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针灸与养生
8356300000001

第1章 序

古人善于求本,一切学问的根基要从根本做起,健康的根本就是人体的抗病能力,是人体的正气。人体必须适应四时气候的变化,依靠天地五气、五味的充养,才能维持生命。“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也就是生气通天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既是《针灸与养生》一书的思想根基,也是编著者曹文忠几十年来思想精华的汇总。书中对传统文化悟之深,涉猎之广,充分印证了中医人对中医药的情感,实为难能可贵。

伴随人类历史的医学已有几百万年,疾病的历史也有几百万年。中医养生兴盛时期追溯到东汉以后,在《黄帝内经》的引导和带动下,中医养生学日趋繁荣。当时很多著名的医家都长于养生。华佗五禽戏的演练,到太极拳、八段锦等各种群众养生活动开展,既有辨证养生理论的支撑,又兼有历史经验的记载。中医博大精深,就疾病和健康的关系来看,就是一为中医认识,一为中医的实践,这些皆体现了中医独特的养生方法。怎么看、怎么做,健康观、疾病观、治疗观等等都是在中医人体观指导下进一步形成的具体学术理论。

而今,中医药学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中医人满腔热忱,励精图治的时代,坚持“集成创新、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是中医人士、中西医结合人士本职所在。“如四时行焉,如百物生焉,人应尽的职责,谓之天职。”2009年10月,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及各级政府的关心下,我院成立了沧州市中医健康保健中心,同时邀请了国内热爱中医,忠诚中医的有志之士加盟进来,曹文忠就是其中一员。

秦皇汉武以来,古人积累了很多很好的养生经验,曹操说“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本书中利用针灸穴位经络养生,有具体的时令、具体的病证,贯穿着因人而异的个体化诊疗思想。既注重了个体养生,兼有共融的整体辨证思维,针对实践过程中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既有古代中医故事的源引,又有独特的创新理论指导,会让诸多方家读后思考和探究。但愿此书能成为读者自我保健养生的饕餮大餐,是为序。

王立新

2013年1月于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