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责任胜于能力(国企员工读本)
803300000017

第17章

责任是业绩的催化剂,用业绩证明价值

对于在市场大潮中的国企来说,“业绩是硬道理”,没有业绩,势将面临淘汰的命运。一个企业或一个人是否优秀,关键要看其所创造的业绩,只有业绩,才能让组织或个人赢得发展。

业绩是时刻高悬在每一位管理者心头的难题,很多管理者都在寻找各种方式和方法来提高工作业绩。不过他们发现,无论是优秀的管理模式还是先进的管理经验,一应用到自己的公司就不灵了,工作业绩并没有明显的提高。这是因为,他们忽略了责任!

责任是一种职业操守和敬业的态度,但是,责任与业绩也是有直接联系的。对于管理者来说,要提高团队的业绩,就要提升团队的责任感。对于员工来说,要提升工作业绩,同样也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感。

责任与业绩之间的关系是正比例的关系。当一方面提高时,另一方也随之提高;反之,当一方面下降时,另一方也随之下降。所以,要提高工作绩效,首先要确保员工的责任感。“责任保证绩效”,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这么认为。很多企业管理者都从这句话里悟出了提高业绩的根本所在。对于员工而言,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提升自己的业绩能力。

子敏的专业在行业里并不占优势,长相一般,能力也并不出类拔萃,但她进入公司后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却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关于她的不断提升,有各式各样的说法,大致上都有这么一点就是,大家觉得是好运气眷顾了她。只有子敏自己清楚,机会是怎么得来的。

进这家大公司的时候,专业优势不明显的子敏先被分到人事部,做一个并不起眼的文员。她不惹是非,只是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过偶尔露露峥嵘,比如发现了别人输错了数据,她悄悄地就修正了,并不大肆渲染;领导让她做什么,她就竭尽所能,总是在第一时间做到让人无可挑剔。别人扎堆抱怨工作百无聊赖、老板苛刻、地铁太挤时,她在悄悄熟悉公司的部门、产品以及主要客户的情况。

在不知不觉中,同事们发现子敏的业绩和能力已经今非昔比,当然领导也注意到了,将她调入营销部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同原先一样,子敏的特色就是默默地努力。半年后,她的几份扎实的调查分析报告,为公司创造了不小的业绩,为她赢得了一片喝彩。一年后,她已经是营销部公认的举足轻重的人物了,看到她在会议上气定神闲、无懈可击的发言,原来人事部的同事大跌眼镜。

凭着杰出的表现,子敏终于成为北方分公司的经理。当别人问她为什么无论在哪个部门都能做出杰出的成绩,子敏的回答很简单:“在自己的岗位上,就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这是我的职责。” 不知情的人,以为她这几年走红运,哪里知道她成功背后的秘诀。

子敏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最终用业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获得了成功。业绩是检验一切的标准,能带来业绩的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产,所以,想证明自己,就应该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用业绩证明自己。

在这个以业绩为主要竞争力的时代,一名优秀的员工不应该消沉下去,更不应该忘记自己的责任,而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主动承担起责任,用业绩来证明自己,这样的人最终一定会成功。

但出色的业绩绝不是口头上说说就能获得的。要吃樱桃先栽树,要想收获先付出。出色的业绩需要我们在工作的每一个阶段都切切实实地付出努力。

一家企业曾斥巨资引进了一台先进设备,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该厂维修人员却找不到原因,只得请教“洋专家”。谁知该专家只用了几分钟,就在机体的一个部位用粉笔画了一个圈。为了这个圈,企业付了数万元的劳务费。

在山西焦煤集团公司西山官地矿也有这样一位专家,只是这位专家不仅会在机器上画圈,还甩开膀子消除故障;他不仅直接创造价值上千万元,还间接使企业增收数亿元,但他从未索取过任何回报。他就是官地矿机电科采掘机电管理组组长栗俊平。

30年来,栗俊平始终坚持战斗在井下一线,掌握了国产、进口的十多种型号的采煤机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性能,在维修过程中逐步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并总结出“听声音、摸温度、看运行、量数据”的故障判断法,使常见故障的抢修效率提高了60倍,抢修成功率达100%,被职工誉为采煤机“神医”、“工人专家”。就连工程技术人员也称赞道:“俊平一看,啥也不难。”

