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责任胜于能力(国企员工读本)
803300000012

第12章

其中有一次,井下采煤BM—100型机机组出现故障,井下值班电钳工检修了14个多小时也没能查出原因,于是要求更换机组。可矿里偏偏又没有现成的备用设备,怎么办?眼看就要影响正常生产,黄泽禹从外地赶回来了。当他得知有故障抢修任务的消息后,顾不上歇息就直奔现场,然后拿着榔头、扳手等工具,只用了一根烟的工夫,就使停运的设备重新正常运转起来。

熟悉黄泽禹工作习惯的工友们知道:只要井下煤机发出故障信号,他就会直奔故障而去,并很快降服它。

井下采煤工作面煤层中夹矸,致使割煤机震动,割煤机切齿经常损坏。以往遇到这样的难题,他们就请生产厂家的专家来到现场,但也常常无法解决。这事被黄泽禹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以后的许多天里,大家就看到他一门心思查资料,不停地翻阅着国内外的《采煤机液压传动》、《机械设计原理》、《采煤机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厚厚的书籍和图纸,他的床头和书桌上也堆满了技术资料。最后,他终于攻克了割煤机磨损和震动的难题,令同行们刮目相看。

易卜生说:“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由此我们想到的是,只要付出一分责任,就能获得一分成长。

如果你愿意承担工作的责任,你就会获得成功的机会。出于趋利避害的心理,以及人类懒惰、不肯承担责任的劣根性,许多人都喜欢推卸自己的责任,这些人虽然暂时逃避了困难和责任,但也永远与成功无缘。

在国企的平台上,每个员工都应该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并在行动中切实履行起自己的工作责任,你会发现负责让你的世界发生改变:你的工作因此而充实,你的业绩因此而提升,你的人生因此而腾飞!

只要能力一流,不怕下岗分流

在我们身边,我们总能发现很多怨天尤人的人,他们抱怨自己发展的机会太少,甚至沦落到快要失业的地步。事实上,拥有卓越的能力,还有必要抱怨机会太少甚至担心失业吗?

吴胜营是山东淄博的一个农民, 2003年自创白酒品牌,找厂家贴牌生产,结果生产出来的酒怎么也卖不出去,钱没挣着不说,还欠了13万元的债。

为了寻找新的商机,他经常上街转悠,发现烧烤非常走俏,烤鸡、烤肠、烤肉,烤什么的都有,唯独没有烤鸡蛋。他兴奋不已,觉得烤鸡蛋市场潜力很大。因为鸡蛋是大众食品,如果搞出一种不同于蒸、煮、炒、炸的新吃法,人们一定会感到新鲜。

可是,鸡蛋怎么烤呢?2003年10月,吴胜营在土炉子里开始试验。由于温度不好掌握,鸡蛋总是烤爆。于是,他又给鸡蛋裹上了泥,可还是爆。后来,吴胜营花300元钱买了一台旧烤箱,经过上百次的试验,那年冬天,终于成功烤出了不爆的鸡蛋。

第二天一早,他们夫妻俩就来到街上叫卖。结果,一个母亲领着孩子尝了一口后,说吴胜营骗人,拿煮鸡蛋当烤鸡蛋卖。

首战失利。吴胜营突然发现,不应该烤生鸡蛋,而应该先把鸡蛋煮熟,去皮后再烤,既保持形状,又容易入味。经过反复试验,那年春节,第一盘烤鸡蛋出炉。

吴胜营又来到市场,并实行先尝后买。在当地一条热闹的小吃街上,他每天可以卖出四五百个烤鸡蛋。

但吴胜营并不满足,为了把市场做大,他打起了饭店的主意。他自己先用烤鸡蛋试着做了六道菜,又印制了菜谱,然后到饭店,亲自下厨帮着饭店照菜谱做,结果顾客吃了都挺满意。就这样,他两个月的时间找了五六十家饭店,一天能卖3000多个。

饭店市场打开以后,吴胜营紧接着改进了烤鸡蛋的包装,注册了商标,并开发了多种口味,使产品一举打进商场、超市。

经常听到有人问“做什么职业才能永远不失业”,其实没有必要问这个问题,“只要能力一流,不怕下岗分流”,只要你有能力、有才干,就永远不可能失业!现今的国有企业早已打破了“岗位终身制”,自从1986年沈阳市防爆器械厂成为新中国的第一家破产企业以来,国企员工下岗失业已经不是稀罕事,进入国企并不等于捧得了“金饭碗”。很多员工开始认识到,即使在国企也不能使工作机会得到保障。

