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胎教百问百答
7880600000120

第120章 音乐胎教能“铸造音乐灵魂”吗?

柏拉图说,“知识就是回忆”。对屡屡出现的音乐神童现象,常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他们有一个与生俱来的音乐灵魂,出生以后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在回忆自己曾经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与生俱来的说法倒能解释一些人为什么会有一般人不具备的“天赋”。这个“生”,既可理解为精卵相结合那一瞬间的“生”,也可理解为婴儿第一声哭声标志的“生”。胎教研究者对前者更感兴趣。从受孕到出生,正是胎教研究的范畴。

我们知道,胎儿是父母精卵相融为一体后经过不断的细胞分裂最后变成的新的生命个体。“遗传说”证明,父母的某些个体特征是可以通过遗传密码传递给下一代的。但父母的精神气质、专业爱好是如何通过遗传因素作用于胎儿的,这仍然是个谜。“胎教说”认为,胎儿期所受的内外环境的影响,对胎儿的性格、爱好、能力等精神方面有潜在影响,但却并不能拿出可经验证的、能被不断重复的人体实验。由于实验对象和过程的特殊性,诸多的影响因素,使胎教研究困难重重。

我们知道,欧洲产生了许多世界上最着名的音乐大师,原因何在呢?西方人对音乐,像空气一样不可缺,音乐伴随着他们每时每刻,这时音乐胎教也在无意中完成。播下一颗饱满的音乐种子,吸收丰沛的音乐营养,才有可能铸造一个个音乐的灵魂,长出一颗颗音乐神童的幼芽。

德国古典音乐大师罗伯特·舒曼的夫人克拉拉就是一位典型的刻意培养出来的音乐神童。克拉拉的父亲维克是一名优秀的钢琴教师,克拉拉的母亲玛丽安曾是维克的一名学生,是一位优秀的女高音歌手。玛丽安“即使在怀孕期间也强忍着不适,在钢琴边坐上好几个小时”。优雅的音乐环境,使小克拉拉在胎儿期就被“铸造了音乐的灵魂”,加上父亲早期科学的培养,使克拉拉9岁就登台演奏,16岁就成为誉满欧洲的“音乐神童”。西方音乐史上才华横溢、高贵美丽的“非凡女性”克拉拉,可以说是维克“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音乐神童来源于父母的遗传和胎儿期就开始的音乐熏陶的例子远非凤毛麟角。据1998年4月17日《音乐周报》报道,9岁的华裔小提琴神童王光佑(Fosten)于2月25日在纽约荣光教堂举行了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将门德尔松、克莱斯勒、柴科夫斯基等大师们高难、艰深的小提琴世界名曲,演绎得淋漓尽致,被誉为千载难逢的天赐奇才。这位音乐神童的母亲恰恰也是一名小提琴手——福建大学音乐系主科专攻小提琴的毕业生!不难推测,这位小神童出色的天赋,与胎儿期就一遍遍聆听从母亲娴熟的小提琴上奏出的美妙音乐是分不开的。

其他如人们熟悉的着名音乐天才莫扎特,意大利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美国小提琴家梅纽因,中国小提琴家盛中国等等的音乐神童们,无一不是出自一个音乐之家,尽管没有他们在胎儿期音乐“胎教”的文献记录,但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说,音乐“铸造”了他们胎儿期的“音乐灵魂”而使他们具备了“与生俱来”的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