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早知道,早健康
807900000028

第28章 妇科疾病多预防,健康自测有秘方(1)

乳房

乳房对疾病的反应

乳房是身体疾病的感应器,稍有不适,就会反映到乳房上。如果乳房出现了异常,那就要多注意你的健康了。

1.乳房过早发育

多见于性早熟的幼女,乳房隆起,触摸时有算盘珠大小的硬块,略有触痛感,但乳头并没有相应增大,乳晕也无色素加深,B超显示子宫不见增大,无月经,X线骨片及性激素测定正常,该现象称为良性乳房肿大,又称假性性早熟,多因食物中所含的外源性雌激素摄入过多或者误服避孕药所致。如果乳房隆起伴有月经、白带及阴毛,出现明显的身高与体形的变化,B超显示子宫增大,性激素测定水平明显增高,X线骨片显示骨龄超前,则为真性性早熟,多由机体内在的原发疾病所致,如垂体疾病等。

2.乳房过小

见于少数成年女性,仅仅有乳头发育,乳房皮下不能触及乳房腺体。一般来说,少女在8~14岁期间,乳房开始逐渐发育,如仅表现为胸部平坦如男孩,乳房偏小,而生殖器及其他性征如阴毛、腋毛发育正常,月经也正常,则仍然属于正常生理性变化,在以后的妊娠、哺乳期间,乳房可增大,如到了16~18岁,乳房仍然平坦,且其他性征也未出现,则有可能是病理性异常,为性发育不全。致使乳房过小的原因很多,如卵巢功能不良,导致雌激素及孕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影响乳腺导管及腺泡的发育所致;长期慢性营养不良的患者,乳房内脂肪组织过少,身体瘦长,多因女性过度节食,摄入脂肪过少所致;下丘脑—垂体轴的功能不全及肾上腺功能低下,导致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影响乳房的发育。

3.巨乳症

表现为乳房过度增长,明显超过正常,可达女性正常乳房的几倍甚或十几倍,乳房可下垂至脐部或髂嵴水平。病因不明,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也可能是因乳房组织上的受体过于丰富而引起乳腺导管过度增生所导致的。对于轻度的乳房肥大者,一般是无须治疗的。重度乳房肥大者,年轻女性可行乳房缩小成形术,年老女性可行单纯乳房切除术,药物治疗一般无效。

4.多乳房乳头

正常情况下,女性在前胸壁只有一对乳房,如果在腋窝、侧腹及腹股沟出现多对乳房及乳头,则属于先天性的乳腺畸形,是因在胚胎发育期间,乳腺胚原基退化不全所致。

5.乳房肿块

乳房肿块的病因非常复杂,肿块有良性与恶性两种,良性肿块可见于乳腺小叶增生症、导管内乳头状瘤、结核、纤维腺瘤、潴留性囊肿等疾病,肿块发展较慢,边界清楚,肿块呈实性,硬度如橡皮,表面光滑,通常不痛;而恶性肿瘤多为乳腺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女性,肿块发展迅速,疼痛难忍,不易推动,可伴有乳房局部的皮肤凹陷,呈酒窝状,或出现乳房局部皮肤粗糙,呈许多小点状凹陷,如橘子皮样,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就医。

6.乳房胀痛

常见于急性乳腺炎,多发生于妇女产后3~4周,特别是初产妇更易患此病。是因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乳腺组织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可伴有乳房表面红肿、压痛、寒战、局部变硬及高热等症状。

7.乳头瘘

是指乳腺组织与体表相通的病理性管道,多因急性乳房炎、乳房脓肿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所遗留,主要表现为创口经久不愈,呈乳白色膏状,有分泌物溢出,有臭味,反复溃破。乳头瘘的治疗比较困难,病程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显著。需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挤压患部,以免加重感染。

8.乳头内陷

体表无乳头突起,乳头凹陷于乳晕或乳房内,常伴有异味和疼痛,多见于先天性发育不良的患者及长期束胸的女性。此外,导管炎、乳腺肿瘤以及外伤均可引起乳头内陷。乳头内陷多数能自愈,比如可经常向外轻拉乳头或用负压吸引器或吸奶器吸引。内陷严重者可行手术矫正。

9.乳头溢液

即在非哺乳期有液体自乳头自动流出的现象,为乳腺疾病的重要表现。常见的引起乳头溢液的疾病有闭经泌乳综合征,垂体腺瘤,溢液如脱脂的乳汁;急慢性乳腺炎、乳房脓肿,溢液为脓性;浆液性乳腺炎,溢液呈黏稠凝块状,可呈多种颜色;乳腺增生病、乳腺癌,溢液稀薄透明,呈清水样;导管内乳头状瘤,溢液呈淡黄色或血红色;乳房结核,溢液如小米汤样。在乳头溢液中,大约90%为良性疾病所致,只有10%为恶性肿瘤所致。因此,一旦发现乳头溢液,应立即去医院查明病因,及时治疗。

10.乳头皲裂糜烂

表现为乳头皮肤红斑、脱屑、糜烂、渗液、结痂及皲裂,经久不愈,常伴有局部瘙痒与疼痛。常见于乳头湿疹及湿疹样癌的患者。若为湿疹,则可服用抗过敏药物及皮质激素,局部清洗后外用皮质激素软膏;若为湿疹样癌,则应行乳癌根治手术。

11.男性乳房肥大

男性乳房增大,大者似女性乳房,小者2~3厘米,常伴有乳房胀痛、硬结与糜烂等,见于原发性男性乳房发育症和继发性男性乳房发育症。前者常见于青春期,是由于内分泌的生理性失调所致,一般半年或一年左右可自行消失;后者多见于中年以上病人,多因生殖腺、肾上腺及垂体功能异常等疾病引起的病理性失调所致,一般原发病治愈后,乳房肥大可自行好转。

乳房肿块多数是乳腺增生的结果

许多女性被乳房肿块所困扰,这也是她们经常向医生抱怨的原因。乳房出现肿块确实不容忽视,在它的身后可能隐藏了好多种疾病。出现乳房肿块要小心什么病呢?

