于我们今天修性养生、做事做人,都具有启迪意义。

3运动养生

道教养生学既强调运动养生,又主张运动要适度。这种观点道出了适当运动对保持身体健康非常之重要,其极大地促进了道教各种导引术和内炼方法的发展,至今仍具有养生健身价值,也是我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运动”的实质所在。

4众术合修

在修炼方面,道教全面继承了前人(包括先秦以前)各家的养生方法,博采众长,没有偏执一家,并在自身的修炼实践中全面推进各种养生方法。这也是道教养生更为全面、系统的一大重要原因。

最后,虽然儒、释、道三家自古都是鼎足而立的,但儒家养生的目的在于入世,佛家在于出世,而道家则在于加强自身修炼以求长生不老,所以道教的养生修炼体系在不断吸取前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方法,其中有些方法,在今天仍然具有实际意义。

1守一养生

所谓“守一”,即指意守一处,是一种通过反观内省达到调和形神的内修功夫。这种方法虽然简单,却是道家意守功最基本的方法,后世一切以意守为主的功法,都或多或少都包含“守一”的内容,这一点在修身养性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2吐纳行气养生

所谓“吐纳行气”,即在呼吸调节中,吐出胸中的浊气,吸进新鲜空气,以求达到精满、气足、神旺的延年益寿效果,并能发放内气利他济人。这是一类以调练呼吸为门径的修炼方法,主要包括采气、食气、闭气、炼气、布气(发气)、胎息、调息、六字诀等,大体可归为服食外气、吞咽元气、存思服气、调动内气等四种。后来的内丹功夫十分重视气息,强调在呼吸中获得先天之气以补后天之气。

3导引养生

所谓“导引”,是一类以健身强体为目的的动功功法,包括导引术、按摩术、点穴术、叩齿法、鼓漱咽津法、鸣天鼓、干浴法等。多以动摇肢体为门径,与气息调节相配合,使得血脉畅通、延年益寿和祛除百病。

4内丹养生

这是道家功中最高级、最严谨的功法,它把人体比做炉鼎,把人的精、气、神作为对象,是运用意念,经过一定步骤,使精、气、神在体内凝聚成“丹”,以求长生的一种修炼方法。内丹术融会贯通了古代的守一、存思、导引、吐纳等各种方法,并且形成了南宗、北宗、中派、东派和西派等派系,各派功法也各有侧重。道教认为,男女生理不同,故炼丹的方法应有所区别。虽然这种方法存在一些虚幻成分,但其聚精、会神、凝气对养心修性还是很有启迪的。

5服食养生

服食又称“服饵”,是一种通过服用特定的食物或药物来求得长生成仙的修炼方法。虽然成仙不切实际,但这种方法在医学角度还是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的,如一些草木有滋补作用,服食得当就可起到补养元气、调理五脏、滋养精血、治疗疾病的作用。后来我们说的药膳等,也类似这种方法。

6起居养生

所谓“起居”,是道家养生修炼术中涉及衣食住行、语言、情绪等方面的杂修之法,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要求取法自然,适应变化,顺乎天时地利,以求健康长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主张生活要有规律,维持规律的生物钟才能让机体处于规律的、健康的状态。

7房中养生

中国医学把男女的性生活称为房室生活,也叫房事、行房或入房。凡有关医学性保健的方法,中国古代称之为“房中术”。道教强调男女性生活要节制和谐,以养精、固精、保精为根本,具体方法有多种,但不管是补救伤损、攻治诸病,还是采阴补阳、还精补脑,最终都是为了增寿延年,长生不老。

8香汤沐浴养生

所谓的“香汤沐浴”,就是用调入各种芬芳药料的温热水洗澡的一种修炼方法。常用的香汤有五种,即白芷、桃皮、柏叶、零陵、青木香。此法的作用不仅在于洗净身体,除污去垢,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即借助洗涤身垢,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人体的神经系统也会因来自体表的刺激而产生相应调节反应,也就是道教所谓的“洁净内心”。神气清朗自然也就有利于养生修炼,延年益寿。

得于“口”的健康之道

在道教的养生思想中,饮食养生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成就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以素养寿。

道士们常年素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持戒,因道教是一个重生、乐生的宗教,所以他们认为世间之物皆由天地精气所化,如同人类一样,它们一样拥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关于持戒,《积功归根五戒》指出第一戒为不得杀生,第二戒为不得荤酒,其实戒荤就是戒杀的延伸,为持此二戒,道士们自然就必须过着食素的生活了。二是为了养生,如道经云:“斋食(即素食)者,洁净身心,涤除邪秽。”“圣人以此斋(素食)戒,以神明其德夫。”道士出家修道的主要目的就是追求长生成仙,而素食就可以成为其“得道”的辅助方法。虽然成仙的目的从科学角度看充满虚幻色彩,但其“洁净身心”、“神明其德”对修心养生还是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