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8355200000019

第19章 谁在股市赚到了钱?(5)

如此一来,如果金融机构破产了,那么纳税人不会受损失,只有金融机构的股东和其他债权人会亏损。金融机构便为所欲为,越来越疯狂,甚至毫无顾忌地降低或完全违背传统的贷款标准。这时,银行在保有资产负债表前提下的贷款模式,迅速让位给新模式——将贷款证券化并出售给广大的投资者。银行业的这一新模式被监管机构全面认可,因为银行并不拥有贷款,也就不需要承担风险,这就减少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可事实上,这些贷款所涉及的风险并没有消失,只是被转移到投资者身上了,换言之,风险实际上已延伸到了更广泛的金融体系。正像前面提到的,次贷本身的总金额只有13万亿美元,即便“全军覆没”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次贷进一步变成了次级债务,其金额立刻被放大了40多倍,变成55万亿美元。当房价高到再也没有傻瓜愿意接手房产的时候,房地产市场中的交易便无法继续,人们避之唯恐不及,那把锋利无比的下行利剑,一下子斩断财富金字塔上的阶梯,底部立刻松动、崩溃。

目前,中国楼市中的价格也已高到让交易无法继续的地步,不过幸运的是,中国还没有像美国那样,在金融领域实行全面证券化。但是中国已经打开了大门,国际金融资本已然大举挺进中国市场,他们将一如既往,在获得利润后转身离去。事实上,国际金融霸权早已在中国房市上掠劫了一波财富,那么在游说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之后,情况将如何?不用我说,大家也应该明白了。 做空是豪赌,散户要远离财经杠杆能玩出多大的动静?我们用三个真实的故事来告诉你。

故事一:莉莉老公惨败保证金交易

华尔街发明了各种金融产品,全都是以财经高杠杆为基础。比如最典型的 “麻筋(Margin)”账户,即保证金账户,也称作透支账户或信用账户,是投资者在证券公司开设的一种账户形式。通过该账户,投资者可以用股票作抵押, 按账户资产总市值的一定比例借用证券公司资金进行投资。如果市场出现下跌,股票市值达不到抵押的最低标准,投资者必须追加保证金或抛售股票。在美国,透支账户由联邦政府法规管辖;联邦储备局对透支比例作出特别规定。例如,规定账户的保证金比例为65%,意味着商户在购买证券时应立即支付65%的证券价款。余下的35%的价款可以在之后支付,但需要支付利息。利息按证券提供的借款成本为基础折算。

记得初进华尔街的头几个月,懂得了期权期货的皮毛之后,我开始“学艺三天,上山打虎”般飘飘然,逢人便吹“以小博大”、“杠杆作用”、“只赚不赔”。有一次我遇见太太的朋友莉莉,又口无遮拦地吹嘘开了,还加了一大堆英文专业术语。见莉莉听得一愣一愣的,心里特爽。没想到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过了3个月再见莉莉时,她狠狠地瞪眼说:“上足你的老当,都是因为你,害我老公亏了十几万美元!”什么!亏了十几万!不会吧?莉莉的老公虽然富有,但十几万美元毕竟不是小钱!我赶紧追问莉莉她老公是怎么亏的。

莉莉说:“我也不清楚。我就告诉他,有一种方式炒股票,不用花大钱。如果做好了,是能赚大钱的。老公问我什么方式,我就学着你说的,什么‘Options’啦、‘Call’啦(都是期权期货的术语),什么什么的。我老公马上给他的股票经纪人打电话,用2万美元开了一个‘麻筋’保证金账户。但是过了没几天,经纪人就说账户里钱不够,必须立刻马上补钱进去,否则就要‘Call’了。我想那大概就是你说的‘Call’吧。谁晓得,后来每隔一两个星期,我老公的经纪人就要他补钱进去,否则前面投进去的钱就全没了。这样,每次经纪人来电话,我老公岂止‘麻筋’,简直要‘抽筋’了。直到前天,我老公实在不想再撑下去,就只好‘Call’,结果算一算亏了十几万美元!”她是越说越气,我是越听越糊涂。

其实,开设保证金账户用来炒股,在购买股票时,只须支付股票总值的25%到30%就行了。如果投入1万元在保证金账户的话,可以购买总值4万元的股票。也就是说,保证金账户有4倍的杠杆作用。当然,那75%的钱是向证券商借来的,利率一般比银行高一些,比信用卡低一点;而且账户里还必须维持你所拥有股票市值的25%到30%。一旦低于这个数,你的经纪人就不客气了,要来“麻筋”Call,就是要你赶紧“输血”进去。

故事二:小刘做空网络股倾家荡产

既然运用了杠杆作用,利弊一定是双向的。你想以一赚四,就会以一亏四。一般经纪人做保证金,都爱买卖上下起伏特别快的小股票。只要稍加留意便可发现,好些小股票在3个月之内可以跌去50%,甚至超过75%。如此这般亏个十几万元,那是稀松平常的。我不禁想起在银行家信托的老同事小刘,就曾因为做保证金再加上卖短做空而倾家荡产。

