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上最神奇的挫折教育课
8303900000004

第4章 如何调节挫败情绪(3)

主人公李·艾柯卡大起大落、奋斗不息的人生历程,实在令人击节赞叹。他原是福特汽车公司的总经理,他为公司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美国“野马汽车之父”。在他的一套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的指导下,福特公司在他任期内,创年平均18亿美元的巨额利润。正在他春风得意、大展宏图之时,福特这位公司大老板因怕被取代而突然解雇了艾柯卡,艾柯卡悲愤交加,个中辛酸苦辣,实在难以形容,昔日的朋友都远离了他,妻子也被气得心脏病发作,女儿眼泪汪汪地骂他无能。他形单影只,成了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他在书中这样记述自己当时的处境:一被福特公司解雇,我这个人似乎在世界上已不存在。“野马之父”一类的词语顷刻之间销声匿迹。那些在我手下工作的人,我的同事和朋友们,都怕见到我。昨天,我是一个英雄;今天,我像是麻疯病患者,人们不惜一切地躲着我。在这种巨大的挫折面前,他没有被悲观、绝望、愤怒的情绪所淹没,而是绝不向命运投降,勇敢地在逆境中挣扎奋斗,重振雄风,终于又出人头地。是的,当时他要报复置他于死地的福特,但他报复的方式,不是进行人身攻击,不是背后做手脚,而是采取公开的竞争方式在市场上一决雌雄。他认为:“人处在危难和逆境的时候,最好多找些事做,平息你的怒气,把你的精力引导到有益的事情上来。”他无缘无故的被解雇了,这公开的侮辱,使他怒不可遏。妻子玛丽提醒他“不要激动,要镇静”。在当时,他说:“我只有一种选择:要么自己对自己生闷气,酿成悲剧;要么以此为动力,干出一番事业来。”他勇敢她选择了后者。他坚毅地挑起了另一家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勘汽车公司总经理的重担,披荆斩棘,冲破重重困难,终于使这个公司起死回生,最终占领了许多原先属于福特公司的汽车市场,并在1984年,使该公司赢得了24亿美元的利润——比60年利润的总和还要多!成为美国继报业巨子威廉·赫斯特之后,第二位最有影响的企业家,名震全美,家喻户晓。他说的这样一段话:

“我懂得了一个亲密无间的家庭,可以给人以力量;我懂得了奋斗,即使时运不济;我懂得了不可绝望,哪怕天崩地裂;我懂得了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懂得了辛勤工作的价值。”这话不仅对所有的企业家,而且对每个人都有巨大的人生启迪意义。

对当代青年进行心理考察证明,品性优良,在事业上有成就的青年,他们的意志力和自制力都比较强,他们能够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善于控制自己的不利的消极情绪,不为诱因所干扰。当目标选定之后,他们就能坚持如一,遇到挫折、失败,不悲观、不动摇、不畏惧,能够积极自觉地同自己的消极情绪作斗争,并努力向积极情绪转化,即使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他们也能表现出极大的忍耐力,并能创造条件,抓住机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与优势,从而取得好的效果。

然而,控制情绪并非轻而易举的事。不少人,许多青年人都会因自己的不良情绪难以控制而苦恼,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曾和不良情绪进行过斗争,试图克服之,消除之,然而,有时却很难奏效。确实,“情不自禁”而来的不良情绪,既已产生,就很难消除掉。一个陷入忧愁、悲伤、愤怒情绪之中的人,也并非想看开就能看开的。要成功地控制情绪,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要树立远大的崇高的理想,要培养强烈的事业心。不论情绪如何难以控制,但人的一举一动又都是受一定的思想和意识支配的,在多种多样的思想观念中,对行动起长久稳定作用的还是远大而崇高的理想。恩格斯说过:“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理想,能攻克一切惊奇的堡垒。

理想是一种能够鼓舞人前进的精神力量,它是人生的支柱。理想的力量在于,它能使人产生一种坚强的意志,在于它能点燃人们的生命之火炬。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人生信仰和远大的理想,才会有高尚的思想境界,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革命意志,才能在各种各样的挫折面前,自觉地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挫败情绪,把握良好的心境,激发向上的力量,冷静地面对失败,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找出战胜挫折的方法。

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许多困难和磨难,特别是疾病缠身,久治不愈,甚至终生残疾。在这种无情的打击面前,涌出悲伤情绪,这是很自然的,情理所容,就是很坚强的人,也会出现一时的意志消沉,举止失态,失去信心等情形。但是,若陷入这种情绪而不能自拔,则是怯懦和愚者的表现,强者和智者则会采取不屈的意志,及时地控制这种悲伤、痛苦、绝望的情绪,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勇敢地向疾病挑战,向死神宣战,终能创造奇迹。

