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仰望大地
8007500000052

第52章 脚踏车

打个谜语给你猜:“一只毛狗两条腿,背上驮个冤枉鬼。”是什么?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现在的年轻人都不一定知道那是啥玩意,什么毛狗?什么冤枉鬼?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们那一块的乡下人,对这个所谓的谜语太熟悉了,一听就知道,是脚踏车。他们不仅知道,而且几乎不把它当谜语了,而是常常拿到嘴上当歌唱,只要见到路上有骑脚踏车的,就朝那骑车的人大叫:“一只毛狗两条腿,背上驮个冤枉鬼。”一直唱到骑车的人骑远不见了踪影为止。

明眼人当然也一听就知道,这叫什么谜语?这完全是骂人的话,很恶毒地骂骑脚踏车的人,形象地借什么毛狗的两条腿,来骂骑在脚踏车上的人为“冤枉鬼”。所谓脚踏车就是自行车,当时在乡下是个稀罕物,自行车的叫法还不普及。正因为是稀罕物,乡下人见到骑脚踏车的人心里就很不平衡,心里想:你又不下泥巴田干活,你又不种庄稼,可你却还比我们种庄稼的人活得神气,就连走路都不靠脚板走,要那个“毛狗”来驮你,我不骂你才怪呢!

很显然,那些被骂为“冤枉鬼”的人基本上都是公社的干部,或者是在城里工作而老家在乡下的干部或者工人,只有这些人能有条件买得起脚踏车,也只有他们常常要骑脚踏车在乡间的小路上跑。你看,那骑脚踏车的人手握龙头,左转右拐,行走如飞,有时还将车铃按得叮零零响,该是多神气啊!尽管骑车的人还是要用一定的脚力去“踏”,但比乡下的泥腿子走路完全靠两块脚板“一二一”要轻松得多,也要快得多。乡下人见了心里能平衡吗?

不过那“谜语”流行了几年就没人再唱了,因为脚踏车在乡下渐渐不再是稀罕物。一辆辆“凤凰”“飞鸽”开始“飞”进了寻常家庭。当然开始买得起的人还不是很多,买的人也不完全是看欺它的实用性,主要是把它当做一种奢侈品,所以年较人结婚,女方要求的“三大件”中,有一件就是脚踏车,足见这东西在装点颜面上的重要。而拥有了脚踏车的人,常常又要在车圈上系上红红绿绿的鸡毛圈。这既是出于对车的爱护,更是为了招人惹眼。

后来买得起的人慢慢多了,脚踏车已不再是什么奢侈品,而是真正成了一种生活的必需品。因为他们出门的机会显然比从前要多,来回都骑着自行车,自行车的速度让他们节省了不少时间。也就处从那时开始,乡下很少有人还称脚踏车,开始改口叫自行车了。这不仅仅只是改了一个口,更重要的也是改了一个心态:他们不再骂骑车的人,因为再骂就是骂自己了。他们再想起那个“谜语”和唱那个“谜语”的情景,觉得被骂的人那骂才驮得真是冤枉。

一种东西流行起来快,被淘汰得也快。很快,在乡下人眼里,自行车又算什么东西?太慢了,骑它也太费劲了。于是就像一些老人们说的那样:是人是鬼都要买辆摩托车。其实还有人买了汽车。如今年轻人几乎是不骑摩托车就不出门,就是下田干活他们也骑,先将车停放在路边,干完活了又骑回来。倒是一些老人看不惯,骂他们的脚越来越金贵了,那才几步路?就走断了你的腿!很显然,这种骂已完全没有以往对骑车人的那种心理上的不平衡了。

也许,在乡下,脚踏车渐渐地要淡出人们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