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8022700000009

第9章 初试锋芒(2)

三、思想升华

自从抚顺市团委李副书记约林海水谈心之后,林海水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触动。他深深感到,自己虽然早在集美高中读书时就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是老青年团员,但对党的性质与任务仅仅停留在粗浅的认识上,他只知道,作为一个团员,要忠于党、忠于人民,相信党、跟党走,他就是以这朴素的思想投入到刘山改扩建工程中去的。在李副书记现身说法的思想启迪下,林海水才意识到,一个有作为的青年应该靠近党组织,接受组织的考验,争取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于是他把自己的生活历程、思想状况,如实地向党组织汇报,求得组织上的了解与帮助。

林海水出身在侨眷的家庭,在旧社会里病魔夺去了其父的生命,3岁失怙。不久,匪祸又夺去了爷爷的生命,使他5岁又失了祖父。原本一个幸福的家庭在病、灾、匪祸的蹂躏下,变得支离破碎。幸好他有一个敦厚善良、有魄力的祖母,有一个诚实和蔼的母亲,特别是他有心胸豁达、慈爱睿智的二叔和三叔,一家人和睦相敬。在这些长辈的抚育、关心呵护下,使他不幸的童年里依然充满着爱的温馨,得以茁壮地成长。林海水从小遵循长辈的教诲,始终坚持自立自强,并自觉地把陈嘉庚先生的“诚毅”精神作为人生的座右铭,以诚律己、以诚待人、以诚敬业,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是坚定不移地往自己的理想、目标努力奋斗,正是这样,他三次婉言谢绝二叔、三叔要他到海外去留学深造的盛情厚意,无怨无悔服从祖国分配,从四季如春的南方,奔向遥远寒冷的北方。想起这一切,林海水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经过一番人生历程的回顾,林海水深深感到,市团委李副书记具有高屋建瓴,把握一个人思想动向的敏锐洞察力。的确,他从过去到现在有一条明显的思想发展线索,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从为家庭、为集体到为国家逐步提升,思想境界正逐步提高。而这一思想正是在吃苦耐劳、勤俭、诚毅这些传统美德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为了继承发扬传统美德,一切有为青年都要靠近党组织,接受组织的考验,最后加入党组织,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奉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力量。经李副书记的点拨,林海水茅塞顿开,萌生了强烈的政治上进的意愿。

于是,他把自己的个人经历及所思所想通过笔端,倾诉在入党申请书中。这份申请书,既是他个人经历的写照、思想飞跃的总结,也是他今后人生旅程的起点。他敞开心扉,坦诚地向党组织汇报自己思想中的所思、所感与困惑,请党组织鉴定与考验。然而有一点他是十分明确的,无论党组织如何看待自己,他都能始终不渝地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事实也是如此,经历长达二十余年的组织考验,他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崇高信仰,实践了在申请书上所许下的诺言。

四、夫妻团聚

1956年,刘山改扩建工程顺利交付使用后,抚顺矿务局成立了矿井工程处,负责龙凤矿、胜利矿、老虎台矿、西露天矿的基本建设工程。林海水被调到矿井工程处技术科任技术员。矿务局所属的四大煤矿在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后,遭受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后,矿务局虽作了些必要的修复工作,也只能勉强维持生产。而要进行大规模开采,许多设备需要更新换代,因此基本建设工程任务十分繁重。林海水那时是矿井工程处技术科里唯一的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大学毕业生,又曾在刘山改扩建工程中获得贡献奖,名声不胫而走。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各矿区凡是在基本建设工程中遇到疑难的问题,都纷纷找上门来,请求技术帮助。林海水始终以诚待人,有求必应,整天忙得不可开交,不少技术上的疑难问题,在他指导下都迎刃而解。这一切,矿井工程处李凤友副处长都看在眼里。李凤友是一位东北汉子,青年时期当过煤矿工人,后来参军,打过仗,转业后来到抚顺矿务局工作。矿井工程处成立后,他被任命为副处长。他的文化水平虽不高,口才却很好,为人爽朗热情,爱才惜才。他见林海水勤勤恳恳地忘我工作,又有较高的科学理论水平和技术才能,于是通过组织把林海水从普通技术员提升到主管技术员的岗位上来。

