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团头鲂规模养殖关键技术
7883300000005

第5章 团头鲂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2)

(1)池塘静水孵化:把鱼巢从产卵池或产卵网箱中取出,经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后,移向已清塘消毒处理过的池内。孵化池一般面积为1—2亩,水深80厘米左右。用统计法计算鱼卵数,鱼巢每个1000克,随机摘取1克粘附受精卵的鱼巢进行称重并计数作为样品。

受精卵数=1克样品的卵粒数X鱼巢重1000克X鱼巢个数孵化鱼池每亩放卵亩万粒,鱼巢集中在一起,用竹竿压在鱼上,在,鱼10厘,鱼巢水面上用遮阴物遮阴,如彩条布等,避免阳光直射,使温度过高。遇到寒流降温时,应将鱼巢下沉深一些,以保持温度。2天后仔鱼出膜,有大量的仔鱼集聚于鱼巢丛中,这时不可惊动它们,以免掉人池底,降低孵化率如因为刚孵出的团头鲂体长仅4毫米左右,无色透明,体质娇嫩,平卧水底,不时作垂直活动,自然落沉。鱼苗孵出2—3天后逐渐离开鱼巢,游到鱼池各处,这时可拆除鱼巢如投喂黄豆浆,施粪肥培肥水质这0天后育成夏花,拉网分养,此为孵化饲养一贯法。

(2)环道流水孵化:鱼巢称重计卵后,吊挂在一般家鱼卵孵化环道内,实行高密度鱼卵流水孵化。

图24环道流水孵化(3)孵化缸孵化:鱼巢称重计卵后,沉于孵化缸中进行孵。

(4)孵化槽淋水孵化:实行高密度控温孵化,利用淋水使水体交换。

(5)脱黏孵化:受精卵经滑石粉或黄泥浆搅拌,使滑石粉或黄泥微粒粘附受精卵的表面,使之失去黏性,然后移入孵化缸,用流水使之上下不断翻动,进行孵化。

(2)孵化管理一是受精卵在任何一种孵化环境里,要注意温度的变化不可超过士3°C,以免胚胎中途夭折。二是仔鱼出膜前宜减小水流量,以免仔鱼出膜后造成死亡。三是出膜仔鱼平游时,鳍条尚未长全,应及时将鱼巢取出孵化容器,动作要轻快。如果鱼巢上带有鱼苗进可用盆淋洗鱼巢,使之。

(3)受精率、孵化率的统计团头鲂受精卵在水温24C的情况下,约6个小时后进入原肠期,此时统计的成活胚胎作为受精率。

(4)胚胎发育团头鲂的受精卵到孵化出卵膜的仔鱼,在水温22—28°C的情况下,需历时36—44小时。刚出膜的仔鱼体长3.5—4毫米,无色素沉积,无色透明。在鱼巢丛中,有时作螺旋状的垂直运动,然后自然下沉。1昼夜之后,黑色眼点出现,开始平游。2天后鳔室充气(长腰点八能主动摄食。

(1)受精与卵裂:团头鲂的卵为黏性卵,卵膜外有一层很薄的胶质层,使之粘附于水草或其他物质上。但团头鲂的卵黏性不强,易脱落。卵膜直径1.3毫米,卵细胞直径1毫gjig米,卵周隙,色浅黄,带淡绿色。

在24°C的水温时,受精卵在受精后35分钟,卵质开始向卵球动物极集中,形成馒头状的胚盘隆起。受精50分钟后,进行第一次分裂,受精1小时30分钟后,进行第二次分裂,受精后1时50分钟,进行第三次分裂,受精后2小时毫分钟,进行第四次分裂,受精后3小时毫分钟,进行到第五次分裂。

往后细胞体积越来越,很难看清楚,聚集在卵黄上端,呈桑葚状。

(2)胚胎发育分期:团头鲂的胚胎发育分期见表毫,图天。

(三)鱼苗鱼种的培育

团头鲂作为新的养殖对象,自1975年全国推广以后,都能“安家落户”,繁衍后代。苗种生产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为全国各地苗种自繁、自育、自养开辟了新路,简化了很多环节,节省了许多人力和物力,使苗种生产得以发展。

