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食用菌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7881400000013

第13章 其他食用菌病虫害及防治

1.大肥菇子实体菌盖有褐色H陷病斑,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大肥菇子实体菌盖有褐色病斑,边缘整齐,中间四陷,病斑仅在表层,不深人菌肉,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的大肥菇褐斑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或褐斑病等。子实体菌柄感染后则形成纵向病斑,感病子实体商品价值降低。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病菌主要通过空气、昆虫、操作人员、喷水、土粒和栽培覆盖物传播。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出菇期间菇房的相对湿度控制在95%以下,喷水后要及时通风换气,以防子实体上形成水膜。②喷水保湿时,要用清洁的水,不用河、塘等污水。③覆土用甲醛消毒,生产用水用漂白粉消毒。

(2)化学防治:

2.大肥菇子实体形成弥漫性空洞并扩展到菌柄,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大肥菇子实体分布着浅淡的斑点和凹陷,从子实体表面形成弥漫性空洞并扩展到菌柄,其组织完全解体,有的病菇没有表现明显的外表症状,但切开菇体可见块状损蚀,组织中空。这是由洋葱假单胞杆菌侵染引起的大肥菇蚀空病。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出菇期间控制用水,喷水后要及时通风换气,以防子实体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②菇棚使用前要将菇棚内的废料清理干净。

(2)化学防治:

3.阿魏菇子实体菌褶出现黄色水渍状斑点,腐烂,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阿魏菇子实体菌褶出现黄色水渍状斑点,腐烂,一般不深人组织内部,无凹陷,是由荧光假单胞杆菌引起的阿魏菇黄腐病,又称“红菇病”。病害发生时首先从菌褶开始,严重时向菌柄、菌盖侵人,菌盖表面布满病斑,子实体生长停止,整个子实体呈粉红色。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用水不洁等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为了使出菇期间菇房的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下,要注意通风换气。②出菇期间菇房的温度超过24°C,要及时通风换气,并向地面、墙壁喷水,以降低菇房内的温度。③出菇期间保持一定的光照强度,以500-800勒克斯为宜。

(2)化学防治:采掉病菇后用黄菇一喷灵1500倍液喷洒面及气、地面、墙。

4.凤尾链子实体表面有橘黄色病斑,畸形,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凤尾菇子实体表面有橘黄色病斑,生长迟缓,子实体成熟时生长方向杂乱,发生畸形,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的凤尾菇黄斑病。高温、高湿(空气的相对湿度在95%以上)、通风不良的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①出菇期间要加强通风换气,控制用水量,以免子实体上形成长期水膜。②培养料发酵要彻底。

化学防治:

5.姬松茸子实体腐烂,有臭味,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姬松茸子实体变黄,有黄色水珠吐出,最后腐烂,发出臭味,是由荧光假单胞杆菌引起的姬松茸腐烂病。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此外,子实体生长期间,若遇低温死亡后也会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出菇期间喷水要用洁净的井水或自来水,不用污水。②出菇期间控制好菇棚的温度,若棚温过高,要及时加强通风换气。③若棚温偏低(低于15°C),要做好增温、保温工作。④采收的鲜菇要及时加工,避免因存放时间过长而出现细菌感染。⑤培养料发酵要彻底。

(2)化学防治:用菌绝杀对覆土进行熏闷杀菌。

6.滑菇子实体变软腐烂,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滑菇子实体变软腐烂,是滑菇软腐病,又称滑菇溶解病。

【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为主:①出菇期间发现感病子实体要及时清除,并带出棚深埋。②在出菇期间避免向菌床上喷水。③发现菌床上黄色原生质团,可在原生质团上撒食盐。③做好生产用具的消毒工作,用水要清洁。

7.滑菇子实体呈糜烂状,有臭味,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滑菇子实体出现深红褐色小斑点,温度高时,病斑扩大,病斑及周围组织变成糜烂状,糜烂组织逐渐扩展到整个子实体和整群子实体,腐烂后子实体发出难闻的臭味,是由假单胞杆菌侵染引起的滑菇腐烂病。病菌的传染性很强,一旦发病,整个藤房均被侵染。高湿的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为主:①控制培养料的含水量和藤房的空气相对湿度,子房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不要达到100%。②菇床上喷水不可过多,喷水时不可将水滴滴在子实体上。③发现病菇要及时采摘,并带出房外深埋或迅速烧掉。

8.滑菇子实体变黑色,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滑菇菌子实体菌盖为黑色,菌柄为深褐色,子实体生长完全停止,不腐烂,逐渐枯萎死亡,是由轮枝霉侵染引起的滑菇子实体变黑病。该病发生后菌床不能出菇,菌丝逐渐死亡和萎缩消失。高温高湿的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为主:①控制好菇房内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菌床处于闷热、蒸湿的条件。②发病后的菌床需经过高压灭菌处理。③发生子实体的菌床严禁使用农药,加强通风换气,降温、降湿。

