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大名师范志
8068100000035

第35章 学生工作(9)

大名七师的音乐课外活动这里主要记述学校剧团的一些内容。为了搞好这项活动,学校制定了学校剧团章程,并组成有师生参加的剧团干事会,负责办理日常剧团事务。学校剧团分成以下各组,分工负责各项工作,即:剧本组,负责编辑、印制剧本;排演组,负责筹备排演场所,招集演员,接洽导演及拟定角色表演;布景化装组,负责练习或公演时布景化装品之准备,并办理布景化装事务;保管组,负责服装布景一切应用物品的保管。剧团章程的制定和各组的明确分工,保证了音乐课外活动的效率和质量。1930年底,为了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学校剧团准备新年庆祝活动,决定排演京戏《坐宫》和学生自编自演的独幕话剧《八号宿舍》。经一个月课外活动时间的紧张排练和布景、行头(戏服装)的准备,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乐队,由学生饰演杨延辉和铁镜公主的京戏《坐宫》和独幕话剧《八号宿舍》排练告罄,终于在除夕之夜上演。师生同乐,充满了新年的气息。学校剧团在学校的新年成功演出,反映很好,在整个大名城引起轰动。大名城内的省五女师和省十一中联名要求分别到他们学校演出。结果在正月元宵节的十五、十六分别在大名五女师和十一中各演了一场。演出现场掌声如雷,秩序井然,喝彩声不断。1931年上半年,学校剧团的排练和演出更加繁忙,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和晚自习时间学校剧团的师生都进行排练,形式也更加多样。京剧有《法门寺》、《捉放曹》、《空城计》、《顶灯》、《坐宫》等;舞蹈有《麻雀与小孩》、《七姊妹游花园》等。

2.体育课外活动

大名七师重视学生体育活动,除开设体育课、修建运动场,还经常组织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建篮球队、排球队等,经常开展班级体育比赛。这里主要记述1933年学校运动会的一些内容。为了举办好这次秋季运动会,学校成立了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成员有学校领导、体育教师、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其目的是:促进同学体育及提倡同学运动与兴趣,检验体育教育,增强学生体魄,选拔和培养出色运动员。运动会于1933年10月15日在学校操场举行,时间为一天,本次运动会会场安排平面图如下:

本次运动会的时间和仪程安排是:上午8:00开幕式。内容为:运动员、裁判员入场,奏国歌、升国旗,运动员代表、裁判员代表发言,大会主席讲话。8:30比赛开始。上午径赛项目为:少年(附小)50米跑、100米跑;师范100米、200米、400米、800米跑。田赛项目为:师范三级跳远、急行跳远预决赛,撑杆跳高、急行跳高预决赛,标枪投掷预决赛。12:00上午比赛结束。下午2:00开始比赛。径赛项目为:少年(附小)50米、100米决赛,师范100米、200米、400米、800米决赛;1500米预决赛。田赛项目为:铁饼投掷预决赛、铁球投掷预决赛。童子军训练表演,少年(附小)体操表演。下午5:00闭幕式。内容为:运动员、裁判员入场,裁判长宣布成绩、颁奖,大会副主席讲话。5:30本次运动会闭幕。

本次秋季运动会学校安排恰当,组织严密,全校(附小在内)560名学生参加,其中290多名运动员参赛,盛况空前,成绩喜人。

本次秋季运动会影响较大,北京高校、河北省教育厅、大名地方官员和社会名流均有题词。内容如下:

时任北京高师校长、北师大教授李建勋题词:健身励群时任河北省教育厅长陈宝泉题词:河北省立大名师范学校——努力奋斗!许毅题词:我武维扬本次秋季运动会后,为了扩大影响,永久纪念,特出版了《河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秋季运动会专刊》。专刊的发刊词中说:我们以为在这国难方殷的当口,提倡运动,锻炼国民的体魄,是对症的良药,是当前的急务,我们唯一的愿望,是借这次全体同学的活动,引起社会上对于运动的注意,将运动课的影像,深印在来宾的心灵里,来和我们共同提倡、宣传,使运动的习惯普遍到冀南,普遍到华北,普遍到全国,这是我们对于这次运动会的希望。专刊共收录了同学们35篇关于举办秋季运动会的文章,这里只记取部分文章的题目以飨读者。部分文章的作者和题目是:六年制第八班耿襄汉《体育与民族之关系》,四年制第十二班申庭冥《运动会中应具有的精神》,六年制第十班陈文堂《举行运动会的意义》、常学琴《欲使民族复兴必需提倡运动》,六年制第十六班张梦麟《由国民的颓废说到运动的价值》,六年制第十四班李雪香《体育救国论》,六年制第十一班李云兴《我对于运动的希望》,六年制第十五班马世珍《我们要把运动的兴趣传播到民间去》,四年制第十二班王道达《运动是一种反抗能力的锻炼》以及六年制第九班刘景周的《跳高姿势的研究》等。

