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景电之父:李培福
8006700000040

第40章 春雨润物细无声

当时农村结婚,新郎官骑马,新娘子坐车,坐的都是马拉架子车,好一点的生产队,最多派一辆马拉大车;即使有些公干家庭,也不例外。可是,徐翻身的娶亲车是小卧车……

徐翻身,来自红水营,一个19岁的小伙子,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忧愁,整天哼着小曲儿,走路蹦蹦跳跳,浑身洋溢着一股青春的朝气,有使不完的劲。他为人机灵,识眼色,有眼力,所以被安排当通讯员,常常来往于民工团、工程团、指挥部各机关,送报纸送信,传递消息,沟通信息。小伙子读过几天书,又大大咧咧,不腼腆,当面称李培福为“李老汉”,这在“景电”工程上还是第一人。时间一长,李培福对徐翻身也熟悉了,而且印象很好,亲切地叫他“徐小伙”,有这个殊荣的,在“景电”工程上,徐翻身也是第一人。

指挥部给徐翻身配了一辆“红旗牌”自行车(当时有自行车的人还不多,年轻人骑上自行车,别提有多威风了),徐翻身把那自行车,骑得出神入化,好像耍杂技一般,又像李向阳一般,把自行车骑成摩托车了,可谓风驰电掣。平时身上背一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黄帆布包,脚踏自行车,下坡时双脚抬起来,放在车把子上,神气十足。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欢乐;他走到哪里,哪里就送来一片掌声,迎来羡慕的目光。

五佛民工营的赵丽丽,是个很洋气的姑娘,用现在的话说,是个很时髦的姑娘:毛蓝布裤子,提得高高的,下面的红线裤露出一截,很显眼,这是当时的时髦装束。可就是没骑过自行车,又非常想骑骑自行车。所以,每当徐翻身来了,她是第一个发现的,又是最后一个目送的,直到看不见人影了,才悻悻地干自己的活去了。

有一次,徐翻身上坡时,推着车子,满头大汗地往上走,正好碰到了赵丽丽。赵丽丽跟了一段路,惴惴地说:“徐通讯,我帮你推一段吧?”徐翻身上下打量了赵丽丽的一番,爽快地说:“好吧,麻烦你了。”说着把车子递给了赵丽丽。

赵丽丽不会推,眼睛盯着车前轮,生怕车子飞了,左扭右拐,车子就是不听话,几步路就气喘吁吁的。徐翻身说:“丫头,不要紧张,眼睛往前看,车身要扶直,人身子也要端直,要让车子跟人走,不能让人跟着车子走。”说着还接过车子,给做了示范。赵丽丽心里想:你多大一个人,叫人家“丫头”。心里不乐意,但为了能推自行车,也就不好计较了。

一段路走下来,双方都知道了对方的名字,徐翻身改口叫赵丽丽为“赵同志”,赵丽丽还叫徐翻身“徐通讯”,她总觉得“徐通讯”三个字洋气,如果叫成“徐通讯员”,显得土气,叫成“徐同志”,又显得生分了,也不大尊重。

后来几次,赵丽丽有意创造跟徐翻身遇面的机会。慢慢地,遇面机会多了,徐翻身对赵丽丽也有了好感,就想方设法节省时间,帮助赵丽丽学骑车子。不久,赵丽丽歪歪扭扭可以骑一段路了。

1972年秋天,通讯员换了人,一连好几天,李培福都没见到徐翻身,一问,才知道徐翻身得病了,在指挥部医院住院治疗。有一天,李培福顺路经过医院,想起了徐翻身,便亲自到医院去看望他。张辰茹院长及有关大夫陪同李培福来到病房,徐翻身一看到李培福,一骨碌爬起来,跪在床上,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李老汉,您怎么来了?怎么您来了?”大夫忙忙上来说:“躺下!别动!别说话!”试图要让徐翻身收回手,以免细菌传染。张辰茹院长说:“小伙子,怎么说话呢?这是李主任,是指挥部总指挥!”她对徐翻身的不恭显然不满。

李培福似乎并没注意到大夫的用意和张辰茹的不满,继续握着徐翻身的手说:“徐小伙,我怎么不能来,我来看你来了,一个壮小伙子家,得什么病,赶快好起来,骑你的自行车去!”

徐翻身说:“李老汉,您给医院说说,让我赶快出院,我都想死我的自行车了。”

“好,徐小伙,我给说,你要给我赶快好起来。”李培福说完,松开手,作了一个躺下的手势,徐翻身随着手势,慢慢躺在了床上,好像李培福的手中有魔法一般。

出了病房,来到诊断室,李培福详细了解了徐翻身的病情,知道了徐翻身患的是急性肾炎,如果不是抢救及时,可能早就没命了;同时,要不是小伙子乐观、有毅力,恐怕也就难说了。不过,目前命是保住了,但要彻底治疗,必须切除肾脏,指挥部医院没有这个能力,县医院更不可能,只有到兰州才能做这个手术。

