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外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7911700000014

第14章 乳房疾病(2)

服药至少5年,对ER、PR阳性的绝经后妇女效果尤为明显。

4.有以下情况者,应行放射治疗。放疗指征:(1)病理报告有腋中或腋上组淋巴结转移;(2)阳性淋巴结占淋巴结总数1/2以上或有3个以上淋巴结阳性;(3)病理证实胸骨旁淋巴结阳性者;(4)原发灶位于乳房中央或内侧面做根治术后,尤其是淋巴结阳性者。

5.生物治疗曲妥珠单抗注射液对C erb 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病人有一定效果。

四、乳房肉瘤

乳房肉瘤约占乳房肿瘤的2%—3%,患者多为50岁以上的妇女,往往需要病理检查后才能确诊。

[问诊要点]1.何时发现乳房肿块。

2.病变侧乳房有无红肿、疼痛、溃疡。

3.仔细询问肿块的增长速度,是否短期内增长迅速。

[体检要点]1.无痛性单发肿块,肿块大、质地硬,呈圆形或分叶结节状,位于乳房中央或全乳房,但肿块有明显境界。

2.乳房皮肤变薄、光亮、充血,表面可见扩张静脉。通常肿块和皮肤无粘连而可以推动,腋窝淋巴结转移少见。

[辅助检查]1.钼钯X线可见巨大的密度均匀的肿块影,边缘光滑,周边有细透明晕。

2.乳房红外线扫描可见乳房肿块,体积较大,边界光滑,灰度II—III级。

3.B超检查可见一巨大的、回声均匀的、边缘清楚的肿块影。

4.针吸细胞学检查和切取活检在肿块不同部位多取组织送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诊断要点]1.乳房内单发无疼痛肿块,肿块巨大。

2.肿块质地硬,一般无腋窝淋巴结转移。

3.X线、B超、红外线扫描可见乳房内质地均匀之肿块,边缘清楚。

[病历记录要点]1.肿块发生时间、增长速度。

2.肿块质地、大小、形态、生长部位。

3.肿块表面皮肤情况,有无静脉曲张,肿块大小与经期有无关系。

4.腋窝淋巴结是否肿大,有无脑、肺、肝、骨等器官肿瘤转移引起的临床症状。

[门急诊处理]本病患者应收住入院手术治疗,放疗及化疗的效果尚难评价。

(第三节)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简称乳腺病,是妇女多发病,常见于中年妇女,是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本病发生常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

[问诊要点]1.询问何时发现肿块及肿块生长速度。

2.乳房肿块是否伴有胀痛。

3.疼痛有无周期性,疼痛是否和月经周期有关,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

4.患侧乳房有无红、肿、触痛等炎症表现。

5.月经周期有无紊乱和不规则。

[体检要点]1.双侧乳房均可触及多发性、区段性结节或不规则团块,与周围乳房组织分界不清。

2.肿块质韧,较正常乳房稍硬,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而可推动,无转移灶,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3.在月经期前肿块变大变硬,而在月经期后可能有所缩小。

4.肿块表面无“酒窝征”或“橘皮样变”,无红、肿、热、触痛等炎症表现。

[辅助检查]1.钼钯X线片见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影像,边缘光滑,密度均匀。

2.乳房红外线扫描检查可见乳房肿块均匀透光,有纤维化,灰度在II级,无增生的血管。

3.病理检查乳管及腺泡上皮增生,乳管囊性扩张,本方法需门诊手术后病理检查。

[诊断要点]1.乳房疼痛伴乳房肿块,疼痛程度和肿块的大小与月经周期有关。

2.乳房多发性肿块,与周围乳房组织分界不清。

3.钼钯X线片、乳房B超、乳房红外线扫描均有助于诊断。

[病历记录要点]1.肿块部位及发生时间。

2.乳房疼痛与月经周期关系。

3.记录体格检查的内容。

4.X线摄片、红外线扫描、病理检查结果。

[门急诊处理]目前尚无明显有效的治疗方法,激素治疗对缓解症状效果明显,但副作用也较大。药物应用剂量及时间须小心调整,治疗要个体化。

1.疼痛较轻,对正常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大者,处方:

(1)肝泰乐,0.1g×100片,用法:0.1g,一天3次,口服(2)维生素E,10mg×100片,用法:20mg,一天3次,口服(3)中药逍遥散,3—9g,一天3次,口服2.疼痛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处方:

三苯氧胺,10mg×60片,用法:10mg,一天2次,口服疼痛缓解后可停药。

3.当肿块有恶变的可能时,可将病变区切除活检。

(第四节)男性乳腺肥大症正常男性乳腺仅有少数不发育的乳腺管及少量结缔组织,****小,****色亦浅,外表平坦。男性乳腺肥大症是指男性乳腺组织有异常的发育,乳腺的变化类似女性的乳腺。

[问诊要点]1.是否有家族史。

2.患者乳腺肥大的病程。

3.是否有长期服用以下药物的病史——****酮、促性腺激素、雷米封、氯丙嗪、甲氰咪呱、安体舒通、洋地黄、灰黄霉素、利血平、甲基多巴等,这些药物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并导致促性腺激素分泌紊乱。

