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大名师范志
8068100000050

第50章 教学研究(2)

学校的教育方针提到,师范学校为严格训练青年身心,养成小学健全师资之场所,根据师范学校规程,对学生要实施各种训练。其中第6条为“启发研究儿童教育之兴趣”,内容是“师范生的各种训练均为将来教导儿童,故在校时应当富有研究儿童教育之兴趣,将来到社会服务,对于教育事业方不致感觉烦腻厌倦。本校除三年级学生照章实习参观外,并举办平民学校,供一、二年级学生实习。小学行政及教学方法,藉收教学做合一之效,并启发其研究儿童教育之兴趣”。第8条为“预备升学继续研究高深学术。”

教育方针的制定,为学生对各学科的深钻细研、继续深造指明了方向。

为深入贯彻“以作为学”,根据学校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学校鼓励学生自治会成立学术部、读书会、社会科学研究会等学术组织,负责主持各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讨论。1933年,“小学教育研究会”等学术团体相继成立,学校聘请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喜爱和信任的教职工作研究会的指导员。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报名参加学习。一时间,学术氛围覆盖整个校园。兴趣相投、爱好一致的师生聚集起来,共同钻研学术问题。讨论中,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常常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肯相让。经过争论,明辨是非,达到共识。学生开阔了视野,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为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储存了能量。

1928年10月,以大名七师学生党员刘大风为首的濮阳县委在井店高小创办了机关刊物《白杨书札》,公开编印的《平民夜校课本》为发动群众、唤起工农对敌展开斗争建立了舆论阵地。1930年10月20日,由刘大风主编的直南特委机关刊物《直南红旗》顺利发行,先后共出版七期,宣传党的主张,鼓舞人民与敌人斗争的士气。

教研机构

建校初期,处于起步阶段。当时,规模小,人员少。学校制定了组织大纲、各种规则规程等文件。在“河北省省立大名师范学校组织大纲”的第二条中说:“本校为分掌校务设‘教务部’、‘训育部’、‘事务部’三个部门。”学校的教研工作属于教务部的管辖范围。

一、教研组

大名七师时期,教研组没有设,各科教学在教务部的组织领导下进行。1956年学校复建,百废待兴。8月23日,河北省教育厅在保定召开全省中等教育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报告》、《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报告》、《关于老区教育的报告》。强调指出:要制定提高教育质量的全面规划,加强对提高教育质量工作的领导,正确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国家培养合格新人,以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学校组织广大教职工进行了认真学习。为了全面落实会议精神,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于1962年,按不同学科或临近学科划分了六个教研组,分别是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政教教研组、理化教研组、史地教研组、音体美教研组。教研组归教务处管辖,由教研组长带领本科教师共同研究教学问题。

1956年至1965年,学校处于发展时期,教研工作侧重同学科同头课之间教学问题的探讨和研究。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连续5年没招生,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学校的教研工作难以进行。1976年7月,学校革委会委员、教革处主任张连峰在唐山参加河北省《工农兵作家谈写作》一书的编辑工作。1976年10月,“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教育事业逐渐步入正轨。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二十多年间,学校迎来了健康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办学目标,用新教育思想武装头脑,更新观念,抓好常规教学,不断深化改革。各科教研组结合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制定相应的教改方案和教学计划,教学教研工作充满了生机。

在教材使用方面,2000年以前大都使用的是中等师范学校教材,2001年始使用中等职业教育教材,2005年后招收的三届高中班使用的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教材。2005年始招收的几届“3+2”小教大专班和2007年始招收的三年制大专班学生,使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相应专业的教材。

(一)语文组

语文组成立于1962年10月,首任组长张少逸,继任组长程希增、李善初、尹智德、李玉生、邢朝芳、李国锋、呼玉山、张学军、孔祥同、张洁兰、王延军。在校任过语文课的教师有:张少逸、李善初、莫冠雄、郭铁炼、程希增、尹大仓、刘传芳、白丁一、焦更顺、潘朝贤、李孝田、韩崇彬、李玉生、陈秀玲、尹智德、邢朝芳、吴希友、粱桂兰、张廷俊、靳庆林、王恒发、刘品一、王文学、穆书琴、杨凤的、杨淑梅、张秀静、刘维民、孔祥同、张学军、江怀宇、张洁兰、房克坤、王学森、宗苏杰、李国锋、张静、呼玉山、王承俊、张护玺、王晓明、王振平、范志平、李朔、宋海宽、张涛、周振峰、张书升、常文峰、王峰、常海青、俞爱锋、杨文英、朱巧云、刘卫滨、郭增民、杨卫红、王文军、成洁、李魁领、樊德华、杜秀霞、霍文星、杨丽敏、郭敬、张明辉、成丽、王延军、冀蕊、张凯方、陈爽、王文青、刘海山。

