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楼之诗
7995700000005

第5章 小诗六辑(3)

推窗北望,可极目远眺凤凰彩霞,

下楼西行,可拾级而上到坡林晨练。

南去百步,可携妻儿漫步千亩公园、十里河畔,

东驰一里,“北新高架”十分钟直奔一环。

“既丽且崇”、“引绮窗而瞰江”,

“郁乎青葱”、“开高轩以临山”,

《蜀都赋》中的丽辞佳句,

似乎都可在这里一一体验。

“水韵天府”,

凝聚着金房人十五年的心血与奉献,

“生态示范”,

代表着金房集团争创一流的信心与期盼。

“风生水起”、“融入公园的家”,

体现了“道法自然”的金房居住文化理念,

“莫尊于水”、“上善若水”,

蕴藏着金房知音的高雅富贵、和谐美满,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预示着“水韵天府”的居住者世代智慧、仁德皆全。

聆听水韵心已醉,

喜居天府酒正酣,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与水之间!

2006年国庆

① 竹韵天府、水韵天府、林韵天府、华韵天府为金房的“天府”系列产品。金房·水韵天府小区位于成都城北三环内侧,总占地139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此诗稿用于“金房·水韵天府”项目编印的《居家手册》。

② 该地块虽然在北三环之内,且位于凤凰河与沙河之间,但由于地块西侧紧临两条铁路,南侧紧靠高架桥,桥下为垃圾场,故在土地拍卖市场上几乎无人问津。2005年6月,金房以起拍价获得此地块。2006~2008年,通过在铁路边挖减震沟、堆坡造林、建隔声屏障和将垃圾场变成花园等四大措施,将小区与沙河公园融为一体,使该项目成为同时期区域内口碑最好、售价最高的楼盘。后被建设部专家张菲菲教授赞许为“化腐朽为神奇”,并于2010年8月荣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詹天佑金奖”。

评析:

该诗意象鲜明,情感真切,境界深邃,是‘水韵天府’的诗化再现”。

换位思考

——致公司同仁

勿怨投诉滥,

莫嫌客户精。

换位多思考,

此心比彼心。

彼买一套房,

三代积蓄倾。

新房出瑕疵,

岂能不揪心?

既言尊“上帝”,

须怀敬畏心。

产品细打磨,

和谐树常青。

2009年1月3日

① 2009年1月3日,金房利用元旦假日召开“工程管理工作会”。会上,部分同志自认为金房产品质量已高于行业水平,某些方面还优于标杆企业,并埋怨业主仍对房屋质量“吹毛求疵”。本人在总结发言中要求大家换位思考 ,并从企业责任和“民生”与“和谐”的高度来抓质量。本诗根据发言中的有关精神改写。

② 由于中国建筑业与房产业发展过快,相应的技术管理措施与监管法规严重滞后,施工队伍素质普通较低,加上压价分包等恶性竞争,使“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已成为行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即使十分重视产品质量的企业也在所难免。为些,不断通过“自揭家丑”主动查隐患、找问题(故称为“反思会”),采取拟定超越行业标准的“金房标准”,并严格考核等治本措施,已成为金房工程管理上的一个“规定动作”。

评析:

① 好一个“三代积蓄倾”,这一句诗道尽了老百姓购房的艰难,无意中又流露出植根于诗人心底的“寒士”情怀!

② 从语言上看,算不得上佳好诗。但“和谐”源于“心心相印”,开发商必须具备“调心”、“揪心”和“畏心”的观点,却是一般企业所欠缺的。

轮 回

营门口,曾是蜀汉孔明的驻军之地;花照壁,曾是枝繁叶茂的花木基地;20世纪末期,这里是几近荒芜的菜田与杂乱不堪的农房。1995年末,金房集团挥师进驻此地,开始了建设现代川西民居的艰苦历程。

