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韩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8005900000007

第7章 全力推行教育公平政策(2)

韩国政府首先将有限的公共资金用于收益率最高的初等教育,然后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在不同的地区采取了不同的资金投入政策。1954年,韩国首先在农村、渔村、岛屿等条件不利的地区实行免费教育,继而向城市逐步扩展,1965年,韩国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免费的6年义务教育。随着经济发展,1985年,韩国对边远地区实施了免费的9年义务教育,而对其他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仍采用原有的初等教育制度,中学的全部教育经费由受教育者家庭来承担。这种优先贫困地区政策的目的是鼓励或迫使有支付能力的家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达到教育的普及和均等化并举的目的。2002年韩国政府开始扩大免费义务教育的范围,直至2004年,才在全国普及了免费的义务教育。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实现了教育均衡,弱势群体真正享受到了教育福利。

三、教育内部的均衡及教育分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教育内部出现了局部的基础设施不足,合格教师缺乏,学校之间出现了办学条件不均、升学考试竞争激烈等问题,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取消中学入学考试;实施高中教育均衡化政策,对“不利学校”增加教育拨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建立教师轮岗制度;实施“高校入学预备考试”等。这些措施使韩国各阶段的教育得到均衡发展。

另外,韩国实行高中阶段的教育分流。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要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并且实行初中和普通高中就近入学,职业高中的学生可通过考试选择学校的政策。韩国高中阶段分流政策的目标是要为具有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途径,以便挖掘潜力,使人人都能成才。

韩国在发展私立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教育机会均等原则,不管学生家境贫富,政府都最大限度地确保学生的教育机会。在制定学费政策时,政府充分考虑居民收入水平和经济负担能力。

“教育均衡化”制度与高中教育

韩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9年制义务教育,并且是在偏僻的农渔村地区首先实现了初中义务教育,这是纯粹的义务教育,学生不但不交学杂费,甚至书本费也不交。韩国高中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但已经达到普及程度。韩国学生进小学、升初中、上高中都实行就近分片派位入学,即所谓的“教育均衡化”,其具体措施是:(1)对小学、初中、高中的“不利学校”增加教育拨款,大力改善其办学条件;(2)规定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师每四年流动一次,就是一位教师在一所学校只能工作四年,使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平衡;(3)取消“小升初”、“初中升高中”的入学考试(只有进入特殊高中如科技高中、外语高中和一些职业高中需要参加该校的入学考试),实行就近分配与个人意愿相结合的方法,保证了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的正常发展,遏制了择校问题的进一步发展,保障了国民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弱化了应试教育,整体提高了韩国中小学教育的水平。

一、实行校长负责制

遵照执行韩国公务员的有关规定,执行市教育厅的工作计划。韩国高中有五个管理委员长:第一个是“教育课程委员会”,校长是委员会,校监(相当于教导主任,下同)和各部部长参加。第二个是“成绩管理委员会”,校长是委员长,校监和教务、心理的有关人员参加。第三个是“学生训导委员会”,校监是委员长,教育及生活指导部的有关人员参加。第四个是“学校运营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各一人从教员中产生。有六位教师代表,六位部长,还有家长会会长,校友会会长参加。第五个是“人事咨询部”,校长是委员长,校监、教务等有关人员参加。高中的教师、校长都是由市教育厅聘任的,他们的工资包括班主任费也都是由市教育厅按时打到每个人的账户上。各校的校长只能支配办公费。他们要想用钱也要去化缘,一是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二是争取校友会、家长会的帮助。

二、实行教师流动制

所有的教师无论在哪所学校工作,工资收入全都一样,是不因学校不同而变化的。为了保证各个学校师资力量均衡,教师在一所学校最多工作5年,5年后由市教育厅分配一所新的学校,新单位是由个人意愿和工作需要所决定的。假如现在的工作单位条件差一些,下一次就会分配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校长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征求教师本人同意后,向教育厅提出要求,将其留下来,但最多不能超过8年。为了使教师尽快适应新环境,以保证学校工作能有序进行,学校会帮助教师尽快掌握学校的综合信息,包括:学校历史的沿革,学校校园的介绍,学校校训、校歌、校花、校徽、校树、校旗的说明;国家公务员的工作条例,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学校机构的构成,每位教师的职责、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学年的校历、作息时间表等。

