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外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7911700000081

第81章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及有关疾病(2)

本病又称行军骨折,容易发生在骨的某些相对纤细部位或骨结构形态变化大的部位,如较长时间受反复的轻微伤力,可反复出现骨小梁的损伤和修复,最终因骨吸收多于骨修复而导致完全骨折。疲劳骨折好发于第二跖骨干、肋骨、第3和4跖骨、腓骨远侧、胫骨近侧和股骨远侧。

[问诊要点]1.了解患者的职业,本病多见于运动员、舞蹈演员和行军战士。

2.损伤部位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

[体检要点]1.骨折局部压痛、肿胀,可扪及骨性隆起,但无反常活动。

2.部分患者可有皮温高,发红,边界不清,痛觉过敏,邻近关节功能受限。

[辅助检查]1.X线检查早期常无明显异常,或仅有骨质稀疏;骨折后可见一横形或短斜形骨折线,周围骨痂形成,骨折移位多不严重;随病程延长,骨折线更清晰,骨痂增多,骨折端有硬化征象。

2.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见骨折局部放射性核素浓集。

[诊断要点]1.运动员、行军战士等出现下肢局部疼痛伴轻度隆起。

2.活动后疼痛加剧,休息后缓解,病情逐渐加重。

3.X线摄片见跖骨、腓骨等横形骨折线,较多骨痂,骨折无明显移位。

[病历记录要点]1.记录患者的职业,出现症状的时间,疼痛缓解或加剧的因素。

2.骨折局部体检情况,如有无反常活动、皮温、骨质隆起的边界。

3.X线检查情况。

[门急诊处理]1.骨折有移位者,可行闭合复位和局部外固定。

2.骨折无移位跖骨或跗骨骨折,可免于外固定,但禁忌负重。

3.药物治疗,处方:

伤科接骨片,100片,用法:4片,口服,一天3次

二、月骨无菌性坏死

本病又称Kienbck病或月骨缺血性坏死,好发于20—30岁工人,男性多于女性,右手多于左手。病因包括:(1)月骨血供差,主要依靠桡腕关节囊和腕骨间韧带内小血管供血;(2)腕部活动频繁,如手工业者,风镐、振荡器操纵者,月骨因长期受震荡、冲击而缺血坏死;(3)月骨周围大部分为软骨覆盖,缺血性坏死后较难由爬行替代获得再生;(4)尺骨末端较桡骨相对过短,桡骨作用于月骨的应力增加,长期应力作用导致月骨劳损,滋养动脉损伤,出现缺血性坏死。

[问诊要点]1.常有腕部反复外伤史,常见于电钻、风镐工人和石匠等。

2.起病缓慢,腕关节酸痛、乏力,活动时加重。

[体检要点]1.腕背轻度肿胀,月骨区有压痛。

2.叩击第3掌骨头时,月骨区疼痛。

3.腕关节可有活动受限,以背伸最明显。

[辅助检查]1.X线检查早期无异常,病程延长可见月骨密度增加,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中心有囊变甚至呈扁平状。周围腕骨有骨质疏松。有时可见尺骨末端相对于桡骨末端过短,即尺骨负变异。

2.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早期发现月骨处有异常放射性浓聚。

[诊断要点]1.青年男性,腕部有反复外伤史。

2.逐渐出现腕部酸痛,直接压迫月骨区或间接叩击第3掌骨均能诱发月骨疼痛。

3.手X线摄片月骨密度增加,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有时可见尺骨负变异。

[病历记录要点]1.记录患者的职业史。

2.腕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进展情况,有无月骨直接压痛或间接叩击痛。

3.X线检查结果。

[门急诊处理]1.对Lichtman一期患者,将腕关节石膏固定于背伸位20°—30°,固定时间6—12周,应定期复查X线或核素骨显像,直至月骨重获血供。

2.对Lichtman二、三期患者,可试行桡骨短缩术伴或不伴尺骨延长术,有望降低对月骨的应力。亦可选用血管束或带血管蒂骨块植入以助月骨血供恢复。

3.月骨严重坏死、变形,严格保守治疗1年不见改善者,可行月骨摘除术或人工月骨置换术。

(第三节)软骨的慢性损伤

一、髌骨软骨软化症

髌骨软骨面在慢性损伤后,软骨肿胀、侵蚀、龟裂、破碎、脱落,最后与之相对的股骨髁软骨也发生相同病理改变,形成髌股关节的骨关节病。病因包括:(1)先天性髌骨发育障碍、位置异常及股骨髁大小异常或后天性膝关节内外翻,胫骨外旋畸形等使髌骨不稳定,成为慢性损伤的基础;(2)自行车、滑冰运动员等膝关节长期用力、快速屈伸,增加了髌股关节的磨损;(3)各种原因所致膝关节液成分异常,使髌骨软骨营养不良。

[问诊要点]1.青年运动员多见,女性多见。

2.髌骨后侧酸痛,上下台阶、下蹲等类似动作可使疼痛加剧。

[体检要点]1.髌骨边缘及后关节面压痛。

2.股骨内髁的前方也可找到压痛点。

3.伸屈膝关节可感到髌、股关节摩擦感,并诱发疼痛。

4.部分患者有关节内积液及股四头肌萎缩。

[辅助检查]1.X线检查早期无异常,晚期可见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现象,如髌骨边缘骨赘形成,髌股关节面不光滑等。部分患者可能发现高位髌骨等畸形。