9.滑菇子实体萎缩,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滑菇子实体菌盖表面初产生白色的菌丝,不久出现辐射状、细直、针状的孢子囊,子实体逐渐失去活力、褪色、萎缩,是由纺锤孢伞菌霉侵染引起的滑菇子实体萎缩病。该病发生后菌床不能出菇,菌丝逐渐死亡和萎缩消失。菇房湿度大的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为主:①控制好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②菇床避免喷水过多,喷水后要及时通风换气。

10.茶树菇菇体呈黏液状腐烂,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茶树菇菇体呈黏液状腐烂,是菇体呈黏菌病症状。接种后茶树藤感染黏菌病后,菌种不萌发,接种块上的菌丝消失,培养料变湿、松散;菌丝生长阶段感染黏菌病后,病原物向菌袋上端生长,然后悬挂在袋口处呈米黄泡沫状。在子实体生长阶段感染黏菌病后出现许多浅黄白色黏丝,黏丝从菌柄基部往上生长,长满整个菌盖,在菌盖与菌柄之间形成一大块黏丝,感病轻的菇体变软发黄、病部腐烂,整丛菇倒伏。掰开菌盖菌柄内部成恶臭稀浆,中心组织腐烂;感病重的则整个藤体腐烂。茶树菇菌丝生长阶段,菇棚的温度高、湿度大、不透气,很容易发生黏菌病;培养料酉制时加人过多的麸皮等物质,过多麸皮因淋水而发酵酸化,使培养料的pH值下降,为黏菌病病菌生长提供了酸性的环境条件黏纟菌从袋口侵人并逐渐侵染子实体,引起茶树菇子实体枯萎腐烂。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培养料要新鲜、干燥、无霉变,培养料用水要清洁。②菇房周围的环境要清洁、干燥,保证通风良好,四周的排水沟要畅通。③出菇期间浇水的水源要清洁,菇房要干湿交替。④感病重的则需进行隔离处理。

(2)化学防治:一旦出现黏菌感染,要及时清除感染的菌袋和子实体,并带出菇房烧毁或深埋,感染轻的用200万单位青霉素和0.15%克霉灵混合使用防治。

11.白灵菇子实体腐烂、有恶臭味,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白灵菇的子实体腐烂、有恶臭味,为白灵菇黄水病症状。白灵菇的子实体感染了黄水病后,呈水渍状、黄色,最后腐烂,并发出恶臭味。病斑在表面,不深人组织内部,无凹陷。病害发生严重时,整个菌盖表面布满病斑,子实体生长停止,随之很快死亡、腐烂。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或培养料含水量过高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培养料内添加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培育健壮菌丝,提高菌丝的抗病能力。②培养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63%为宜。③出菇期间菇房的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为宜,不能直接向菇体上喷过多的水。④出菇期间菇房的温度若偏高,要及时加强通风,避免出现高温高湿的。

(2)化学防治:

12.白灵菇子实体痩弱,菌盖开片如伞,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白灵菇子实体与正常子实体相比,较偏细偏长,呈明显痩弱态,其菌盖开片如伞,大的可超过25厘米,比正常菇明显薄、脆,是白灵菇薄片菇。薄片菇的品质大大降低,但口感尚可,此菇若进行加工,其品质较差。主要原因是出藤日寸温度偏高,子实体生长过快,菌盖开展。

【防治方法】①合理安排好栽培季节,避免在气温回升的春季出菇。②若菌丝已经完成后熟,但春节前没有出菇,春季则需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菇棚温度,有利于产出优质的商品菇。③若出现薄片菇,尽量及早采摘,使菌盖不充分。

13.白灵菇的子实体在袋膜内发生,成畸形,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白灵菇子实体不向袋口方向发生,而在菌袋中间的袋膜内发生,即使人为剖开袋膜,也不能长出符合标准的子实体,子实体大部分为畸形,是白灵菇边壁菇。边壁菇产量和品质下降。产生边壁菇的主要原因:一是在菌丝的后熟培养阶段,不移动的菌袋顶层菌丝接受了来自同一个方向的过多光照剌激,导致顶层子实体的发生;二是在后熟培养结束前后,菌袋口过早打开,出菇料面失水过多、干缩,形成菌皮,使藤蕾发生困难;三是在后熟培养结束前后,过早将菌袋口打开,菇房适宜的环境条件,使袋口处产生大量的气生菌丝,形成菌皮,很难发生菇蕾。

【防治方法】①菌丝后熟阶段要进行避光培养,并经常将上下层菌袋调换培养。②在出菇管理阶段,当菌袋表面发生子实体原基时再打开袋口。

14.竹荪菌蕾呈水渍状、霉烂,原因是什么?

【发生与危害】竹荪畦内培养料变潮湿腐烂,菌丝生长受抑或逐步消亡,培养料存在大量细菌和线虫,不能生长竹荪,竹荪菌蕾呈水渍状、霉烂,是美发菌危害。病菌在竹荪畦面裸露土表或覆盖在畦面的稻草上蔓延迅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使用无污染、生活力强的高质量菌种。

②要选择向卩日、通风、土壤肥沃和易排水的田块作为竹荪栽培地,并要提前20-30天清除田块的稻草根,翻犁成畦曝晒。畦田四周要清沟排水,沟要清宽、挖深,不使雨水淤积。

(2)化学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