3.美术课外活动

大名七师的美术课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形式多样。学生在美术教师的指导下成立了很多课外活动小组,主要有:油画小组、简笔画小组、国画小组、人物画小组、剪纸小组、泥塑小组、手工小组等。这些小组的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走进画室,走入校园、走出校园进行练习、写生。为开展好美术课外活动,学校不惜花钱购买画具、石膏雕像等,并安排多个画室作为课外小组活动场所,为美术课外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美术课外活动小组在著名画家、著名美术教育家、1931年来校任教的白寿章老师和美术教师刘和壁辛勤指导下,学生绘画技巧进步很快,绘画水平日渐提高,培养了像田辛甫(河北省美协主席)等一批优秀美术人才。

二、大名师范课外活动与其他

大名师范时期学生的课外活动多种多样,但大多是为配合各科的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活跃学生的校园生活开展的,学科教学部分有具体记载,这里不再赘述,现只就社会实践活动、“长短线”教育活动、业余党校和第五套少年韵律操学练等进行记述。

(一)社会实践活动

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20世纪80年代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共青团中央共同发起组织的全国性活动。其目的是通过深入工矿企业、机关学校、边老山区、建筑施工现场等,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国家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繁荣,结合所学专业开展实践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耳闻目睹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加深对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从而对大中专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名师范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1985年暑期开始的,通过学校的认真组织,精心安排,有效的进行,取得了显著成绩,连续受到省地教委、省地团委的表彰。1988年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成果颇丰。学校六月初接到省地教委、省地团委关于大中专学生暑期“兴冀成才”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意见后,立即开会研究,制定计划,成立组织,做好物质准备。学校成立社会实践活动总部,各县学生成立社会实践活动分部,各乡镇学生成立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进行组织领导。

1988年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除毕业班外,有738名团员、青年参加,占学生总人数的94%。他们奔赴邯郸地区的大名、魏县、成安、临漳、馆陶、广平六县,历时35天,先后走访了31个工厂,调查了307家农村专业户,写出了146篇国情与改革论文,1145篇农村经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330多篇教学心得体会,帮教代课20599节,组织代办23个“学前班”,自制教具208件,做好事3856件。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学校总部和各县分部共编辑出版了6种29期反映社会实践活动的刊物。如大名的《晨光时报》出版5期;临漳的《铜雀凤》出版5期;临漳张村片的《法律宣传》出版3期;魏县的《梨乡之声》出版5期;广平的《社会实践报》出版3期;馆陶的《朝阳花开》出版8期。同时《邯郸日报》、邯郸电台、《河北团讯》也分别报道了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消息。9月初省教委副主任安效珍同志来邯,听取了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汇报后,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11月份在学校召开全省31所师范学校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研讨会(现场会)。随后省教委师教处李少亭处长专程来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查,充分肯定了我校的做法,并决定11月中旬在学校召开全省研讨会(现场会)。为迎接省中师社会实践活动研讨会(现场会),展示学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丰硕成果,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同时,学校决定举办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于是,抽调美术教师、语文教师、班主任老师等11人,由学校团委负责,组成布展小组。经大家的共同努力,昼夜加班,辛勤工作,用不到两个月时间,完成办公楼三楼西侧四间房屋,展线长42米,展示面积近100平方米的“河北大名师范学校1988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

在省教委决定召开研讨会(现场会)后,地区教委、地区团委10月20日通知学校,11月上旬先期在学校举行全区大中专院校校长,团委书记参加的现场会,以检验省研讨会的准备情况。11月3日,邯郸地区教委、共青团邯郸地委组织全区9所大中专院校的校长,团委书记在学校召开“邯郸地区大中专院校学生1988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场会”,并对学校的整体工作进行了考察,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迎接省研讨会的召开条件具备,准备到位。