1.乳腺癌

好发于40~59岁的妇女。乳腺癌病人常初潮早,绝经晚,绝大多数病人可摸到乳房上有硬度很不一致的肿块。当癌症初发还局限于腺管上皮时,无法摸到肿块,当发展到一定程度,肿块较大时才触及。乳腺癌早期也是活动的,但它总扎根生长,侵入周围组织之中,其活动度会愈来愈差,位置也逐渐固定不变。肿块大多呈不规则圆形或长圆形,边界不甚清晰,质地硬,肿块多见于乳房的外上方。也有少数病人早期可完全无症状,但当发现乳头内陷无法拉出,乳房皮肤起皱或呈橘皮状,乳头破溃经久不愈,乳房持续性疼痛,腋窝有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往往已经是乳腺癌晚期。

2.病理性乳腺增生

多见于30~40岁的妇女。其又分单纯性增生和囊性增生两类。单纯性增生引起的乳房肿块摸着不明显,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病变处略有增厚的手感。囊性增生引起的乳房肿块比较明显,触诊时肿块有特殊的颗粒样感,境界不很清晰,月经来潮前几天显著增大,伴有疼痛,月经以后肿块缩小,疼痛消失,呈周期性变化,肿块可为单个或多个,一侧或双侧乳房均可波及。

3.生理性乳腺增生

在妇女月经来潮前4~5天时感到乳房发胀、乳头触痛,用手触摸比平时较硬,似有肿块,但随着月经的退潮,乳房胀痛、硬感就逐渐消失。这是由于乳腺受到卵巢分泌的雌激素的作用,使乳房局部充血水肿的缘故,属正常现象,一般无须特殊治疗。

4.乳房炎症性疾病

出现乳房红肿、自感局部发热并伴有疼痛,如急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等。此外,还需警惕炎性乳癌的可能。

5.乳腺纤维瘤

这种肿瘤通常单个出现在乳房的一侧,呈卵圆形,如桂圆或樱桃般大小,表面光滑、质地硬实、边界清晰,瘤体在乳房内可来回推动,常无疼痛感,偶有多个瘤体出现在双侧乳房内,纤维瘤虽然为良性肿瘤,癌变的可能性也较小,但亦应及早手术。

温馨小纸条:如何远离乳腺癌

1.乳房密度高,质地较坚实的妇女易患乳腺癌。此外,青春期乳房异常肥大,未成年时过多地抚摸乳房,或者是为了保持乳房丰满和外形美在乳房内填充一些不恰当的物质来做乳房整形等,也是发生乳腺癌的原因之一。

2.体形特殊

腰部以上特别肥胖,腰围与臀部相近,或绝经期前身体十分瘦弱的妇女。

3.饮食偏嗜

研究表明,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可使乳腺癌发病率提高4倍以上。另外,经常饮酒也能促进乳腺癌的发生。

乳房下垂要当心长期的慢性疾病

乳房下垂不仅让人感到悲观,更要命的是下垂的乳房可能正向你反映着某种疾病。

乳房下垂最常见于多次哺乳后的女性,多次哺乳或哺乳时间延长,特别是不规则持续性哺乳,由于其上皮崩解吸收后,结缔组织增生不足,无法完全补充哺乳期被吸收的间质,造成哺乳后乳腺不似未哺乳时那样坚挺,变得松软而缺乏弹性,常呈悬垂状。

少数乳房下垂者是由于长期慢性疾病引起的。此类患者的乳房可因支持组织的衰退而萎缩下垂。有些热衷于减肥的女孩,可能由于过分节食而导致身体虚弱,乳房局部丢失大量的脂肪及腺体组织,也可以出现乳房萎缩下垂。

此外,乳房的形态与先天因素有极大关系,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这不是说乳房不可“改造”,乳房下垂也是如此,只要善待乳房、呵护有方,就会减少或避免遗憾的发生。

温馨小纸条:如何防止乳房下垂

1.合掌双手用力

双手合掌,并使手掌相互用力合压。合压时,胸部两侧的胸肌拉紧,呈紧绷状态,约进行5秒钟后放松,重复10次。

2.紧握手腕互相强拉,使胸肌紧张

在身前互相紧握手腕,注意手肘关节必须朝外,且左右手肘要相互牵引。在确定胸肌施力后进行,与1项同。但是若用力过猛导致疲劳,则易有反效果。

3.手腕朝内,肩膀打开

背肌伸直,端正姿势。手掌握拳,手肘内侧朝身体贴近。手腕最好不离开身体,肩膀打开,胸肌与背肌维持2~3秒的紧张状态后放松,且在挺胸的状态下反复进行10次。

乳房不对称要预防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