17年前,学金融出身的小刘雄心勃勃,期望尽快赚到第一桶金,至少100万美元,然后回国创业。来到银行家信托之前,他炒股就赚了不少钱。那时华尔街刚从几年前的熊市恢复过来,新一轮的高科技股正火热。我也时常小玩几把,几乎只赚不赔。小赌怡情嘛。而小刘专攻金融,以他的手笔只需“倒腾”几下,估计实现愿望指日可待。

可是不久,我渐渐地发现小刘时常心神不定。华尔街周围的餐馆全都装有电视,直播财经消息。午休吃饭,小刘眼睛不停地扫向餐馆的电视,话也越来越少。那个阶段,股市几乎天天往上升,华尔街人都喜气洋洋,小刘为何愁眉不展呢?我突然意识到,小刘一定在“卖短做空”。

一般投资者都希望低买高卖,看好哪家公司,买进它的股票或债券(华尔街上叫Buy Long),然后希望它不停地上涨,等卖出时(Sell Long),卖价减去买价就是所得利润,再简单不过。

但假如我们对某家公司不看好,觉得它的股价或债券太高了,过些日子应该会跌,我们就可以卖短。也就是向你的股票经纪人借来那家公司的股票或债券先卖掉(Sell Short),然后等那只股票跌了之后,再买回来(Cover Short)还给经纪人,股票价位的差价就是所赚利润。这就叫做空。

事实上,买长的风险是有限的,股票价位大不了跌到底。比如用10万元买卖股票,哪怕全部输光,也就是10万元;而卖短的话,你们想吧,股票上涨的价位理论上说是无限的,那卖短所亏的钱不也是无限的吗?因此,做空的风险为无限大!我不禁替小刘担心起来。

一天小刘终于忍不住承认,几个月下来,他亏了10多万美元,回国发展的计划要推迟了。他气呼呼地说:“真他妈见鬼了,按股票价值分析法,市面上很多网络股的价位都高得离谱,那些公司刚上市,一分钱还没赚,怎么可能卖到每股50美元,甚至100美元呢?”

所以,那段日子他一直卖短。其中有一只股票他以60美元一股卖掉(Sell Short),共卖了1000股。不到两个星期,那只股票竟然涨到80美元,他不服,硬是撑着不了断。过了两个星期又上涨20美元,丝毫没有下跌的迹象,他只能忍痛买进了断。好家伙,单那一笔,就亏了4万美元!我劝小刘算了,收手吧。老老实实上班,10多万美元,权当白干两年。

但那时的小刘却好似输红了眼的赌徒,不服输,继续坚持做空。他甚至不惜将家产抵押给朋友,借来10万美元,加上手头剩下的5万美元,继续卖短,而且还开设保证金账户,加大杠杆做空网络股!可惜呀,网络股非但不跌反涨,“做空”加保证金杠杆,15万美元源源不断补仓,不到一个月便输得精光。结果,还没等到网络泡沫破灭,小刘早已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更无从谈起回国创业。

读者或许会问,“做空”和“麻筋”保证金那么可怕,那么散户输掉的钱都到哪儿去了呢?

鲍尔森惊险豪赌美国房价

由美国这次金融海啸演变成的经济危机,像癌细胞般蔓延全球,其始作俑者是次级信贷,害人不浅。然而,多家犯愁却有人大喜。美国有一位对冲基金经理,他与前一任美国财长同姓,叫约翰·鲍尔森。当华尔街各家公司愁云惨淡、人人担心工作不保之时,他掌管的基金就从中大赚一笔,把15亿美元变成280亿美元!为此,他“荣获”了一个35亿美元的大红包!这可能是华尔街史上最大的一笔个人收入。

这位鲍尔森先生是怎么做到的呢?非常简单:就是做空。

2006年年初,这位在纽约皇后区长大的鲍尔森灵敏地嗅到了房地产泡沫的异味,于是开始下注做空楼市。他设立了一个“信贷机遇”对冲基金,筹资15亿美元,买入信贷违约掉期,做空房屋抵押贷款债务。他当时这样做是与市场95%以上的投资者背道而驰的,但鲍尔森觉得没有一种商品会只涨不跌,既然房子也是商品,自然也不例外,楼市不会永远是牛市。

虽然房价不会永远朝上涨,但具体何时会跌也很难判断。鲍尔森设立基金后的头几个月,美国楼市依然看好,房价一路上升,他的基金因此赔钱。在华尔街,一般的投资都设有止损点,一旦到了止损点,基金经理为了减少损失会选择全身而退。亏损并没有击退鲍尔森,他意志坚定,力排众议,可那时他的压力非常巨大。为了减轻压力,他每天在曼哈顿的中央公园长跑5英里,每晚都告诉他的太太说,目前是“黎明前的黑暗”,成功即将来临。