12年,

一个轮回的数字,

从金房苑到金房星座,①

时空让金房又回到了起飞之地,

开始了以时间来检验企业诚信的又一层阶梯。

12年前,

金房在这片积淀丰厚的文化土壤中扎根,

立志将茶店子片区始终“差点子”的评语抹去。

以忠诚和执著打造“锦西名宅”宜居住区,

用传统与现代的名义高举“川西民居”的大旗。

12年间,

金房人为小区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

业主们给金房极大理解与动力,

并肩克服了几多新区建设的困难

携手共创出一片崭新和谐的天地。

12年后,

昔日的乡村小路变成了林荫大道,

曾经的田野农房化为了繁华街区,

历经十载考验的金房苑仍保持着她高雅的风韵,

高达26层的金房星座将显示他更上层楼的伟岸身躯。

轮回,

以12年的时间验证了金房的品质,

以12年的交往见证了金房与业主的情谊,

以12年的磨练促进了金房水平的不断升级,

以12年的积累确保了星座奔向新美的高地。

2009年8月11日

① 金房星座位于金房苑小区内东北角,是剩余地块的一个小项目,由于注重建筑质量与小区品质而受到广大业主的赞誉与成都市建委的表彰。2009年10月28日为金房星座的交房日,市建委“放心房展示活动”启动仪式也同时在小区现场举行。

② 本诗的题目及主题原由向鹏同志拟,经笔者重新改写后定稿,后用于“金房·星座”项目楼书。

花乡吟花诗

在挖掘地域花文化资源的过程中,笔者多次赴公司新项目“华韵天府”所在地三圣花乡考察,并利用闲暇查阅历代咏花诗逾万首。饱览花乡胜景,漫游花诗艺海,不禁如痴如醉。特留下几句感受:

花乃天地诗,①

花是美化身。

诗亦艺海花,

花诗即花魂。②

花乡吟花诗,③

天籁流瑶琴。

花诗织花宅,

“华韵”酬知音。④

2010年端阳节

① 美国作家比彻说,“花是上帝创造的最馨香甜美的东西”,笔者认为,朵朵鲜花就是大自然的诗句。

② 历代咏花诗为中国花文化的瑰宝,也是花卉之灵魂。笔者特从逾万首咏花诗中精选摘句两千,汇编成册,送景观设计师和未来的业主们参阅。

③ 三圣古称花乡,有文字记载的鲜花生产史达三百多年,2006年获国家4A级旅游示范区称号。

④ 金房“粮丰地块”位于南三环一段三圣花乡绿轴公园旁,“华”通“花”,故将项目命名为“华韵天府”,并以花文化作为小区景观文化之主题。十多年来,虽然成都房市住宅风格百花齐放,欧陆洋风盛行,但不少购房者仍钟爱于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建筑与景观,并因此而成为金房产品的追随者。金房人理应精心打造“诗意栖居”的高品质楼盘来回报这些知音们。

咏合作

——致全体股东

“调控”雷鸣电闪,

“马太”流激浪翻。

审时度势搞合作,

踏上巨人肩。

鸡头傲视四野,

凤尾飞凌九天。

明知高处不胜寒,

金房勇登攀。

2010年12月30日夜

①2010年调控重拳频施成都房产“马太效应”骤显,“中小企业何去何从”?“后起黑马何能遥遥领先?”这些问题一一摆在金房面前。为此,我司做出了“与标杆企业紧密合作,取长补短,迅速转身”的战略决定,并先后与万科、蓝光洽谈项目合作事宜。12月30日,金房投资两个亿,与蓝光共设成都武侯蓝光金房置业公司,同拍簇桥地块,(即“金楠府”项目)金房股东代表会对此决策的认识高度统一。面临调控困境,此探索成败难料,免不了思绪万千、深夜难寐,忍不住又在枕上拟下上述几句。

笑吟金房八朵花

疾风薄地劲草①,

金房佳园仙葩。

南山松洁杨翠,

丹鹤舞美婀娜②。

勿恋当年韶华,

莫叹明日黄花。

喜看春风化雨,

广厦造福万家。

2011年“三八节”

① 与标杆房企相比,金房只能算一块“薄地”。金房在改制期间险因某书记动员交大房产来“兼并”而亡,四个异地项目拆迁全部受阻数年之久,加上地震、调控等重重风雨,也算得上是屡遭“疾风”。而近二十年来,一直固守金房的员工,则无疑应称之为“劲草”。

② 敬佳、园培、孙南、卢松、世洁、杨俐、丹丹、娉娜,乃扎根金房的八员女将,且多为金房元老,堪称“金房仙葩”,按诗意需要为序,分别从其姓名中各取一字入诗。

(众女将进入金房之时,个个青春年少。弹指间,近二十年过去,无不感叹“已将青春献给金房”。但准确地讲,她们是将美好青春献给了金房所从事的安居大业。)

