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乌鳢规模养殖关键技术
7895900000015

第15章 乌鳢的疾病防治(1)

(一)池塘养殖乌鳢的常见病

1.出血病

(1)流行情况出血病是乌鳢鱼种培育阶段的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易引起成批死亡。每年的6—9月是此病的主要流行季节。流行适宜的水温为27—30°C。由于放养密度过高、水质恶化、水中溶氧低、透明度低等原因,常会导致此病的暴发。

(2)症状病鱼鳍基、腹部、尾部等处有出血斑,鱼体暗黑而消痩,眼球突出。剥除鱼皮,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呈鲜红色,鳃丝发白,即呈“白鳃”现象,肠内无食,肠壁充血。

(3)防治发生时采用以下方法防治:

一是提高水位,增加换水次数,增加红虫等乌鳢喜食饲料的。

二是全池泼洒生石灰。发病季节,水深1米的池塘,每亩用生石灰25千克,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以后每月至少1次,直至9月,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2.白皮病

(1)流行情况主要危害乌鳢的夏花鱼种。每年6—8月为流行季节,尤其是夏花分塘前后,因操作不慎,碰伤鱼体或水质恶化,或是施用没有充分发酵的粪肥,使病原菌大量孳生和繁殖,鱼体极易感染此病。此病死亡率高,一般可达50%以上每此病发病急、病程短,从发病到死亡只有2—3天的时间。

(2)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迅速扩展蔓延,严重时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病鱼游动不平衡,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与水平垂直,直至死亡。

(天防治发生时采用以下方法防治:

一是发病鱼池可用漂白粉(含有效氯30%)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为1毫克/升。

二是发病鱼池用中药五倍子捣碎后,用开水浸泡,连渣带汁一起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为3毫克/升。

3.水霉病

(毫流行情况主要发生在乌鳢受精卵的孵化阶段。由于水环境不良或气温低(毫—20°C),特别在阴雨天,突然感染引起,可造成受精卵的大批死亡。

(2)症状在孵化过程中,内菌丝侵人卵膜中,卵膜外丛生大量彡卜菌丝,外菌丝呈放射状。

(天防治严格用药物消毒孵化池,保持孵化水体清新。捞卵不离水,轻捞轻放,不使卵粒受伤每为防止室外气候的突变,可在室内进行孵化。

4.小瓜虫病

(1)流行情况此病流行于春秋两季。对乌鳢的年龄无严格的选择性。小瓜虫借助于胞囊及幼虫传播。刚孵出的幼虫侵袭力较强,随着时间的推延而逐渐减弱。水温15—20°C时侵袭力最强。

(2)症状病鱼皮肤、鳍条或鳃瓣上可见布满了白色小点状的囊泡,病情严重时鱼体覆盖着一层白色薄膜。病鱼游动迟缓,漂浮于水面,鱼体不断与其他物体摩擦,最后病鱼因呼吸困难而死。

(3)防治全池泼洒福尔马林溶液,使池水浓度达到15—25毫克/升,隔天泼洒1次,共泼药2—3次。

5.车轮虫病

(1)流行情况主要危害乌鳢的鱼苗鱼种阶段。一年四季都可发生,而以4—7月较流行,适宜温度为20—28C。池小、水浅、水质不良、饵料不足、放养过密、连续下雨等情况易于发病。

(2)症状病鱼黏液增多,鱼体大部分或全身呈白色,游动缓慢,鱼体消瘦,最后病鱼因呼吸困难而死。

(3)防治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2)全池泼洒,使池水含药量达0.7毫克/升,可有效地杀灭乌鳢鱼苗、鱼种体表和鳃上的车轮虫。

6.嗜子宫线虫病

(1)流行情况此病在长江流域流行最为广泛,感染率高达90%。最早是冬季1月间,春季出现最多,到夏季后鳍上不再发现有成虫。

(2)症状病原体为藤本嗜子宫线虫,雌虫寄生在乌鳢的背鳍、臀鳍和尾鳍的鳍条之间,雄虫寄生在鱼的鳔和肾内,一般肉眼看不出明显的症状。

(3)防治发生时采用以下方法防治:

