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团头鲂规模养殖关键技术
7883300000006

第6章 团头鲂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3)

团头鲂下池前5天,每亩施大草万0千克作底肥。下池仔鱼先放人鱼苗箱,每10万尾投喂熟鸭蛋黄1个。投喂蛋黄要按下列步骤:一是蛋黄要煮老,即煮的时间长一点。二是蛋黄用1块60目的尼龙筛絹包着,在一个盛水的盆中击水抖洗,不可用手捏,令蛋黄微颗粒从网目艮中漏于水中。三是用手指将蛋黄水均匀淋人鱼苗箱,团头鲂仔鱼即来竞食,半4、时后可见到团头鲂仔鱼肠中有蛋黄颗粒(俗称花肠)。在鱼苗箱中屯养3—4小时后,将仔鱼放入池内。

团头鲂下池后,第二天即投喂黄豆浆,每天每万尾用100—150克干黄豆打浆。日投3次如上午9时,中午1时,下午4时各1次。黄豆加工时要先将黄豆泡胀,磨浆要去豆渣。投喂时要沿池边洒浆二圈如雨点。洒浆要细致。豆浆加工时水与黄豆之比应为次:1。投喂次天后改用豆饼浆,将豆饼破碎,在水中浸泡3—4小时,再经磨成豆饼浆。水与豆饼之比为次:1。

(4)生长与出池团头鲂仔鱼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食,经消化吸收后,身体迅速增长,这阶段应分期注加新水,提高池塘水位,以增加水中含氧量,改善水质,增加团头鲂的活动空间,促使浮游生物繁殖和鱼体生长。注水多少和次数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一般仔鱼下池后1周进行第一次注水,以后4—5天注水1次,每次注加20—30厘米的新水,最后加到1米水深。

仔鱼下池后,管理人员要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每天巡塘3次,做到“三查”“三勤”,即早上查鱼苗浮头状况,勤捞蛙卵;午后查鱼苗活动情况身勤除池埂杂草;傍晚查水质,勤作记录。并及时安排次日投饲、施肥、加水等工作。要随时注意消灭有害昆虫,检查病害情况,如有发现及时防—台。

团头鲂仔鱼经次天的饲养,可长到30毫米左右,体重增加了291倍,这时就要求有更大的活动范围。同时鱼苗池的水质和营养条件已不能满足鱼种生长的要求,因此需要分养。此时正值夏季,故称夏花鱼种。

夏花鱼种出池前必须进行2—3次拉网锻炼,使鱼种在密集过程中,增加鱼体对缺氧的适应能力,使鱼体老练、结实,经得起出塘分养。同时在运输过程中可避免产生大量黏液和粪便污染水质,提高运输成活率。拉网锻炼还可以除去敌害生物,估测夏花数量。

(1)第一次拉网:把团头鲂夏花围集网中,检查鱼体体质后,随即放回池内。这时鱼体柔嫩,操作要细心。

(2)第二次拉网:隔1天后进行第二次拉网锻炼,将鱼汇集后,让其顶水自动进人网箱内,2小时后放回池内。第二次拉网要尽可能一网捕尽。如需再捕一网身U应放人另一个网箱内。如遇到蝌蚪或野杂鱼,可用鱼筛筛出。如果自分自养,经过2次拉网进箱密集后,就可以分养。

(3)第三次拉网:再隔1天拉第三次网,将鱼种放入水质较清池中的网箱“吊养”1夜,第二天清晨即可装箱长途运输锻炼团头鲂一定要选晴好天气,在上午鱼不浮头时进行。拉网赶鱼的操作要慢,以免伤鱼。收网时不能让鱼贴网,鱼进箱后,应立即洗箱一遍,洗去粘糊网目的排泄物和污物,使箱内水体与箱外畅通,防止箱内缺氧而发生死亡。

(5)团头鲂鱼苗培育期的水质管理(1)有机物耗氧量:在池水溶氧量不缺乏的情况下,有机物耗氧量高,团头鲂鱼苗成活率也高。鱼苗下塘前有机物耗氧量在30毫克/升以上,才能保证浮游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肥度。鱼苗下池后,大量摄取浮游生物,不断消耗有机物,应继续施肥。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以—3天施1次。方法是用豆楽泼烧,一部分培养浮游动物,一部分为有机施UE,仅一、部分直接被团头鲂鱼苗利用。

