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大名师范志
8068100000001

第1章 序言

河北大名师范学校(原直隶省立、河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河北省立大名师范学校,简称大名七师;现邯郸学院大名分院,简称大名分院)迎来了她90岁华诞。回首她90年创办、复建、发展的历程,修编她90年教学、管理、成长的历史,对于把年轻一代培养成为“四有”新人,高扬这所历史名校的光荣革命传统和办学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名七师创办于1923年,校名为“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28年民国政府改直隶省为河北省,学校随改称“河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33年河北省教育厅行文规范全省中等学校名称,学校改名为“河北省立大名师范学校”。从大名七师创办,到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办,历经14年,共招收20个班次,915名学生。大名七师在这十几年的峥嵘岁月里,走过了一个极不平凡的历程。创办初期,以谢台臣校长为首的广大进步师生,高举“五四”运动科学与民主、反帝反封的旗帜,实行教育革新,提出“以作为学”的办学方针,为办好这所新兴的师范学校,培养适合发展农村教育的合格师资;为推动直南、豫北、鲁西一带新文化运动,提高广大民众文化素质,建立****大名七师地下党组织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特别是1922年在北师大加入****党组织的时任****豫陕区委委员的冯品毅同志,1926年8月被聘来任校英语教师,10月就发展了刘大风等5名学生党员,并建立****大名七师特支。1927年4月校长谢台臣、教务主任晁哲甫、训育主任王振华、总务主任高韶亭等学校领导人全都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我党掌握了学校领导权,大名七师成为直南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党的干部的地下党校;成为造就革命志士,输送革命人才的策源地。1929年学校从北大、北师大、燕京、辅仁大学邀聘李梦龄、张苏、王冶秋、张友渔、千家驹等20多位****党员、进步知识分子来校任教,为学校注入了活力,使大名七师革命形势如火如荼。全校300名师生员工中,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100余人,“反帝大同盟”等党的外围组织成员100余人,革命力量占全校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大名七师真正成为一个由国民政府经办,为共产党培养人才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王从吾、平杰三等41位共和国省部级以上高级干部;廉之真、栗汇川等100多位司、局级领导;赵纪彬、田辛甫等几十位著名专家、教授、学者;还有张衡宇、解蕴山等40多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民族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献出宝贵生命,成为革命英烈。1945年5月,刘伯承、******、薄一波、宋任穷等军政领导路过大名,亲临大名七师旧址,瞻仰了谢台臣纪念碑,听了关于大名七师革命事迹的介绍,称赞谢台臣是革命教育家,大名七师是一所革命学校。

1956年,经****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在原址复建,定校名为“河北大名师范学校”。时任河北********兼省长的林铁同志,委托著名书法家张步舟题写校名。学校从复建到2004年升格为“邯郸学院大名分院”,历经47年,共招收331个班次,15654名学生。从1956年到1966年学校招收一年制轮训班、培训班;二年制速师班、中师班;三年制普师班。期间,学校还组织师生经常到农村接受教育,学工学农,接受锻炼,并建工厂一座、640亩农场一个,贯彻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1959年,学校文工团演出的文艺节目被中央和省人民广播电台录用,产生广泛影响。1966年“****”开始到1971年的5年时间,因“****”学校停止招生。1972年开始招收推荐的工农兵学员,培养目标是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这些学生学历参差不齐,文化水平高低不一,年龄大小悬殊,教学与管理十分困难。1977年恢复高考,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的整体工作一步一个台阶向高层次跃进,领导班子坚强、规章制度健全、师资力量雄厚、生源质量较高。1977年至1980年4年时间招收的是参加统一考试,具有高中或同等学力的学生,学制两年,培养目标大部分是初中或高中教师。1981年至1999年19年时间,恢复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目标为小学教师。这个时期学生文化水平高、求知欲望强、个人修养好、生源质量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纷纷考入专、本科院校。据不完全统计有200余人进入北大、清华、人大、中国政法、东北师大、河北大学、河北师大等全国、全省一流学府读研、读博、做博士后,有的甚至出国深造。2000年到2003年4年间,由于改制,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招收具有初中学历的三年制中师班和五年制小教大专班。专业设置主要有:音乐、体育、美术、英语、计算机等。1977年至2003年26年间,学校各项工作长足发展,成绩斐然,毕业生受到了邯郸行署、市府,地委、市委和各级用人单位的好评。一是通过举办六十、七十、八十年三次有省、市领导,部分担任过国家级、省级领导的老校友参加的校庆活动,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国家媒体和省、市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二是学校响应******、国家教委、团中央的号召,组织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绩卓著,1988年被省委宣传部、省教委、省团委联名授予“河北省大中专学生兴冀成才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红旗单位”称号,省教委组织全省大中专院校党委书记、团委书记在学校召开了现场会,******、国家教委、团中央联名授予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三是1989年学校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新格局的做法,被河北省委《快报》登载,得到省委副书记李文珊同志的肯定,并责成省委宣传部、省教委组成联合调查组来校调研,要求在全省大中专院校推广,在省市级各种报刊登载,参加全国中师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

2004年5月,邯郸师专升格为本科院校,定校名为“邯郸学院”。7月省教育厅106号文件,大名师范更名为“邯郸学院大名分院”,办学层次为专科。2004~2012****招收99个班次,5377名学生。在这期间,大名分院由计划招生改为自主招生,这给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机遇。但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办学条件所限,加之学生毕业后不包分配工作,给招生带来一定困难。2004年12月,大名分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后,认真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学校的自主招生工作,并制定计划,建立机制,力争根据社会需求设专业、多招生。2005年招生近千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新的领导班子从管理入手,狠抓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学生纪律、后勤服务管理;同时抓好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校园和谐建设,使学校各项工作呈现一派安定团结,生机勃勃,文明之花盛开的大好局面。学校2005年、2007年连续两届四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党总支2006至2009年连续四年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9年学校的“直隶省立第七师范纪念馆”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被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现在,全校师生员工精诚团结、意气风发、忘我工作,为打造自己的品牌,办好学前教育专科学校而奋力拼搏!

这所革命老校经历了90年风雨历程,许多宝贵的办学思想和光荣革命传统值得我们发掘继承。但由于年代久远、几经磨难,学校的许多宝贵资料遗失殆尽,增加了编志的困难。后经三次大的校庆活动,通过许多关心学校的领导和新老校友的多年努力,积累了不少珍贵的资料,藉此在迎接建校90周年之际我们编写了此书。《大名师范志》,以较为翔实的资料记载了学校的发展史。她对再现红色“七师”的革命风采,弘扬“七师”光荣传统;她对展示大名师范风雨历程,启迪教育后人;她对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振兴大名分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