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早知道,早健康
807900000027

第27章 精神意识是健康的晴雨表(3)

1.白天睡意过多——这种症状始终存在,而且通常最为明显。

2.猝倒——猝倒是指肌肉品质的突然或暂时性消失,这会引起头部或身体在没有丧失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瘫痪。它可以持续几秒钟或几分钟。轻微症状表现为含糊不清的语言或口吃、眼皮下垂或手指无力拿不住东西。严重的猝倒会引起膝盖弯折,使人虚脱。大笑、兴奋或生气是引起猝倒的典型原因。

3.睡眠瘫痪——所谓睡眠瘫痪就是当人入睡或要醒来时暂时不能运动。它只持续几分钟。和猝倒类似,睡眠瘫痪可能也与REM睡眠和清醒状态之间的过渡不充分有关。睡眠瘫痪与幻觉有关。

4.催眠性幻觉——指精神、梦境般的影像,通常很恐怖,常见于入睡时或发生睡眠瘫痪前。

大约有90%被确诊为患有嗜睡症的人至少存在以上症状中的一种、具有这四种症状的人不到一半。

患有嗜睡症的人会抱怨感到疲劳,工作、学习和社交的表现不佳。白天过度的睡意会使人丧失能力,大大降低生活质量。记忆力下降、视觉障碍可能尤为使人感到不安。

一半以上患有嗜睡症的人都会记忆力下降或发生记忆中断,行走或驾车时他们会不知所措,胡说或胡写,放错东西或撞上东西。尤其是他们在这些阶段中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事后记不清发生的事。

有些人在极度不恰当的场合突然睡着了,例如进餐时、骑自行车时、开车时、作重要讲话时,等等,则可能是患了发作性嗜睡病。

很多躯体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代谢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等很可能是造成嗜睡的原因。由于它可以不择时间和地点发作,很容易招致严重后果。如在开车、游泳、高警惕性工作和高空作业时发作,会造成生命危险。即使在不危险的场合发作,因其常伴有猝倒,也容易损伤身体。

因此,要注意检查和治疗可能的原发疾病,如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代谢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等病。

温馨小纸条:嗜睡者的护理

应避免做瞌睡或跌倒时容易发生危险的工作,不要让患者单独去危险场所,要避免情绪激动,避免倒班,避免饱食和饮酒,保持规律的夜间睡眠。由于大多数病人在短暂睡眠后可有1~2小时头脑特别清醒,如能在白天照顾性地安排几次小睡,能提高工作效率。

晕厥所代表的疾病信号

人们出现晕厥的时候,一般会认为是自己血压低的问题,其实这只是原因的一个方面,晕厥代表了许多疾病的信号。

单纯性晕厥:常由于剧痛、受惊、恐惧或见到血液等所引起。

颈动脉窦过敏:特点是头部突然转动、昂头、领口过紧或体位迅速变动时发生。

直立性血压过低:由于站立时血液流向并聚集于下肢,血压骤降所致。

心原性晕厥:多由于心室纤维性颤动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有心室率极度减慢或心脏停搏所引起。

除此之外,疲劳、饥饿、低血糖、癫痫、严重出血、头部创伤、高血压患者血压降得太低等也会引起晕厥。

面对晕厥,过度紧张和毫不在意都是不对的。正确的方法是去看医生,把自己的情况客观地讲给医生听,根据医生的诊断进行治疗。

引发头痛的原因有哪些

头痛不可小视,其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有颅内的、颅外的,有头颅局部的,也有全身性的,还有许多至今仍找不到病因。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类:

血管扩张:颅外动脉扩张最常见于偏头痛及额动脉炎。颅内外急慢性炎症时,病原体及其毒素可引起血管扩张性头痛;代谢性疾病、中毒性疾病、脑外伤、癫痫发作后,高血压脑病、大量服用脑血管扩张药等均可引起血管扩张性头痛。

血管被牵引、压迫或伸展移位:颅内占位性疾病,急性脑膜炎和脑炎、中毒性脑病、脑水肿、脑积水、静脉窦血栓形成、脑肿瘤或囊虫的压迫堵塞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等所致的颅内压增高,还有见于腰穿、腰麻后脑脊液流出较多,颅内压下降,导致颅内静脉窦及静脉扩张引起的头痛。

脑膜受刺激引起头痛:颅内急、慢性炎症性渗出物(如腹膜炎等),或出血性疾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血液刺激脑膜,或脑水肿使脑膜及血管受牵拉而产生头痛。

神经刺激:脑神经(如三叉神经)、颈神经炎症及压迫、移位等均可引起相应的神经痛。

头颈部肌肉痉挛性收缩引起头痛:头颈部肌肉紧张、炎症、局部肿块、慢性脓肿等颈部疾病,反射性地引起颈肌痉挛、持久收缩,导致头痛。如颈椎病变引起的头痛,又称肌肉收缩性头痛。

头部附近器官的放射性或牵涉性头痛:常见于眼、耳、鼻、鼻窦、牙齿等部位的病变,可扩散或反射到头部而产生头痛。

偏头痛提示注意内分泌

一些人常会出现偏头痛,头痛发作时,一般都局限于头的一侧,有的人每次发作时头痛的部位可有变化,有时可见枕部和头顶疼痛,也有的病人表现为面部和颈部疼痛。病人头痛发作时,疼痛逐渐加重,几分钟到1~2小时头痛达到高峰,可持续几个小时乃至几天,随后头痛逐渐减弱或消失。

也有少数病人,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在几秒钟内即达到高峰,疼痛可持续数小时甚至几天。疼痛时常有搏动感,有些病人表现为非搏动性钝痛,少数病人表现为头部刺痛,或有打击感。压迫头痛部位的动脉或病侧颈动脉或眼球可使头痛减轻,停止压迫后疼痛恢复。活动可使头痛加剧,卧床休息可使疼痛减轻,短期睡眠可使疼痛完全消失。

目前,偏头痛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约60%的患者可问出家族史,部分病人家庭中可有癫痫病人,故认为该病与遗传有关,但尚无一致的遗传形式。

内分泌因素:血管性偏头痛多见于青春期女性。更年期后逐渐减轻或消失,月经期发作频繁,妊娠期发作停止,分娩后再发,表明内分泌因素是导致本病的病因之一。

饮食因素:不少患者发作常与饮食有关,如经常食用奶酪、巧克力、刺激性食物、烟酒等均可产生血管性偏头痛。

其他因素:情绪紧张、精神创伤、忧虑、焦虑、饥饿、失眠、外界环境差以及气候变化均可诱发偏头痛发作。

温馨小纸条:偏头痛的诊断依据

(1)以发作性搏动性头痛为主,也可呈胀痛。

(2)以一侧头痛为主,也可为全头痛。

(3)为间歇性反复发作,起止较突然;间歇期如常人;病程较长。

(4)常于青春期起病,女性居多。

(5)有或无视觉性、感觉性、运动性、精神性等先兆或伴随症状,但多数伴有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

(6)有或无偏头痛家族史。

(7)某些饮食、月经、情绪波动、过劳等因素可诱发;压迫颈总动脉、颞浅动脉、眶上动脉或短时休息、睡眠可减轻发作。

(8)条纹嫌恶试验多为阳性,脑电图检查偶有轻度或中度异常,神经放射学及其他辅助检查无异常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