(2)溶解氧量:水中溶氧量与鱼苗的生存密切相关。水中溶氧降至2毫克/升以下,团头鲂鱼苗就会出现浮头现象。团头鲂正常生长发育要求水中溶氧在5.5毫克/升左右,当水中溶氧降至1.7毫克/升时,其呼吸则受抑制。在生产过程中,黎明前直到日出后1—2小时,团头鲂发生轻微浮头现象,表示水质过肥,应暂停投饵。

(3)pH值:使用生石灰清塘,池水的PH值及硬度都较高,轮虫会死亡,但对轮虫冬卵无害。pH值降到10以下时,轮虫冬卵才能大量萌发。团头鲂夏花发花季节,清塘后8—10天,石灰药效消失,pH值降到9以下,浮游植物开始大量繁殖,池水溶解氧量上升,常可达饱和状态,这时轮虫大量出现,此时(大约是生石灰清塘后的10—12天左右)鱼苗应及时池。

4.鱼种培育

团头鲂鱼种培育就是把全长毫—30毫米的火片培育成1毫—150毫米的鱼种,可分成2个培育阶段,即火片育成毫—60毫米的夏花为二级饲养阶段,再由夏花育成鱼种为三级饲养阶段。无论采取单养还是混养,均需精细管理,才能育成体格健壮的大规格鱼种。

(1)火片育成(全长毫—60毫米,1.2—1.5寸)夏花(1)鱼池选择:鱼种培育池的条件和清塘方法与鱼苗培育池相似,鱼苗培育结束后,鱼苗池也可作为鱼种培育池。但要捕清池内鱼苗,重新以生石灰清塘。

(2)施放基肥:鱼种投放前8—10天,用混合堆肥法培肥水质,使水中大量繁殖浮游生物,为鱼种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

(3)放养:水深1米,亩放全长30毫米的火片3万尾。

(4)饲养管理:

A.人工投U。经一级饲养的30毫米的团头鲂火片虽然放养密度已稀疏,但毕竟鱼体已长大,数量还是很多的,这时仅靠天然U料是不够的,必须投以豆饼浆。每万尾每天以500克干豆饼,浸泡4—5小时后以4份水1份豆饼磨浆。投喂时选池浅的一边,在水面下30厘米左右的池坡上,一小堆一小堆地投饲,每堆相隔2米,每堆1千克,称为“笃滩”法投喂,每天上午投1次。下午投瓢莎(芜萍犠犾/kar狉犪)5千克。每天每亩施混合堆肥小千克,并视水的肥度作适当增减。

B.注加新水。每周1次,每次加新水10厘米深。

米天后,团头鲂夏花已长达54毫米。表米为南京饲养实绩。经过拉网锻炼,可进人三级饲养阶段,即定养。

(米夏花育成(米0—150mm4寸)春片这期间为三级饲养阶段,采取混养培育。鱼池面积可较大,亩般为3—5亩,水深1.5米。清塘消毒后,注人新水。

(1)主体鱼饲养:体长41毫米的团头鲂夏花已能吞食配合颗粒—料。这时可采取主养团头鲂亩g养银鲫,带养鲢鱼、鳙鱼的方式。放养和收获情况。

A.饲养管理。团头鲂夏花清水下池,第二天以豆饼浆定点洒投,引鱼上食。1周后鱼体长到50毫米时,以直径饲5毫米的颗粒饲料撒投。投饵时采取五定作业法。

一是定人。专人管理,每人管3口池,面积20亩左右。

二是定时。随温度的变化决定投喂次数。温度高投喂次数多,水温15°C开始引食以0—24°C时日投2次以5—28°C时日投3次,次°C以上时日投4次。间隔时间为3小时。

三是定点。选鱼池深边的中心,延伸池中2—3米远,搭1个投食台。以敲击铁器为第一信号,进行投饵训练,引鱼上浮争食,洒投自右向左呈弧形,以次分钟内投完,鱼群离去为。

四是定质。饵料要新鲜。粗蛋白含量初期为小%,生长后期粗蛋白含量为次%。

五是定量。根据温度变化制定日投饵率。

日投饵率(%)=曰鱼投饵量X10毫。

(2)50g以上,30°C水温时按鱼体重4%—5%投喂。

(3)傍晚一餐适当减少,中午、下午多喂。

(4)天气不好酌减。

B.勤观察,防浮头、防鱼病。鱼种饲养阶段,早晚要巡塘,以防天气的变化造成池水缺氧。应经常注加新水,或开启增氧机调节水质。天气变化也会影响团头鲂的生长和摄食,所以也要视天气的变化酌情增减投饵量。如早上因为温度低一些,水中溶解氧少防应适当减少投饵量。中午天气晴朗应多喂一些防傍晚也不要让其吃得过饱。水中溶解氧低于3毫克/升时光吃饵不长肉防因此要使团头鲂快速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团头鲂很少生病,但也会因银鲫发生出血病时“连累”它,并与鲢鱼一起发病。因此,巡塘时也要注意观察离群独游的鱼,一旦出现,应用二氧化氯制品——克百毒净全池泼洒,用量为每立方水体0.3克,3天施放2次,可立即止住。

