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食用菌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7881400000003

第3章 蘑菇病虫害及防治(1)

1.蘑菇菌床上出现粒状的“胡桃肉”,有漂白粉味,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在培养料面出现棉絮状奶油色的浓密菌丝,并散发出特有的漂白粉气味,约7天后形成子实体,散生,其形状和大小不等,子实体表面有明显皱褶,形状如核桃肉,这是胡桃肉状菌感染的症状。也危害平菇等菌床。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当菇床上发现胡桃肉状菌时,要加强菇房通风换气,减少或停止喷水,并将粒状的“胡桃肉”土粒拣净。②控制菇房温度,播种后菇房温度以不超过18°C为宜。

(2)化学防治:

2.蘑菇菌床上出现白色石膏状的粉状物,后变成桃红色粉状,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蘑菇菌床料面出现白色绵毛状菌丝体,形成圆形菌落,大小不一。几天后,绵毛状菌落转变成白色革质状物,后期变成白色石膏状的粉状物,最后变成桃红色粉状颗粒。被污染的堆肥酸碱度急剧下降,产生酸臭味,这是白色石膏霉感染的症状。白色石膏霉也称臭霉菌。该菌存活于土壤、粪肥和秸秆等有机物中,培养料发酵不足或过熟、培养料配比不当、氨气过重、水分过大等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堆肥进行后发酵,以65°C的料温杀灭白色石膏霉。②此病菌适宜在碱性条件下生长,因此堆料时石灰用量不能过多,但又不能将堆肥调成酸性。③科学配料,掌握好培养料的含水量。④严格控制培养料发酵和翻堆的时间,最好采用二次发酵技术。⑤加强通风,降低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⑥发病严重的要清除培养料。

(2)化学防治:

3.蘑菇覆土层表面出现粉状肉桂褐色或褐色菌斑,手指摩擦有滑石粉的感觉,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在覆土层表面出现初为大型灰白色绒毛状菌斑,扩展速度较快,不久,菌斑的颜色变成肉桂褐色或褐色,并呈粉状,用手指摩擦有滑石粉的感觉,这是褐色石膏霉感染的症状。本病也称褐皮病。

【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为主:①老菇房的床架及木板等在栽培结束后应拆洗浸泡和药剂消毒处理,防止病菌藏匿。

②堆肥堆制避免过度腐熟,并保持适宜的含水量。③堆肥进房后进行后发酵处理。④加强菇房的通风换气。⑤出现杂菌时,先撒上一层石灰粉,稍后把受害的培养料或泥粒搬掉,补上新料或新土粒。

4.蘑菇菌床上出现灰黑色、柄细长、菌盖小的子实体,菌盖自融为黑色汁液,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蘑菇菌床上出现初为白色菌丝,与蘑菇菌丝相似并很快形成子实体。子实体单生或群生,柄细长并菌盖小,灰色至灰黑色,出现后1天即凋萎或自动消解成黑色汁液,是鬼伞感染的症状。鬼伞也危害平菇、草菇等。

【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为主:①配制优质堆肥,要求选用新鲜、干燥、无霉变的草料及畜粪,并进行高温堆制。翻堆时一定要将粪块弄碎或清除。进房后进行后发酵处理。

②控制合理的碳氮比值,防止氮素养分过多,同时适当增加石灰用量,使堆肥呈碱性。③菇床上一旦出现鬼伞要及时拔除,防止孢子扩散。

5.蘑菇菌床表面出现不像蘑菇的异形物如马勃状组织,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蘑菇菇蕾形成期看不到正常的菇蕾出现,却发现大量病藤生长,料面上形成不像蘑菇的异形物如马勃状组织,是疣孢霉感染的症状。一般得病菇要比正常菇提前出菇3-4天。若在幼蕾生长期被侵染并U菇柄膨大变形变质,呈现各种歪扭畸形,并流出褐色汁液而腐烂,散发出恶臭气味。在空气潮湿时,褐色臭汁可溢出病藤表面呈使菌盖和菌柄上出现褐色病斑,所以也称为疣孢霉褐斑病。若在菇体生长中后期被轻度侵染,则蘑菇菌盖表面产生许多瘤状凸起,失在。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搞好菇棚四周的清洁卫生。②覆土置于洁净地方曝晒3-4天,并加盖塑料薄膜以提高温度。

