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伦理”与中小学德育
目前,韩国学校德育已成为一种以儒家伦理为主体,突出培养民族精神的道德教育体系。许多学者指出,当今儒家伦理在韩国已成为维持个人与集体、与社会,乃至与国家关系的粘合剂,并在这一作用的基础上吸收多样化的民主思想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等。韩国着名儒学家琴章泰先生指出:“在民族的思想领域中,儒教从开始直到今天一直作为一个轴心在起作用。”这一分析,深刻地指明了儒教在韩国学校德育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今天的儒家伦理不但体现了韩民族的精神,更成为韩国的教育主体,是韩国中小学校德育的灵魂。
在韩国,从小学起就开始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主要的道德理念,进行有特色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学自从传入韩国后,就强烈地影响着韩国的政治、法律及社会制度,注入到了韩国社会生活的每一方面,并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塑造了独特的大韩民族性格,建构起家族共同体的社会结构;另外,韩国的社会需要也不断注入到儒家学说之中,使之产生了三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从而使儒教成为维系韩国社会发展和民族自立自强的崭新民族精神气质的力量。韩国人把这种体现韩民族精神的儒教作为教育的基础和中小学校德育的主体框架,通过德育,使儒学反作用于韩国文化建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有强烈民族意识的韩国人。因此,韩国非常重视德育,把德育作为立国兴国之本,作为复国强国之根。正由于此,韩国历来重视德育,自古以来就强调学校德育的重要性,韩国学校德育的六次重大改革,都集中反映了民族复兴的强烈意识和兴国立国之宏伟志向,贯穿着大韩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奋斗向前的民族精神。
一、儒家文化摇篮中的韩国学校德育
任何一位真正的韩国人都毫无忌讳他们对孔子的顶礼膜拜之心,.和对儒家文化的由衷的仰慕之情。韩国开国很早,但自公元前11世纪中国周朝时起,中国文化便影响了朝鲜,尔后汉字不断传入。7世纪时新罗时代就仿效汉政制建国,.儒学在14世纪李朝时期达到鼎盛时期,那时孔孟也像中国一样被封予极高的名誉,而汉字被作为官方文字,.为贵族所垄断,这一切都使儒家伦理深深植入韩国文化之中。尽管后来儒家文化受到各种冲撞和变异,但是仍以独有的魅力和功能,成为韩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儒家思想对韩国的辐射和浸染,其程度之深,历史之久是东亚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韩国的国旗和国徽就是古代中国的太极图,.太极蕴含着东方文化中最深奥的哲理和神之所在。韩国民族把对太极神的膜拜与儒家关于“天”的思想结合起来,为建立国家提供了文化基础。韩国人使“忠”得以在家长制的专制统治上得到展开,.并用“礼”作为维系民族这个大家族秩序的伦理道德。儒教几乎熔化在朝鲜人的思考方式和行为规范之中,直到1910年日本入侵前朝鲜人还尊儒教为“国教”。在几千年中,儒学在韩国文化和思想发展上印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儒教经朝鲜人吸收、消化和实践性加工制作,并对其再分析再阐释,扬弃和同化,已获得新的特定意义。例如关于社稷的观念已成为韩国民族自身的逻辑思维;关于节义的观念成为民族正义之声;关于仁的思想也成为形成大韩民族精神的支柱。
正是儒家伦理的浸染和渗透,生长出当今具有独特东方文化特色的韩国中小学校德育,不仅保持和传递着儒学的主要思想,而且能通过这种传递作用促使韩国人在社会活动中实践儒家思想,把儒学融入人的观念以及民族的潜意识之中,从而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不认识儒学就不可能认识今天的韩国学校德育,韩国学校德育是在儒学的摇篮中成长起来的。
儒家伦理进入韩国文化,并作用于学校德育,不是直接的、原本的,而是接受了韩国文化的改进和受到学校德育的相应选择的结果。一方面,儒家伦理的某些部分被删去,被改写,或在中国被强调的东西而在韩国不被重视;另一方面,.儒家伦理的某些东西已根据韩国实际被重新阐释,作了韩国式的运用。因此,儒学在韩国不像在中国那样变成食古不化的教条,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这确是引进文化的一个大好事,可以不像自己的那样保守。但韩国对儒学之重视则是其他国家引进文化所没有的。.韩国更新儒学在历史上有两次大的运动:一是实学运动,二是开化派运动。
儒家伦理在韩国的每次变革成果都积淀于学校德育之中,又依靠学校德育转变为民族道德体系和行为规范,.反过来又影响和指导着学校德育的发展。
二、儒家伦理是韩国中小学德育的主体内容