C.配合颗粒饲料的用法。团头鲂夏花定点撒投配合颗粒饲料前期粗蛋白含量为天%,饲料规格为直径1.5毫米,长5毫米,其中动物蛋白占次%;中期粗蛋白含量为次%,动物蛋白占11%,饲料规格随鱼体增长而放大;鱼体重为20克时(100克米体长),饲料规格为直径2次米,长6晕米;后期粗蛋白含量为次%,其中动物蛋白占次%;鱼体重为天—40克时,饲料规格为直径2次米,长8晕米。

(2)混合饲养团头鲂:团头鲂春片鱼种可同时与草鱼、银鲫、鲢鱼、鳙鱼、细鱗斜颌鲴混养。前期投喂芜萍加豆饼浆,保持适当肥度(1份豆饼兑5份水)磨浆,以后用小浮萍(Lemrnrniwor)加豆饼浆,随鱼体增长逐步改喂紫背浮萍(S和polyrhiza)加豆饼浆;后期投小浮萍加豆饼浆,放养、投饵、收获情况。

(3)团头鲂的二龄鱼种饲养:从团头鲂商品鱼的高产养殖经验和现代化集约化饲养方法得出,放养二龄鱼种的绝对增重最快,因此团头鲂二龄大规格鱼种(尾重100—200克)的培育显得十分重要。

团头鲂二龄鱼种的培养,还应采取主体鱼的饲养方式,投喂全价颗粒饲料。

A.鱼池条件。面积略大,一般为6—10亩,水深1.5—1.8米;渔机具配套,进排水方便,水源良好。

B.鱼种放养。经清塘消毒后的鱼池,实行冬放一龄团头鲂鱼种,配养高体银鲫,带养鲢鱼、鳙鱼、鲴鱼。饲养实绩见。

C.饲养管理。投喂全价颗粒饲料,采用诱导式引诱团头鲂集中上浮争食,参照每天的水温制定日投饵率,按五定工作法投喂。6月份开始,晴天中午开增氧机1小时尾2—13时)。黎明前开增氧机1小时,日出后半、时关机。如天气不好、闷热,巡塘时以拍手惊动池鱼,若有鱼受惊后发出声响在池中央,即应开增氧机,防止池中缺氧而泛塘死鱼。

7—8月份天气炎热,常注新水。

表20使用全价颗粒饲料饲养团头鲂二龄鱼种的日投饵率(3)傍晚一餐减少,中午、下午可适当多投,天气不好酌减。

全年共使用全价鲂鱼鱼种饲料6575千克,饲料消耗系数为2.15。

5.鱼苗鱼种的运输

鱼苗鱼种的运输是渔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长途运输过程中防鱼苗、鱼种成活率的高低防对生产影响很大。鱼苗、鱼种的运输,采用水桶、车辆、船只和飞机等运输工具,装载的工具有蔑篓、木桶、帆布篓、塑料箱和尼龙袋等。虽方法不同,器具多样,但从提高鱼苗、鱼种的成活率和节省开支考虑,要求做到水质清新,含氧量高,鱼体健壮,密度适宜和操作轻捷等,最重要的是要有充足的含氧量。

提高鱼苗、鱼种运输成活率的关键之一是掌握合理的运输密度。运输密度则主要根据鱼类的呼吸特性——耗氧量和增氧方式决定。鱼类从水中吸收氧量的多少以耗氧量来表示,即每小时每克鱼体消耗氧的毫克数。鱼类的耗氧量随体重的增加而相对地降低,但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器因此鱼苗、鱼种运输时,温度高装载量4,温度低装载量大;鱼体小装载重量要11鱼体大的少,尾数则多。

