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大名师范志
8068100000059

第59章 教学研究(11)

这本教材分三篇。第一篇:导论。介绍发明创造的概念、品质、和质量标准。这里用众多的实例告诉读者,发明创造并不神秘,并不需要特殊的天赋,是很普通的事。只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捕捉灵感;有灵活的思维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有丰厚的知识根基,勤动手反复实践,人人都能成为发明创造之人。第二篇:思维方法。包括逻辑、推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直觉与灵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等。第三篇:创造技法。包括加减变形法,组合创新法、类比移植法、逻辑创新法、逆向思维法、智力激励法等。每个知识点后面配有思考练习,进行科学思维训练,从而强化学生的科技意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五)《语文》

1995年,语文教育家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在一次语文学术会议上,以“语文教学要同现代化建设接轨”为题发表讲话。他说:“语文教学要更新观念,更新内容,更新教法。”以后十年,中国的教育改革已向纵深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已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态势。为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根据学校近年来学生的实际,参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及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2006年8月,学校组织编写了一套语文课本。

编写这套课本的指导思想是:结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特点,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审美情趣、思想品质、职业道德为重点,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以“少而精,求实效”为原则,努力把握必须和够用的“度”,贴近学生,注重实用,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在编写过程中,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标准,选文力求文质兼美。

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王少阁先生指出:“学好语文对学好其他学科,对适应工作中日益增多的各种需要,都有重要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自学语文正在逐渐形成风气。”(《师范语文大词典》红旗出版社,1995年11月)为此,我们除了选用一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作为精讲课文外,还选入少量的可读性强的一般文化论著中的篇章,以供学生自读自学之用。

课本分上下两册,供普通中专一年级两个学期使用。上册共选课文28篇,分为诗歌(现当代)、散文(写景)、说明文、儿童文学、文言文五个单元。下册选课文27篇,包括诗歌(古代)、散文(状物)、议论文、小说、文言文五个单元。两册每个单元前面都有基础知识,以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上下册的前四个单元后面还分别安排了一些解析和鉴赏性的阅读材料和作文指导练习。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巩固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课本每单元有精讲课文3篇,自学阅读课文若干篇。精讲课文后面有练习。另外,与各单元配套的单元练习独立成册,以检测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课后练习题和单元配套练习题都是以“能力递进”的模式编写的,体现了与教材相匹配的练习的弹性。

《语文》编委会的组织机构:

主任:胡振科;副主任:李建中、吴希友;委员:邢章秀、王杰中、张骜桀、张学军、孔祥同、孟祥瑞;主编:张学军、孔祥同;副主编:王延军、冀蕊;责任编辑:邢章秀;封面设计:王杰中;校对:陈爽、张凯方。

(六)《几何》

21世纪已处于信息时代,时代的发展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基础扎实、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已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态势。为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根据学校近年来学生的实际,参照《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及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2006年8月,学校组编了《几何》课本。

编写这本教材的指导思想是: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特点和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科学性与简明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贴近学生,注重实用,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几何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数学学科,远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实验就认识了许多图形的性质。例如:我国在商朝就发明了勾股定理和一些简易测量知识。当人们整理已有的几何知识时发现,一些图形的性质可以从另一些图形的基本性质推导出来。于是人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把几何知识整理成一个逻辑推理体系,并使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研究几何学,使几何学的研究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初中学生学习了平面几何知识,在中专阶段本册的《几何》中,把研究的范围扩展到平面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

平面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是基础性数学学科之一。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借助于坐标系,用实数对(X,Y)表示点,用含X,Y的二元方程F(X,Y)=0表示线,从而将几何问题转化为研究方程的代数问题,通过研究方程的特征来弄清图形的性质或发现新的几何事实。在立体几何中,把平面几何中学到的平行垂直、相似、对称等概念推广到空间,学习各种立体图形的性质以及面积和体积的度量。

《几何》编委会的组织机构:

主任:胡振科;副主任:李建中、吴希友;委员:邢章秀、王杰中、张骜桀、张学军、孔祥同、孟祥瑞;主编:孟祥瑞;副主编:王丽、梁建平;责任编辑:邢章秀;封面设计:王杰中;校对:苏华、窦俊霞。

二、课题研究

大名七师时期,课题研究的情况缺乏文字记载。大名师范和大名分院时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出现了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以课题研究为纽带,培养造就了一支有一定影响的学校教研骨干队伍。素质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研究的结合,促进了教育教学一线教师的优势互补和合作互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题研究、校本研究蓬勃发展。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观念更加深入,氛围更加浓厚。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和价值的研究成果脱颖而出,一批功底扎实锐意进取的学科带头人不断涌现。

(一)市级课题研究

1.探索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主持人:邢朝芳

研究成员:呼玉山、张相义、赵国恩、邢章秀、赵雪峰

立项时间:1998年4月25日

内容简介:本课题是邯郸市师范教育研究项目。

①课题研究的意义:在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必修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中师生的自身素质,扭转中师课堂教学中应试教育倾向,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提高中师教学质量,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服务。②突破的难题:探讨构建素质教育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中师课堂教学的中学化倾向,变重尖子生、重知识、重讲授的教学模式为面向全体学生、重人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教学模式。③研究方案:组成课题组,分工合作,集体研究。定研究实验课题、定实验班、定实验教师、定目标、分阶段总结。第一年理论学习,调查研究,积累资料,初步试验。第二年付诸实践,抓好经验,在必修课教学的教学评估方面初见成效。第三年周期总结,从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探索出中师必修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总结出主要学科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模式,制定学校课堂教学“三个步骤,四个重点”的改革思路。④资料准备:集印了有关素质教育的领导讲话、理论文章和经验材料。对本校教育和当前基础教育现状进行初步调查。在三年的小学师资培训工作中,已做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初步探索和实践,并经过追踪调查,收集了一些信息反馈材料。⑤调研计划:以本校、大名县实验小学和生源县为调研地点。本校调查教师课堂教学的中学化倾向,小学调查教师上课的应试教育影响及教师结构情况。生源县以各县教委和小学领导为调查对象。第一次调研周期为六个月。⑥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河北省中等师范学校。