韩国重视中小学德育,把德育作为塑造民族魂的重要渠道。儒家伦理是韩国学校德育的灵魂,通过传播儒家伦理来达到铸造韩国民族精神,使之实现将特有文化发扬光大的使命。
自1600年前,即自公元372年高句丽建立的朝鲜第一所太学始,.儒学就成为韩国学校中的经典,设五经、三史课程,尤其自公元1392~1910年共519年27位国王统治的李韩王朝的“排佛尊儒”国策下,儒学达到鼎盛时期,论辩活跃,派别纷呈,“儒教几乎融化在朝鲜人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在日本人占领前,韩国学校课程主要设儒学科目,讲授儒学原理,如“三纲”、“五常”,四书五经、十三经等经典。甚至在日本统治期间,日本人也开设儒学科目,只不过是为日本天皇效忠服务的。
战后,韩国很快恢复中小学的德育课程,其主要内容就是儒家伦理,并提出把重整儒学作为重建韩国的重要任务,这一任务主要交学校完成,而开设以儒学为主体内容的德育课就是这项任务的核心。50年代更是提出道义教育方案,全面恢复儒家伦理课程,以图恢复李朝时代的儒教思想体系。后经过多次改革,目前韩国中小学校德育已成为一种以儒家伦理为主体,突出培养民族精神的道德教育体系。儒家伦理再一次得到相应的改造,为造就有韩国民族精神的人服务。韩国至今仍杂用汉字,1961年颁布的常用汉字表1300个,1972年又规定中学生要学习汉字,1992年1月22日,韩《中央日报》发文指出韩国人要继承遗产必须进行汉字教育,这是领会祖先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的最重要途径。韩国中学普设汉字课,何况德育课更是如此,由此可见儒教影响德育之一斑。
多层次的德育目标及内容
韩国很重视制订德育目标,并注重根据德育目标来实施学校德育。这些学校德育目标并非固定,而是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在政治化德育时期,学校教育的目标为“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完美的人格,精心培养胜任生活的能力,履行他的社会责任,为民主国家的发展和有助于达到人类共同繁荣昌盛的理想做出贡献”。从这一目的出发,韩国学校教育特别注重德育,强调学生的责任感、公民精神,通过正确理解个人、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来树立相互协作的精神。这一时期出于政治目的的需要,韩国学校德育目标主要是消除日本帝国主义奴化教育的影响,树立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国民伦理教育时期,韩国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为“民族中兴、国家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学校道德教育目标则是学生自觉树立“民族中兴的历史使命的理想,确立新国民伦理观”。
国民精神教育时期,韩国学校教育目标是:“在广泛有益于人类的理念指导下,.使所有国民完善做人的品格,具有自主生活能力和作为公民的素质,服务于国家的发展,为实现人类共荣的理想做出贡献。”为此,韩国学校德育提出要培养“健康的人、自主的人、有创造能力的人、有道德的人”。
一、韩国中小学德育的目标
进入80年代后,为了“培养主导信息化、开放化和国际化高度发达的21世纪社会的、具有主体精神、创造精神文明和有道德的韩国人”,.学校教育以“全人教育”和“国民精神教育”为主要目标,以科学教育和终身教育为重点,全面进行改革,学校德育亦如此。目前,韩国学校德育教育已有完整的目标体系,.在全人教育下按不同水平分级别制定不同的德育目标和开设不同的课程,编制不同的教师指导书。
不同学校由于学生道德成熟程度不同,德育的目标也不同。.小学阶段以培养道德习惯为主,中学阶段以内化道德规范为主。在韩国1992年颁布的课程纲要中,规定自1995年起实施新的学校德育课程并对不同年级的德育目标做了规定:
1.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1~2年级:理解日常生活必具的传统道德规范,并付诸实践来发展道德习惯。(1)使之理解日常生活必要的基本礼节和道德规范的意义与重要性;(2)提高解决道德问题所必要的思考力和价值判断能力;(3)用正确合理的生活态度进行自律道德生活。
3~4年级:通过道德规范来理解遵守的理由,并付诸生活实践来发展自主的道德习惯。
5~6年级:领会各种道德规范的相互关系,并发展解决道德规范间冲突问题所需要的能力。
2.中学阶段:发展道德判断能力,形成道德自律
初中:(1)要懂得道德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培养道德判断力、价值选择能力,.在人格陶冶上下力气;(2)理解在家庭、邻里、学校生活中要求的道德、规范和礼节,并比较在这些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从而具备正确地生活态度和实践意志;(3)认识传统道德和市民伦理的特性,培养能够正确合理度解决现代社会发生的道德问题的能力,作为民主市民而堂堂正正地生活;(4)热爱国家、民族、文化,正确认识国土和民族分裂的原因及南北朝的统一任务,要具备获得统一所必要的共同体意识和实现国家统一的意志。
