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针灸与养生
8356300000002

第2章 前言

八年前,我出版了第一本个人专著《鹊俦集》,其中大部分是我在国内外中医、针灸专业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书名之“鹊俦”二字,既有盼铁成钢的师长对我的殷殷期许,也有我自己矢志以沧州杏林先贤为榜样的自励。那时的我,对扁鹊能够“尽见五藏症结”的本领向往至极,真希望自己亦有此神功,治病救人于濒危之际,所以彼时心中向往的是事长桑君、饮上池水的扁鹊,起赵简子、活虢太子的扁鹊。

然而,当我效仿先贤周游列国,从亚洲到欧洲,从岭南到漠北,一路行医,在漫长的游历中感受先贤的脚步,在广阔的实践中领悟中医文化的精髓,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市井厅堂,多见患者饱受疾病之痛、求医之难,以悬壶之术尽济世之心,我终于明白,医术的高度乃是医者人生的高度。2010年,我终于停下脚步,抖落尘埃,重归故里,有幸效力于王立新院长麾下,成为沧州市中医健康保健中心的肇建者之一。每每夜深人静,重新打开书橱,捧出那本由范曾先生亲笔题鉴的《鹊俦集》,多年来飘泊的经历,让我打开思想的闸门,此刻脑海浮现的则是《韩非子》里见蔡桓公的扁鹊、《鹖冠子》里答魏文王的扁鹊……而《黄帝内经》中那句经典“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也不禁在耳畔悠然响起。

当今时代,物质生活极大繁荣,芸芸众生,熙熙而来,攘攘而去,对利欲的追逐,对浮华的趋附空前狂热,生存竞争压力增大,思想情绪时常波动,个人心态容易失衡,加之诸如昼夜颠倒,暴饮暴食,以车代步,贪凉嗜网等不良生活习惯日趋严重,生活方式背离自然,倒行逆施,从而导致疾病丛生。而与现代疾病多发高发趋势相伴的,是人们对健康的渴求越来越迫切。各类保健养生电视节目、网络信息、书籍……扑面而来,一浪高过一浪的养生热,正是这一现实反映。

养生是东方文化中特有的关于生命健康的“天人合一”思想智慧和经验总结。“若要身体安,三分饥与寒”是养生,“冬吃萝卜夏吃姜”是养生,“扎针拔罐子,病去大半子”其实也是养生……大道至简,顺应天地,重返自然,即是养生。养生并不深奥,而重在科学认识,重在付诸行动,重在持之以恒。

但是,眼下的养生界可谓山寨林立,鱼龙混杂,挂羊头卖狗肉以此沽名钓誉者有之,结网设套以此射利图钱者亦有之,这让非常迫切接受中医养生知识的大众无所适从,甚至深受其害。当江湖上“养生大师”的帽子已能批发贱卖,当如良似莠的养生书籍漫天飞舞,当各种“乱弹”式养生讲座嗡嗡聒耳,咯咯如群蛙噪塘,我觉得,我们这些专业的中医人有责任站出来,为中医文化的复兴、传承与发展有所担当。立足于传统中医养生要论,发出准确科学的声音,正本清源,让养生回归正本,让健康回归自然。

医术者,仁术也。自2011年春节起,我试着将半生从医经历中积累的一些以经络、针灸为主的养生知识整理出来,在报纸上发表,承蒙读者厚爱,多有好评。又经过大量的增删校正,现将这些小品集结成册,以求更加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千百年来,中医养生从江湖到殿堂,又从殿堂到江湖,我只愿倾绵薄之力,让上古流传的中医养生知识随着这些科普小文,“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服务大众,利益众生,并为中医文化的正脉相传奉薪以为火,聚滴而汇流。

是为序。

曹文忠

2013年1月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