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一生要注意的365个健康细节
812600000061

第61章 九月健康心理,享受美满人生(3)

狭隘心理是疾病的根源

心胸狭窄的人,对比自己强的人嫉妒,对不如自己的人又看不起。他们生性多疑,一点小事也常常折腾得吃不好睡不香。狭隘是许多疾病的根源,是亚健康的诱因。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必须要摒弃狭隘的心理。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的大家庭当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学会与他人和谐共处,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人的重要标志。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豁达大度,要善于容纳与自己志趣、爱好和风格不同的人。

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理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谅解他人。有了相互之间的谅解,就能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容的品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自觉做到以集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相互之间的矛盾才更容易化解。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是难以和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自敬之”。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品质气质的差异,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然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化解矛盾的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人与人之间发生误会甚至矛盾冲突是常有的事。关键是如何解决矛盾。宽容的人,会主动原谅他人的过失,一笑了之;有的人能化敌为友,用宽容征服他人。这些做法都有利于解决问题,融洽彼此的关系。

人的心好像永远不容易得到满足,因为我们常为一些不顺心的小事抱怨或争吵,却很少让我们得到快乐与幸福,我们就是这样,往往忽略了生活中那些美好的、幸福的一面,却斤斤计较那些不如意的事情,而让我们原有的快乐都被那些懊恼和不愉快给代替了。

所以只要心胸开阔、抱着喜悦和满足,并放松心情,笑口常开,不怨天尤人,那么,就会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猜忌与隔阂,而拥有真正的快乐。

细节提醒:

怎样与心胸狭窄的人相处

1要有大度的气量。与心胸狭窄的同事相处,肯定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如果缺乏气量,与之斤斤计较,就无法相处。

2要有自己超越于他的气度。这一超越是在心理上坚持自己比他强,在事业上比他做得好,在人际关系上比他善处理。

3要有忍让的精神。同事因心胸狭窄,做出了对不住自己的事来,应该忍让。提倡忍让,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对同事心胸狭窄忍让,但对他的错误思想和行为绝不迁就,这才是忍让的全概念。

攀比让你远离健康

看到人家结婚,车如龙,花似海,浩浩荡荡,又体面,又气派。想想当年自己,几斤水果几斤糖,糊里糊涂就和自己的男人圆了房,心里就屈。

看到人家暮有进步,朝有提拔,今日酒吧,明日茶楼,而自己却是滴水穿石,总在原地,猫在家里,像只冬眠的熊,心里就酸。看到人家,逢年过节,送礼者踏破门槛、挤裂墙,而自家却是“西线无战事”,“顿河静悄悄”,心里就妒。

看到人家儿成龙,女成凤,而自家小子又倔又强没出息,心里就怨……

看看别人,比比自己,生活往往就在这比来比去中,比出了怨恨,比出了愁闷,比掉了自己本应有的一份好心情。长此下去,人很容易被抑郁侵袭,最终危害身体健康。

攀比,或许是人的一种天性,联想的天性。一个人有思维,必定有思想。看到人家好,人家强,凡夫俗子,哪个不心动?就算是道人法师,也要三声“阿弥陀佛”,才能镇住自己的欲望和邪念。生活的差别无处不在,而攀比之心又是难以克服,这往往给人生的快乐打了不少折扣。但是,假如我们能换一种思维模式,别老是搁着脑壳往上瞧,专拣自己的弱项、劣势去比人家的强项、优势,比得自己一无是处,那样多累。也把眼光放低一点,学会俯视,多往下比一比,生活想必会多一份快乐,多一份满足。正如一首诗中所写:“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头轻些儿。”再说骑大马的感觉也并不一定就是你想像的那么好,也许跨着驴子,优哉游哉,尚能领略一路风光,更感悠闲、自在。

理性地分析生活,我们也会发现,其实,终其一生,生活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公正的,没有偏袒。人生是一个由起点到终点,短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所拥有和承受的祝福寿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是一样的、相等的。这既是自然赋予生命的规律,也是生活赋予人生的规律,只不过我们享用、消受的方式不同,这不同的方式,便演绎出不同的人生。于是,有的人先苦后甜;有的人先甜后苦;有的人大喜大悲,有起有落;有的人安顺平和,无惊无险。

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何必去跟别人比呢?

