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食用菌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7881400000004

第4章 蘑菇病虫害及防治(2)

【发生与危害】蘑菇子实体上出现絮状白霉,病部易腐烂,是班奈被孢霉感染的症状。本病由空气、水溅、昆虫传播。

【防治方法蘑以农业防治为主:①堆肥要充分腐熟。

②及摘病。③彻底灭虫。

19.蘑菇子实体菌柄干枯、凋萎,不腐烂,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蘑菇子实体菌柄干枯、不发育、凋萎,但不腐烂,是猝倒病症状。此病多侵染菌种培养基和双孢蘑菇子实体。由空气、谷粒、覆土传播。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覆土用70°C蒸汽消毒。②挖掉染病子实体和菌土,并烧毁,再用无菌土填平。③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2)化学防治:

20.蘑菇;床上长出圆形、大小不等碗状子实体,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蘑菇菇床上长出一颗一颗近圆形、略带肉色、绿豆粒至黄豆粒大小不等的子实体,子实体长大后顶端开口形成杯状或碗状,无柄子黄色子最后子实体开裂呈花瓣状子是床地碗病症状。发病菌床菌丝生长受阻,出菇少,产量低。可通过覆土、培养料传播,子囊孢子也经空气传播。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培养料要高温堆制和二次发酵。

(2)化学防治:

21.蘑菇培养料发黏变质,产生酒酸味,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蘑菇培养料发黏变质,产生酒酸味,菌丝生长受阻,是酵母菌侵染引起的蘑菇烂料病。酵母菌的分布很广泛,潮湿、通风不良、温度偏高的条件有利于病菌的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用水要清洁,培养料配制时要用清洁的井水或自来水。②发酵要彻底,发酵后要及时使用。

③严重发病的培养料要及时清除。④培养料中可按比例拌人恶霉灵或菇病消等药物,能抑制酵母菌的发生。

(2)化学防治:

22.蘑菇子实体畸形,褐色,干枯僵硬,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蘑菇子实体畸形,褐色,菌柄基部稍膨大,菌盖歪斜褐生长缓慢或停止;病菇不腐烂,逐渐萎缩、干枯、僵硬。将菌柄纵向剖开,可见一条条纵向的暗褐色组织,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干僵病或干腐病。病菌通过土壤、气流、水滴、害虫、生产用具和操作人员传播。多发生于秋菇,尤其在潮湿的菇床上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培养料要充分发酵,腐熟均匀。②生产用水要清洁。③出菇期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

④发现病菇后要及时摘除。

(2)化学防治:

23.蘑菇床上菌丝逐步消失,子实体停止生长或死亡,是什么原因?

【发生与危害】蘑菇播种后的菌丝生长不良或不发菌,或发菌后出现菌丝逐步消失的“退菌”现象,堆肥变质腐烂,子实体停止生长或死亡,散发出腥臭气味,是线虫病症状。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用水要清洁,水中加适量的漂白粉或石灰消毒。②出菇阶段要做好菇床管水和菇房通风换气工作,菇房相对湿度应控制在90%以下,土层含水量20%左右。

(2)化学防治:

24.菇床上层能闻到一股刺激性的似碳酸氢铵挥发出的气味,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蘑菇床上层能闻到一股剌激性的气味,该气味和碳酸氢铵挥发出的气味一样,是氨害。气温18-24°C,播种2天不见菌种萌发或稍有萌发,但不见菌丝吃料;抓培养料,可闻到剌激性气味,料呈碱性。主要原因:①氮素转化不良。②培养料水分过多。③前发酵时尿素等氨态肥加人太迟或加得太多。④后发酵巴氏消毒时温度控制不好,料温超过65°C时间较长。⑤在后发酵48-52°C控温腐熟阶段,时间保持不足。

【防治方法】①前发酵建堆时肥料全部加入或至少加入总量的一半以上,剩下的在第一次翻堆时全部力卩完,原料的总含氮量不超过1.6%。②合理调节培养料的水分。③后发酵巴氏消毒阶段,上层料温控制在58-60°C,保持6-10小时,料温不得超过63°C。④后发酵中的腐熟阶段,温度控制在48-52°C之间,保持2-4天。

