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60才开始!60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时间充裕了,空间广阔了,阅历丰富了,经验成熟了,此时也不再为衣食、为子女、为名利操劳奔波了,这个时候才可以真正地欣赏人生、享受人生、品味人生……
老爸老妈:
你们好!最近频频听你们说“老了不中用”之类的话,你们知道吗?我是听在耳里、痛在心里呀!看到二老生活失去微笑,我替你们干着急。我理解你们的心情,刚从工作中退下来,总会有点淡淡的失落,但我相信你们会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
当你们面临无能为力、无法改变的衰老现实时,更应该迁就环境,随遇而安,不要过分挑剔。在既有的条件中,尽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探寻新出路和新方法,寻求那份应该属于你们的快乐。你们说对吗?
人们说人的正常寿命应该是120岁,我们把1~60岁叫做第一个春天,61~120岁是人生第二个春天。第一个春天是耕耘的春天,你要上小学、中学、大学,还要成家立业,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要把老伴伺候好。
真正幸福的人生,是第二个春天。60岁退下来了,时间充裕了,空间广阔了,阅历丰富了,经验成熟了,又大多不再为衣食、子女、名利操劳奔波。这个时候才可以享受人生,品味人生,欣赏人生。
只有到60岁以后,人才能真正感悟、回味、享受人生。60是一个甲子,人生在经历了风风雨雨、成败悲欢后,进入了一个平淡恬静的新里程。
所以,我认为,在新的时代,人生从60岁才开始。
孔子在谈人生时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只有到这个时候,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才能符合外界的客观规律,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许多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都是在第二个春天作出更大成就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85岁时,1年画了165张画;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80岁提出了大脑皮质反射学说;中国的陆游85岁时写的《示儿》流传千古;政治家也是如此,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伟大理论时,已经70多岁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也是在第二个春天创造了人生的辉煌。
冰心老人在80岁的时候,曾写下“生命从80岁开始”这句令人感动的话。冰心老人在她写下“生命从80岁开始”之后8年的时间里,创作的散文、回忆录、小说、评论等达80多篇,简直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冰心老人以她的辛勤工作,创造了生命旅程的又一个辉煌,成就了她晚年的魅力。美国哈佛大学一位心理学家针对25~92岁人的推理能力、记忆力和判断力做了一次测验,发现80多岁的人甚至表现得和30多岁的年轻人同样良好。你们当然要正视年老可能出现的身体衰退,但你们二老同样要看到保持蓬勃向上的心态,生命依然可以放射灿烂光芒。
人生从60岁起,正是金色收获的秋天,女儿希望你们在明媚的阳光下,健康享受每一天。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带着希望,带着憧憬,就像一条小河弯弯曲曲,最后汇入大海。真正做到轻轻松松100岁,高高兴兴一辈子。
愿老妈老爸接受老年的现实,充实快乐地迎来朝霞,送走落日,微笑入眠,幸福后半生。
女儿
伴随无声岁月,优雅地老去
老年期到来,衰老不可避免
衰老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它受遗传、生活环境、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个性品质、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所有的器官组织功能均降低,无论在结构或功能方面,都可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衰老改变。
其实,人体衰老在一个人的青年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并且各组织器官开始衰老的时间不一致。据国外抗衰老医学家研究发现,肌体各器官的衰老过程有先有后,有早有迟,而且差距很大。研究结果是:20岁开始老化的有肌肉、动脉系统、心脏、喉头、胸腺和大肠;30岁开始老化的有食管、气管、胃、咀嚼肌、肾脏、输尿管、膀胱、指甲;40岁开始衰老的有软骨、骨、静脉、硬膜、毛发、耳鼓膜;50岁开始老化的有肌腱、牙齿、红细胞、皮肤;60岁开始老化的有神经、角膜、巩膜等。20岁左右,听力最灵敏,30岁开始减退。35岁左右肺活量开始下降,至80岁时下降25%。从30岁起,人的身高开始缩短,到90岁时,男性平均缩短225%,女性缩短25%。30~90岁,身体表面积可减少5%左右。60岁以上,细胞内液减少10%~40%,一般情况下,体重减轻5%左右。以上这些,都是人们从外观不易觉察的人体衰老现象。
