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韩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8005900000024

第24章 以儒家思想为轴心的道德教育(3)

——韩国国民精神的教育受到中国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儒家思想实质上是一种伦理治国的思想,重视道德教育是突出的特点,这一点是韩国一以贯之,长期坚持的。儒家思想强烈地影响着韩国的政治、法律及社会制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塑造了独特的大韩民族性格,建构起家族共同体的社会结构,儒家思想成为维系韩国社会发展和民族自立自强的崭新民族精神气质的力量。韩国人把这种体现韩国民精神的儒家思想作为教育的基础和学校德育的主体框架,通过德育,使儒家思想反作用于韩国文化建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有强烈民族意识的韩国人。

——儒家“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理念是韩国国民精神的基石。在韩国中小学德育中,儒家纲常伦理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是安身立命的最高准则,也是藉以走向世界,塑造大韩民族气质的最重要内容。在韩国教育宪章中列举应使韩国人获得的精神中,第一,弘益人间;第二,民族自尊。这个自尊,就是由儒家伦理铺垫出来并成为维系家族共同体政制的基本内核。

——儒家伦理决定了德育的基本内容。目前,韩国中小学校德育已成为一种以儒家伦理为主体,突出培养民族精神的道德教育体系。韩国着名儒学家琴章泰先生认为:在民族的思想领域中,儒教从开始直到今天一直作为一个轴心在起作用。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在中小学校德育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儒家伦理决定了德育的实践形式。在韩国德育的实践形式是儒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即促使韩国人在社会活动中实践儒家伦理,把儒学融入民族的潜意识之中,变成民族集体性格和无穷的精神力量。它把儒家义理精神应用于民族主义上,把伦理道德视为治世之宝典,把君臣父子观念作为修身养性之德铭,引导学生重视道德修身与重视国家民族兴衰联系起来,把忠孝观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培养精忠报国的有文化的韩国人。

4.中小学国民精神教育方法与途径灵活多样

——据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年龄较小的学生采取讲各种英雄故事、爱国故事,开展各种具体生动的融爱国爱民族于内的活动,利用卡通片、通俗画册等为孩子们所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教育;而对于年龄稍大的像中学等学校的学生,经常开展一些健康的集体活动,譬如读书活动、以爱国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培养他们强烈的民族意识、爱国精神和崇高的历史责任感。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国民精神教育的软环境。在校园文化和课外活动中,突出弘扬韩国传统文化,注重培育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在韩国的学校中,到处悬挂着历史人物的画像,将传统的名言作为学校的校训,或者用韩国历史上的名人来命名学校的建筑物。中小学每年都要多次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纪念馆、博物馆。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巨大魅力。韩国的各级各类学校都充分发挥本民族能歌善舞的特点,在重大的节假日举行各种歌会,通过咏唱传统歌曲向青少年进行国民精神教育。

——英雄激励。为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中小学校除系统讲授历史上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外,在一些重要的公共场所都矗立着抗日英雄的雕像供人景仰,他们的事迹被写成文学作品、搬上银幕,大张旗鼓地宣传历史上爱国主义英雄的事迹。还经常组织学生访问历史名流的故居旧址,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

——提倡青少年使用和消费国货。在现代的韩国社会生活中,“身土不二”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核心是强调人的身心发展与自己国土内在的不可分离性;不仅强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且强调人们要热爱自己的国土。在日常生活中,倡导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要使用和消费国货。因此,在韩国生产、制造的产品包装上尤其是在农副产品的包装上都印有“身土不二”的标语,号召人们支持民族产业的发展。

——充分利用重大事件对青少年进行国民精神教育。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韩国经历了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2年的世界杯足球赛等重大事件,为韩国加强青少年进行国民精神教育和实现民族凝聚力提供了良好契机。在亚洲金融风暴爆发以后,许多市民响应政府的号召,向国家无偿捐出了自己的金银首饰,用以挽救国家的经济。利用国际赛事开展大规模的为国家“正名”活动,例如韩国原来的英文国名是Corea,但是,日本殖民当局认为作为宗主国的日本(Japan)应该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在韩国的前面,因此,他们将Corea强行改成了Korea。在奥运会和世界杯期间,许多中小学生和青少年学生就利用这些机会纷纷打出了印有Corea的横幅和标语,为自己的国家正名。

5.选配优秀教师担任中小学国民精神教育课程

为提高国民精神教育的质量,韩国还对小学道德课的任教资格做出了新的规定。1982年以前,教育、哲学、宗教专业的学生都可担任中学道德课教师。自1979年韩国在国立大学建立国民伦理系后,从1982年起,韩国教育部规定只有国民伦理系的毕业生方有资格讲授道德课。由于韩国的小学教师要教一个班的所有课程,因此道德课不可能有专门的教师担任,不过,初等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必须获得2张国民伦理课的证书,3张道德教育的证书才可教授小学的道德课。

6.立体的中小学国民精神教育网络

——韩国家庭很重视孩子的国民精神教育。在韩国家庭,父母十分注意向孩子灌输为国尽忠思想。为国尽忠,就是要为国赤诚无私,诚心尽力。韩国父母往往将爱国、爱民族这个严肃的主题融入生动具体的实例中去,例如讲述颇具吸引力的古老的神话、有趣的蕴藏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的童话和历史英雄故事,让孩子们在浅显易懂的近乎家常话的亲切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爱国、爱民族的思想熏陶,让孩子们懂得家与国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有国,有国才有家,树立为国家为民族作贡献的崇高理想。

——韩国政府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学校、家庭教育相配合。例如,韩国人购买汽车一般买国产品牌而不买外国汽车,在首都汉城的大街上,川流不息的汽车中,多是国产的“现代”、“双龙”、“大宇”等品牌,而外国汽车少得凤毛麟角;韩国人不愿吸外国烟,前些年自动售烟机上还贴出“不买外国烟”的敬告牌;在韩国的城市与乡村,韩文、汉文和英文广告牌到处可见,但是就是不准用日语或日文做广告,也不准播映日本影视。

由于韩国政府十分重视对中小学生开展国民精神教育,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与途径把国民精神教育真正纳入了国民教育的全过程,韩国中小学生在爱国爱民族思想的有力熏陶下,绝大多数都具有比较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感,韩国学生表现出关心国家政治及反映的强烈程度是世界上少有的。

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中小学校德育

目前,韩国高中生有3个选择性的德育课程:“公民道德”、“道德和思想”以及“传统道德”。“传统道德”课程是在前两门课程之后开设的一门高级课程。

事易时移,“老掉牙”的东西还学它作什么?但是,韩国人不这样想。韩国人对他们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深思,要通过“传统道德”课程,重新审视前人所秉承的传统生活方式,从传统道德中找到适用于现代生活的部分,帮助学生拥有前人的精神和智慧,重建良好的道德意识和生活方式,在邻里生活和国家、社会事务中,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中,寻求智慧地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