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外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7911700000036

第36章 胰腺疾病(2)

2.腹部较膨隆,肿块可有囊性感和波动感。

[辅助检查]

1.白细胞计数可轻度升高,>10×109/L。

2.部分病人血、尿淀粉酶持续性升高,>500U(Somogyi法)。

3.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十二指肠、结肠等被囊肿压迫和移位。

4.B超和CT可见囊性的肿块,并可定位。

[诊断要点]

1.有急性胰腺炎病史、腹部外伤史或腹部手术史。

2.上腹部疼痛、不适。

3.左上腹可及较坚韧和囊状的肿块。

4.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十二指肠、结肠等被囊肿压迫和移位,可排除胃肠源性的肿瘤。

5.B超或CT可见囊性的肿块,并可定位。

6.排除下列疾病

(1)肾盂积水大多伴有同侧的输尿管结石和扩张,根据病史和辅助检查可以排除。

(2)肝囊肿、脾囊肿、卵巢囊肿根据病史并通过B超和CT确定部位予以鉴别。

[病历记录要点]

1.应记录患者发病前的胰腺疾病和手术病史。

2.体格检查时,应描写腹部病变的体征。

3.血常规和血、尿淀粉酶检查结果。

4.X线钡餐、B超或CT的检查结果。

5.须有和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记录。

[门急诊处理]

1.当囊肿形成早期(<6周),由于囊壁较薄,不适合手术。

2.较小的囊肿,无临床症状,可以观察,暂不需手术,定期复查B超和CT,观察囊肿的变化。

3.有以下情况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1)腹部持续性疼痛,不能忍受者;(2)囊肿较大(≥6cm)并出现压迫症状;(3)囊肿合并感染和出血者。

(第四节)胰腺癌

胰腺癌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胰头部最多见,约占70%,其次是位于胰腺尾部和体部,约占25%,还有极少数是全胰癌,约为5%。病人的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男性比女性多见。

[问诊要点]

1.何时出现腹痛、黄疸和消瘦等症状。

2.腹痛是本病的首发症状,表现为上腹部的隐痛或胀痛,可放射至后腰背痛部,尤以夜间痛更明显。

3.有无进行性加深的黄疸伴皮肤瘙痒。

4.有无恶心、呕吐、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5.有无消瘦、乏力、体重下降。

[体检要点]

1.可在右上腹触到肿大的肝脏和胆囊,但无明显压痛(Courvoiser征)。

2.部分病人可有腹部膨胀和移动性浊音。

3.可触到较固定的肿块。

[辅助检查]

1.血清胆红素(正常值5—22μmol/L)、谷氨酸转氨酶(正常值5—40U/L)、碱性磷酸酶(正常值40—140U/L)等升高。

2.钡餐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可见十二指肠压迫变形。

3.B超和CT对癌肿有较高的诊断率,并可做B超下细长针穿刺病检,但对小病灶诊断差。

4.ERCP对胰腺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用ERCP收集胰液,检测脱落细胞,有利于早期诊断。

[诊断要点]

1.不明原因的上腹部的隐痛不适或伴进行性加深的黄疸。

2.X线钡餐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可见十二指肠压迫变形。

3.B超或CT可见胰腺肿块,并可定位。

4.排除下列疾病

(1)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好发于流行季节并有接触史,消化道症状出现早而明显,肝肿大而胆囊不肿大,肝炎血清反应阳性,B超可排除胆道和胰腺疾病。

(2)胆管结石腹痛为阵发性,常伴有畏寒发热,黄疸有波动性,胆囊肿大者多伴有压痛。B超、PTC或ERCP检查可以确诊。

(3)硬化性胆管炎可有结肠炎或胆道疾病史,胆囊多不肿大,胆管不扩张,可有脾肿大,B超所见可做鉴别。

[病历记录要点]

1.病史中记录患者的症状,尤其是黄疸的变化。

2.记录患者的腹部体征。

3.记录CT、B超等具有确诊意义的结果,还需记录鉴别诊断的辅助检查。

4.病情的发展是进行性加重还是间断性发作。

5.须有和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记录。

[门急诊处理]

本病一经诊断应收入住院行手术治疗,辅以保肝、抗癌药物治疗。

(第五节)胰腺内分泌肿瘤

一、胰岛素瘤

胰岛素瘤由胰腺B细胞构成,因其可释出大量胰岛素,故可引起低血糖及一系列临床症状。约有15%为多发性腺瘤或增生,10%为恶性肿瘤,并可发生转移。

[问诊要点]

1.有无突发的低血糖症状——表现为疾病发作时有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腹痛等症状。

2.是否进食后症状明显好转。

3.症状严重者可有抽搐、瘫痪、晕厥、意识障碍。

4.反复发作者有视觉障碍、嗜睡、倦怠、头痛、记忆力下降。

5.有无人格改变、精神错乱、癫痫发作等症状,频繁发作低血糖者,易出现上述精神症状。

[体检要点]

腹部平软,无压痛,肿块较小时不能触及。

[辅助检查]