高中:(1)自觉认识青少年时期的位置,正确地确立人生的方向,.为自我实现和人格完成而努力;(2)理解现代社会生活伦理,培养合理解决伦理问题的意志和能力,具备能够健康社会生活的态度;(3)确立我国传统和民主主人思想的正确信念,具有能够为民主福利社会做贡献的国民意识;(4)在东西洋和韩国伦理思想的脉络中探索现代伦理的渊源,能够确立作为民主市民所具有的伦理和观念体系的思想依据;(5)理解为实现祖国统一的条件和统一以后的正确的韩国人形象,培养和统一大业的实现和人类共荣做贡献的坚强意志。
韩国学校德育教育目标细则很多,如从观念体系形成来看,大致可归纳为六点:(1)培养学生敬爱师长、父母和国家元首的礼节;(2)培养学生忠孝观,为国家尽忠;(3)培养学生民族意识,以做一名韩国人而自豪;(4)培养学生的群体观念,树立群体精神;(5)培养学生注重公共道德,形成优良风气;(6)培养学生重视个人伦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国家伦理的观念。韩国学校德育目标受到传统文化的强烈影响,突出于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尊心和民族复兴观念。这与韩国民族历尽沧桑、饱受外族蹂躏有重大关系。韩国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为了争第一,赶超日本,实行低工资制度来强化资本积累,扩大生产;在政治上推行独裁体制,实行有限的民主;在德育上加大强化大韩国民族意识,从各方面来强化精忠报国,孝悌他人的意识,以维系这一雄心勃勃的民族复兴。.正是这一目标指向,韩国把全人教育放在培养民族感的基础上,培养了一代勇于进取、自信心很强的韩国人。
二、韩国中小学德育的内容
1.小学阶段
小学1~2年级学校德育通过“正确生活”进行,主要是学习有关礼节和道德知识。从小学三年级开设《道德》科,其内容领域为5个方面4个领域。即个人生活、家庭邻里、学生生活和国民生活、民族生活。每个年级有所不同,内容由浅入深,适合各年龄特点。.韩国非常注重小学阶段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除课堂讲授有关知识和认识训练外,把实践具体德行也列入课程之中,逢奏国歌升国旗,不论是谁在何处均必肃立,教师要带领实习各种仪式礼节,大到参与隆重仪式,小到穿衣、吃饭、走路、接客等,甚至规定小学生和教师都在学校用午餐,以便教师随时指导学生吃饭时应当遵守的礼节,.等等。
2.初中阶段
韩国初中德育设《道德》科,内容为4个领域,即个人生活,家庭、邻里、.学校生活,国民生活,民族生活。每一年级在每一领域中的内容均有所不同(详见表1)。由表1可知,“个人生活”领域主要是加强对人生的认识和道德的意义;“家庭、邻里、学校生活”主要是让学生懂得在家庭、邻里和学校生活中的礼节和道德问题,从而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社会生活”主要是使学生深入到社会邻域里,如何处理社会与道德,以及其他社会道德问题;“国家、民族生活”主要对学生进行民族主义和客观存在主义教育,为实现南北统一而努力。
韩国初中道德课程的四个部分是一个有内在的联系体,.注重从不同层次上把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前途联系起来,不仅在横向上紧密联系,.而且在纵向上也使不同层次浑然一体,其核心点就是培养“忠孝”观念和独立的民族意识。教材中不仅体现了青年人对现代生活、现代人生和现代社会的理解,而且注入了强烈的民族情怀和振兴民族的国民天职并初步讲授有关“三纲五常”的基本知识。这对鼓励青年人奋发报国和激发青年忍辱负重为民族利益献身有重大作用。
3.高中阶段
韩国高中德育课由原来的《国民伦理》改为《伦理》,其体系设定为5个领域,.要求十分简练,不分年级,只对高中生统一要求。.这5个领域的具体内容分别为:
(1)“个人伦理”:人生与伦理、自我实现与人格完成、人生中的青少年时期;(2)“社会伦理”:现代社会现状、现代社会的生活伦理、现代社会问题与伦理;(3)“国家伦理”:国家观念与发展、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国际关系与伦理;(4)“伦理思想”:东洋伦理思想、韩国伦理思想;(5)“统一课题”:我国的统一问题、民族统一的条件、统一以后的展望。
韩国高中德育课程由原来的《国民伦理》转定为《伦理》,.更加集中从四个大方面来探讨人生与伦理问题。该课程针对18岁为法定公民的这一实际,.不仅对学生个人道德完善作出指导,指明各种社会行为的经营、选举、纳税、民权等活动的伦理学原理方面的知识教学,强调较深入地理解民族统一和忠精报国的重大原则问题。在这一阶段,.教材中特别强调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提高明辩是非的能力,一切以民族和国家利益为重。.《伦理》课的易名,体现了韩国民主选举的新政府大力推行民主政治的新思维。高中所开设的“军训课程”,.被认为是广义的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多样的道德教育途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