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针灸与养生
8356300000027

第27章 中医针灸调治常见病(8)

怎样预防膝关节尤其是“老寒腿”的发生呢?首先是要有适度的膝关节功能锻炼,冬季以慢跑或快速行走为好。初发病时,平坐床上,膝关节周围涂以高度白酒,双手在关节周围的鹤顶、犊鼻、阴阳陵泉、阴市、血海等穴位反复抓捏、按揉,手法自然,由轻渐重,使关节周围有钝痛热感,约15分钟;然后用两手掌反复拍打膝盖上下,约3分钟,至局部发红、发热;用一手握住患肢足踝,另一手垫于腘窝处,反复做折膝屈曲活动,用以扩大膝关节间隙,加强活动功能,注意,不要用猛劲暴力,要依随关节活动范围缓慢用力,逐渐增加活动功能;做完上述治疗后,膝关节疼痛不能缓解时,在疼痛部位寻找青色静脉,以消毒三棱针点刺之,然后拔火罐10分钟,最好能拔出3~5毫升黑色血液为佳。若静脉不明显,可在痛点周围用三棱针刺5下,再拔罐。本法是治标之法,能有效地缓解疼痛;治疗完毕要休息,以卧床休息为好,休息时尽量把膝关节放在与心脏等高的位置,使负重的膝关节得到休息,不仅可以减轻疼痛,还可以防止病情的发展。冬季一定要注意膝关节保暖,寒冷刺激是诱发膝关节痛的主要原因,冬季锻炼时要防止膝关节受寒。很多“老寒腿”病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的膝关节比天气预报还准,每当天气变化,气温骤降时,膝关节就疼痛加剧或酸胀不适,这时候,您别大意,一定要及时添加衣服,尽量不去户外活动,顺应天气变化,以避免风寒之邪侵袭关节。俗语“寒从足下生”,冬天阴寒之气太重,寒则血脉凝滞不通,特别是膝关节痛的患者,要加强下肢防寒御寒的保护措施。每晚睡前用高于体温的热水泡脚也是不错的预防措施。

还要说明一点,膝关节痛目前无特效疗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退行性病变是一种自然规律。但通过上述防治方法可以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缓解疼痛,避免膝关节痛的复发,也就使您的生活、生命质量得到了改善。

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是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之后,在遭受外力的作用下,或因慢性劳损,或闪挫跌仆扭伤,或风寒湿外邪侵袭,引起脊椎内外平衡失调,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了神经根、血管或脊椎等组织,导致腰痛且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近年来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越来越多,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占90%以上的人在其一生中曾患过腰痛,在这些腰痛病人中有半数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我国成年人逾十亿,可想而知,每天有多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在受病痛的折磨。从临床资料的统计数据分析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日趋年轻化,长期坐办公室、伏案工作、电脑桌前久不离位是该病发生的最多的人群。随着现代化办公设施的快速发展和运用,那些脑力劳动者、白领一族把上班工作时间几乎完全固定在办公桌、电脑前的座椅上,按动键盘、滑动鼠标、拨打手机成为每天主要的活动内容。他们再也不像以前楼上楼下传达指示,骑车或步行东奔西走联系工作。这样看似轻松了自己,其实,由于长期坐着不动,给腰椎、腰部肌肉、韧带、软组织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使腰部长期负重,日积月累形成慢性损伤,如再遇外伤或遭受风寒湿邪的外袭,内外合因致使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了马尾神经或神经根,腰腿痛也就伴随着发生了。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分为急慢性两种。急性腰突症常有明显诱发因素,如局部受寒凉侵袭、搬重物扭伤、腰部活动时用力不当等。发生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后,腰背强直,痉急痛剧,不能站立,呈端坐位,稍动痛即加重,直立时腰椎挺直,或有侧弯,腰肌触痛,腰椎不能仰俯及左右旋转,按之其痛向下肢放射,腰痛轻者牵扯下肢隐隐作痛,腰痛重者每于活动或咳嗽、喷嚏、大声说笑、大小便时均可使疼痛瞬间加剧。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大部分病人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根据急性腰突其疼痛部位集中在腰骶处的特点,腰骶部又属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故治疗常用助阳散寒,祛风逐湿,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法。取穴:攒竹、大椎、肾俞、命门、委中、昆仑。具体操作,先针刺大椎穴,使针感下传,不留针,然后针攒竹穴,务必使眼中蓄满眼泪,针此二穴病人腰痛即可迅速缓解。让病人俯卧再针肾俞、命门、委中、昆仑各穴,留针半小时。起针后在痛点处拔火罐,如有腰大肌痉挛硬结则以三棱针刺之再拔火罐使之出血5~10毫升。用此针灸法治疗急性腰痛一般二次即可取效。如果患者不方便针刺或惧怕针刺治疗的可选用弹拨昆仑法,令患者仰卧,术者立于患者足后,弹拨右足昆仑穴用术者左食指尖放在昆仑上(穴位在外足踝与跟腱间的凹陷处),弹拨左足昆仑穴用右食指。首先向下用力压,然后向外踝方向滑动,弹拨时术者感觉指下有跟腱在滚动,患者感觉麻胀痛或有触电感向足心放射,左右昆仑穴各弹拨3次。本法既适用于急性腰痛也适用于慢性腰痛急性发作,操作关键是,弹拨时必须出现麻胀,触电感并向足心放射,疗效才最佳。另外一治法:用指甲重掐患者人中穴,边掐边让患者活动腰部,活动幅度尽量要大,掐至患者眼中充满眼泪,然后让患者俯卧,用三棱针点刺双委中穴再拔火罐使之出血3~5毫升。这是依据《玉龙歌》:“强痛脊背泻人中,挫闪腰疾亦可通,更有委中之一穴,腰间诸病任君攻,”的治疗理论而变通的治疗方法。这两种简易治疗急性腰痛方法屡试屡验,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可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作为腰部的健康保健来运用,能有效地预防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