为众人所熟悉的战斗英雄、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前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在一次战斗中,他腹部和头部受伤,左眼失明。后来,在基辅修建铁路和抗洪抢险中,由于寒冷、饥饿和极度疲劳,他又患了风湿症,两腿不能站稳,不久,又染上伤寒,病情不断恶化,致使全身瘫痪,完全失去了活动能力。这时,他被可怕的悲伤、极度的绝望情绪所纠缠,头脑里突然冒出这样的念头:“活着还有什么用。”一念之差,他甚至掏出手枪,想结束自已的生命。然而,这种致人于死命的消极情绪,很快被他的理智和意志战胜了,他严厉地斥责自己:“这样摆脱困境,是最怯儒、最省事的办法。”于是,他鼓励自己要顽强地生活下去,要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他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顽强毅力,每天坚持在病床上写作15~18个小时,终于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写出了鼓舞一代前苏联青年的光辉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在回答一个被爱情遗弃的女读者的来信中说:“我在自己的一生中也经历了被遗弃和背叛的痛苦,可是有一种东西却救了我:我的生活永远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这就是为社会主义而奋斗。这就是最高超的爱情。”伟大的目标,给人以伟大的精神力量。伟大的毅力、伟大的意志,只因伟大的目的,伟大的理想而生。有了崇高的理想,就会产生高度的自制力,就能够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包括生死的考验。德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卢森堡在被敌人关押在阴暗的地牢里的时候,尽管与世隔绝,但她并不悲观绝望,情绪仍然十分乐观,泰然自若。她在《狱中书简》中这样描写:“在黑暗里我向生活微笑,仿佛我已得知一个魔术的秘密,这秘密能制裁一切邪恶和令人沮丧的谎言,并能把这一切化为纯然的光明和幸福……我相信这秘密不是别的,它正是生活本身。漆黑的夜幕美丽、柔和得像天鹅绒,只要你正确地看它,在狱卒沉重、迟缓的步伐下,潮湿的沙砾所发出的吱吱声也像在低唱一首短小悦耳的生活之歌,只要你懂得如何去听……”从这段记述的字里行间,谁都会感到一个献身伟大理想的革命者那种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坚强意志和宁死不屈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信仰是挫折耐力的源泉

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可以依靠的支点,我就能挪动地球。”在作用力的过程中,支点至关重要。

在控制情绪,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什么是一个人的“支点”呢?我以为,是信仰,是理想,是信念。

信仰,是精神意志的活动,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重要的特征,所谓信仰,就是人超过有限的已知的世界,对无限的未知世界寄予永远渴望和不懈追求的精神。航船不能没有方向,人生不可没有信仰。信仰是人生的太阳,是人的精神支柱,是人的坚强的意志力的源泉。如果说,人生好比一座雄伟的大厦,那么信仰就是大厦的钢筋支柱,人如果一旦失去了信仰的支柱,整个人生的大厦就会倒塌。信仰,是人们心中的绿洲,是对未来的想往和追求,是奋斗的终极目标,是人生前进的大方向。人活着如果没有信仰,他们在人世间行走,就像是河流中的浮草,他们不是在行走,而是随波逐流。人生的目的由信仰决定,而人生的目的又决定人生的根本态度。

人生道路是曲折的,必然会有各种矛盾和斗争,这些矛盾和斗争有光明与黑暗、真善美与假恶丑、生与死、苦与乐、得与失、顺境与逆境等等,对这些矛盾和斗争的根本立场和态度,就是人生态度。近年来由于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以及共产主义运动发生的重大挫折,特别是当今的年轻一代,既不同于经过战火考验的,立场坚定的老一代革命者,又不同于经过上山下乡、历经种种人生磨难的第三代青年。这些被称为跨时代的“第四代青年”,由于生活在顺境中,不少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素养十分贫乏,因而不同程度地产生了信仰危机,感到了心中没有了主心骨,心不在焉,整个成了空心人了。其表现是:追求物质享受,羡慕西方生活方式,以多赚钱、能出国作为生活的唯一目的,他们疯狂地享受生活。风靡一时的迪斯科,摇滚乐,西方的港台的录像片,戏剧、美术作品的裸体热,外加选美的冲击波,把年轻人长期受压抑的渴望欲煽得潮涨三丈,不少人如痴如狂,自麻自醉;在生活中稍遇挫折,便情绪消沉,精神怠倦,有的甚至到教堂、庙宇、古塔里去,祈祷上帝,膜拜神仙,寻求寄托,逃避现实。

