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你不可不知的100个足部保健妙法
8299500000024

第24章 小儿发热足部保健法

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由于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所以体温比成人略高。正常体温一昼夜有轻微波动,晨间稍低,下午稍高,但波动范围不超过1℃。进食、哭闹、活动、衣被过厚、室温过高等,均可使体温暂时升高,这些都属正常。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这里主要介绍由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的急性发热。

足浴

●取青蒿、板蓝根、大青叶、千里光、野菊花各10克,麻黄、细辛、苏叶、荆芥各30克,将诸药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度适宜时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连续2~3天。可治疗小儿发热。

●取香薷、藿香、佩兰、荆芥、苏叶、蒲公英、金银花、车前草各30克。将诸药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度适宜时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连续2~3天。可治疗小儿夏季发热。

按摩

●用拇指端揉腿部足三里下3寸处的丰隆穴,约50次。

●属阴虚内热者,用拇指螺纹面着力,自足底涌泉穴向足趾推,约50次。

●用拇指按揉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1寸处的足三里穴,约50次。

敷足

●取栀子仁、桃仁、杏仁、枣仁各等份,烘干,研为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鸡蛋清调成膏状,制成2~4个药饼。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和双手心劳宫穴,外盖塑料薄膜,绷带包扎固定。用于小儿高热烦渴,气促神昏。

●取生栀子、石膏、绿豆各30克,烘干,共研为细末,过筛,用鸡蛋清调成膏状,制成药饼5个,备用。分别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和双手心劳宫穴,以及胸前区剑突下,热退去药。用于小儿高热烦渴,气促神昏,躁扰不宁。

●取吴茱萸10克、白矾3克、面粉6克。吴茱萸烘干,和白矾研为细末,过筛,用淡食醋调成稠膏状。敷于双足心涌泉穴。用于小儿高热不退,两足厥冷者。

●取绿豆适量,烘干,研为细末,过筛,用鸡蛋清调成膏状。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双手心劳宫穴及剑突下。用于小儿高热。

●取生山栀、龙胆草、桃仁各3克,研为细末,用鸡蛋清调作成2个小药饼。分敷于两足心,纱布固定。令患儿安静仰卧于床上6~8小时,待热度下降、神志清醒时即可去药。用于小儿高热神昏。

●取白芥子10克。研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敷于足心涌泉穴。用于小儿感冒发热。

●取生山栀9克,研碎,浸入少量的70%的酒精或白酒中30~60分钟,捣烂,加入适量的面粉和匀,做成5个5分硬币大小的面饼。临睡前贴敷于患儿的双侧涌泉穴和双侧内关穴,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次晨取下,以局部皮肤呈青蓝色为佳。用于小儿高热。

●取吴茱萸、牛膝、大黄、生山栀各10克,黄连5克。研细末,贮瓶内备用。取药末适量,用陈醋调成膏状,敷于双足心涌泉穴,12小时换药1次,连用2~3次。用于小儿高热。

●取吴茱萸、山栀各20克。研为细末,用醋调成膏状。敷于足心涌泉穴,再用纱布包扎固定。每4小时换药1次,连用2~3天。用于小儿发热。

●取川乌、海蛤、穿山甲各30克,共研细末,用酒调成小丸状。贴于双足心涌泉穴,用胶布固定。用于小儿发热无汗。

小贴士

小儿发热必须详细检查,找出发热的原因,明确诊断,特别要排除急性传染病及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以免误诊误治。高热患儿应予以静脉补液等综合治疗。在发热期间,要鼓励患儿多饮开水;饮食要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平时要鼓励小儿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