1.血清胰岛素/血糖(IRI/G)>0.3。

2.十二指肠低张造影、B超和CT均有助于诊断和定位。

3.住院后继续进行以下检查(1)禁食试验患者于禁食24—48小时后出现低血糖症状,阳性率可达80%以上。

(2)运动试验对禁食试验表现不明显者,可逐步增加运动量,密切观察是否出现低血糖症状。

(3)口服葡萄糖试验大多表现为低平曲线,空腹血糖<5mmol/L,高峰值<10mmol/L。

(4)高血糖素负荷试验肌内注射胰高血糖素1mg,20分钟后血糖升高,2—3小时血糖下降至5mmol/L者为阳性。

[诊断要点]1.有典型发作的Whipple三联征:(1)常在空腹或运动后出现低血糖症状;(2)发作时血糖明显低下,低于2.8mmol/L;(3)发作时给予葡萄糖或糖类饮食后症状立即消失。

2.禁食试验等辅助检查进一步确诊。

3.有精神症状者易误诊为精神病。

4.十二指肠低张造影、B超和CT有助于诊断和定位。

[病历记录要点]

1.描写患者发病时出现的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

2.记录禁食试验等辅助检查结果。

3.记录B超和CT以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的检查结果。

4.要有鉴别诊断的记录。

[门急诊处理]

1.发作时立即静脉推注50%葡萄糖溶液20ml以控制症状。

2.饮食疗法、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糖皮质激素均可获得短期疗效。

3.诊断明确者宜收住院行手术切除肿瘤。

4.术后仍有低血糖症状者,可应用氯甲苯噻二嗪,200—400mg/日,分次口服,以抑制B细胞。

二、胃泌素瘤

胃泌素瘤由胰腺G细胞构成,能释出大量胃泌素,促使胃酸明显增高,形成顽固性消化道溃疡。发病率约占溃疡病的1%,多见于30—50岁的男性。胃泌素瘤大多为恶性,并可发生转移。

[问诊要点]

1.上腹痛伴嗳气、反酸。

2.有无溃疡病引起消化道大出血和穿孔,或常规手术后溃疡迅速复发。

3.有无不明原因的大量水泻伴低钾血症,或其他内分泌异常,特别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体检要点]

腹部平软,无压痛,未及明显腹部肿块。

[辅助检查]

1.夜间12小时胃液量>1000ml,泌酸总值大于100mEq/L。

2.BAO(基础胃酸分泌率)>15mmol/小时,胃大部切除术后>5mmol/小时。

3.BAO/MAO(最大胃酸分泌)>0.6。

4.胃泌素放射免疫测定,>500pg/ml应怀疑本病,>1000pg/ml可以确诊。

[诊断要点]

1.溃疡病特征的上腹痛伴胃酸分泌显著增高。

2.并发大出血和穿孔,或常规手术后溃疡迅速复发。

3.胃液和胃酸分泌率明显超过正常值。

4.胃泌素放射免疫测定,>1000pg/ml可以确诊。

[病历记录要点]

1.应描写本病典型的病史。

2.须记录BAO、BAO/MAO试验和胃泌素放射免疫测定等辅助检查结果。

[门急诊处理]

1.腹部隐痛,消化道出血量不多者,可保守治疗,控制胃酸的高分泌,但须长期应用,停药有复发的可能。处方如下:

(1)0.9%氯化钠溶液250ml+西咪替丁600mg,用法:静脉滴注,一天1次

(2)奥美拉唑(洛赛克)40mg,用法:静脉推注,一天2次

2.症状较重或反复发作者应收入院手术治疗。

三、胰高血糖素瘤

本病为罕见的胰岛A细胞肿瘤,以中年以上女性多见,临床表现为以坏死性迁移性红斑为主要特征的皮肤病变。

[问诊要点]

1.应询问患者有无家族史,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异常,有家族史。

2.有无皮肤典型表现,本病患者先皮肤红斑,后出现水泡,泡破结痂,愈合后有色素沉着。

3.可有精神压抑的表现,体重减轻。

[体检要点]

1.皮肤表现红斑形态不定,水泡易和附近水泡融合,常有色素沉着,全身均可出现,多见于腹股沟、会阴、臀部等处。

2.注意是否有口角、唇、舌等发炎,指甲松离等。

[辅助检查]

1.胰高血糖素测定患者>30mmol/L。

2.糖耐量试验患者呈糖尿病曲线,无论口服或静脉推注葡萄糖,患者均表现为高平曲线。

3.血中丙氨酸浓度由于生糖的结果而显著降低,微量元素锌含量下降。

4.精氨酸试验按0.5g/kg给药,静脉滴注,30分钟后可使高血糖素大量释出,本病患者大大高于正常值。

5.皮肤活检可见上皮坏死,皮肤颗粒层液化,角质层下裂开等。红斑、起泡、坏死、结痂各期同时存在于一身,有时需多次皮肤活检才能做出诊断。

[诊断要点]

1.具有坏死性迁移性红斑为主要特征的临床表现。

2.胰高血糖素测定等检查阳性。

3.皮肤活检具有典型的病理改变。

[病历记录要点]

1.应描写本病典型皮肤病变特点。

2.应记录胰高血糖素测定等辅助检查的结果。

3.须记录皮肤活检典型的病理改变。

[门急诊处理]

1.皮肤疾病做对症处理。

2.确诊为胰腺肿瘤者应收入院行择期胰腺部分切除术。

(曹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