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外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7911700000091

第91章 脊髓前角灰质炎后遗症

脊髓前角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嗜神经病毒侵犯脊髓前角细胞造成神经细胞不同程度损害的急性传染病,以致所支配的肌肉丧失功能,多见于1—3岁小儿,但年龄大的儿童或成人亦可发病。

[问诊要点]1.短期发热,全身出现类似感冒症状,约2—5天恢复正常,逐渐出现肢体瘫痪、畸形。

2.询问产程,本病患儿有脑缺氧、产伤或产期延长的病史。

3.询问症状的变化,该病症状是逐渐好转趋势而无逐渐加重的表现。

4.该病只有运动功能丧失,感觉、二便功能均正常。

5.后天性疾病者有外伤或疾病引起脑实质损害的病史。

[体检要点]1.通过卧位、坐位、站立的观察,可了解患者哪部分肌力丧失。

2.95%的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发生在下肢,通过观察步态可判断病变所在。

3.检查肌力是客观了解麻痹肌肉的病变程度与现有功能的重要方法,根据Code提出的六级分级标准评判。

4.关节功能检查是评定关节功能的基础。

5.肌张力、生理和病理反射的检查是鉴别脑瘫与其他病变的手段。

[辅助检查]1.肌电图检查可定性判断肌肉的功能,有助于鉴别诊断,平衡肌力,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等。

2.X线检查可判断骨质发育有无异常,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及并发症的防范。

[诊断要点]1.发生在1—3岁儿童。

2.麻痹程度是先重后轻。

3.仅运动功能丧失,而感觉、二便正常。

4.麻痹多数是不对称,呈节段性,肢体多有松软、细、凉、畸形等特点。

5.病肢无痉挛及锥体束征。

[病历记录要点]1.病历上应注意记载当地有无流行病史。

2.患儿有无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感觉、大小便情况,是否热退后出现肢体瘫痪,有无智力障碍。

3.记录有关肌力、肌张力、病理反射及肌电图、X线检查结果,以及瘫痪肢体长度、周径、关节功能检查情况。

[门急诊处理]1.由于幼儿的功能判定不够准确,术后训练不能配合,且日后成长过程发育不恒定,故在7岁以前最好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功能训练、支具应用等。

(1)功能训练主要是指导患儿与家长训练不全瘫肌群,或对替代全瘫肌肉训练,达到治疗目的。

(2)支具应用的主要目的是预防不良姿势和畸形,限制某些运动及运动范围。

(3)石膏矫形等。

以上这些均需每隔3—6个月定期复查,特别是肌力的检查。

2.对于病程超过2年,影响功能和外形,畸形明显,经锻炼和支具应用等不能克服畸形,年龄在7—20岁之间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手术要求达到以下4项目标:

(1)矫正载重力线异常。

(2)稳定关节。

(3)重建肌力平衡。

(4)肢体均衡。

(徐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