鲍尔森赌对了,“真理”似乎往往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没过多久,美国房价从高位突然下滑,随着房价的下降,他基金里的房屋抵押贷款债务,由于高杠杆效应,价格犹如雪崩般下跌,使得他管理的基金止跌回升,此后疯涨不止。到了2007年,他的对冲基金便狂赚150亿美元;金融风暴期间,又狂赚了130亿美元。

这简直太神奇了!短短十几个月,一只基金由15亿一下子变成280亿,只要看准了,赚钱好像并不难。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为何莉莉的老公和小刘赌输了,更多的人连赌注都不敢下,而鲍尔森却敢放开手脚豪赌呢?关键一点,他的赌资并不是从他的腰包掏出来的,那是广大投资人的钱,赌赢了,他赚;赌输了,他大不了关门大吉。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对于市场走势,有人看多,就有人看空。有一定数量的做空者,对平衡市场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益处。假如20世纪末的网络泡沫,或者在前几年的房产泡沫中出现更多的卖空者,可能会给市场增添一些稳定性和理智,使泡沫不至于被吹得如此之大,说不定泡沫会因此早些被刺破。特别对于机构投资者,适当地利用做空可以起到反串对冲,减少投资风险,最终达到避险的作用。

但像鲍尔森那样的“幸运者”毕竟不多,押注于价格下跌来做空的时机非常难掌控。如果美国楼市再晚3个月下跌的话,鲍尔森就不一定还能够撑下去。连他这样的资本大鳄都有可能翻船,那对于散户来说,就更难避免惨败的结局了。奉劝大家“珍惜生命,远离做空”。期权与期货:是烟火,还是杀伤性武器?我们在上一篇中谈到杠杆作用在金融领域的发挥和应用,比如卖短做空。接下来,我们要说说应用金融杠杆的衍生证券。

售楼小姐“无心”妙用期权

衍生证券(Derivative Securities)顾名思义是由普通证券衍生而来,是一种既非贷款 (像债券),也非股本(如股票)的金融工具。它们的价值和回报率依赖于被衍生的基础证券(Underlying Securities)——比如资产(商品、股票或债券)、利率、汇率或者各种指数(股票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以及天气指数)的价值。

衍生证券分两大类:一种是期权(Options);另一种为期货(Futures)。具体还可细分为互换(Swaps,也可以译为掉期合约)、远期合约(Forward)、认股权(Stock Options)等。一旦购买了衍生证券,便表明你拥有了对其指定证券(Underlying Securities)具有某种权力。这些期货、期权合约都能在市场上进行买卖。

这里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期权合约。在期权中,买入期权(Call Option)是指拥有权利在指定期限前,用指定的Strike Price(行使价格或称履约价格)购买指定的证券(Underlying Security);而卖出期权(Put Option)是指拥有权利在指定期限前,用指定的行使价格卖出指定的证券。而购买期权所支付的费用称为权利金(Premium)。

照样以实例来给大家解释。一次,我朋友老王回国探亲,在上海外滩闲逛,发现那里有一栋兴建了一半的公寓,外观十分大气,立刻被吸引,于是走进售楼接待中心。一位售楼小姐热情地接待老王,向他介绍楼群的种种现况,说是外滩地段好,房价看涨,6个月后公寓完工,一套市值起码1000万元。售楼小姐对老王说:“假如你现在付10万,我们可以在建成之后以900万的价格卖给你,即使那时房价涨到1000万,你还是支付900万;但是,假如到时你改变主意不买了,那么你之前支付的10万就归我们了。”

可能那位小姐都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最典型的“买进期权”。如果到时你买了房子,而且房子的市价也确实涨到了1000万元,那么你卖出房子立刻获利100万元,去掉先前支付的权利金(Premium)10万元,你净赚90万元。假如到时候房价大跌,跌破900万元,你完全可以不买,顶多亏损10万元权利金。也就是说,期权赋予你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买卖房子的权利。

必须注意的是,“买进期权”与“卖出期权”并不是一项期权交易的买卖双方,而“买进期权”或“卖出期权”本身就是买卖双方的一个约定。他们中只有买方才有权利选择执行或者放弃这个约定。比如刚才举的例子中,我朋友老王和售楼小姐的这个约定就是“买进期权”。老王是这个约定中的买方,售楼小姐是卖方,而只有老王有权选择届时是否执行这个期权。期权持有人可以按约使用权力,也可以任其作废,还可以在有效期内转售给其他人。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你买了一份IBM的“买进”合约,履约价格为80美元,就是说你拥有了在规定期限内,以每股80美元买入IBM股票的权利。如果其股价一直低于80美元的话,那你就可以不用执行权利;如果在这个阶段内,IBM涨到了100美元,你就可以执行你的期权。这时卖出“买进期权”的那个人,必须按约以每股80美元将IBM卖给你,那你可以赚20美元一股。

而如果你买了IBM的“卖出期权”,履约价格为80美元,则是说你在一定期限内有权以80美元的价格卖出IBM。具体情况可根据“买进期权”的例子来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