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韩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8005900000021

第21章 凝聚民族精神的公民教育(3)

不同学年(指低、中、高学年),不同学校(指小学、初中、高中),不仅学生的年龄、身体发育、心理特征有明显差异,而且在知识水平、实践能力、思维方式等诸方面也有很大的距离,为此,各不同学年和不同学校所运用的教育方法也有所区别。

(1)小学经济教育的方法。小学生正处在玩耍阶段,知识浅薄,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生活的体验,因此,在经济教育过程中,经常以游戏学习法、视听觉媒体活用法、说明式讲解法、现场观察法与参观学习法等并行,其教育效果甚佳。

例如:小学一年级

单元名称:选择什么?

课前准备:吃的、用的、玩的、学习用品、单词卡、童话集等孩子熟悉的东西。

教育方法:游戏法。

让孩子们自己自由去选择,在选定之后,老师根据选择的情况,做总结发言,告诉孩子们为了自己的未来,为了国家的兴旺发达,从小就应该有选择地发展自己。

(2)初中经济教育的方法。初中阶段正处于青春期,求知欲正在旺盛时期,自律性和知识、能力都达到一定水平,但考虑问题的深度不够,因此,教育的方法以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为基础,调查、模拟、观察法并施,其效果很好。

例如:初中二年级

单元名称:市场与价格。

课前准备:市场、价格调查日记。

教育方法:问答法、讲解法为主。

先让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发现商品的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涨有落,然后提出“价格为什么经常波动”、“市场与价格的关系”等问题,供同学们讨论。最后由教师讲解,市场和价格的定义以及市场的运营和商品价格是受人们的需求、季节的变化、原材料的价格等条件的制约,不变不行,乱变亦不行。

(3)高中经济教育的方法。高中学生身体发育已经成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理论基础、知识水平已达到相当程度,他们不仅关心自己,而且关心社会、国家;不仅注意学习,而且对自己的未来、前途、职业等亦十分关心。

因此,高中教育不仅要注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且重点应放在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提高上。为此,在经济教育的方法上,以讲解法、讨论法为基础,社会调查法和比较法等多种方法并施,效果更好。

例如:高中一年级

单元名称:经济发展与福利。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和进行社会调查,了解过去和现在经济生活和国民物质生活的变化。

教育方法:讨论法、比较法。

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到过去和现在,进而由教师来讲解经济发展和福利的关系。

3.按学习内容选择教育方法

经济教育的内容有深浅之分,定义、概念有具体、抽象之分,经济规律有一般、特殊之分,因此,不同的教育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下面仅举二例说明之。

例1:学习经济发展与生活变化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清楚了解经济发展与生活提高的关系,应以讲解法、事例法等为基础,文献调查法、资料收集分析法和讨论法等并行。通过掌握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发生在身边的实际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否则,就无法甩掉贫穷。国富才会民强,这个道理应该家喻户晓。

例2:学习经济体制的基本原理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到自由市场经济的优越性,经常采用以比较法、事例法为主,讨论法为辅的教育方法。比较法是高年级学生学习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比较,韩国的过去和现在的比较,韩国的经济发展与某些国家的经济失调的比较,让学生们自己去判断好坏、是非,这样不仅学习到了经济常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判断力。

4.为了提高教育的效果应灵活运用教育资料

教育资料包括指导书、参考书以及各种不同的教育方法所需要的辅助资料或物品。如何准备资料、怎样运用资料是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1)资料准备的依据。一是根据学习内容准备教育资料;二是根据教育方法准备教育资料;三是根据不同学年、不同学校的特性准备教育资料。

(2)教育资料的来源。一是有关部门下发的。韩国为了搞好经济教育,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成立了教育资料开发研究机构。到目前为止,共有韩国教育开发院经济教育研究室、文教部奖学编修室、全国经济人联合会、民间经济教育协议会、韩国贸易协会、经济企划院、韩国银行、全国银行联合会等8个机关,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各级学校提供与经济教育有关的参考书、指导书及童话集、翻译资料、视听资料等。