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亦称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是急性期未完全治愈而遗留下的慢性腰腿痛,通常又以坐骨神经痛为主。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有,腰痛伴有坐骨神经通路出现放射性钝痛、刺痛或灼痛,可自腰、臀部直达股后和小腿外侧及外踝部;体位改变或牵拉坐骨神经时可诱发疼痛或使之加剧,患者喜健侧卧位,并将患肢屈曲,直腿抬高试验、足背屈试验及弯腰捡物试验等呈阳性;在腰椎4、5脊突旁、骶髂关节上部,坐骨结节与股骨大粗隆之间的臀点,腘窝中央、腓骨小头后下方及外踝前下方均有明显压痛;可兼见小腿外侧及足背外侧痛觉过敏或减退,患肢小腿皮温减低,不出汗,或较身体其他部位出汗少,患部肌群肌张力降低,跟腱、半腱及股二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症状;如感觉腰腿冷痛重着,恶寒怕冷,喜温喜按,活动不利,遇寒或天气变化加剧者则属寒湿阻滞经络;如感觉疼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不能仰卧转侧,痛处拒按,活动后痛轻,休息后痛剧,并有明显外伤史者则属血瘀不通而致痛。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以“上下班路上坐车,上班时坐办公室,下班后久坐看电视、上网”的“三坐”人群发病率最高。这些人又大多是青壮年中的白领族,即人们常说的:“人未老腰先衰”一族。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大致可分为二种情况,一是症状突出,疼痛剧烈,严重影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务必要去医院治疗,或中医或西医,以能及时有效的改善症状、基本恢复腰椎生理功能为原则。经过二十多年对该病的治疗经验总结,我中心创立的“三重法”对急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很好的疗效。该法是在对病情做出确切诊断后,依据“以病为腧或以痛为腧”的原则,在病灶处施以“重刺络、重拔罐、重艾灸”,尤其是“重灸法”,以短时间、近距离、高温度、小面积、直接灸为特色,凸现以“重”治痛的即刻效应。2003年7月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对“三重法”治疗颈肩腰腿痛进行专访,采访过程中恰遇一慢性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病人来诊,患者发病一周,腰腿痛进行性加重,生活不能自理,用“三重法”治疗后,病人行走如常,整个治疗过程被完全拍摄下来,这段视频资料成为记录“三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确切疗效的一个精彩片断。二是临床症状不太典型,疼痛不十分剧烈的病人可用下列方法进行腰腿痛的健康保护治疗。腰痛明显时在筋缩、肾俞、命门穴拔火罐10分钟,起罐后用艾灸30分钟,每日一次;如腰腿痛弯腰困难,不能仰卧,这是肝经的病,按揉太冲、阳陵泉即有效;腰酸痛重坠者,多为肾虚,两手握拳以指关节突起部放在双侧肾俞、志室穴按揉,或双手叉腰用大拇指按揉穴位10分钟,每日至少3次;腰骶疼痛恶寒,天气变化加重,女性月经期痛加剧者,两手握拳,有节奏地轻轻叩击腰部脊柱两侧至骶骨15分钟,可配合拔罐后艾灸,也可用两手搓热以掌面紧贴腰部脊柱两侧,上下反复摩擦腰骶部,直至症状有所缓解;《针灸大成》中说:“腰背委中求”,临床经验证实该穴有解痉止痛,祛风散寒,通经活络的功效,委中穴是治疗各种腰腿痛的特效穴,位于膀胱经腘窝横纹的中点。委中穴不仅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还有预防复发的功效,平时要多按揉该穴,稍用些力,会有些胀痛,但能忍受,按揉后腰背部有舒适感。如遇风寒、着凉腰背部有紧束僵硬的症状,这叫风寒束表,此时如不及时治疗可诱发腰腿痛也可能并发感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病人趴在床上充分暴露委中穴,用细三棱针刺之并拔罐,因疼痛病人会出少许汗,风寒之邪随汗外出,腰腿痛或感冒不用服药而自愈。