4.是否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病史。

5.是否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病史。

6.是否有****外伤、****炎病史,是否有****肿瘤病史。

7.是否有****溢液、溢血。

[体检要点]1.发育是否正常,第二性征是否明显。

2.****是否发育正常。

3.在****和****下多可触及盘状、质地较硬韧、边缘清楚的肿块,少数病人有轻微的不适或有轻度的压痛。

4.单侧或双侧乳腺呈女性化发育、增生、肥大。双侧者两侧乳腺呈对称的增大。偶见增大的乳腺不在中央,而是在某一象限,以外上象限居多。

[辅助检查]1.应常规行肝功能及性激素检查。

2.如怀疑甲状腺疾患,可查T3、T4、TSH。

3.怀疑肾上腺疾病者,可查腰部B超、腹膜后充气造影、尿17 酮类固醇、血清电解质等。

4.怀疑垂体、下丘脑肿瘤者,可查眼底及X线头颅像,必要时做CT检查。

5.怀疑性腺疾病时,可查染色体核型等。

6.怀疑****肿瘤者可做B超等检查。

[诊断要点]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男性乳腺增生症的诊断并不困难,关键是要明确病因。

[病历记录要点]1.患者的发育情况及第二性征。

2.肿大的乳腺是否可扪及肿块,肿块的大小、质地,是否光滑。

3.肝脏是否肿大及肝功能检查结果。

4.怀疑肾上腺疾病者,应记录腰部B超、腹膜后充气造影、尿17 酮类固醇、血清电解质等检查结果。

5.怀疑垂体、下丘脑的肿瘤者,应记录眼底检查及CT检查结果。

[门急诊处理]1.常见的青春期和老年期的男性乳腺肥大者,一般不需治疗。

2.有疼痛等症状的患者,可行药物治疗,处方:

甲基****酮,5mg×100片,用法:5mg,一天3次,口服,连续服用1个月。

或:三苯氧胺,10mg×100片,用法:10mg,一天2次,口服,连续服用1个月。

3.男性乳腺肥大症除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外,对肥大的乳腺可采用手术治疗,适应证:(1)男性乳腺直径大于4cm,长期不消退者;(2)乳腺肿大明显影响美观者;(3)应用药物治疗无效者;(4)疑有恶性变者。

(第五节)乳腺导管扩张症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非哺乳期或绝经期妇女,可有哺乳障碍史。病变常限于一侧,但亦有两侧乳腺同时受累者。

[问诊要点]1.本病的最初表现常为****的某种异常分泌,大多为棕黄色,有时可为血性。

2.****分泌物为间歇性,时有时无,但可持续若干年。

3.病程长久的患者可出现其他继发症状,常见的有乳腺肿块、****回缩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体检要点]1.患侧乳腺多可扪及边界规整的肿块,不光滑,多位于****深部,肿块直径常在3cm以下(少数可达5—10cm)。有时肿块可与皮肤粘连,酷似乳腺癌。

2.挤压患侧乳腺可有溢液,其性质可为浆液性或血性。

3.在脓肿型病例中,常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在淋巴结受累的早期阶段,其特点是质地较软,压痛明显,随着病程进展可渐消退。

4.由于乳腺导管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症反应。导管可以短缩而致****回缩,部分病例由于局部皮肤水肿而呈“橘皮样”变。

[辅助检查]1.乳管造影可清楚地显示扩张的乳管和囊肿及病变范围,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2.针吸细胞学检查,多数可找到坏死物及多量浆细胞、淋巴细胞及细胞残核,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乳癌有帮助。

3.病理学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应常规行肿块切除后快速冰冻切片检查,以防误诊。

[诊断要点]1.40岁以上非哺乳期或绝经期妇女,****深部出现边界规整的肿块,或出现****溢液。

2.乳管造影可清楚地显示扩张的乳管和囊肿。

3.针吸细胞学检查,多数可找到坏死物及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乳癌有帮助。

4.病理学检查可确诊。

[病历记录要点]1.病程、月经史、哺乳史。

2.是否有****溢液,如有,应描写其颜色、性状。

3.应记录乳房肿块的大小、质地,是否光滑、是否与皮肤粘连。

4.应记录是否有****回缩及“橘皮样”变。

5.是否有区域淋巴结肿大。

6.辅助检查结果,特别是病理学检查结果。

[门急诊处理]1.本病是经绝期后妇女普遍存在的病理改变,其临床症状多半与自身变态反应发生发展有关。其中有一部分病人可在短期内自行缓解。因此,对于那些症状轻、临床表现仅为****溢液的病人,可在密切观察下,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以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对老年病人可同时应用雌激素治疗。处方:

(1)泼尼松(强的松),5mg×40片,用法:10mg,一天3次,口服(2)己烯雌酚,1mg×20片,用法:1mg,一天3次,口服,共1周2.对于****下肿块及****溢液伴有****下大乳管普遍性扩张的患者,可行局部导管及其支配的小叶切除术。

3.对于****外肿块且较局限者,可行乳腺区段切除术。

4.对于弥漫性病变(包括乳腺明显增大伴有放射状条索样肿块者),可行单纯乳腺切除术。

(田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