1.鱼种池的选择

团头鲂的鱼苗、鱼种池应具有以下主要条件:

(1)面积鱼苗池面积以1—2亩,鱼种池面积以3—5亩为宜。长方形(长宽比为3:2),以便于操作。

(2)位置与水源要交通方便,靠近水源,进水、排水方便,水质清新,不含有毒污染物。

(3)堤基与水深堤基高度应高于最高洪水水位0.5米以上,池底土壤以壤土为好。鱼苗池平均水深1.2米,鱼种池平均水深1.5米左右。池坡比1:2,池底比降0.5:100,向一角斜进于干池。保持良好的水质。

(4)环境通风向阳,堤基面种植作物。多年养鱼的池塘,进泥过多,应清淤,用来修补池埂,或作农作物肥料。

(米池底要求平坦,池底砖瓦、石砾、水草等杂物应清除干净。

2.清塘除野

(1)清塘除害的好处

(1)增加肥度:干池后,池底经阳光曝晒,不但可使土壤表层疏松,改善通气条件,而且可加速有机质转化为营养盐类。

(2)增加放养量:清齡后池塘容量增加,环境改善,放养鱼种量可增加,对提高产量有利。

(3)减少鱼病:清整池塘可以杀灭和清除池中大部分潜伏的细菌性病原体、寄生虫、虫卵和有害的水生昆虫,使鱼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地生长。

(4)保持水位:清整池塘,修补堤埂,可防止漏水,保持池塘。

(5)杀灭敌害:清塘可杀死野鱼,减少饲养鱼类的敌害和竞食者。同时可清除对养殖鱼类不利的水生生物,如青泥苔、水草、水生昆虫、蝌蚪等。

(6)增加农田肥料:沉积池底的淤泥是农作物的好肥料,及时清出可加以利用。

(2)清塘药物及方法我国使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茶粕、巴豆、漂白粉、鱼藤精等。可单一使用,也可混合使用。有些鱼病严重的池塘则采用漂白粉或生石灰,用茶粕清塘时加入少量生石灰可改良水质,对提高团头鲂苗种成活率起一定作用。常用的清塘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生石灰(CaO)清塘:

A.清塘原理。生石灰遇到水,生成强碱性氢氧化钙[Ca(OH)2],使池水pH值急剧上升到11—12,并释放热量,从而达到杀灭敌害的目的。

B.使用方法。生石灰清塘常采用湿法,即将水放干,留剩10厘米左右,每亩用生石灰70千克左右,将生石灰化浆后均匀泼洒。水源不便的鱼塘生U采用满水清塘,水深控制在1米,亩用量为150千克左右。

C.清塘效果。可杀死害鱼、蛙卵、蝌蚪、水生昆虫、螺、蚌、青苔、虾等。澄清池水,释放被淤泥吸附的氮、磷、钾等,使水质变肥。保持水中pH值的稳定,使池水呈弱碱性,有利于浮游生物和鱼类的生长。钙是动植物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生石灰起调节和施肥的作用。

(2)茶粕清塘:

A.清塘原理。茶柏是油茶((me饭aoZei/era)或茶梅(C.的种子榨油后的渣滓,压成圆饼状。茶柏含皂角戒(Saponin)约7%—8%,为一种溶血的毒素。当皂角甙的浓度为10毫克/升时留—10小时可使鱼失去平衡,随即死亡。

B.使用方法。每亩平均水深1米,用量为40千克,在鱼苗下塘前米天施用。水温低,毒性消失慢,温度高,消失快。先将茶粕打碎,放入木桶或水缸中,加水浸泡。水温25°C时浸泡1昼夜即可使用。施用时加大量水,全池均匀泼洒。

C.清塘效果。杀死野杂鱼、蛙卵、蝌蚪、螺和水生昆虫等。

(3)茶粕加生石灰清塘:用茶粕清塘,鱼苗池水的总硬度较低(3—4度)施用生石灰清塘,鱼苗池水的总硬度较高(6—7.5度),对鱼类生长有利。用茶粕清塘时再加生石灰也可提高池水硬度。方法是先用茶粕清塘,在鱼苗下池前10天每亩用(水深1米)生石灰6.67千克,可使池水硬度提高1度。此法既可毒杀野鱼,又可改良水质。