李培福回到指挥部,叫来民工团团长洪镒,要他了解清楚徐翻身的详细情况后给自己汇报。

通过了解,知道徐翻身是家中的老大,父亲于去年去世,母亲是大队妇女主任,家中还有两个弟弟、三个妹妹,最小的弟弟才一岁半,家中只有三间秃尾巴房子,生活并不宽裕。

第二天,李培福派自己的吉普车,把徐翻身送到火车站,专人护送到兰州,并且提前电话指示省人民医院,要对徐翻身妥善给予治疗。

治疗的结果是,切除了一个肾脏。半年后,徐翻身又回到了工程上,继续当他的通讯员,好像没患过病一样。

李培福知道,一个农村娃,少了一个肾,很难娶到媳妇。于是,他指示姜作孝,从工程上挤出一车木料,送到红水徐翻身家,并安排其生产队派人出工,给他们家盖了五间比较像样的房子,还补助了300元钱,要给“徐小伙”娶媳妇。

新盖了房子,又有300元钱,找个媳妇哪还不容易?徐翻身反过来,隔三岔五创造条件,找赵丽丽,主动让她学车子。时间一长,两人都有了意思。徐翻身还把赵丽丽领到家里,有意夸耀了一番他们家的新房子,赵丽丽更加上心了。

一切条件成熟以后,徐翻身请了介绍人,正式上赵丽丽家去提亲。介绍人有意渲染了徐翻身家新盖的房子和300元钱,还说那300元钱是指挥部奖给徐翻身的。那时的五间房子,300元钱,颇有吸引力,再加上徐翻身个人条件不错,又得到了总指挥的关照,所以,赵家没有什么意见,事情很快就定了下来。

领结婚证时,由于双方年龄都不够,公社不给领,李培福特别指示,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可以破例。于是,徐翻身顺利领到了结婚证,年底举行了婚礼。

徐翻身的婚礼是徐家园子村最风光的婚礼。当时农村结婚,新郎官骑马,新娘子坐车,坐的都是马拉架子车,好一点的生产队,最多派一辆匹车(一马四骡拉的大车),即使有些公干家庭,也不例外。可是,徐翻身的娶亲车是小车,是李培福的吉普车,这在徐家园子村是头一次,在整个红水都是头一次,五佛赵家也觉得有面子。

“景电”一期工程结束以后,徐翻身回到生产队,当上了生产队长,他亲眼看到了草窝滩上水前后翻天覆地的变化,深深认识到水对农业的重要性。于是,号召社员群众,到鸡爪子滩打机井,整体改变群众贫穷落后的面貌。

也许是徐翻身的灵气,也许是上苍的保佑,他们一连打出了两口井,都是八寸水,开辟出了600多亩上好的水地,当年就可以受益。生产队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劳力浪费,更好地开发土地,决定一队分两组,一组原地不动,一组搬迁到井灌区,采取自愿自主的方式。结果,一半以上的人口搬到了井灌区,也像“景电”工程建设初期一样,挖地窝子,当做临时栖身之所,提出“边受益,边发展,边建设”的三边方针。徐翻身亲身经历了1974年的那次特大沙尘暴,知道没有防护林的保护,在这沙漠地带,再好的土地也是水中月镜中花,是算不得数的。植树造林是个长期工程,一时半会儿不会见成效,为了保护农田,徐翻身借鉴老经验,创造性地在农田西北面打了一道风墙,用于暂时防风挡沙。

1977年8月1日,古浪县大靖河流域暴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水,洪水沿大靖河咆哮而下,横冲直闯,经大墩滩、海子滩、到鸡爪子滩。徐翻身的机井组正处在狭长地带,他们听到了沉闷的声音,出去看天,不见有沙尘暴的迹象,有经验的老人说,可能上游发洪水了。说时迟,那时快,洪水已经漫到风墙边了。徐翻身挨家挨户组织群众,大人小孩一个也不能落下,要赶快往南面一处山梁上撤。有人顾着家里的粮食、面粉、财产,不愿离开。俗话说:“破家值万贯。”老百姓几代人的家产,谁舍得?眼看风墙外一片汪洋,风墙吃不住劲了,摇摇晃晃,徐翻身动起粗来了,连扇耳刮子带脚踢,把人们赶到村庄外面。这时,部分风墙已经倒塌,洪水直泻而下,徐翻身号召大家,大人小孩夹开,手拉手,无论碰到什么情况,都不能松手,整体往山梁上转移。

齐腰深的水,脚下是松软的沙子,渗了水,直往下陷,移动非常缓慢,有些小孩一脚踩空,或遇到一个浪头,头影子都被水淹没了,满头满脸满嘴满耳是泥,完全变成了一个泥人,加上惊恐,大哭呐喊。大人们看到孩子的惨状,听到恐惧揪心的哭叫,也有跟着哭起来的。徐翻身在最后,连喊带骂:“别哭了,往前走,尿水子多了到梁上再淌去……”终于,人们摆脱了洪水,安全转移到了山梁上。

那次洪水,仅古浪县民权公社金星大队,就被洪水冲走了97人,而徐翻身的一百多口人一个都没折损,完全是他处变不惊、组织有方。他能够做到这一点,也是“景电”工程上磨炼出来的。

第二年,洪水淹过的土地,土壤肥沃,庄稼疯长,粮食大丰收,西瓜大又圆。徐翻身组种的西瓜多,本组吃不了,还无偿给老庄子组拉了几大车。可西瓜还是像没摘过一样,遍地都是。他路数多,联系来了“景电”管理局的汽车,一车一车地往外地卖西瓜,为生产队创收了一大笔钱。

就在这个过程中,徐翻身得知李培福患病住院了,他挑了一个足足20公斤的“西瓜王”,前往兰州看望李老汉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