细节提醒:

试一试把一些你认为亟待处理的事搁置一边,努力忘掉它。一段时间以后,这件事也许果真就不那么重要了。时间的长河会淘洗掉许多生活琐事的痕迹,你如果为它付出了过多的精力,那么你的生命有很大一部分就被白白浪费掉了。

最后,你也许会惊讶地发现一个窍门:许多事我们知道就行了,常常不必把它挂在心上。

适当放松,缓解紧张

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特点是高速度、高节奏、高效益。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加剧,人们在精神上的紧张感也在逐步升级。有的人说:“压力太大了,竞争太激烈了,工作太紧张了,真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的确,这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紧张是客观的,有时也是必需的,但如果人的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得不到缓解的话,那就可能引起情绪障碍。

什么是紧张情绪呢?它是指人们精神活动的一种现象,一种因某种强大压力所引起的、高度调动人体内部潜力以对付压力而出现的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应急变化。每个人在他的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来说,在重要的关键时刻,情绪的适度紧张不但不是坏事,而且还是必需的。它可以使我们的思想高度集中,充分动员全身的一切力量,产生一种增力作用,从而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准。

适度的紧张有益,但过度的紧张将会对人体产生抑制作用。

过度紧张,会使人动作失调,会使人行为紊乱,会降低效率。因为人们在过度的紧张情绪下,会使脑神经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失调,出现暂时性的不平衡。

偶尔出现过度的紧张如能及时调整,不会对人造成大的危害,但持续的情绪紧张状态对人体特别有害。有人把持续的情绪紧张称之为体内的“定时炸弹”。因为持续的紧张会使人体内的茶酚胺的分泌增加,使心搏有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肌代谢所需的耗氧量增加。这种变化将会引起心律紊乱,是诱发心脏病的因素。因此,长期、高度的情绪紧张,对人体是十分有害的。

除了适度的紧张和过度的紧张以外,有的人还常常会表现为临场的紧张状态。如第一次上台讲演、第一次出场演出、第一次与强劲的对手竞争等,都会使人在精神上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神经活动的弦一下子绷得很紧很紧,造成行为的慌乱和失调,这通常称之为临场紧张,或叫“怯场”。

要消除紧张情绪,可以转移注意力,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向身边的好朋友倾诉,保持镇静等等。

细节提醒:

当受到挫折或身处逆境,令你长吁短叹、丧气灰心时,不要过于悲伤,更不要完全绝望,而要坚强。只要记住雪莱的名言:“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你就犹如服用了一剂放松的灵丹妙药,进而振作精神去“扼住命运的咽喉”,从挫折和逆境中奋发,去迎接工作和生活的新挑战。

过分害羞无益健康

许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有人前脸红的毛病。除了和缺少社会经验有关,人前易脸红也是一种心理疾病。但是,心底又渴望与人交往,在身体里常常经历着两个不同自我的战争:一个害羞、懦弱、缺乏自信,一个则强迫自己去改变自己。

每个人在与自己不熟悉或比较重要的人交往时,都会出现一种紧张或激动感。这本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正常反应,随时间推移会习以为常。但由于你缺乏自信,因而特别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注意自己在别人面前的表现,以致对脸红特别在意。害怕别人会因此议论你,想自己不脸红,但又无法消除,见人脸红便成了你的心病。与人交往前你便担心自己会脸红,交往时更是认真体验自己有无脸红,时间一长,就在大脑的相应区域形成了兴奋点,只要你一进入与人交往的环境,就会出现脸上发热感和内心的焦虑不安,加上别人对此的议论或讥笑,更使你紧张不安,惧怕见人,从而形成赤面恐惧症。

