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胎教百问百答
7880600000035

第35章 人体内真有“艺术细胞”存在吗?

人们常提到的“艺术细胞”,并不是特指某个生物学上的生理结构,而是表达了一种较模糊的艺术概念。但凡事都要探究其本质的科学家,却真的在生物体内找到了类似的生理结构。在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几位科学家在研究会“唱歌”的雄黄雀时,发现了它大脑里的秘密——一种新的生命组织。

这种新的生命组织控制着雄黄雀的“音乐兴奋中枢”。在小心地把这种生命组织破坏之后,原来会婉转鸣唱的雄黄雀变得痴呆沉默,“丧失了音乐的感觉”。当科学家们把雄黄雀的这种生命组织经过特殊手术移植进雌黄雀的大脑中后,原来只是被动聆听情歌的雌黄雀,居然一鸣惊人,无师自通地“唱”起了迷人的“歌曲”。也许这种还没有被命名的生命组织,就是黄雀的“音乐细胞”吧!

人们也许会问,人是否也有“艺术细胞”?如果有,人的艺术细胞从何而来呢?胎教能不能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

虽然人类遗传学家至今还没有明确,人的大脑中是否真的存在类似雄黄雀那种“艺术细胞”,但心理学的研究证实,人类脑功能活动有其各自不同类型的特点。其中,的确存在“艺术型”大脑。艺术型大脑以直接印象、想像丰富和形象记忆为脑功能活动特征。胎儿在母腹中,可通过母亲来接受艺术的熏陶。在宫内生活的260多天中,每天、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母亲良好的胎教。胎儿通过母亲,感受艺术作品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丰富色彩和美丽风貌,这些积极的情绪刺激,促进了胎儿大脑细胞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并且在胎儿大脑相应部位的沟回处,打上“艺术细胞”兴奋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