1956年秋,刚在厦门师范学校读了一年书的温莲英,不幸感染了黄疸性肝炎。林海水得知消息后,忧心如焚,曾多次想向矿井工程处请假,返乡探亲。由于抚顺矿井工程处原有的工程技术人员已纷纷被调动到兄弟省、市去支援各地的矿井工程建设,只留下刘允秀、宋鹿君等几位总工程师,担负起抚顺矿务局四大矿区的改扩建工程,任务相当繁重。而刘允秀、宋鹿君已是年过半百的老前辈,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忙得不可开交,甚至常常带病工作。在单位里,林海水风华正茂,年轻力壮,有理论,有技术,许多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到他身上,如果他请假回家,这些繁重的任务无形之中就转嫁在总工程师身上,他又于心不忍。因此,多次想向处领导请假,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他只好这样安慰自己,爱人得的是急性黄疸性肝炎,回家之后,最多只能劝慰她安心治病,自己是帮不上什么忙的。况且路途遥远,一个来回,光在路上就得耽搁十来天,很不方便。唯一的选择就是多写信,向她解释分不开身的缘由,安慰她安心治病。

不久,温莲英回信了,表示不但理解他,而且还关心他,勉励他好好工作。她住在医院里,经医生们精心治疗,病情已大有好转。同学们也时常前去看望她,身体恢复得很好。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治疗,她的功课落后了一大截,只好暂且休学,回家休养。在休养期间,她写信给林海水,想去抚顺看望他,收到信后,林海水急坏了。那时,他还住在集体宿舍里,怎么办呢?李凤友得知后,立即主动地把自己住的一套日式套房腾出一间来,让他们夫妻俩居住。日式套房有个特点,房间门口有个小过道,可以砌炉灶生火做饭,又不会干扰别人。林海水对李凤友的真诚帮助,万分感激。李凤友得知温莲英就读师范学校,而林海水也有意让爱人留下,便四处打听,得知附近万达屋小学尚缺一名小学老师,就把温莲英介绍过去,安排在该校任代课老师,也算解决了林海水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

五、初建竖井

1957年,抚顺矿务局矿井工程处承包了冶金工业部杨家仗矿务局寺前矿竖井组建和井下开拓工程。林海水被调到杨家仗矿务局寺前矿工区任技术组副组长兼竖井队技术员。杨家仗矿务局寺前矿是冶金部开采稀有金属钼的重点工程,担任该项目的总工程师是一位苏联专家。

根据总工程师的要求,矿井工程处负责承建一个三百多米深的竖井及井下的开拓工程,林海水是竖井工程的技术员。这是林海水大学毕业以后,首次独立承担组建竖井工程的技术工作。该项目是冶金部的重点工程,林海水深感肩上担子不轻。李凤友对林海水负责的这一项目,虽有些担心,但又充满信任。他时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别怕,组织上会当你的靠山。人生总有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尝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人。一不要怕;二要科学,把握这两点,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些话,给了林海水莫大的鼓励,树立了他建设一流矿井的信心。

临行前夕,矿井工程处总工程师刘允秀在办公室召见了林海水。刘允秀年过半百,中等身材,穿一套汉式的布纽扣棉衣,简朴精悍,表面上他虽与一线工人并无二致,却是矿井工程处人人尊敬的竖井工程专家。他学历不高,是在长期基层工作实践的摸爬滚打中自学成才的,有着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许多井巷工程疑难问题在他的指导下,无不迎刃而解,深得领导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尊敬与爱戴。

林海水在胜利矿刘山改扩建工程的不俗表现,引起了总工程师刘允秀的注意,由于林海水所学的专业与刘总是同行,彼此间都感到格外亲切。因此,关于杨家仗矿务局寺前竖井组建和井下开拓工程的技术负责人选问题,刘允秀推荐了林海水,这也获得了副处长李凤友等人的大力支持。

在寺前矿工区组建班子时,以林海水的科技才能,应该可以胜任组长之职,领导经反复讨论,考虑到他来抚顺不久,对下面的工程技术人员还不够熟悉,调动人员恐怕不能得心应手;同时,为减少行政方面的干扰,让他集中精力于组建竖井及井下开拓工程上,因此,领导选拔了一个科技水平虽不高,但为人诚实厚道、与人相处关系良好的工程技术员任组长,让林海水任副组长兼该工程的技术员。

