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一生要注意的365个健康细节
812600000063

第63章 九月健康心理,享受美满人生(5)

细节提醒:

我们不能抛弃回忆,可是我们也不能做回忆的奴隶。在心灵的一个角落里,会珍藏着我们走过的路上种种的喜怒哀愁、酸甜苦辣。然后,我们把更广阔的心灵空间,留给现在,留给此时此刻。

健康的心远离懦弱

对于多数人尤其是怯懦者而言,与陌生人见面往往产生多少不自在的烦恼。其实胆怯无关乎个性,而是由于接触的经验不够,进而排斥他人。

一般说来,若能进行自我训练,积累与他人相处的经验,即使无法改变自己的个性,亦不至于以与他人接触为苦。为加强自我的信心,不妨先做心理建设,常常提醒自己多接触不寻常的人物,借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观,以及增加人生乐趣。

一般人与陌生人会面时之所以会感到不安,原因之一便是觉得无话可说——找不出话题的约会的确令人乏味。其实,此种想法并不正确。与陌生人会面的恐惧心态,与第一次尝试没吃过的食物有点相似,大多基于自我保护的心态,所以绝不愿多接触素不相识的人。如此,又怎能了解与人相交的乐趣呢?事实上,因相见而遭受严重挫伤的情形毕竟少之又少,若是因噎废食,让自己过着封闭的人生,岂非得不偿失?所以,放开胆子,与人交往,融入社会,这才是明智之举。

其实,没有人能够完全怯懦和畏惧,最幸运的人有时也不免有懦弱胆小,畏缩不前的心理状态。但如果使它成为一种习惯,它就会成为情绪上的一种疾弊,它使人过于谨慎、小心翼翼、多虑、犹豫不决,在心中还没有确定目标之时,已含有恐惧的意味,在稍有挫折时便退缩不前,因而影响自我设计目标的完成。

怯懦者害怕面对冲突,害怕别人不高兴,害怕害别人,害怕丢面子。所以在择业时,因怯懦,他们常常退避三尺,缩手缩脚,不敢自荐。在用人单位面前他们唯唯诺诺,不是语无伦次,就是面红耳赤、张口结舌。他们谨小慎微,生怕说错话,害怕回答问题不好而影响自己在用人单位代表心目中的形象。在公平的竞争机遇面前,由于怯懦,他们常常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以至于败下阵来,错失良机,于是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导致自我评价和自信心的下降。

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必须摒弃害怕受伤,怯懦畏惧的心理,端正心态,以一颗健康有力的心尝试生活,明天才会有更好的开始。

细节提醒:

当我们要压抑自己的感情,想把它封闭起来时,我们有必要反躬自问:我怕的是什么?我为什么不能更自由、更真实地生活在世界上,而不是在面具里?

纠正洁癖,有利健康

洁癖是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由于教育的影响,很多人都爱干净。长期过分的爱干净,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特别是社会交往,这就成了洁癖。洁癖是一种不良的习惯和嗜好。医生由于经常接触病人,养成卫生的习惯是必须的,可是许多医生过分关注自己的卫生状况,形成洁癖。

洁癖所带来的危害超过益处。细菌是人类生活环境的必要组成部分,日常接触到的众多细菌对我们的生活与健康是有益的。如果不加选择地灭菌,就可能给那些抵抗力、适应性、侵袭力强的有害病菌开绿灯,破坏人体内及自然环境的微生物平衡,以致有害的超级细菌大量生存和繁殖。在心理咨询门诊,就有许多有洁癖的人同时还易患口腔溃疡、腹泻、感冒、咽炎等疾病。

洁癖的发病原因与家庭、个体性格及生活经历有关。长辈对孩子提出过高的卫生要求,如果这样的暗示作用经常而且强烈,对许多小孩的影响很大。其他一些重要的变故引起心理紧张、情绪波动,这些都可成为诱发洁癖的原因。

容易患洁癖的人的性格特点在疾病的发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部分患者都有特殊的性格特征:他们大多数非常爱干净、爱整洁,顺从、办事认真、严肃;一般时间观念较强,遵守纪律和制度,生活习惯较刻板,遇事过于谨慎,优柔寡断。