能力是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保护伞,提升能力对自己来说就是一种责任。其实,一个有责任感的员工必定会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他们无论在企业兴盛时或困难时,都不忘自身的责任,以责任提升技能。因此,他们无惧任何形式的下岗分流,因为他们有能力改变自身的窘况。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年届五旬的朱玲珍的话掷地有声。曾任无锡市燃料公司中桥二村煤球店主任的她,如今为无锡市南长区香萃美快餐店经理。角色转变了,但她始终践行着这句名言,在并不平坦的创业道路上,她用自己的汗水和信念抛却下岗的低潮,攀上了事业的新高峰。

在煤球店工作时,辛勤的劳动使朱玲珍达到了事业的一个高峰,下岗曾带来一个短暂的低潮波段,而几年的创业历程又清晰地画出了一条上升的美丽弧线……

在煤球作为民用主要燃料的时代,她为确保煤球供应,加班加点,放弃休息,还主动为荣军病残、孤寡老人义务送煤。她的工作获得好评,先后被评为无锡市劳动模范、市优秀共产党员。随着社会的发展,煤球行业被逐渐淘汰。1997年,朱玲珍所在的单位面临关闭,朝夕相处的姐妹纷纷下岗……面对下岗,她选择了主动。“与其战战兢兢地等待下岗,还不如主动拿出勇气来面对!”于是朱玲珍主动提出下岗,同时还召集了6名姐妹,勉励大家:只要肯吃苦,下岗也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朱玲珍选择了经营快餐店,创业没多久,意料之内的“拦路虎”出现了——没有厨师!凭着一股干劲,朱玲珍买了本《烹饪知识》自己摸索,出门求教。功夫不负有心人,朱玲珍的小店以价廉物美、卫生可口和优质服务赢得越来越多的顾客。她经常说:“饭菜就是产品,讲究的是质量。一人拆烂污,大家都得砸饭碗。”“只有创优创新,才能在创业的道路上扎实地走下去。”在快餐店经营中,她身先士卒,在她的带领下,小店以良好的质量和信誉站住了脚,生意越做越红火。为了扩大业务,朱玲珍在创优的基础上着力创新——转变经营方式。她开始提供送餐上门服务,遍及菜场、学校、工厂。

艰辛的创业过程正如曲线上扬的坡度,有点艰难,但爬上去就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这需要毅力,需要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在某一次千人大会上,朱玲珍这样说:“人是应该有一点精神的。昨天,我下了岗,今天,我通过努力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我深信:人生一定会因自强不息而更加充实,会因燃烧自我而更加绚丽!”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下岗”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词。很多国有企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发展遇到困难,下岗现象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作为员工,下岗分流是谁也不愿意面对的事情,但在企业的困难面前,下岗分流就是为企业减轻负担,就是为自己重新寻找工作出路。如果本身拥有卓越的工作技能,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能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所以,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下岗分流。我们不能再秉持“在国企工作就是捧‘金饭碗’”的陈旧观念,只有在具体的工作中承担起责任,以负责提升工作能力,才能永远无惧于可能出现的下岗分流。

与其“减员增效”,不如主动担责

“减员增效”的字面含义就是减少员工,增加效益。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这样那样的困难,“减员增效”成为很多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必经之道。企业当然希望通过持续重组和深化用工制度改革,使员工总量减少,员工队伍素质逐年提高,员工队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人工总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劳动效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一般而言,最容易成为“减员”对象的是哪些人呢?就是那些在工作中寻找借口推卸责任的人,因为他们在推卸责任中推掉了提升自我的机会,推掉了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本领。只有积极主动地负起责任来,我们才能永远与“减员”绝缘。

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将效益和员工责任挂钩,才能永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减员”的目的是为了“增效”,不通过减员就能实现增效,这是企业最希望看到的。海尔的SBU管理或许能带给我们一点启示:

SBU是英语Strattgic Business Unit的缩写,意思是战略事业单元。即在企业内部模拟市场交易原则,企业内的每个流程、每个工序、每个人之间是市场关系,下道流程、工序是上道流程、工序的“顾客”和市场,上道流程、工序通过服务自己的“顾客”和市场获得收入。海尔要求不仅每个事业部而且每个人都是SBU,每个人都是“小海尔”,海尔五万个员工就是五万个SBU, 就是五万个老板,每个人都是经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