为了使寺前竖井工程如期顺利地竣工,作为承包方矿井工程处的总工程师负有重要的职责。因此,刘允秀把林海水召来,细心交代有关事宜。他指出,要如期高质量地把工程交付给发包方,任重道远,同时还要与负责该工程的总工程师苏联专家搞好关系,虚心听取对方的意见。一个外国人,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帮助我国搞社会主义建设,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共同把该项目做实做好。林海水表示要全力以赴,争取如期完工。刘允秀听了,十分高兴,他把苏联专家送来的建井图纸及施工方案,交给了林海水,充满期待地说:“这些图纸与施工方案,好生琢磨,遇到不清楚、不理解的地方,尽量请教苏联专家,倘若有不同的意见,也要把问题向苏联专家摆明,获得对方同意之后,方能进行。这是尊重人家的劳动,尊重科学的表现。”他稍微停顿一下,充满深情地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够与外国专家搞好工作关系。”听了刘总的谆谆教诲,林海水深受感动。他带着组织的信任、领导的希望,赶赴工地去了。

在杨家仗矿务局寺前矿竖井工地上,林海水听工程技术人员私下议论,称这个苏联来的总工程师是个“古板”的人,“很难剃头”,“是个喜欢吹毛求疵、人见人厌的人”。林海水心想,“为什么他那么难剃头?也许是质量问题不符合他的意愿吧?!”从他的矿井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来看,从关于临时井壁的支护、井筒混凝土的浇注厚度等数据要求,可以看出他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一个外国专家,能以这样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和科学精神,参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他怀着对苏联专家高度负责精神崇敬的心理,时刻提醒工程技术员和工人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务必严格按施工方案提出的沙、石和水泥的比例,均匀地搅拌;在做临时性井壁支护时,务必要做得扎实牢固,决不能因临时性而马虎了事;在浇注井壁混凝土时,务必确保井壁的厚度,浇注过程中,震动棒要勤使,不能留下蜂窝状……

林海水把这些意见与技术组长商定了几条具体施工原则,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找哪个方面人员是问。林海水依据苏联专家的图纸和施工方案,一丝不苟地进行,井筒在节节延伸。当这个三百多米深的井筒掘进到80多米深时,有一天,苏联专家一言不发突然下井视察,他对井壁时而用槌子敲敲打打,时而用卷尺量量厚度,特别对临时井壁的支护,查得更严格,几近苛刻。经过一番严格检查,他面露喜色,拍了拍林海水肩膀说:

“好样的!你叫什么名字?”

林海水报了名字,与他亲切握手。他高兴地说:“安全、质量是生产建设的首要任务。你能重视这两点,很好很好!”

林海水第一次如此接近这个苛严的苏联专家,仔细地打量了一番,苏联专家大约四十多岁,个子很高,银丝在两鬓已是斑斑点点了。看来他并不像人们传言的那样古板,只是他对生产建设过程中的安全与质量的要求严格,不容许工程中出现任何纰漏,让人觉得他是个吹毛求疵、原则古板、不好剃头的人。通过这次视察,证实了林海水对这位“难剃头”的外国总工程师科学规范设计理念的正确判断,有效地加深了彼此的沟通,推动了工程迅速进展。

地底下的情况,如同天气一般,常常变幻莫测。当竖井掘进到100多米深时,突然遇到一个石灰岩溶洞,溶洞的面积相当大。林海水立即把情况向矿井工程处和苏联专家作汇报,苏联专家、处领导和技术员都来视察。

苏联专家提出处理意见:必须把洞内溶化了的石灰岩浆全部挖掘出来,并用水冲冼干净,最后才用混凝土把溶洞灌满,这样才能保证井壁的安全。专家走后,林海水陷入了沉思,他与技术员郭泽源讨论,认为溶洞不仅面积大,而且很深,为了确保井壁安全,只要在贴近井壁外3米范围内把岩浆清除灌入混凝土就可以。为了征求更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林海水把他们召集起来作实地考察,以便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接着他又把这些意见向李凤友和刘允秀作汇报。他们认为林海水的施工方案切实可行。于是林海水绘制具体施工图纸,而后把图纸送到工程处,请苏联专家进行可行性分析。苏联专家分析研究之后,认为林海水的施工方案既有科学性,又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他十分高兴地拍拍林海水的肩膀说:“好样的,你真行!就按你的施工方案进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奋斗,寺前矿竖井及井下开拓工程顺利竣工,比先前计划缩短了半个月,节省了几万元的开支,被苏联专家评为优质竖井。这是林海水大学毕业后,第一次独立组建的竖井并获得成功,也是继刘山改扩建工程获得贡献奖后又一丰硕的成果。林海水初试锋芒,在短短的三年内连续取得两项优质工程的丰硕成果,博得矿井工程处领导和同事的高度重视和赞赏。一时成了抚顺矿务局工程技术人员中的璀璨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