(3)教育资料的运用。在不同的教育内容、不同的教育方法中,运用各种资料应突出一个“活”字,只有在教育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资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承和创新儒家“礼仪教育”

韩国自古就崇尚儒教和礼节,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礼仪教育在韩国学校教育中体现得很充分。

韩国中小学校公民教育的礼节教育内容包括: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2.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节;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4.社会生活礼节,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5.国家生活礼节,如对国旗、国歌的礼节等。让孩子学会礼仪,成为一个有礼貌、懂礼貌的好孩子,韩国在这方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在韩国,人们见面、说话、告辞等都有固定的礼仪,如相见之礼:晚辈、下级走路时遇到长辈或上级,应鞠躬、问候、站在一旁、让其先行、以示敬意;尊老之礼:长辈在家庭中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晚辈要服从长辈。晚辈回家后首先要到长辈房间问好;此外,韩国还有同事之礼,师生之礼,馈赠之礼。看似琐细的礼节里透露出一个民族尊老,互敬,好客的风气。韩国的礼仪教育始于幼儿阶段,成熟于中学阶段,对礼仪教育的培养重在四个方面:

1.在在学校里开设专门的礼仪课

韩国各校都设有专门的礼仪室和礼仪课,礼仪室配有韩式家具,传统的民族服装,特色的民族乐器等。教师和学生一起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学习茶道,教师教学生如何倒茶、敬茶。由此教授待人接物的方法,进行传统的民族礼仪教育。礼仪课则包括向学生介绍婚庆礼仪、餐桌礼仪等,有的学校还专门开辟了家政活动室,使学生有机会自己动手学做小点心,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蒸熟后,请客人品尝。

2.特别注重传统节日文化

“让传统与世界并存”是韩国教育的特色,因此传统节日也是韩国礼仪教育的一次重要内容。再次,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佛诞节等大型的庆祝活动教育孩子参加,通过亲自实践和体验、孩子对本国传统节日及其内容铭记在心。此外,为使孩子深刻地体会和理解本民族的文化,韩国还刻意提高传统文化在课程中的比例,他们将传统礼教落实在教育及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再加上政府立法保护与支持,最终得以顺利实施并代代相传。

3.时刻注意榜样的作用

韩国礼仪教育非常注重成人的榜样作用。比如:在家庭礼仪教育方面,大人的行为习惯具有无声的影响力。为此,以家庭礼仪为中心,孝道、和谐、为他人着想成为韩国家庭教育的重点。为了下一代,父母能耐心地从细小处引导,去一步一步雕琢磨练孩子的品行。

例如:孩子找朋友玩,要先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入;叮嘱孩子不在家中蹦跳、跑步、拍球、敲打地板,不要影响楼下邻居的休息;教孩子文明用餐,饭桌上不要大声喧哗,不要边吃边玩,不浪费。父母先行示范,在家中恰当地使用,给孩子做出榜样。为使大人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韩国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了“秩序教育、亲切教育、清洁教育”。大人守秩序,孩子们就会跟着学,从礼貌精神、礼仪形式到实践行动,潜移默化,将文明礼貌向制度、习惯、文化方向推进。在韩国,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公益广告,如介绍办公室礼仪、介绍现代商务礼仪知识等。成人遵守礼仪,为孩子树立模范的榜样,耳濡目染,青少年在每天的生活中、在不同的环境中不断强化和巩固礼仪之道。

韩国的家长还非常重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及时交流和沟通,并且鼓励孩子自己协调和解决与同伴的冲突和矛盾。但是,无论错误在谁,大人和小孩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行为是否给别人增加了麻烦和不便,任何时候都应该懂得谦让,给孩子做出榜样。