质系万家情

——发布华韵天府《品质宣言》有感①

入伏风雨紧

楼市梦初醒。

“价仗”趋惨烈,

“质战”叹伶仃。②

宅本百年计,

“质”系万家情。

“德”奠千秋业,

“诚”岂随口吟?③

轻“质”是忘本,

产品即人品。

五老豪气在,④

低谷脊梁挺。⑤

2011年8月13日

① 2011年8月4日,参与金房·华韵天府项目建设的5个单位联合在成都主流媒体郑重发布《品质宣言》,却未能引起业内外的应有关注。反之,同日在相同媒体发布的以房产道德为主题、并以笔者为形象代言人的华韵天府系列广告却影响颇大,并引起争议。有媒体称:“此乃中国房产界由公司掌门人自己代言产品第一人!”

② 2011年的伏天风雨甚多,气温骤降。发烧多年的楼市也是如此,在“不过正不能矫枉”的调控重拳之下,行业尽显“如梦初醒,不知所措”之态。房价过高区域房价归位,理所当然,但随波逐流跳水,甚至低于成本抛售则颇显失态,以致部分区域“价格战”热火朝天,一些坚持品质取胜的企业竟成孤苦伶仃之势。

③ 在“房价为王”的大潮下,不少楼盘将利于环保的“精装房”退回为“毛坯房”,有的甚至通过“做减法”,以降低建材及设备品质标准来降价促销。一时间,“道德”和“诚信”的市场价值、“一分钱一分货”的千年商规,似乎都需重新评估了。

④ 对于平均寿命不过十来年的中国建筑与房产企业来讲,华西集团、省机司、精正监理、兴成监理和金房集团这5家成立时间平均达36年的企业,应该算得上是“五老”。面对当前不断曝光的质量安全事故和各项成本猛增的巨大困难及“重价轻质”的市场倾向,5单位决心共同担起老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并首先从自身参与的项目做起。

⑤ 据上网的朋友告诉我,“脊梁”一词如今在“网络”中已成贬义词,但我却不以为然。即鲁迅先生所言——“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评析:

人有豪情才是我,石无傲骨岂为山?现在缺乏的就是脊梁,尤其缺乏的是挺直了的脊梁!

竹韵天府赋

皇皇锦里风华,幽幽天府竹韵。蜀为竹故乡,竹为蜀之魂。柴门茅舍之家,种竹百余茎;荒江野老之屋,依稀碧玉林。风流千古事,惟竹称雅兴。武侯祠堂竹木多,修篁万竿子云亭。锦江溶溶,映照竹林疏影;蜀南竹海,苍苍天下之闻。“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之时义大矣哉,天下无竹不成蜀。竹王竹公,惟蜀乃祭;都江古堰,竹笼成堤。竹为食,竹为居,竹为简,竹为行;竹琴声声流蜀韵,竹枝清词踏歌行。文同画竹竹在胸,东坡竹诗四海名。竹节乃人节,竹青润汗青。嗟乎,自古川中多豪俊,青节龙文壮蜀人!

往事越千年,竹语话春秋;何期一夜春风起,竹韵天府入画图。楼称天府,惟巴蜀丰饶吉祥之谓;宅曰竹韵,乃居家生态人文之标。莫言欧陆风情,漫道海派风格,任尔东西南北风,咬住蜀土不放松。构建现代川西民居,传承文脉,有根乃荣;营造生态高尚住宅,接轨世界,以人为本。大师设计,庭院深深深几许;大匠运斤,阳光户型映绿明。果堰流香,红豆灯影;竹廊幽径琳琅竿,五彩莲池水成韵。竹林小街弦歌起,诗意栖居四季情。竹园春笋,竹亭迎风夏凉;竹池秋月,劲竹笑傲冬霜。于此居家,推窗见绿,明目养心;于此晨练,仙人吸气,周天顿通;于此读书,疏影清风,文思泉涌;于此育人,虚心劲节,惠及子孙。忆往昔,送福桥头福多多;看今朝,竹韵天府享太平!