最后温馨提示您日常生活中用以下方法可预防腰椎突出症的发生:首先要有适度的身体活动,积极锻炼腰大肌的功能。减少腰椎的慢性损伤,适度的腰背肌功能锻炼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肌肉的反应性和强度,松解软组织粘连,纠正脊柱内平衡,提高腰椎的稳定性、灵活性和耐久性,起到良好的治疗与预防作用。较为适宜的运动是每天中速行走一小时。其次,一定要注意腰部保暖,避免腰部受风寒之邪侵袭。年轻女性尽量不要穿暴露肚脐和露腰的裤子,长期让肚脐和腰暴露在外一旦风寒入里,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妇科病的机会就会明显增加。第三,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平时还要注意坐姿,要让腰骶部平均受力,不要让腰大肌长时间处于扭曲、歪斜状态。第四,工作时歇拿出几分钟用前面讲过的腰椎保健法进行自我腰椎保护。最后,教您一招“飞燕式”腰大肌锻炼法,穿宽松衣服,俯卧在床,以腹部尤其小腹用力,双上肢、双下肢向后、向上缓缓抬起,到极限位置不能再上抬时,瞬间用力向上抬一次,然后缓缓放下,每天坚持做15次以上,可有效地锻炼腰背肌肉、韧带、软组织的功能。经验证实,“飞燕式“腰大肌锻炼法比仰卧起坐更能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肥胖症的发生。

调治高血脂、脂肪肝

看过一则报道,中国当代两位文化大师赵朴初和启功在医院不期而遇。启功关心地问赵朴初:“先生身体哪不舒服,怎么也住院了?”赵朴初显出一脸的无奈,慢慢地说:“高血脂,脂肪肝,头晕,腹胀满。”启功惊讶道:“您一生素食,怎么也患高血脂、脂肪肝呢?”赵老轻轻摇头……赵朴初乃中国当代对佛学研究集大成者,生前一直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崇信佛教就只能食素,这是佛门的清规戒律之一,以赵朴初的学养和社会地位,他肯定是坚定的素食主义者。遗憾的是,即如这样清心寡欲,远离荤腥酒肉的大师也不可避免地要患上高血脂、脂肪肝,由此可窥见该病的发病率有多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被高血脂、脂肪肝困扰着,且发病率明显年轻化。所以,有必要和大家聊聊如何有效地调治高血脂、脂肪肝。

先简单说一下它的发病机理。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血脂。脂类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它们在血液中是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高于6.0毫摩尔/升,或甘油三酯高于1.54毫摩尔/升,或高密度脂蛋白男性低于1.04毫摩尔/升,女性低于1.17毫摩尔/升。高血脂是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脂肪肝、糖尿病的直接诱发因素。当血液中脂类过多超过了肝脏所能处理的限度,便会造成脂肪在肝内的堆积,而形成脂肪肝。高血脂与脂肪肝如同一对孪生兄弟,通常是形影相随,沆瀣一气,相互串通而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高血脂的典型症状有:头晕头胀、眩晕嗜睡、神疲乏力、哈欠连连、失眠健忘、胸闷胸痛、纳呆腹胀、咳吐痰涎、大便秘结等。一般人以为只有过度肥胖的人才会血脂高,其实不然,很多身体精瘦的人血脂却高得吓人,这种情况又多见于中年女性。所以,不要以胖瘦来判断血脂的高低。

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的3%~4%,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即为脂肪肝,严重者脂肪量可达40%~50%,脂肪肝的脂类主要是甘油三酯。脂肪肝是一个全球常见的病症。经济发达、生活改善、过多高脂饮食、高龄人口比率增高,脂肪肝的发生率也会随之增加。据统计,现在约有25%的人可能发生脂肪肝。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有合成、利用和转运脂肪的功能。当脂肪来源过多,合成增加而利用释放减少时,即可导致脂肪肝。因此,脂肪肝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许多因素都能成为诱发脂肪肝形成的直接原因。常见的病因有,大量饮酒尤其是烈性白酒、过度肥胖或过度消瘦、糖尿病、病毒性肝炎等,其他如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某些药物(类固醇激素、生长激素)以及家族性遗传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脂肪肝。在这些诱发因素中,长期大量饮酒或酗酒是导致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因素。营养过剩和过度肥胖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原因;营养过剩往往是肥胖症的直接原因,如长期喜欢肥肉厚味、动物内脏、油炸食品,而蔬菜、水果、粗纤维食品、清淡食品却吃得很少,使摄入脂肪的量远远超过人体所需的量,也超过了人体能够承受吸收和消化的能力,进的多,出得少,使脂肪在肝细胞内大量堆积,而形成脂肪肝。临床资料统计显示约有25%的脂肪肝病人有糖尿病。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长时间静坐、活动量少、晚餐吃得太多,特别是晚餐以高脂肪、高蛋白为主的饮食危险性更大,一些人有睡前加餐或吃夜宵的习惯,进一步加重了肝脏的负担。如果一个人同时有上述多项或几项不良饮食习惯,就更容易患脂肪肝。由于贫穷性饥饿,特别是一些女性患者为瘦身而人为的节食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蛋白质缺乏形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