1988年11月11日,“河北省教委中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研讨会”在学校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省教委师教处陈更新、李少亭处长和耿彦军同志,地区教委王增田、白庭宪副主任,全省各地市教委师教处的处长及全省31所中师的校长(党委书记)、团委书记共计100余人。会期两天。会议内容:

①大名师范介绍经验;②大名师范师生代表典型发言;③每地市一所中师经验交流;④省教委师教处领导讲话。接着全体与会同志参观“河北大名师范学校1988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览”,并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安全保卫及学生宿舍、伙房、实验室、音体美教室等进行全面考察,与会同志对学校的整体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

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1989年、1990年长足发展,取得了更加突出的成绩。1989年学校团委被授予“河北省大中专学生‘兴冀成才’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河北省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红旗单位”;1990年学校团委被中宣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联名授予全国“90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邯郸日报》等新闻媒体对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多次报道。1988年11月10日,记者张路平、李峰采写的《大名师范卓有成效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长篇通讯见诸《邯郸日报》,并加了编者按。1990年1月31日司中瑞、李广合写的《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卫士——大名师范学生寒假积极投入刹歪风活动》见诸报端。1990年12月13日司中瑞、李广合写的《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大名师范学校认真搞好社会实践活动》长篇通讯见报。

1989年7月20日司中瑞、李广合写的《热情宣传四中全会精神,虚心到基层接受教育》——大名师范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见《邯郸日报》头版头条。这篇消息说:暑假之际,大名师范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让学生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到小学去,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接受生动的形势政策教育。他们规定的社会实践具体内容是:期间,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第四,突出师范特点,深入小学帮教代课;第五,宣传九年义务教育,传播科学知识,大讲法律常识,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贡献。

(二)长短线教育活动

学校对学生进行“长短线”教育活动开始于1987年下半年。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有些学生缺乏远大理想,社会主义观念淡薄,纪律松散,思想混乱,专业思想不稳定,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学生中这种状况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感到过去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脱离改革开放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的倾向,有零打碎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偏向,把复杂的思想政治工作简单化了,缺乏时代的针对性和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于是学校决定从以下方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1.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内容有:①共产主义理论教育;②共产主义信念教育;③共产主义伟大榜样教育。方法有:①举办大型专题讲座;②开展群众性辩论;③组织观看革命历史影片。

2.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方法有:①举行“祖国在我心中”专题讲座;②组织好每周升国旗活动和祖国大好河山旅游;③举办“前进的中国”征文比赛。

3.专业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有:①围绕专业思想和培养目标组织大讨论;②围绕专业思想,利用暑期组织学生深入中小学,参加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教育;③围绕专业思想,请模范教师作报告,对学生进行教育;④围绕专业思想,创造育人环境,对学生进行教育。

4.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内容和方法分年级有:①对一年级学生进行组织纪律养成教育;②对二年级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养成教育;③对三年级学生进行为人师表养成教育。

5.知识能力具备教育。内容和方法分阶段按年级有:①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②对二年级学生进行能力培养教育;③对三年级学生进行知识能力过关和服从分配教育。除此,学校还对学生进行以下有针对性、阶段性教育。主要有:时事政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勤俭节约、爱护公物教育、法制教育、劳动卫生教育等。

“长短线”教育内容的实施和教育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学校整体工作出现了全新的局面。但还缺乏总体规划、综合方案,缺乏系列性、科学性、主动性。于是,学校为了更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师范生思想发展规律,运用系统工程原理,于1988年下半年逐步建立起远近结合、纵横交错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从而形成教育网络和新的格局,实现了整体优化,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充满活力。

“长短线”教育即“两线教育”,是按照中师生的培养目标和年龄特征,把各种内容的思想教育分为长线教育和短线教育。长线教育是指有计划的系统的贯穿中师三年始终的教育。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通过长线教育,为学生确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职业观打下良好的基础。短线教育是指在某一时期就某一问题开展的教育。它又分为阶段性教育和针对性教育。阶段性教育主要是分学年进行,是根据不同学年的教育任务和学生心理特点,确定一个重点内容。约教育和爱护公物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