(2)化学防治:

6.蘑菇菌柄基部软腐,稍触动即倒下,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菇蕾柄基部初出现淡褐色不规则水渍状病斑呈后即被蛛网状菌丝体所覆盖而软腐,并逐渐向上蔓延至菇盖,病菇稍加触动即倒下,是由轮枝霉侵染引起的蘑菇软腐病,又称萎缩病,也危害平菇在低温(低于8°C以下)高湿的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一旦发生传播速度较快。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消毒好覆土:用70°C热蒸汽处理3分钟或加人量的0.5%石灰粉拌匀后堆②局部发生时应减少床面喷水,加强菇房通风,降低土表面和空气湿度。

(2)化学防治:

7.蘑菇子实体干腐但不烂,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蘑菇子实体出现生长发育受阻,颜色淡黄,或变成“干菇”,不再生长。菌柄从外到内变褐,有的整个菇体变褐,干腐但不烂。在高湿条件下,病藤菌柄基部可见白色菌丝和粉状物,是由镰孢霉侵染引起的蘑菇枯萎病,又称蘑菇猝倒病。也危害平菇、银耳的子实体。病菌的寄主复杂多样,分布广泛,土壤、废料、粪肥、垃圾中均存在。病菌主要是由培养料、覆土、气流和生产用具等带人菇棚传染。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严格消毒覆土。②覆土层不宜过厚,加强菇房通风。③培养料要进行曝晒,避免培养料受潮结块,培养料推广二次发酵。④培养料的营养要均衡、全面,以利于提高菌丝的抗性。

(2)化学防治:

8.蘑菇菌柄粗糙、起皮,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蘑菇菌柄和菌褶上长出粗糙灰白色菌丝,菌盖有时出现褐色的病斑,病斑周围常有一个黄色的环。病菇的菌柄粗糙、起皮,呈纤毛状,是毛柄病的症状。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发现病藤,要及时摘除并集中处理。

(2)化学防治:

9.蘑菇菌盖上出现红褐色不规则的大斑块,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蘑菇菌盖上出现黄色或茶褐色椭圆形或梭形、中间凹陷的病斑,病斑与病斑融合形成不规则的大斑块呈严重时整个菇盖都变成红褐色。在潮湿条件下呈病斑表面有一薄层菌脓,干燥后则形成贴在病斑上的菌膜,具光泽。染病子实体不变形,不腐烂,但有时菌盖会开裂呈病斑仅发生在菌盖表皮层,不深人菌肉,是由假单胞杆菌侵染引起的细菌性褐斑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锈斑病。病菌通过土壤、水和覆盖物带菌传播。此外,空气、昆虫、操作人员和喷水也可以传播。菇棚的温度在15°C以上,空气的相对湿度在85%以上和通风不良的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用水要清洁,水中加适量的漂白粉或石灰消毒。②出菇阶段要做好菇床管水和菇房通风换气工作,菇房相对湿度应控制在90%以下,土层含水量20%左右。

③提高覆土层的酸碱度,出菇期间,结合菇床调节水分,隔曰喷施2-3次1%的石灰水。④采收的鲜菇要及时力卩工、销售,或低温贮藏。

(2)化学防治:

10.蘑菇床面不出菇或出现各种畸形菇,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蘑菇床面不出菇或出现畸形菇,其症状包括菌柄与菌盖生长的比例失调,菌盖变褐变小,菌柄细长而成为“高脚菇”;菌柄肿胀呈球形不形成菌盖的“孢状藤”或称菌柄长并向一边歪斜生长的“歪斜菇”;菌盖薄而平展的“早开伞菇”;子实体僵缩不长大的“僵菇”子有的在菇蕾出现不久便死亡,有的表现为菌柄水渍状等,是病毒病症状。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选用无病毒感染的菌种。②及时采收,在蘑菇子实体的菌膜未破裂和未开伞前采收。③选用抗病菌株,一般白色或灰白色品种均表现感病。