2.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见髌骨局限性放射性浓聚。

[诊断要点]1.青年患者出现髌骨后侧疼痛,做上下台阶或下蹲等动作时疼痛加重。

2.髌骨后关节面及股骨内髁的前方有压痛点。

[病历记录要点]1.记录患者的职业。

2.膝痛的具体部位、诱发或加重疼痛的具体体位。

3.有无关节积液和股四头肌萎缩。

4.X线检查结果。

[门急诊处理]1.限制膝关节剧烈运动,允许轻柔地进行股四头肌抗阻力锻炼。

2.理疗、热敷等可改善症状。

3.药物治疗,处方:

(1)扶他林缓释片,75mg×30片,用法:75mg,口服,一天1次

(2)氨糖美辛,0.1g×40片,用法:0.1g,口服,一天2次

(3)透明质酸钠,2ml,用法:关节内注射,每周1次(4—5次为一疗程)4.对有先天性畸形或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住院手术治疗。

二、胫骨结节骨软骨病

本病又称OsgoodSchlatter病。全身最强大的一组肌肉——股四头肌的牵拉力通过髌骨、髌韧带可使尚未完全骨化的胫骨结节骨骺产生不同程度的炎症,甚至撕裂、缺血、坏死。患者多为10—14岁喜爱运动的男性青少年。

[问诊要点]1.近期有无参加剧烈运动史。

2.有无膝前下方疼痛,活动后有无加重并伴局部隆起。

[体检要点]1.胫骨结节明显隆起、压痛。

2.伸膝抗阻力试验使疼痛加重。

[辅助检查]X线检查可见胫骨结节骨骺增大、致密或碎裂,周围软组织肿胀。

[诊断要点]1.10—14岁青少年近期剧烈运动后膝前下方疼痛。

2.胫骨结节处明显突起、压痛。

3.X线检查提示胫骨骨骺外形不规则,甚至碎骨化。

[病历记录要点]1.是否经常运动,伤后疼痛的部位,伸膝抗阻力试验是否加重疼痛。

2.X线检查情况。

[门急诊处理]1.患者成年前,嘱减少膝关节剧烈活动,以期胫骨结节与胫骨上端骨骺骨化(约18岁时)后,症状自行缓解。有明显疼痛者,可辅以理疗或膝关节短期石膏固定制动。一般无需服用止痛剂,亦不宜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

2.患者成年后尚有小块碎裂骨骺未与胫骨结节融合而症状持续者,可住院行钻孔或植骨术促进融合。

三、股骨头骨软骨病

本病又名LeggCalvePerthes病、扁平髋等,好发于3—10岁儿童,发病率男∶女约为6∶1。本病的原因尚不太清楚,一般认为慢性损伤是重要因素,特别在4—9岁期股骨头骨骺血供仅有一条外骺动脉,血供最差,即使是较轻外伤也可发生血供障碍。9岁以后,股骨头血供改善,发病率开始下降。

[问诊要点]1.有无髋部疼痛,逐渐加重,跛行。

2.有无患肢短缩。

3.部分患者以同侧膝关节内上方牵涉痛为主诉。

[体检要点]1.跛行、患肢肌萎缩,内收肌痉挛。

2.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外展、后伸、内旋受限较重。

3.Thomas征阳性,即髋关节屈曲畸形征,当病人仰卧,屈曲健髋、健膝,双手抱住健膝,患侧下肢不能与床面接触。

4.晚期患肢较健侧稍有短缩。

[辅助检查]1.X线检查早期股骨头骨化中心高度减小,骨化核致密,关节间隙增宽。随病情进展,骨化核变扁、囊性变,甚至破裂。随着新生血管长入,骨纹理可获得恢复。变形的股骨头作为永久性畸形,易导致成人关节炎。

2.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本病的缺血期,即可发现患侧股骨头放射性稀疏。

[诊断要点]1.3—10岁儿童出现髋部疼痛、活动受限、跛行。

2.Thomas征阳性,髋关节活动以外展、后伸、内旋受限为主。

3.髋部X线表现以下特征:(1)缺血期表现为骨化中心较健侧为小,密度增高,关节间隙增宽;(2)血供重建期表现为骨化中心小而密度高,周围有新骨沉积,头和颈变形或骨化中心“碎裂”,头扁平,颈宽粗;(3)愈合期表现为骨骺扁平,密度略深,无“碎裂”,颈宽粗;(4)畸形残存期则发展为髋关节的骨关节病的各种表现。

4.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患侧与健侧放射量的比值小于0.6。

[病历记录要点]1.记录患儿疼痛的部位、有无跛行、髋关节功能障碍程度。

2.记录X线及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结果。

[门急诊处理]1.股骨头受累未超过1/2者,可采用卧床休息、牵引或悬垂石膏等治疗。

2.股骨头受累超过1/2时,将患髋外展、内旋位用石膏或支具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