语文组开设过的课程有:语文、写作、语文基础知识、文选与写作、阅读与写作、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现代汉语知识、三笔字、普通话、现代汉语(上下)、古代汉语(上下)、形式逻辑、古代文学(附作品选)、现代文学(附作品选)、当代文学(附作品选)、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文学概论、儿童文学(附作品选)、外国文学(附作品选)、美学原理、教师口语、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

语文组现有教师12人,其中高级讲师9人(张洁兰、张学军、王峰、杨文英、郭增民、王延军、郭敬、冀蕊、王文军),讲师4人(张明辉、张凯方、陈爽、刘海山)。

(二)数学组

数学组成立于1962年10月,首任组长李文国,继任组长王晓梅、连德元、江会章、冀俊魁、孟祥瑞、张润香、赵雪峰、王丽。在校任过数学课的教师有:李文国、张应启、高渝昌、雷国铭、王晓梅、马俊杰、刘礼成、陈学义、连德元、常振、刘洪儒、张润香、颜淑霞、李向丽、赵恩典、岳长安、冀俊魁、孟祥瑞、高田雨、江会章、刘洪儒、李文跃、任宏印、周光耀、郭爱廷、陈凤华、申和平、吕树青、李士斌、李民生、马建新、胡爱芬、苏明春、李更新、梁建平、马自桥、赵雪峰、朱纪修、岳瑞峰、窦俊霞、赵修申、马秀霞、韩庆民、曹玮、王银、王映辉、王丽、苏华。

数学组开设过的课程有:代数、几何、代数与初等函数、数学、微积分、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小学数学基础理论与教法、农村应用数学、珠算与速算、初等数学研究、初等数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等。

数学组现有教师10人,其中高级讲师9人(李民生、梁建平、马自桥、赵雪峰、朱纪修、窦俊霞、曹玮、韩庆民、王丽),讲师1人(苏华)。

(三)政教组

政教组成立于1962年10月,首任组长张连峰,继任组长田景民、卢洪福、邢章秀。在校任过政治、教育、心理课的教师有:张希古、赵北塘、葛梁、张敬锁、张洪祥、张连峰、崔文德、杨玉英、王宽、田景民、卢洪福、尹清林、陈凤轩、张汉三、郭社京、刘秦之、赵泽民、申荣太、索桂芳、邢章秀、闫景芳、陈连成、张志敏、郑建平、张凤莲、苑士龙、梁章喜、谷志强、张剑利、叶红兵、李章岐、李改玲、李佩奇、李建宇、苗瑞芹、呼玉龙、沈丽娟、刘喜巧、郭俊奇、曲艳。

政教组开设过的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律常识、师德常识、政治常识、经济常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科学社会主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育学(中师)、心理学(中师)、教育学(小学)、心理学(小学)、心理学(普通高校)、教育学(普通高校)。

政教组现有教师11人,其中高级讲师7人(邢章秀、张凤莲、梁章喜、李佩奇、李建宇、刘喜巧、苗瑞芹),讲师4人(呼玉龙、沈丽娟、郭俊奇、曲艳)。

(四)理化组

理化组成立于1962年10月,首任组长胡玉厚,继任组长郭力耕、苏继孟、白青山。建组之初,没有生物课。后来开了生物课以后,把生物归入临近学科的理化组,包括实验员在内,称理化生组。在校任过物理、化学、生物课的教师有:蒋璧生、胡裕厚、刘榕、李宝荣、魏成群、赵汉生、李兆根、栗金海、李建国、王兴华、郭力耕、成子明、范庆文、闫瑞林、张相义、杨春景、苏继孟、王运生、崔士斌、高秀芳、豆志芬、曹海青、李凤真、巩如朝、沈志文、张锦文、郭跃辉、张俊景、刘金海、郑建卫、郭振海、林遴、张海燕、张修良、刘贵生、白青山、刘彦宗、梁善岭、侯振生、文玉丛、李俊锋、庞振华、张骜桀、陈培祥、泥书莉、刘绍锋、郭尚恒、朱怀波、李雅敏、范增礼、郑明华、文建华。

物理、化学、生物开设过的课程有:力学、热学、电学、磁学、光学、运动学、原子及原子核;高中化学、中师化学;生物、自然、体育保健学、生理卫生、人体解剖学、高中生物、科学技术社会等。

理化组现有教师13人,其中高级讲师10人(李凤真、巩如朝、郭尚恒、李雅敏、刘绍峰、陈培祥、朱怀波、泥书莉、文建华、张锦文),讲师2人(庞振华、郑明华),初职1人(范增礼)。

(五)史地组

史地组成立于1962年10月,首任组长李开宁,继任组长李广、张琪、杨恩红。在校任过历史、地理课的教师有:李开宁、张琪、李爱梅、连志军、冀玉军、马月娥、杨恩红、李广、郭秀芬、史明杰、张卷、董俊华、王永红、王书英、王培杰、安慧霞、任伟凌、夏慧玲、栗志超。