(2)化学防治:

11.蘑菇子实体呈黑褐色腐烂,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蘑菇子实体表面产生褐色斑块,逐渐扩大并深人菌肉,直至整个子实体全部变黑褐色而萎缩死亡,最后腐烂,是黄色单胞菌病症状。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做好培养料发酵及覆土消毒工作。

(2)化学防治:

12.蘑菇子实体菌褶腐烂,成褐色的黏液,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蘑菇菌褶上有奶油色小液滴,后大多数菌褶烂掉,变成褐色的黏液,是菌褶滴水病症状。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用水要清洁,水中加适量的漂白粉或石灰消毒。②出菇阶段要做好菇床管水和菇房通风换气工作,菇房相对湿度应控制在90%以下,土层含水量20%左右。

③提高覆土层的酸碱度,出菇期间,结合菇床调节水分,隔曰喷施2-3次1%的石灰水。

(2)化学防治:

13.蘑菇菇床上出现橘红色粉状物,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蘑菇菇床上出现初为棉絮状杂菌菌丝,菌丝白色,短而细,一蓬蓬,像烂棉花。经过一段时间后,白色菌丝会变粉状,最后变为橘红色,长有棉絮状杂菌的床面,蘑菇菌丝生长衰弱,菇小菇稀,严重的不出菇,是棉絮状杂菌感染的症状,又叫粉孢霉。该菌主要在畜粪中孳生。在蘑菇生产上,多发生在秋、春菇调水前后,室温10-22°C间大量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培养料要经发酵。②控制菇棚的温。

(2)化学防治:

14.蘑菇菇床的培养料中出现黄色粉末状菌斑,并有浓烈的霉味,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蘑菇菇床的培养料中出现黄色粉末状菌斑,并散发出浓烈的霉味,蘑菇菌丝萎缩,出菇困难或出现很少的“僵菇”,是黄霉菌感染的症状。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培养料忌过熟、过厚、过湿。②菇房勤通风换气,喷水要轻。③发现黄霉菌后,在培养料反面打洞,加强通风,减少喷水。

(2)化学防治:

15.蘑菇菌蕾呈灰白色菌块,不烂不臭,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蘑菇菇蕾呈灰白色菌块组织,最后菌块干缩,不腐烂,无臭味;子实体柄粗大,盖小,盖上出现褐色四陷病斑,是由轮枝霉弓起的褐斑病,又名干泡病。高湿、低温的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多在深秋至初春季节发生危害。此病是通过蘑菇采摘人员、蝇类、用具、气流以及水溅传播。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保持菇房内外良好的卫生环境和杀虫处理。②出菇期间保持适宜的棚内温度和湿度。

(2)化学防治:

16.蘑菇原基呈柔软白色菌丝体球,内部渗出褐色液体,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蘑菇原基呈柔软白色菌丝体球,后从内部渗出褐色液体,成熟的子实体出现与菌柄相比不匀称的小菌盖,是由疣孢霉引起的褐腐病,又名白腐病、湿泡病、疣孢霉病。此病是通过采摘人员、蝇类、水溅传播。

【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为主:①菇房内温度降到13°C。②覆土用蒸汽消毒30分钟。

17.蘑菇子实体菌褶粘在一起,出现杂色斑纹,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蘑菇子实体菌褶粘在一起,出现杂色斑纹或菌盖上产生暗褐色斑点且变硬,但不易腐烂,是褶霉病症状,又名头孢霉病。主要危害子实体的菌褶。此病通过空气、水溅、昆虫和健株与病株接触传播主。

【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为主:①土壤要充分消毒。

②及时采摘病菇,并烧毁。③彻底消灭害虫。

18.蘑菇子实体上出现絮状白霉,病部易腐烂,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