(4)漂白粉清塘:漂白粉的含氯量应在30%左右,经潮湿后极易分解,放出次氯酸及碱性氯化钙。

次氯酸立即释放出初生态氧,初生态氧是强氧化剂,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平均水深为1米的鱼池,漂白粉的用量为每亩度.5千克。使用时将漂白粉加水溶化后立即遍洒全池,要泼洒均匀,可增强清塘效果,一般5天后即可放鱼。漂白粉清塘与池水肥度有关,水肥效果差。

(3)清除敌害清除敌害对提高团头鲂鱼苗成活率是一项重要措施。敌害中数量最多、吞噬鱼苗最厉害的有水蜈蚣、虎纹蛙蝌蚪、松藻虫等。其他如红娘华、水斧虫、田鳖、蜻蜓幼虫都是肉食性的水生昆虫,都能吞噬鱼苗。

(1)水蜈蚣:水蜈蚣(图28)是在鱼池中常见的龙風(Chinensisshar)和灰龙風(EretessticicusL.)的幼虫,是一种非常凶猛贪食的昆虫,常用大颚将鱼苗夹死而吸食其体液。1只水蜈蚣1个夜间可夹死鱼苗18尾,危害是惊人的,但对3厘米以上的夏花鱼种危害不’7天度大。清塘时可用90%的晶体敌百虫使池水成0.5毫克/升的浓度(水深1米,亩施334克)能有效地杀死水蜈蚣。

(2)蝌蚪:鱼池中常见的蝌蚪有虎纹蛙水犪犪tignndrugulosa)、花姬蛙(Microh狔apulchra)、树蛙(Rhacophorus leucomystax)和瞻餘(Bufobufogargarizaos)的幼体。

蝌蚪的主要食物是藻类、高等植物、浮游动物,也吃鱼类的尸体。但其在鱼池中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争夺鱼苗的饵料。虎纹蛙蝌蚪对鱼苗危害极大,1尾虎纹蛙蝌蚪(图29能昼夜能吞食20余尾鱼苗。鱼苗下池前若发现大量的蝌蚪,可用茶粕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成25毫克/升(水深1米,亩用量为米.7千克)的浓度,杀死蝌蚪。5天后经过试水,安全后即可放鱼苗。在早晨巡塘时发现蛙卵块,必须及时捞出,以免蝌蚪的孵出,危害鱼苗。

(3)松藻虫:又称仰游虫(Amio狆ssp.Notonectasp),因其数量多,对鱼苗危害较大。发生时每亩水面用1—2千克柴油,早晨施放,可毒杀松藻虫。

(4)其他水生昆虫:鱼池中还有红娘华、水斧虫、负子虫等,都是鱼苗的敌害,都可用少许煤油在拉网密集时形成油膜,将水生昆虫清除干净。

3.鱼苗培育

团头鲂卵孵化后3—4天的鱼苗称仔鱼,培育至25—30毫米的叫稚鱼,生产名叫寸片、火片、夏花。为了防止竞食,可以采取单养形式,经过14天左右,需要分池。这个阶段主要依靠丰富的天然饵料,采取施肥、投喂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抓好几个环节。

(1)施肥施肥的作用是培养水中各类浮游生物,作为鱼苗饵料。团头鲂体长为6毫米时,卵黄囊消失,已能捕食轮虫和无节幼体,根据这时期的食性,施肥是经济有效的措施。施肥方法有大草施E、混合堆肥、沼气施E、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等。配合投饵,最大限度地提高鱼苗成活率,加速生长。

(1)几种施肥方法:

A.大草施肥法。采用营养丰富、叶汁多、纤维少、易腐烂的常见菊科植物,也可用残次蔬菜叶和其他无毒而茎叶柔嫩的植物,如加拿大蓬图rige狅ncanadensis)、胜红蓟(Ager—atumconyzcides)、五月艾(Artemisiavulgaris)、三叶鬼针草(Bidenspilosa)、少花龙奏(Solariumnigum)、雪见草(SZ狏犪plia)等的签叶发酵分解产生的营养物质来繁殖大量的浮游生物。施放大草时,先在池边1.5—2米处,东南方位,堆成长条状,堆0千克左右为一堆。投草后经2—3个晴天,草料便腐烂分解,水色渐渐呈绿褐色。几天后翻洗草堆,使分解的有机物质扩散到全池。7—10天后将不能腐烂的草渣捞出。大草施肥优点是:肥料来源广,成本低,操作简便,省工,含有多种营养盐类。不足之处是造肥大草直接投人池内,会消耗池中溶解氧,降低水中含氧量。

B.混合堆肥法。取草类1份,禽畜粪1份,加上1%生石灰。将青草、粪肥相间装人堆肥坑内,在每层青草上洒上石灰乳,灌水浸没全部肥料会然后用泥浆涂抹封闭,让其发酵腐烂。鱼苗下塘前4—5天施堆肥1次,每立方米水体用0混千克,直接将堆E置于池塘边,让肥分自然扩散会渣滓在鱼苗下塘前捞出。从鱼苗下塘时开始,每日施堆肥1次,施用量视天气、水温、水色、浮游生物量和鱼苗生长情况而定。这种方法可减少发酵耗氧,不足之处是操作较复杂。

C.沼气液施E。直接将沼气池发酵清液灌注人池。沼气肥养鱼,适合农村综合利用农副产品,效果较好。

D.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施肥。鱼苗放养前1周,按大草施肥法先施有机肥培肥水质。鱼苗下塘后视具体情况定施肥量,一般每2天施无机肥1次,每次每亩用硫酸铵[(NH4)2S04]1千克,或尿素(NH2CONH天0.5千克加过磷酸钙[Ca(H2PO4)2+CaSO4]0.5千克;每隔3天每亩施草类天—千0千克,其优点是既可解决部分大草供应不足的困难,又能保持池水一定肥度,保持池中充足的浮游生物饵料和较的溶量。

(2)施巴的效果:池塘施肥后会浮游生物最初出现的优势种群和肥料的性质有关,施有机肥的水体中浮游植物棕鞭藻、隐藻和浮游动物尾毛虫、周毛虫等首先大量出现。施无机肥的水体中矽藻、栅藻、弹跳虫等成主要种群。施肥量与浮游生物量也有密切关系,施肥量大时,绿藻和蓝藻中的一些种类将大量发展,施肥量少时矽藻类中的许多种类如纺锤矽藻、圆盘矽藻成为优势种类。施肥后4—5天浮游动物可达到高峰。

浮游动物中首先大量出现的是原生动物和轮虫,再次为枝角类,最后为桡足类。鱼池饵料生物的多少受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子An温度、光照、土质、营养物质和吃食饵料生物及鱼的数量的影响,施肥作用与池中物质循环。

团头鲂鱼苗下池应在施肥后的4—5天,此时正值轮虫、枝角类形成的高峰期,鱼苗下池后即可有丰富的适口饵料。

(2)调节水质

(1)施放基肥,培肥池水:鱼苗下池前5天,先每亩堆放大草300—400千克作基HE,使池内天然饵料大量繁殖,水呈浅绿褐色。池内藻类、原生动物和轮虫等大量繁殖,枝角类也开始出现,适合团头鲂鱼苗的生长。

(2)控制大型浮游动物的增长:水质逐渐肥沃后,大型浮游动物随着增多,但这时团头鲂的鱼苗娇嫩,所以池水也不宜过肥。同时大型浮游动物不但不能作团头鲂的饵料,而且还要消耗池中的溶解氧和饵料。如出现这种情况,每立方米水体可用90%晶体敌百虫0.千—0.15克,杀灭大型枝角类。

(3)放养与投饵经过清塘消毒、消除敌害、调节水质后,就可放养团头鲂鱼苗了。团头鲂的仔鱼特别纤细娇嫩,如下塘时水质肥度适中,可亩放8万—12万尾。成活率可达89%—91%。饲养15天后可育成5—8分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