25.蘑菇覆土层冒出大量绒毛状菌丝,浓密成团,形成菌被,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蘑菇播种后菌丝一直旺盛生长,并持续不断向覆土层表面生长,绒毛状菌丝大量冒出土层,浓密成团并严重时形成不透水的菌被,并不形成子实体或推迟出菇或不出菇的现象,俗称“冒菌”,是菌丝徒长现象。主要原因:①菇房温度过高,湿度大,通风换气不良。②播种期偏早,播种后温度较长时间处于20-25°C,迟迟不能下降而有利于菌丝生长而不利于子实体的形成。③培养料中添加过多的麸皮、米糠、豆饼或尿素等,造成碳氮比失调,含氮量偏高,引起菌丝旺长。④品种特性迟卩气生型品种的菌丝量较大。

【防治方法】①选用种性良好的菌种,适时播种。②加强通风换气,降低菇房的温湿度,抑制菌丝旺长主③发现菌床土层冒出大量气生菌丝时,应减少或停止喷水。④已结成菌被的应及时用竹签在菌被上扎几个洞或用刀片将菌被划破。⑤严格按培养料的配方,准确称取各营养成分,科学调配培养料,使碳氮比以(30-38):1为宜主⑥菌床上喷洒蘑菇催壮素,每平方米用1-2克的量即可,以调整培养料的营养结构。

26.蘑菇播种后,菌丝能够萌发但不吃料,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蘑菇播种后,菌丝能够萌发但不吃料或产菇期菌丝发黄,生长衰减,是菌丝萎缩。主要原因:①堆肥太湿、太生。②含氨气太浓。③被杂菌侵染。④气温太高。

【防治方法】①播种最好避开高温期,因菌种质量差而引起的菌丝萎缩,要及时重新播种。②控制料含水量在65%左右时上床播种。③堆肥发酵腐熟要适当,添加氮肥要在堆料或第一次翻堆时力卩人。④堆肥进菇房后要认真消毒,防止杂菌、害虫人侵。⑤产菇期要科学用水和合理通风。

27.蘑菇在出菇阶段,菇床上发生部分小菇蕾萎缩、变黄,最后死亡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双孢蘑菇在出菇阶段,由于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菇床上经常发生部分小菇蕾萎缩、变黄,最后死亡的现象,严重时床面的小菇蕾成批死亡,是死菇。主要原因:①菇棚持续高温,温度达到21-25°C。②菇棚长期通风不良,氧气不足。③养分不足,氮源不足,碳氮比失调。④用水不当,覆土层没有及时补足水分和出菇水或保菇水喷施过量。⑤菌丝老化。⑥酸碱度不适,在出菇期间,覆土层和施用水的酸碱度都在5.0以下。⑦病虫危害,造成死菇的种类有真菌性病害猝倒病、细菌性病害干腐病等,害虫有螨类、果蝇类、瘿蚊类的幼虫等。

【防治方法】①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适时栽培。②投足培养料,投料量30-35千克/平方米,碳氮比(C:N)为(28-30)为1,含氮量1.4%-1.6%。③科学用水,在出菇期间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以85%-95%为宜,栽培时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63%为宜。④堆肥进菇房后要认真消毒,防止杂菌、害虫入侵。⑤出藤期间加强藤房的通风换气。⑥及时防治病虫害。

28.蘑菇子实体上生有鱼鳞样的毛刺或鳞片,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蘑菇子实体周身发生白色、灰白色形似鱼鳞的毛剌或鳞片,甚至有的鳞片变为灰褐色或黄褐色;撕下鳞片的同日寸,便会撕下或带下菇体表面组织,严重影响商品价值,是鱼鳞菇。主要原因:①出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②通风过强,尤其是较高热风骤然袭击时主③养分不足,氮源不足,碳氮比失调。④品种特性,品种的抗性弱,适应性差。