今夕何夕,天高月明;庭院卧听萧萧竹,应是人间欢乐声。召来竹林七贤,约定竹溪六逸;一腔浩然气,万里快哉风;堂前万竿竹,把酒话古今。举觞千里莺啼,再饮风云际会;三杯写华章,大笔赋盛世。新世纪兮广厦起,国运兴则房产兴。人造住宅,住宅造人;十年磨砺,铸造金房;百年大计,厚德重文。世纪征程,行行行行重行行;竹韵天府,日新月新岁岁新。

甲申年金秋于蓉城

①作者简介:何开四,中国著名赋家、文艺评论家,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②金房·竹韵天府小区位于成都市三环路西二段内侧,占地96.6亩,建筑面积9.24万m2。因该小区以“竹文化”为住区文化主题而深得何开四先生赞赏,故欣然命笔,作此赋咏之。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0级地震,死难同胞近十万人。震中距成都73公里,成都市的都江堰、彭州等处大量房屋倒塌,成都中心城区震感强烈,高楼摇晃幅度达1米左右。由于余震不断,全城空地布满帐篷。市民支援灾区的热情空前高涨,捐款、献血、送物,十分踊跃,在大灾大难前展示了万众一心、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人常言“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在这抗震的日日夜夜,已年过花甲的我,所流出的悲痛之泪、感动的泪,加起来远远超过了前60年的总和。这场灾难,对于我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这些小诗,便是洗心的记录。

我是一个共产党员

——“5·12”强震夜思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波及成都。霎时间地动山摇,高楼剧烈摇摆晃动,位于金房苑11楼家中的消毒柜、微波炉倒地,吓得14个月大的小孙子号啕大哭。因忙于在建工程的损伤调查与建成小区的安全检查部署,我直至傍晚方回家中。深夜,八十余岁的父母及我全家均迁至四弟晓东家的低层住宅避震。当晚,余震不断,躺在地铺上的我,彻夜难眠,起身记如下文字:

病榻上的老母亲啊!

您的手怎么还在不停地抖颤。

一声不吭,

紧闭双眼。

您是在为高楼的剧烈晃动而震撼,

还是因儿子未及时赶来而埋怨?

母亲啊,您可知道,

上万业主安危的重担压在我肩,

儿子岂能擅离岗位,

不去查看灾情,部署安检?

母亲啊,您可曾知晓,

那一刻,道路堵塞、通讯中断,

我恨不得插翅飞回家园,

迅速把父亲扶下高楼,

立刻抬母亲脱离危险。

但是,为了履行一位“老总”的职责,

儿只得“忠孝不能两全”。

刚开始学步的小孙孙啊!

你为何一直睁着惊恐的大眼?

失去了往日的活泼,

不见了脸上的灿烂。

是因为楼摇柜倒的巨响吓坏了你,

还是在责怪危急时爷爷未守护身边?

孩子,你可知道,

剧震过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啊,

那一刻,热泪忽地涌出爷爷眼睑。

孩子,你可相信?

如果真的成都也天塌地陷,

爷爷宁愿将自己矮小的身躯,

化成掩护宝宝安全无恙的巍巍大山。

孩子,幼小的你无法懂得,

面对突兀而来的民族灾难,

你爷爷和他的同事们都必须铭记:

“我是一个共产党员!”

2008年5月13日凌晨

(“共产党员”一词,在当今社会似乎已经淡出了人们头脑中的“词典”。但是,在“5·12”抗震救灾的日子里,又如当年民族灾难降临之时一样,“共产党员”四个字,再一次绽放了璀璨的光芒。在这段令我终身难忘的日子里,金房的共产党员们也确实展示了“先锋模范作用”之形象,所以,虽然一直担任书记却又不习惯“唱政治高调”的我,也毫不迟疑地将“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作为了自己诗文之标题。)

评析:

① 真切!作为“5·12”的亲身经历者,读完此诗,不禁眼噙泪花。

② “儿子”、“爷爷”两个不同的角色,都在诗人身上得到很好的印证。一个“儿子”、“爷爷”都当得不够格的人,难道还能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人心、在大灾大难面前喊出“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么?

谢谢您 !

——致金房的姊妹兄弟

轰轰轰

蓦然脚下闷雷激,

嘎嘎嘎

玲珑小楼身扭曲。

跑跑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