这种心理是可以治疗的。

1对脸红要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允许它出现和存在,不去抗拒、抑制或掩饰它,不为有脸红而焦虑和苦恼,从而消除对脸红的紧张和担心,打断由此而造成的恶性循环。

2进行自信心方面的训练。人前容易脸红的人,多数对自己缺乏自信,具有自卑感,因而应加强自信心的培养,克服自卑感。

3改变只看到自己的短处,用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的思维方式,反过来经常想想自己有哪些长处或优势,以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从而逐渐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同时,再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也最能体现自己才能的活动中去,先寻找一件比较容易也很有把握完成的事情去做,一举成功后便会有一分喜悦,做完后再用同样的方法确定下一个目标。这样,每成功一次,便强化一次自信心,自信心就会逐渐地越来越强。

细节提醒:

研究表明害羞心理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害羞的人完全不必为这一弱点背上沉重的包袱,专家们的几点建议如下:

1参加社交活动之前,最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该做什么、说什么,怎么做、怎么说,等等事先做好充分准备。

2做个有心人,记下令你感到不安的事情,了解令你害羞的事到底有哪些。

3主动把你的不安告别别人。诉说是一种释放,能让当事人心理上舒服一些,如果同时能获得他人的劝慰和帮忙,当事人的信心和勇气也会随之大增。

4改变你的身体语言:最简单的改变方法就是SOFTEN——柔和身体语言,它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谓“SOFTEN”,S代表微笑,O代表开放的姿势,即腿和手臂不要紧抱,F表示身体稍向前倾,T表示身体友好地与别人接触,如握手等,E表示眼睛和别人正面对视,N表示点头,显示你在倾听并理解它。

5循序渐进,一步步改变:克服害羞是一项工程,也是一场我们一定能够打赢的战斗,每一个胜利都是真实可见的,只要我们去做。

6观察与模仿:在生活中寻找和观察在某方面不害羞的“榜样”,模仿与学习,尝试扮演一个不害羞的你。

后悔也是心理疾病

好多人做过了事情以后经常后悔,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一般来说,后悔产生的原因有下面两种:

第一种是在做出决定之前对可能出现的消极后果有一定的预知,但由于疏忽大意或盲目乐观,对这种危险的苗头没能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人是非常后悔的,因为他已经接近正确的选择,只因一念之差发生了重大遗漏。

另一种后悔经常发生在盲目乐观者身上,决定者在制订行动方案时,有意回避不利的信息,对未来的困难、危险及不利条件根本未加考虑,由于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也没有任何有效的应急措施,因此,决定者只有惊恐和本能的防御反应,只能临时利用手头的力量补救一下,但终因补救措施的非系统化、非严密化而收效不大。

做决定时的几种误区会导致后悔,这几种误区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当选择者搜寻各种可能性,并且仅仅发现了一个可接受的方案时,他就倾向于忽视这一可能性的危险,无暇思索未来的威胁。如果他得不到反对这个唯一方案的任何信息,他就会迅速采纳这个方案。如果这个唯一的方案也很危险,且代价又很大,选择者就会认为自己已山穷水尽,没有选择的余地了,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感觉严重妨碍了选择者的思路,使之被动、草率地应付选择。

人们遇到难题向专家咨询时,也会产生一种顺从感或别无选择感。这时,人们十分情愿地听从专家的意见,认为他们的意见是唯一合理的。这种在专家面前的自卑感妨碍了人们的自主性,使人们轻易放弃了其他选择。

其次,选择者尽管已经意识到选择可能带来损失及后悔,但认为损失不会马上出现,他就容易低估损失的严重性。

再次,如果选择者认为自己的决定对自己的名誉和周围人不会造成巨大影响,他就不易预见到后悔。

最后,如果选择者确信自己不会再发现新的信息或新的可能性,他就会默认现实的选择,不再理睬可能出现的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