一是用3%—5%的食盐溶液浸洗病鱼10—20分钟。

二是用晶体敌百虫(90%)和面碱混合泼洒(比例为5:3),使池水浓度第一天达0.2毫克/升,第二天达0.3毫克/升。

7.萎瘡病

(1)病因及症状夏花和成鱼养殖阶段都可发现。主要由于放养过密,饵料不足,使部分鱼种因得不到足够的饵料而严重消痩,离群散游,不久萎瘪致死。病鱼鳃丝发白,严重贫血。

(毫防治养殖中应尽可能做到放养鱼种规格均匀,密度适宜。饵料投喂均匀、适口、充足。当发现鱼患萎瘪病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增加营养,在疾病早期可恢复健康。

乌鳢对病害的抵抗能力很强,只要养殖过程中不断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就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我们科研工作者还应加强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积累知识和经验,控制乌鳢的突发性、暴发性、毁灭性疾病的发生,以提高乌鳢的养殖产量。

(二)网箱养殖乌鳢暴发水霉病的治疗及预防水霉病的病原主要是水霉和绵霉,广泛地分布于水体中,不仅危害鱼卵,而且还危害多种养殖鱼类(如鳗鲡、罗非鱼、虹鳟等)。1999年笔者在网箱养殖乌鳢中,发现乌鳢进箱后不久就暴发了水霉病,由于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治疗措施,乌鳢暴发性水霉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控制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发病及危害

乌鳢鱼种系从外地购进,途中运输时间为24小时,于4月27日下午运到。鱼种总重量1100千克,平均规格为8尾/千克,总尾数约为8800尾。运抵当日即放人4只网箱,网箱规格为5米X10米X4米,每箱放养量为275千克,放养密度为44尾/平方米。其中3只网箱并排设置在面积较小的库湾,另一只网箱设置在面积稍大的库湾。

进箱后第三天(即4月只日)开始投喂,乌鳢有摄食现象,但总的吃食量不大。5月1日乌鳢吃食量减少,并发现有的网箱底部有少量死鱼。5月2日停止喂食,这时可见网箱内有的鱼鳍条上有灰白色块状物。月3日起箱检查治疗。

经鱼体检查可见在鳍条、吻端布有棉絮状物,并伴有较多黏液。有的鱼靖条(主要是胸鳍)有大片充血,严重者鳍条末端腐烂成梳状。这是水霉菌丝伸人鳍条组织引起靖条的局部坏死,鱼体鳃部未见上述病症。诊断为水霉病。

感染水霉病较轻的鱼只有部分鳍条上有少量的水霉菌,其覆盖面较4感染较重的鱼可见吻端及所有鳍条上都有水霉菌,有的鳍条上全部长满水霉菌。严重者鳍条充血、腐烂。3只并排的网箱乌鳢发病率较高,约为70%—年%,另一只网箱发病率较低,约为只%。

2.治疗措施及效果

一是用2—3毫克/升亚甲基蓝逐一浸洗各网箱乌鳢鱼种10—15分钟,同时将感染较重的病鱼选出集中于单独的网箱中(680尾)另行治疗。将3只并排网箱移出,并与另一只网箱设置在一起。同时每箱各挂4—6只食盐袋。

二是从浸洗后第二天开始,每天上午向网箱内遍洒一次亚甲基蓝,使网箱内水呈淡绿色,一般经过7小时左右水色可恢复到洒药前的颜色。每天下午每箱用0.5—1千克食盐兑水遍洒。这样连续泼洒4天。

三是发病较重进行单独治疗的鱼,每隔2天用2—3毫克/升亚甲基蓝浸洗约10分钟,其他治疗措施同上。

通过以上治疗措施,病情得到控制。4只网箱共发现死鱼10尾,从第五天开始投喂,以后摄食逐渐趋于正常。单独治疗的一箱鱼共死亡670尾,其他的鱼得到治愈后转人网箱饲养。乌鳢鱼种总的死亡率为7.7%。