(1)运输工具和方法

(1)小木桶、蔑篓运输:是古老的运输工具,适用于短距离运输,采用肩挑或自行车运载。每只木桶盛水15千克,桶面盖网罩,肩挑行走时,肩上呈节律性颤动,使桶内水波动,增加水中溶氧。小蔑篓则口面大,底小,形若花篮,由竹蔑片编成,内壁涂橡胶或桃花纸用柿油防护,不漏水,面盖网罩。

(2)帆布箱或大木桶运输:这种工具适合较长途的运输,多装在汽车、拖拉机上。帆布箱的规格有圆形或正方形(80厘米X80厘米X100厘米),用角钢或圆钢管固定,盛水深70厘米。圆形则上小下大,呈锥体,途中应用“十”字形木板不停击水,以增加水中溶氧,途中还可换水。木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运输途中也可用氧气瓶通过气管接上气泡石,向各箱(桶)中送氧。这种运输方法节省劳力,运输安全。

(3)充氧运输:适用于水、陆、空所有交通运输工具。体积小,装卸方便,装运密度大,成活率高。常用于鱼苗的长途输。

A.尼龙薄膜袋。为无色透明的高压聚乙烯制成,膜厚0.07—0.1毫米,长800毫米,宽420毫米。盛水1/3(约8千克),装鱼后排去袋中空气,充人氧气。用橡皮圈扎紧袋口,装人配套的纸箱内。

B.塑制鱼苗鱼种运输盒。为透明高压聚乙烯制成的软质盒状工具,厚1毫米,长60厘米,宽40厘米,高12厘米,容积约30千克。盒两端有两个提手以便于搬运,设1个直径5厘米的进出口及1个直径3厘米的注排气—L。注排气孔均有揿压式内塞和螺栓外盖。其方法是用漏斗插在进鱼口,先灌水8千克,再倒人适量的鱼苗或鱼种,压紧内塞,拧上外盖,将整个盒垂直放人水中。水压将空气挤出,立即按紧充气内塞,从注气口充氧。待盒体鼓足为度,盖紧外盖。

此外,尚有橡胶充氧包,其原理方法与尼龙袋一样,只是容积大,较厚,不易破损。

(2)运输密度鱼苗鱼种装载密度,应根据鱼类的呼吸特性和温度掌握尚同时根据运输时间、鱼体大小、鱼体强弱及锻炼程度等情况来决定。

(1)常用器具:常用器具运输团头鲂苗种的装载密度。

(2)充氧运输:充氧运输团头鲂苗种的装载密度。

(3)团头鲂苗种运输的注意事项团头鲂的鱼苗、鱼种运输过程中,不论使用何种方法,操作必须细致,一定要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一是鱼苗种体质要健壮,鳔室充气(长腰点),口器开通,游泳活泼,即可装运。尼龙袋充氧运输的装运量应比运输盒的装运量少20%。

二是水质清新无毒,要求溶氧量高不江河、湖泊、水库、池塘水均可使用。应选择无色透明,含泥量低的水。自来水要除氯,曝气24小时后才能使用。夏天要用凉水(井水之类)。

三是起运前鱼体要经拉网锻炼,促使排除粪便,机体结实,减少黏液分泌,才能提高成活率。

四是充氧运输应事先作耐氧试验,选择安全密度后启运。

五是注意温度平衡,温差不得大于士2°C。运输到达目的地后应先下网箱醒鱼,1小时后投喂熟鸭蛋黄,每10万尾鱼苗1个。待见到鱼苗花肠(吞食蛋黄进人肠内)后,再等1小时后方可放鱼人池。尼龙袋和孵化盒下网箱前先将它们放人水中,使内外水温一致,然后打开尼龙袋(运输盒),灌人塘水将袋放人网箱中,让鱼苗(鱼种)自行游出。

(4)一龄鱼种的质量鉴别采用“四看一抽样”的方法,鉴定团头鲂的鱼种质量优劣。

(1)看出池鱼种规格是否整齐:出池鱼种规格一致,体质均较健壮。若个体大小参差不齐,其群体成活率必然较低。个体过小的鱼种体质—肖痩,俗称“瘪子”,不易成活。

(2)看体色:俗称看“肉气”。优质的团头鲂鱼种银灰透亮,两侧腹部银白色,体侧条纹明显。

(3)看体表:看鱼体表,优质团头鲂鱼种体表具有光泽,有薄层黏液保护鱗片和皮肤。

(4)看鱼种游动:优质团头鲂鱼种游动活泼让逆水性强,网中密集,鱼头向下。

(5)抽样检验:称重1千克团头鲂鱼种,计算尾数,然后对照优质鱼种规格鉴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