三、学校的考试制度

1.重视平时考试成绩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成绩,基础测验一学期两到三次。期中、期末本校自己出题,题目除去个别的填空题外,都是选择题,考试时间比较短,最长70分钟。期末考试结束后,学生还得上一周课,这段时间教务处把学生的所有成绩统计出来发给学生,由学生确认。学生认可后的成绩,记入档案。为了确保学生的成绩准确、公正,各校都成立了“成绩委员会”由校长任委员长负责此事。韩国高中每年有一两次全国统考,时间既非期中,也非期末,那是教育部组织的学业评定,目的是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以便调整国家的教育政策。

2.高考缺席的改革

由于高考对基础教育的影响很大,高考改革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韩国政府为推进基础教育从过去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发展,引进美国的SAT(ScholasticAssessmentTest)大学入学资格类考试制度,将大学统考已改为“大学修学能力考试”,注重学生的人格与能力培养。高中综合成绩在大学录取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韩国政府力排众议,对应试教育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如简化考试科目,压缩高考时间,减少考题量。

高考阅卷原来是评分数,近两年来改成分等级,每科的阅卷结果成了A、B、C、D一共九等。12月15日发成绩单,成绩只显示标准分、百分位、以及等级。12月23日交高考志愿,大学根据学生的成绩等级和志愿书录取。升学率一般为70%左右,其中大专占一半多。

韩国重视教育,教师已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之一。韩国的学校,设备并不是一流的,但是每一个韩国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韩国高中的课程比较丰富,重视人文学科,重视德育教育。

改革初高中升学制度促进教育公平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初中、高中升学考试竞争日趋激烈,这不仅阻碍了正处在发育阶段的儿童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增加了学生家长的负担,成为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全社会对学校教育的不满情绪,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严厉批评。为解决这一难题,韩国政府在取消初中入学考试录取制度的基础上,从1974年开始推广高中“平准化教育”改革,以消除学校间、区域间教育和设施的差异,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完善中等教育制度。

“平准化教育”是指平衡、标准化的教育,是指中小学教育质量在达到标准、均衡的基础上实现统一和公平。这一改革的实现形式是,高中通过推荐、书面材料、区域配置等方式招收学生。目前,韩国高中阶段“平准化教育”改革已在首尔等23个城市施行,占全国高中数的57%、学生总数的74%。

韩国政府为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从过去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发展,也对大学入学考试制度进行了改革,引进美国的大学入学资格考试制度,将大学统考改为“大学修学能力考试”,注重学生的人格与能力培养。改革的主要做法包括:

第一,简化考试科目。从过去的6门至7门考试缩减为数理领域、语言领域、外语领域、社会探究领域或科学探究领域4门。

第二,压缩高考时间。考试时间在每年11月,结合毕业考试集中1天考完。其中语言领域考试时间为90分钟、数理领域100分钟、社会或科学领域各120分钟、外语领域70分钟,外语专业加第二外语40分钟,使考试淡化到类似于全国会考,结束了使师生筋疲力尽的高考“马拉松苦役”。

第三,减少考题量。改革后,数理考试30题,语言60题,社会探究或科学探究80题,外语50题,第二外语30题,总分也压缩成400分,其中数理80分、语言120分、外语80分、社会探究或科学探究120分。

高考制度的改革,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机会,这是一种制度创新和突破。韩国政府从法律上也限制各大学再进行正规的二次考试,只能采用小论文、面试等小测验录取,占总招生数的60%多。高中综合成绩在大学录取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特长的学生可以通过“特别选考”进入大学,占35%左右,有些大学提前招生录取,占5%左右。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型课程和课外、校外活动十分活跃。在韩国初高中的教学计划中已很少能看到繁重、机械、堆积满满的课时安排,取而代之的是宽松的、启发式的、激励式的人格意志、合作精神、科研与实践能力、环保意识、国际化等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道德、法制、人文、诚信、信息、实践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均得到加强。

然而,对“平准化教育”,社会反响不一,赞成的观点认为,通过制度革新消除了教育不公现象,提供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为实现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质疑的人认为其削弱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