3.病因分析

水霉病的病原在淡水中广泛存在,对水产动物的感染没有选择性,只要是受伤的均可感染,而未受伤的则概不感染。尤其是在尸体上其繁殖得特别快。水霉病的发生受温度影响较大,通常在水温10—天。C时发病,同—18°C为发病最适温度,水温到天°C以上进该病一般可自然痊愈将乌鳢鱼种进箱后,昼夜水温变化在12—19°C之间,这正是发病的适宜温度。

导致乌鳢进箱后暴发水霉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运输、进箱操作过程中鱼体受至不同程度的损伤,这为病原的感染提供了条件。第二,进箱时没有进行鱼体消毒。此外,从两处网箱乌鳢发病率相差较大来看,水霉病的发生可能还与网箱设置地点的水环境条件好坏有关。

4.预防措施

乌鳢鱼种的进箱时间一般在4月份,这时的水温是水霉病发病的适宜温度。水霉病一旦发生,就会迅速传播。但在发病早期,肉眼不易诊断,只有当发病严重、出现棉絮状物时,肉眼才能发现,这时鱼体感染率较高,会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一是鱼种运输、进箱时操作要细心,避免鱼体损伤。

二是鱼种进箱前应用3%—5%的食盐水或5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洗5—10分钟,进行鱼体消毒,并可促进伤口愈合。

三是投喂的饵料鱼应新鲜、不变质。必要时可用食盐水浸泡、清水漂洗后再投喂。

四是在水霉病流行季节,遍洒食盐和小苏打(碳酸氢钠)合剂(1:1),使水中浓度为0.08%,或遍洒漂白粉,使水中浓度为2毫克/升。

(三)温室培育乌鳢鱼苗对小瓜虫病的防治

笔者于1999年5月间在新疆五家渠兵团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温室里进行了乌鳢早繁早育试验,取得了每立方米水培育成1100尾、规格为7厘米乌鳢鱼苗的结果投在鱼苗长至4—6厘米规格日寸,多数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j、瓜虫感染,经治疗后疫愈。以下是两个30平方米的典型治疗方法及效果,供。

1.发病时的一些基本情况池水温度24—26°C,水深35—40厘米,单池面积30平方米,鱼密度1200尾/立方米,规格4—6厘米。主喂搅肉机搅碎过的鱼肉。每2—3天换水50%,水源为地下深井水。

2.病原体及鱼苗发病症状

(1)病原体在病鱼体上取小白点,镜检后确认是多子小瓜虫(J chthyophtirisu. multi fiUii)。该虫在显微镜下放大160倍后,可明显地看到一个马蹄形大核,口纤毛、食物粒、伸缩泡等内含物。围口纤毛以反时针方向向胞口内部旋人。虫体大小约0.病—0.7毫米。

(2)病症发病初期不易被察觉。当发现病情时,在两个面积为天平方米的水泥池内的鱼苗已有85%被感染主病鱼鳍条、体表,尤其是背鳍布满了大小基本“均匀”的小白点。点的大小约0.5—0.8毫米。1尾5厘米的鱼苗体表有50—100个小白点左右。感染上小瓜虫的病鱼吃食停滞,反应迟钝,个别严重的死亡主多数鱼集群成堆于池角,上下翻滚摩擦,有些鱼在水面跳跃,或沉在池底,沿池边摩擦。鱼苗整体出现躁动不安单生长变慢。取池水在烧杯里肉眼观察,可见水中有小白点,镜检后确认是、瓜虫,密度为200个/升左右。

3.治疗

经几个小样试验后,采用以下方法治疗:

一是将池水温度控制在28—天°C之间。

二是第一天用福尔马林,使池水浓度成25毫克/升,第二天换水一半,再施福尔马林一次。

三是第二天上午用硫酸铜2.5毫克/升的浓度全池泼洒,5—8小时,病情严重的10小时后全池换水,将池子冲洗干净。

四是第三天再用20—30毫克/千克的辣子粉和生姜粉各半,煎熬后以汁全池泼洒,10小时后彻底换水。

五是第四天用生石灰20毫克/升的浓度调节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