洁癖也有轻重之分。较轻的洁癖仅仅是一种不良习惯。较严重的洁癖属于心理疾病,是强迫症的一种。应该求助于心理医生。强迫症的治疗多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之以药物治疗。

洁癖患者把自己害怕的东西和场景,经常做的事情,从轻度到重度写出来,然后每天从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能比较容易地改变洁癖的病态心理。

细节提醒:

用教育的方法纠正洁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找出洁癖的原因,用科学知识消除误解。

2让患者改变思维方式,有计划,先做主要事情。

3还可以采用橡皮圈方法。即让患者在手腕上戴一橡皮圈,一旦他即将出现强迫动作或行为时,便让他用橡皮圈弹自己的手腕数十乃至数百下,一直弹到强迫观念消失,有疼痛感为止,从而达到抑制强迫行为的目的。

疑病有害身体健康

许多人都怀疑自己身体不健康,怀疑自己受到疾病的威胁。

这样的人对自己身体的变化特别警觉,身体功能任何微小变动如心跳、腹胀等都会引起他注意。而这些在正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变化,却使疑病症患者特别关注,不自觉地加以夸大或曲解,成为患了严重疾病的证据。在警觉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一般轻微的感觉也会引起患者明显不适或严重不安,感到难以忍受,从而使患者确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尽管各种检查结果并不支持患者的揣测,医生也耐心解释,再三保证患者并无严重疾病,其往往对检查结果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对医生的解释感到失望,仍坚持自己的疑病观念,继续到各医院反复要求检查或治疗。关注健康是好的,可是如果过分关注健康会对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疑病症是由于亲友或熟悉的人患病,或由于曲解了医生的言语和医学知识,或由于误信了不正确的科普宣传,产生了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过度关注和担心,误以为自己生了重病,如担心自己生“癌”、“心脏病”、“艾滋病”等,以致把轻度的身体不适、正常的血管跳动和骨骼隆起以及含糊的检查资料作为患病证据,虽多次检查结果正常,而且医生也一再解释都不能使患者解脱。这是一种心理疾患。

患者病前个性常常是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自我为中心、自怜和孤僻,可因躯体疾病后衰弱状态而促发,也可由于环境的变迁、个体生理、心理条件的改变,如月经初潮、绝经期等的疑虑或由于医务人员言语不当造成。自我暗示或条件联想,如见友人死于心肌梗塞,使患者对自身轻微胸痛过分关注,或婚外性交后染上性病而产生焦虑与恐惧等。

疑病症要积极地进行自我调适。

“心病还需心药医。”第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不是身体上有病,而是自己心理上有病,要放下思想包袱和心理负担,轻装前进。第二,要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转移对自己“疾病”的过分关注,无所事事和长期休学是无益的。第三,要学会“冷漠”自己,不要整天围着自己转,对疾病要有一种“随它去”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消除“疑病”的心理障碍。

细节提醒:

在对病人进行解释、鼓励、安慰、保证、指导时,必须亲切、明确和肯定,深入浅出,有科学性,有事实根据,从而使他理解和信服,帮助他减轻病症。

赌博成瘾也是疾病

很多人可能都会在工作之余喜欢打打牌,搓搓麻将,偶尔赌点小钱消遣消遣,这的确能放松人们的精神,并且对于人生而言也无大碍。然而,生活中却有一部分人醉心于赌博,道德的力量开始疲软,人性之光也黯然失色,赌博这个恶习慢慢开始侵蚀人的本性,让人妄想不劳而获,侥幸致富,结果输掉了幸福,输掉了人生。

赌徒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是大悲大喜的人物。赢钱时兴高采烈,欣喜若狂;输钱时垂头丧气,懊悔不已,甚至铤而走险。然而,无论是赢钱还是输钱,他们都离不开赌场。对此,一般的解释是,赢了钱赌徒还想赢,但输了钱赌徒想要拼命捞回来。所以赌徒才有一种强迫性行为。他们对赌博的渴求与成瘾可以像吸毒者一样达到歇斯底里的强烈程度。可见,赌博是一件伤财又伤身的事情。