4.关注“孝道”教育

“孝道”作为儒家文化的基石,在韩国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浸透在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角落,韩国人从小就重视对儿童进行“孝道”的熏陶,每到寒暑假,孩子都会听“忠孝教育”讲座,接受“忠、孝、礼”等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因此,韩国孩子们从小就认为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一种神圣的义务,一旦哪个不尽孝者被曝光,将被社会唾弃和排斥。

虽然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但在当今以核心家庭为主的中国,受宠中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很多都不在过度自我中心、缺乏合作、任性偏执等问题。尤其是各中小学校、及至高校,由于考试快车的碾压和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缺点,校园内出现了不少令人担忧的现象。如:乱扔垃圾、说脏话、在校园里大打出手、破坏草坪、任意践踏、校园偷窃行为、随地吐痰、乱吐口香糖、抄袭作业、成天迷恋于网吧……诸多与文明格格不入的丑行呈燎原之势在逐步地蔓延。

虽然个别学校关于“中学生礼仪教育”的研究开度得比较充分、系统、研究成果也不少,但对中学生的礼仪教育依然还是处在“空洞说教,硬性规定、监督执行”的被动“行礼”的行为层面,缺乏主动自觉的“知礼、明礼、研究礼仪、发展礼仪”的意识层面。“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学校就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传播知识固然重要,但保持良好的风貌更是以后走向世界的必不可缺的条件。

韩国中小学礼仪教育对我们加强中小学校礼仪教育的启示:

1.优化教育环境、营造礼仪氛围

首先,校园内要加强自身的礼仪道德环境建设,将礼仪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如入校时要求学生仪表整洁,进校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游戏时要谦让、互助;进餐时做到文明用餐,讲究卫生,爱惜粮食等。其次,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学校之中,各科教育之中渗透文明礼仪知识、切合实际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礼仪教育因素,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利用课堂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与同伴合作时须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注重教学中教师文明礼仪的诱导与体验。再次,对家长的宣传和指导,如利用家长会宣传礼仪教育的重要,用电子邮件或“家园联系册”对个别学生的家长,进行有关礼仪教育的交流等,让学生成长在一个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中。

2.重视榜样示范、强化礼仪行为

首先是成人的榜样作用,“教子千遍,不如自己的做一遍”,教师和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正己化人。其次是同伴的榜样作用,根据群体参照理论,个体将其参照群体的价值和规范作为评价自己和别人的基础以及自己的社会观和价值观的依据。所以,教师在重视为学生提供观察、可以参照的同伴榜样、教师对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赞许,可以使成功的学生肯定自己,也会使其他的学生“看有形象,学有榜样”。

3.开展实践活动、运用多种方法、内化礼仪品质

礼仪教育应该是由行到情,由情到知,然后知情行,合而为一的过程。故要重视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社会交往中理解礼仪行为的意义,内化礼仪品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通过调查、走访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专题竞赛:引导学生参与实践,锻炼能力,实现知行统一;自主学习;了解礼仪小故事,礼仪格言等内容;焦点辩论:以当下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关于礼仪的焦点问题开展辩论。通过多种方法的渗透,达到礼仪品质的内化。

4.创设礼仪标兵奖,每学期一评比

及时总结,彰显正气是推进礼仪教育不断究美的手段。通过每学期的评比,推举出“文明之星”展示他们的绅士风采。形成人人争做礼仪新星的氛围。

5.构建礼仪培训体系,加强礼仪教育指导

礼仪教育不是某个单位的事,某个阶段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系统需要持之以恒的事,对校园而言,以礼仪教育为挈机和突破口,实质意义在于抓师德、师风、校风建设;对家长而言,通过礼仪教育,旨在抓家长人格塑造,家德、家风建设,这两方面文明软件建设均为礼仪教育创设最佳教育环境,提供教育资源;对学生而言,则通过礼仪教育使其受到美好熏陶,让学生拥有健康人性,健全的人格。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实践,使中小学生对儒家礼仪文化的自我学习,自我体验,自我探究,自我构建,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校正,实现个体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