就采煤机而言,故障判断、抢修只是一个方面,设备的使用管理更加重要。多年来,栗俊平十分注重总结采煤机超前管理的经验,提出了“选点、定面、树标杆”的采煤机管理工作思路,创造了“会诊、整改、推广、提高”的渐进式工作方法。根据他提的合理化建议,该矿制订并严格执行了采煤同包机责任制,杜绝了拼设备、高投入、低产出现象,使全矿采煤同实现了使用、检修、保养兼顾的模式化管理。

2002年栗俊平在北京接受“中华技能大奖”时的发言,倾诉了这名煤矿工人的心声:“山外有山。我作为一名煤矿工人,在本职岗位爱岗敬业,学技术、练硬功、作贡献,这是我们工人的本分,是起码的职业道德。”

在本职岗位爱岗敬业,却为企业创造了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价值,这不能不让人为之惊叹。国企需要像栗俊平这样能创造出辉煌业绩的员工。“业绩报国”不是空话,国企员工只有将责任落实到本职工作中,才能以实际行动实现业绩报国!

吹糠见米,业绩衡量一切。业绩是永恒的职场圣经,业绩的成长需要靠责任去推动,任何一个对工作负责的人都应该清楚这一点。对负责的国企员工来说,高业绩是他们永远追求的目标。作为国企员工的你,应在工作中履行你的责任,做出成绩来,证明你的能力,展现你的职业价值!

努力提升业绩,给企业“注血”

市场竞争激烈无比,如果企业拿不出自己的业绩,那么尽管你曾是业界霸主、龙头老大,你的结局只能是退出市场、退出舞台。国企是市场经济中的主体之一,赢得好业绩是国企能够保持优势生存,缔造常青基业的根本保障。放弃了对业绩的坚守,就是放弃了企业生存的底线。

同样,对于个人而言,业绩也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工作不仅要去做,更要做成、做好。联想集团有个很有名的理念:“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功劳。”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常常用是否“任劳任怨”、“刻苦努力”来做标准,而很少去过问这个人为单位创造了怎样的价值,能否把一个好的业绩带给单位。这些思想的泛滥,导致出现了各行各业的形式多样的表面工程——表面是在努力工作,最终却并不能带来业绩。实际上,这样的员工并不是一个对企业负责的员工。

洛克菲勒最初在石油公司工作时,既没有学历,又没有技术,被分配去检查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这是整个公司最简单、枯燥的工序。每天洛克菲勒看着焊接剂自动滴下,沿着罐盖转一圈,再看着焊接好的罐盖被传送带移走。洛克菲勒并不喜欢这样的工作,他找到主管请求改换其他工种,但被拒绝了。没有办法,洛克菲勒只好重新回到焊接机旁,既然换不到更好的工作,那就把这个不好的工作做好再说。

洛克菲勒开始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起来,他观察罐盖的焊接质量,并仔细研究焊接剂的滴速与滴量。他发现,当时每焊接好一个罐盖,焊接剂要滴落39滴,而经过周密计算,实际只要38滴焊接剂就可以将罐盖完全焊接好。经过反复测试、实验,最后洛克菲勒终于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也就是说,用这种焊接机,每只罐盖比原先节约了一滴焊接剂。就这一滴焊接剂,一年下来却为公司节约出几百万美元的开支。

年轻的洛克菲勒凭着他不断完善的专业技能迈出日后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直到成为世界石油大王。

一名将责任深植于心的员工,必将以业绩指引自己的工作,必然能创造出杰出的业绩。事实上,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都是伴随着工作的业绩才得以体现,人生的境界也靠非凡的奋斗结果来升华。

那些富有责任感的员工,他们会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公司及个人的整体业绩,而不是自己的报酬和升迁。他们会经常自我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么”,这有利于他们提高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掘自己具备但还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潜力。相反,那些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懂得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么”,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工作使命,只知道将任务完成就可以交差了。这种心态致使他们不但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还很有可能把目标搞错,以至于南辕北辙。

新的形势下,只有不断创造业绩的人,才有获得更好的发展。企业需要依靠业绩生存,员工也需要业绩证明自己,没有功劳的所谓苦劳实际上是没有人重视的,创造有价值的功劳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无锡三棉喷气织机车间工人技师同时也是保全保养组组长的马建荣,他多年来潜心国产喷气织机的革新和进口织机国产化改造,以令人叹服的技术,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在同行中具有影响力的维修“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