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8022700000001

第1章 序

史素瑛

《煤海丹心》作者苏景昭,1959年至1964年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我和他是同班同学,和大家一起称他“苏大哥”。

当我收到这部文稿,细细拜读后,有个强烈的感觉:苏大哥是用他那颗火热的心写的,他的心是和本书主人公林海水一起跳动着的!

林海水是福建安溪人,苏大哥也是安溪人,同一块土地养育了他们。苏大哥少年时在新加坡,青年时在上海,中老年时在厦门,这些地方当然在他心中,但真正的归属所在仍是安溪。一个穷教书匠,到了近七十岁才有点积蓄,毫不犹豫地在老家造了房子,固执地要我们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老同学去住一阵,而且声明:“免费吃住。”我们明白,他是要让安溪的一草一木尽情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分享他的故乡情结!何况故乡的山山水水孕育出林海水这样的栋梁之才,他的喜悦、骄傲自不待说,自然要拿起笔——不对,他当然要用一颗火热的心来讴歌了!

爱家乡的人一定爱祖国,苏大哥向来关注国家大事,又爱激动,在那是非颠倒的年月,常见他指天划地,愤懑欲死。改革开放后,他手舞之,足蹈之,喜上眉梢。在书中,在林海水身后,苏大哥展开了中国近代、现代、当代的历史背景。旧中国的黑暗痛苦,新中国的前进、曲折,现时的欢欣鼓舞,作为林海水的同龄人,他也都刻骨铭心亲身经历过。在书中,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读者不仅看到林海水如何在百般磨难中成长,也读到了中国翻天覆地的一页历史。两者的感受都极深刻,这在写作上是很高明的。

本书主人公林海水成长的脉络很清楚:他是安溪大地之子,这块大地赋予他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和传统教育。他3岁失父,祖父又遭土匪杀害,这份家庭的苦难养成他的懂事和刚毅自强不息的性格;母校集美中学“诚毅”的校训以及东北的黑土地又连续不断赋予他人格方面丰富的营养,将他铸成一棵挺拔的大树,林海水高尚、纯真,他的“自我”很小很小,而“大我”很大很大。中国几千年来能屹立在世界,不断向前,向前,就是靠着千千万万不计个人得失,忍辱负重,把毕生精力和智慧涓滴归国的儿女们。林海水就是其中一员。当人们看到:为中国煤矿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林海水十年来和家人住在“干打垒”的简陋房子里,在东北凛冽无比的风雪中,用扁担挑水吃;当人们看到林海水不顾自己血压高,在煤井里爬进爬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尤其在“文革”时期,林海水是“反动学术权威”,属被打倒之列,而且各派系之间的武斗、枪战如同家常便饭,真可谓“黑云压城城欲摧”,可却摧不垮林海水那颗“赤子之心”,心里仍然只装着自己的事业,他不顾头顶呼啸的子弹,和工人们坚定地保护着矿井。看着这一件件、一桩桩事迹,谁能不为之动容!我不禁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高山仰止,苏大哥用他的心,用他的笔为我们刻画了一座高山:林海水!

此外,书中还塑造了另一位人物:林海水的叔叔林梧桐先生。

中国人安土重迁,“背井离乡”是人生的大痛。梧桐先生少时为生活所逼,漂洋过海到马来亚求生。按他自己所说:“跰手■足,辛勤发奋,事业有成。”终于成了富甲一方的华侨。这含血含泪的文字正说明了中国人的优良品德,也让人们明白了林海水人格魅力的传承关系,我们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就是这样代代相传,永无止境。

梧桐先生有了经济实力,就不停不息地为祖国为家乡作着惊人贡献。苏景昭大哥少时在新加坡过着苦日子,华侨的“恋母情结”他深有体会,他的心和梧桐先生的心也是相通的。梧桐先生同样是我们敬之、仰之的楷模!

是为序。

2008年9月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