研究成果:总结撰写出论文《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2.谢台臣、陶行知教育思想比较

研究课题主持人:呼玉山

研究成员:张相义、王运生、邢章秀、王峰、史明杰、闫景芳

立项时间:1998年4月25日

内容简介:本课题是邯郸市师范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①课题研究的意义:探讨谢台臣、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异同与现代素质教育的关系。推动农村中师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促进农村中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小学师资。②研究的内容:谢台臣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实质。谢台臣教育思想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以及在目前中师教育实践中的引申和发展。谢台臣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③研究方案:从搜集有关谢台臣、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论著、言论、生平、事迹等资料入手,研究谢、陶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渊源、实质及其异同,研究谢台臣教育思想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研究谢台臣由进步教育家向革命家的转变,研究如何引申发展其“以作为学”的教育思想,如何发扬光大谢台臣追求进步、追求光明的革命精神。④资料准备:已搜集部分有关谢、陶教育思想的论著、言论、生平事迹资料。调查了谢台臣、陶行知的办学历程。调查了老校友,积累了有关谢台臣由办学走向革命的生平事迹和部分言论。⑤调研计划:调研谢台臣故乡濮阳,原直隶省会保定,南京晓庄师范,老校友所在地北京、郑州等地。调研谢、陶的生平事迹,教育和革命实践活动,有关教育的著作、言论。调研谢、陶的亲友、学生和所在学校的有关人员。调研周期一年。⑥研究成果的使用范围:继承我国老一辈革命教育家的优良办学传统,尽快推进河北省农村中等师范学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为基础教育改革服务。

研究成果:撰写出论文《谢台臣和陶行知教育思想比较》。

3.层次目标教学探索

课题主持人:李凤真

研究成员:苏继孟、曹海青、杨春景、李俊锋

立项时间:1998年4月25日

内容简介:本课题是邯郸市师范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①课题研究的意义:针对程度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知识目标层次,分层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寻找教与学的最佳触点,培养学生会学会教的创新意识,探索“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模式。②突破的难题: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意识。突破单一的知识教学和课堂教学模式,建立集学知识、学方法、长能力为一体的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③研究方案:组建课题组,分工合作,集体研究。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多种教学形式。摸清学生底数,设计目标层次,制定教学方法,以化学学科教学为突破口。周期为四个学期,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第一学期)探索阶段,第二阶段(第二、三学期)巩固阶段,第三阶段(第四学期)提高阶段。④资料准备:《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等杂志为参考。1997年实验班学生的调查资料。课题组教师教科研总结资料。已担任化学教师的往届毕业生知识能力调查资料。⑤调研计划:调研大名分院、邯郸市所属部分中学。调查学生学习方法、教师教学方法、采取考试考查方式,调查学生掌握“双基”情况,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以本校1997级在校学生和往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周期两年。⑥研究成果的使用范围:全省中师中专。

研究成果:总结撰写出论文《层次目标教学探索》

4.加强语音教学,强化书写规范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张学军

研究成员:张洁兰、郭增民、杨丽敏、郭敬

立项时间:1998年4月25日

内容简介:本课题是邯郸市师范教育研究项目。

①课题研究的意义:加强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教学,强化中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促进中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小学师资,探讨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和楷书字书写水平的教学方法。②研究的内容:普通话语音教学和楷体字书写教学。普通话教学抓三个重点研究:课程调整,提前上口;自编教材,方言辨正;测试训练,逐步加强。楷体字书写教学抓三个环节的研究:深入调查,了解弊端;教学把关,严格训练;多种活动并举,增强规范意识。③研究方案:以普通话和楷体字的有关理论知识为指导,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采取发现问题、分析成因、研究对策、付诸行动、辅导训练、总结归纳的研究思路,调查学生普通话不标准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训练方法,研究学生写字不规范的原因及对策,制定指导学生说普通话和写楷书字的方案。④资料准备:语音方面,收集生源所在各县,包括馆陶、魏县、大名、成安、临漳等地的方言资料,初步了解到各方言区学生的发音特点及主要存在的问题。楷书字书写方面,从历届学生的作业中汇集书写不规范的字及错别字。对这些资料,将分门别类逐项进行研究。⑤调研计划:利用双休日向学生了解普通话与各县方言的差异,了解学生说普通话的难点。利用寒暑假继续赴各县实地进行方言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无文化或文化低的老年人,特别注意方言词语、方言语法有关资料的收集。利用批改作业、检查板报、指导训练等机会,收集学生在书写时出现的问题,调研其成因和纠正对策。调研周期三年。⑥研究成果的使用范围:提高师范生和在职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和楷书字书写水平。促进河北省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改革服务。

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期间,张学军老师发表、交流、出版。

5.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课题负责人:王银

研究成员:李章岐、郭俊奇、朱怀波

立项时间:2003.8.6

内容简介:本课题是邯郸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