从家庭角度看,参赌者赌博要占用大量的时间,缺少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并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严重时会耗尽家庭财产,背上满身债务。很多参赌者还常会虐待配偶和孩子,导致家庭不睦、对子女教育不良,甚至与配偶分居或离异等家庭悲剧。

从社会角度看,赌博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很多参赌者因为赌博而背负了巨额的债务,从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破坏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治安。

从医学角度看,赌博更是健康的大敌,赌博成瘾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经常参赌之人,喜怒哀乐变化无常,总是提心吊胆,心绪不宁;或因债台高筑,导致家庭失和,因而吵闹或打闹不休,故烦恼、愤怒;或因一夜之间突发横财,又兴奋激动、狂喜等,各种情绪变化往往交织在一起。长期处在紧张激动的情绪状态之中,会导致心理、生理上的许多疾病。

不得不承认,戒除赌博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已嗜赌成性又要想戒除赌博,那他无异于向自己发动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赌博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如果想应付或克服赌博癖好,那就必须拥有坚定的意志。首先要认识到赌博的危害性,认识到十赌九输的特点,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并避免出席任何赌博场合,可以培养其他可取代赌博的嗜好,比如钓鱼、看书、打球等。定时运动(如慢跑)及学习松弛的技巧(如冥想或瑜伽),或进行休闲活动(如听音乐、与朋友逛街),借此驱走闷气,控制精神压力,舒缓紧张的情绪。

细节提醒:

嗜赌者可以对自己的赌博行为及时进行记录,这样可帮助自己了解自己的赌博行为,找出赌博的倾向和模式。患者可能会发现,每当自己感到苦闷或失落、手上持有现金,或需要用钱时,便会赌博。这些记录便可助患者找出抑制赌博的有效方法。患者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恰当地满足不同的需要。必要时可以给自己定一个限额,无论正在赢钱或输钱,只要赌款达到所定的限额,便立即停止赌博。

购物狂也是一种病

生活中常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一旦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跑进商场疯狂地购物。面对着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他们会有一种病态的占有欲,常会不假思索地掏腰包,购买的同时会有占有的满足与快感。

购物这种行为本身可能产生短暂的快感或陶醉,而一旦形成了习惯,也会像吸食可卡因一样的成瘾,导致疯狂购物症。

疯狂购物症又被称为贪购症。贪购症患者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疯狂地购物一次,如果硬是控制不买,就会出现焦虑不安、周身不适,勉强控制一次只会使下一次购物更疯狂。他们好像受到了强制一样,去买一些根本用不着的东西,事后又感到非常后悔。如此周而复始,自然影响心情与工作。

最近一次关于国内消费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极端情绪下消费的女性高达461%。而早在三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在一次类似的调查中也发现了相同的问题,在该次调查中还指出,男性情绪化消费的比例也达到了174%。调查显示,购物狂多数是女性。

女性一般都有购物嗜好,这种嗜好进一步发展就可能成瘾,变成一种强迫性的购物行为。女性强迫性购物有一个特点,在她们抑郁、焦虑、疲惫和有负罪感之时会疯狂地购物。

大多数购物上瘾者,起初都是为了平衡一下情绪,而后逐渐变为了一种习惯性的强迫行为。还有的人认为工作就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享受。所以在有了条件后,往往难以控制欲望。放纵欲望,或者因为种种压力而逃避到欲望里,这也是形成贪购症的一个心理原因。

事实上,贪购症患者每次买完东西后都会感到非常后悔,物品一旦到手就失去了吸引他们的魅力。长此以往,贪购症患者会掉入自卑的恶性循环中去,他们除了通过购物来发泄某种压抑的情绪之外,无法再用别的外在的物质刺激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有疯狂购物症的人在生活中往往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容易紧张和焦虑,每次看到自己买了很多根本用不着的东西后,心情会更加郁闷。

疯狂购物是一种非理性的表达,偶尔一次还可以,但是一旦形成了恶性循环,后果将不堪设想。选择这种快速的满足方法时,一定要有个限度,对自己的购物需求要有准确判断。不要当自己不高兴、空虚或工作中遇到挫折时就去购物,因为购物回来后会很快又产生失落感,然后再买,陷到恶性循环中永远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