【防治方法】①选择适宜的栽培品种,我国南北方均可栽培“2796”菌株主②出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上。③加强通风管理,春季根据风量及时打开或关闭通风口,防止较大流量的干热风长时间吹进菇棚。

29.蘑菇在出菇期,菇床上常发生非正常菇,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蘑菇在出菇初期及第一潮菇时,部分藤菌柄基本正常,但菇盖不圆整,不对称生长,有的向一边歪斜便有的半边凹陷,有的菌盖表面不平整,是畸形菇。主要原因:

①覆土土粒过大或土粒大小不均匀;覆土土质过硬。②与菌株特性有关,米色品种在栽培中常出现畸形菇。③出菇期通风不良,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3%。

【防治方法】①覆土选择疏松透气、干而不散、保水性强的壤土或沙壤土。②覆土粒大小适中,一般以粗土粒蚕豆大、细土粒黄豆大为好。③适时适量喷水及加强通风,促菌丝蔓延在粗土之上细土之下。

30.蘑菇在发菌过程中有菌丝退菌现象,表层有粉红色发亮点,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发菌过程中,如发现菌丝有退菌现象便口绒毛状菌丝减少,索状菌丝增多便U为菇床出现螨虫危害。覆土后螨虫集中于原基和菇柄基部取食,常造成根部光秃,无菌根,营养无法输送而萎缩致死。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保持菇棚周围环境卫生,远离鸡舍、养殖场等地。

(2)化学防治:

31.蘑菇的子实体呈现千疮百孔,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

大田和大棚内种植蘑菇,常发生跳虫,既取食菌丝也取食菇体,常群集于菌褶内或菇盖上常将菇体咬啮成千疮百孔,造成菇体干缩死亡。尤其是黑角跳虫,虫体细微,虫口密度大,极易造成毁灭性灾害。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害虫发生期,用橘皮水煮后的汁液进行喷施。②保持栽培场所及四周环境卫生,防止渍水或潮湿。③培养料要进行二次发酵。

(2)化学防治:

32.菇床上出现蛆状幼虫取食菌丝,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秋季低温,较为适合菇蚊繁殖,尤其在粪肥丰富和发酵不彻底的培养料内,菇蚊数量庞大,以幼虫取食菌丝,降低产量。如菇蚊暴发,群体数量过大,也可引起毁灭性灾害如。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进料前菇房认真消毒,门窗加设纱窗,预防成虫飞人产卵。②幼虫在培养料上危害严重时,停止喷水3-5天,使幼虫因湿度低而死亡。

(2)化学防治:在两菇架间的上方装置诱虫灯较灯下放一只有0.1%敌敌畏乳油的诱集盘,当料进人菇房后或成虫发生时于白天点灯诱杀,或菇房里发生成虫,可在房中墙上喷施0.1%敌敌畏杀虫。

33.蘑菇的子实体成缺刻或锯齿状,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蘑菇子实体被咬成缺刻或锯齿状,部分子实体上有一条白色痕迹,是蛞蝓危害。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搞好菇房内外的环境卫生,清除砖块、石块、枯枝落叶和杂草等,地面上撒一层石灰粉。②夜晚或阴雨天进行人工捕杀。③在蛞蝓活动的地方撒一些生石灰粉或白碱。

(2)化学防治:用5%的煤酚皂溶液在蛞蝓经常出人处喷洒。

34.蘑菇菌丝被吃光,料面发黑,子实体菌柄上有虫孔,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蘑菇菌丝被吃光,料面发黑变软,似松散的米糠状;菌蕾被害后枯萎死亡;子实体菌柄内部被蛀空,菌柄上有许多针眼大小的虫孔,是闽菰迟眼蕈蚊危害。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培养料要充分发酵,推广二次发酵。

②栽培前对栽培房、栽培架进行消毒。③栽培房的门、窗、通气孔安装尼龙纱布。④搞好菇房及周围场所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掉菇房中的废菇、残料,菇房四壁及床架等也要经常清扫。⑤加强栽培场所的通气透气,改善环境,控制虫害。

(2)化学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