历史、地理开设过的课程有: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国际关系;中师地理、高中地理、自然常识、社会常识、环境保护、城乡规划。

史地组现有教师9人,其中高级讲师7人(马月娥、杨恩红、董俊华、张卷、王永红、王培杰、王书英),讲师2人(安慧霞、栗志超)。

(六)音体美组

音体美组成立于1962年10月,首任组长郭文波,继任组长张声科、马德昌、陈凯、郭秀珍、魏新春、郭盛林、高双玲。在校任过音乐、体育、美术课的教师有:郭文波、刘明孝、张声科、王锡芹、闫宝泉、马德昌、申保林、陈凯、王秀德、郭秀珍、刘永华、魏新春、赵光华、王乐同、高秉旭、郭盛林、杨培林、杨维平、薄德印、罗平、宋海龙、谷俊生、杜爱锋、安银锁、魏华、霍同武、谷晓丽、刘秀花、卢院生、高双玲、马月敏、郝和平、杨双利、杨林、邢永振、朱海林、梅晓峰、王志杰、张文海、王志远、王杰中、牛玉霞、李大禹、王洪杰、赵光、樊利红、臧少文。

音乐、体育、美术开设过的课程有:音乐、声乐、和声、钢琴、舞蹈、乐理视唱、音乐欣赏、合唱指挥、小学音乐教学法;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跑、跳、投、游戏、体操、武术、体育理论;美术、素描、水粉、油画、国画、简笔画、美术鉴赏、应用手工、绘画、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与教具制作、书法、写字、装裱。

音体美组现有教师18人,其中高级讲师8人(郭盛林、杨培林、罗平、高双玲、谷晓丽、王洪杰、卢院生、马月敏),讲师9人(杨双利、郝和平、杨林、张文海、王志杰、李大禹、牛玉霞、梅晓峰、臧少文),初职1人(朱海林)。

(七)英语计算机组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英语计算机组于1998年9月成立,首任组长董俊华、白青山,继任组长杨建强、文建华。组员多是非专业的,是从各教研组抽调出来胜任这两门课的年轻教师。在校任过英语、计算机课的教师有:董俊华、白青山、韩庆民、王喜娥、刘绍峰、叶红兵、史明杰、李雅敏、李凤真、栗志超、李章岐、郭增民、张骜桀、陈培祥、王文青、庞鹏飞、安慧霞、文建华、郑明华、曲艳、王永红、石晓娟、杨建强、常志英、马雪涛、王静、闫臖洁、颜洁。

英语、计算机开过的课程有:高中英语、大学英语、新概念英语、中西方文化、语言学入门、综合英语、英语语音、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文报刊选读、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语视听说、实用翻译、英美概况、英美文学选读、旅游英语、文秘英语、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英语教学法、第二外语;计算机文化基础、CAI课件制作、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文化与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字电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SQL-server数据库、计算机实用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VB.NET、PS平面设计、3DSMAX.VC++、flash、网页制作、计算机与机房维修、ASP。

英语、计算机组现有教师8人,其中高级讲师3人(董俊华、文建华、韩庆民),讲师5人(杨建强、王喜娥、石晓娟、曲艳、颜洁)。

二、教科室

大名七师期间没有专门的教研机构,教研工作是在教务部的领导下,由各个学科的学术团体承担。1956年学校复建后,学校的教研工作由教导处指导教研组进行。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学校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的战略,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1989年以来,学校按照省市“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加快发展步伐。1989年2月28日,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教育科学研究室,副校长邢朝芳兼任主任。1994年5月4日,张相义调教导处,任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室副主任。1998年11月,邯郸市编委批准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室”的编制。2000年10月,邢章秀任教科室副主任。2003年3月11日,教导处副主任张相义调任教科室副主任。2004年10月,魏新春任教科室主任。教育科学研究室的成立对于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和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以后,学校加强了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建立一支以业务校长为主导,相关处室主任为主力,第一线教师为骨干的科研队伍,克服了教研没压力,理论不能指导实践或实践不力等现象,完善了科研管理制度,加大了鼓励机制和科研经费的投入,形成了全校重视教研,积极参与教研的良好氛围。学校每学年都开展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评比,对一批学术水平较高的论文,除在学校交流和表彰奖励外,还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推荐,极大地调动了学校教师教研教改的积极性。教师科研论文见诸报刊杂志及参加评比获奖的,每年都在70篇以上。

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衡量办学质量,检验师资队伍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为进一步强化学校的学术活动,促进教科研工作的全面开展,学校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条例。

(一)教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

1.坚持社会主义教科研方向,特别是在人文科学领域,要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影响和侵害。

2.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的探讨,坚持面向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要面向本省、本市和本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3.树立为教学,尤其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思想,把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理论热点、改革课题与自身教学、教科研结合起来,并作为选题的重点。

4.坚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并根据形势和发展而进行阐释和论证,以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提出的教育方针。

(二)教科研工作的任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