因此,就养生学观点来说,老了还是得服老,凡事必须量力而行。老年人制定目标要切合老年期的实际情况,首先是要运用科学的健身方法,争取延长生活自理的时间,推迟和缩短别人照料和护理的时间,这样才能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有了健康,才可言及其他,否则不管其他大小目标如何地诱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支持,均只是一句空话。
衰老的感觉要消除
衰老与年龄无关,衰老是一种感觉。一个人潜意识里认为自己老了,那么他的身体也会跟着老的。
其实,最催人衰老的因素,莫过于“我老了”的思想。因为给自己定了性,戴上了“老”的“帽子”,你当然就“老定了”。当我们的言语中频繁出现“老”的讯号,头脑中经常唤起“老”的意识,身体无时不在地接受“老”的暗示,于是不觉不知地就加入了“老”的行列。可见衰老是生理和心理互动的过程,而且我们还常常把“老了”当做没能把事情做好的借口。这样就更加深了他人对我们衰老的印象。据研究发现,约76%的早衰者在生理衰老之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衰老,由此医学专家认为,防止心理衰老是健康长寿的关键,也是幸福晚年的保障。
和快乐一起老去
多数人在退休之后,会变得越来越喜欢安静的环境,不喜欢与太多的人交往。适当避开尘嚣中的熙攘纷扰,保持生活的闲适与恬静,是符合老年养生之道的。但我们的祖先选择了更安全的群居生活,其实人活着就少不了和群体的交流。
退休之后,生活中减去了一大半热闹。而当我们退休归家时,家中子女却正好都长大成人,要远走高飞了,只留下一个“空巢”。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孤单寂寞的封闭环境里,就会加剧老化,并更容易引起老年痴呆症。
人的情绪可以改变周围的环境,一个快乐的人,可以带给他身边的人快乐;反之,一个悲伤的人,会把悲伤传染给大家。如果我们每天都和一些沉闷的人在一起,看着他们一个个地慢慢变老,甚至有的永远离开了我们,此情此景都会给我们的心理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并最终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我们应该与那些乐观豁达的人做朋友,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活动,参加有意义的群体组织,尽量扩大社交圈子,不仅能增添生活中的“人气”和信息量,还能满足我们合群、扎堆和被认同的心理寄托。
老年人历尽沧桑,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只要对老年期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预先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未雨绸缪,那么就会有备无患,不仅能顺利地度过晚年,还能老有所为,为社会发挥余热。
“听天由命”不可取
抛弃“听天由命”观,争做生命的主人
有些老人社会地位差,经济收入少,体弱多病,仰仗别人的帮助生活。行为退缩,失去自尊,看别人的眼色办事,唯命是从,自己的一切都由别人做主。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参加各项活动,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对生活抱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态度,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自己无法与命运抗争,只得听天由命。因此感叹人生凄凉,前景暗淡,万事皆空,内心绝望。这类老人往往把身体的衰老看得过分严重。其实,“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体衰多病是一种逆境,而能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的人是最令人敬佩的,顺境容易逆境难,在逆境中能泰然处之,更体现一种超人的豁达和过人的智慧。很多的事情不是命中注定的,命运主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主要看你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动。老年人大多经历坎坷,有时生活确实是不容易,但最苦的日子不也过来了吗?能活到古稀之年本身就是一种幸运,经过那么多风风雨雨,哪种风浪没见过,所以在晚年更不能当逃兵,不能轻易退缩。
正确认识老年
老年期既然是衰老与生长同时并存的动态发展过程,那么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是老年生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该如何妥善处理衰老与发展这对矛盾呢?
一方面要认识到老年毕竟不可避免地存在体力精力下降的现象,要顺乎自然,接受现实,不要对自己提出过高、过多或不切实际的要求,要求自己做事要像年轻人那样风风火火可能有点难,那么反应慢一点,动作迟钝一点,也无伤大雅。
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老年期还有自我发展的可能,不要因年老而自暴自弃,放弃追求,只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辨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老年期的变化,晚年将不会像某些老年人想象的那么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