当代青年榜样张海迪说:“有的人对共产主义失去了信仰,去信什么神灵,这种表现是自私的,因为他们只是寻求自我解脱,为了填补自己心灵的空虚;而我们是坚定地信仰共产主义的。”所谓“信仰危机”的青年,他们不信仰的是共产主义,而信仰的是自己。这种青年人心中没有人民,没有祖国,没有社会责任感,只有他自己,这种青年是不能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神圣责任的,也不可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信仰,是驱赶人心灵中黑暗的太阳,是引导航船避免触碰礁石的灯塔。

信仰,是人生所必需的,是事业的大门,是幸福的大门,没有正确的高尚的信仰,注定做不出伟大的事业,也不会有什么幸福。喜剧艺术大师卓别林说过:“信仰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先行官。”正是信仰的力量,唤起了他一生对美好未来向往的情感,并鼓舞他为此目的去百折不挠地追求。熟悉卓别林生平的人都知道,他生在一对贫困的演员家庭,父亲本来是个难以糊口的艺人,还偏偏喜欢拈花惹草,于是,弃家不顾;母亲靠十指“缝穷”养活两个儿子。而唯一的“生产资料”——缝纫机又因拖欠分期付款被没收。于是,娘三个分别进入疯人院和孤儿院。他们难得的天伦之乐是在公园长椅上见个面。而苦涩的团圆也要凭卓别林小试“鼓上蚤”神技偷几片香肠、面包来维系。正是“信仰”这位先行官,引导卓别林战胜贫穷、困境,使他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对待人生中的一切不幸,成功地创作出了《摩登时代》《淘金记》等一系列影片,登上了喜剧艺术的高峰。他在孤儿院、社会上漂泊的经历,使人们仿佛看到以后那长居银幕半个世纪的绝不向生活屈服的流浪汉的影子。

信仰是人精神生活的核心,是人身上最高级的感情,是一切品行和道德的根基。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有这样的诗句:“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崇高的信仰,使你具有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人民的事业而献身的理想和志愿,也会使你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居里夫人被誉为“镭的母亲”,不管在世界什么地方,只要一提起她的名字,人们都带着深深的敬意。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彼埃尔·居里研究和寻找镭,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他们没有钱,没有像样的实验室和科学仪器,他们仅能用自己微薄的薪金,搭起一个棚子,购买必要的仪器和设备进行研究。经过十年极为艰辛的劳动,于1903年,居里夫人把一克精盐一样的白色粉末——镭,从八吨铀沥青矿渣中提炼出来了!

这一惊人的科学成就,立即轰动了全世界,并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曾经有记者问他:“为什么不申请关于提炼镭的专利?”她回答道:

“镭是一种元素,它属于人民所有,任何人不能拿它来发财致富!”居里夫人在丈夫遭到车祸而丧生的意外沉重打击面前,用顽强的意志力控制住内心的悲痛情感,既要抚育两个女儿,又要承担着繁重的家务,且两只手又被强烈的射线灼伤,但她仍继续攀登科学高峰,终于又一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35年11月23日,爱因斯坦在纽约罗里奇博物馆举行的居里夫人悼念会上,说:“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是战胜挫折,不屈不挠从事科学研究的巨大力量的源泉。

耐挫力,是指一个人承受挫折的能力,也就是在遭受挫折时免于情绪消极、行为失常的能力。如果人的耐挫折力强,则面对挫折时的消极情绪反应就会大大降低,使痛苦、焦虑和烦恼减少发生或者避免发生。如果耐挫折力较弱,就会情绪动荡,意志薄弱,心慌意乱,不知所措,陷入长时间的痛苦、哀伤和愤怒中不能自拔。人的挫折耐力是在后天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耐挫折力的大小、强弱,是与人的生活经验、人生态度、生理条件、文化素质等有着较明显的关系,但其中人生信仰、理想、信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罗曼·罗兰说:“信仰不是一门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是在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信仰、理想、信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众多力量中最有持久力的、最有爆发力的力量。若是没有它,人们一遇到挫折、失败、厄运、不幸,就会灰心丧气,悲观绝望,甚至精神完全崩溃。坚强的意志来源于崇高的信仰;强烈的信仰会赢得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的意志更坚强。

巴金说过:“支配战士行为的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们选定的目标。”千百万革命者为了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流血牺牲,把砍头当风吹帽,把牢房当作战场。

很多人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投降变节了,方志敏却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在敌人的牢房里写下:“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夏明翰烈士面对死亡,放声高歌:“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抗日英雄杨靖宇在牺牲前,只身同上千敌人周旋搏斗了5天。当时,他正发着高烧,脸也冻烂了,两条腿像木头一样失去了知觉。他靠吃野草,树皮和从衣服上撕下来的棉花充饥,与敌人英勇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