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起来,控制标准出现如下三种情况:①控制标准不存在问题,环境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偏差是由于组织和领导工作不力等原因造成的。对于这类偏差,应采用的措施是纠正工作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有较大的能动性。比如,可以通过改进领导作风、人员调整、奖惩等方法减小或消除偏差。②控制标准本身没有问题,但由于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原本适用的标准不合时宜。如银行大幅度提高贷款利率,可能会使组织计划期内的资金筹措目标不能实现。这些由于组织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偏差,对于一个特定组织来说,是管理者所无法控制的。因此,管理者可能采取修改控制标准甚至调整组织计划目标的措施,使之与组织的外部环境相适应。③控制标准本身不合理,过高或者过低。这时必须对控制标准进行修改。如果是由于计划本身的不合理或不完善造成的,就有必要对计划本身甚至目标进行修改,然后根据修正了的计划制定出合理的控制标准。
控制程序的四个步骤,都是建立在有效的信息系统基础之上的。组织各项活动的开展需要有一个信息系统,以制定正确的计划目标,发现哪些实际绩效与计划不相符合,从而采取必要的矫正措施。
(第四节)控制的方法
要对整个组织活动进行全面的控制,并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必须借助各种有效的控制方法。因控制的对象、内容和条件的不同,还应选择不同的控制方法。控制的方法有多种,本节仅以企业组织为例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在组织业务活动的各个领域,目标的性质以及达到预定目标所要求的工作绩效是不相同的,控制对象和标准也就不相同,因而必须采用多种多样的控制方法。主要的方法列举如下:
一、预算控制
(一)预算控制的意义和预算控制的过程
预算是组织对未来一定时期内预期取得的收入和计划花费的支出的清单。就其性质来说,预算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货币单位,是用财务方面的术语来表示的计划。但预算在某些方面又和其他计划不同:①编制预算的目的是为组织的业务活动的控制提供一种标准和手段;②预算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控制手段,组织及其所属的每个单位都可以编制各自的预算,而每个单位内的基层组织又可以编制单独的预算;③预算是以货币为单位的,用财务方面的术语来表现,因而可以使组织的业务活动的各个部分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利用预算实行控制的过程包括下列内容:
(1)编制合适的预算,做好关时期的收支计划。即将未来的一定时期内的预期成果用金额来表示。
(2)将来自组织内各单位、各职能部门的各项预计数字进行综合平衡,构成一套符合组织总目标的、相互协调和切实可行的预算。
(3)每隔一定时期,把实际完成情况和预算进行比较。
(4)分析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之间的差异。
(5)如需矫正,决定采取必要的矫正措施,消除差异的起因(当然,也包括修改预算)。
(二)预算的作用
组织管理中最基本、最广泛运用的一种控制方法就是预算控制方法。预算具有的控制作用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通过预算,便于管理者了解和控制组织的财务状况。预算通常规划和说明了资金的来源及分配计划,掌握了预算状态,就能有效地控制组织的资金财务状态。又由于预算是用货币来表示的,这为衡量和比较各项活动的完成情况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标准,从而使管理者可通过预算的执行情况把握组织的整体情况。
(2)通过预算有助于管理者合理配置资源和控制组织中各项活动的开展。组织中各项活动的开展,几乎没有不与资金打交道的,资金作为一种重要的杠杆,调节着各项活动的轻重缓急及其规模大小。预算范围内的资金收支活动,由于得到人力物力的支持而得以进行,没有列入预算的活动。由于没有资金来源,也就难以开展活动,预算外的收支,会使管理者及时了解情况而被纳入控制。因此,管理者可通过预算,合理配置资源,保证重点项目的完成,并控制各项活动的开展。
(3)通过预算,有助于对管理者和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价。由于预算为各项活动确定了投入产出标准,如能正确运用,就可以根据预算的执行情况,来评价各部门的工作成果。同时,由于预算还可控制各级管理人员的职权,明确他们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做到责、权、利的落实,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4)通过预算,可以使管理者在财务上做到精打细算,杜绝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有效地控制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预算的种类
实际上,组织活动的每个方面都可以编制预算。对于不同的组织而言,其预算会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个组织内部的不同部门,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预算。归纳起来,预算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预算大体上可以分为收支预算、现金预算、投资预算、实物量预算、负债预算及资金平衡预算等几类。
1.收支预算。收支预算是最为常见的预算,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有关组织业务活动状况的简要说明,因此,有时又被称为营运预算。是指组织在预算期内以货币单位表示的收入和经营费用支出的计划预算。其中收入预算应考虑到可能的各方面的收入。但最基本的收入还是销售收入或财政拨款。由于组织的收入预算是组织支出预算和盈利预算的基础,所以应尽可能准确地估计各项收入的数量和时间。各组织费用支出项目往往比组织收入项目多且杂,如企业的经营费用预算科目可能像会计科目表中的费用分类一样多,如材料费、管理费、水电费、人工费、差旅费、招待费等。在支出预算时,各种可能产生的费用开支均应尽可能地充分考虑,并适当安排一些不可预见费,以应付一些额外的开支。
组织活动的费用项目可以同会计科目的分类相一致,也应反映组织从事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理财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因而,编制支出预算时应主要考虑:①确定包括在支出预算中的各个项目的分类。这应反映出组织在计划期内进行的各种业务活动需要支出的各种费用总额和投资活动与理财活动的支出总额;②按照组织内单位进行费用项目的分配。
作为控制用的预算执行情况的收支月报,是为了便于将现金实际流转额与同期的预算数相比较而设计的。控制所要求的资料,一般包括:①实际收入超过预算或低于预算的程度;②实际支出超过预算或低于预算的程度;③造成差异的主要是哪些特定项目或收支,因而值得专门分析。
2.现金预算。现金预算表明在预算内对现金的需求,它是以收支预算中的基本数据为基础进行编制的。现金预算期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业务收入的稳定性。现金是指现实的、可随时使用的资金。组织中有些用货币量表示的资金,实际处于实物形态并不能自由使用;也有些资金只是挂在账上,而在实际上并没有到手,这些资金均非现金,它们虽然也是组织的资产,但不能像现金那样自由使用。拥有一定的现金以偿付到期的债务是组织生存的首要条件。现金预算,就是要估算计划期可能提供的现金和所需要的现金,以求得平衡。它是以收入和支出预算中的基本数据为基础编制的。如果一个企业的销售量和产品价格是稳定的,生产能或多或少地按全年正常速度排定,预算期就能安排得较长,甚至超过通常一年的限度。然而,如果现金销售起伏不定,或者生产是取决于预测的订货单的多少,预算期就一定要缩短。
在正常情况下,现金预算是按预算期每月分别编制的。如果企业现金状况紧张,或者边际利润较低,经常有必要按周或按日进行预算。
编制现金预算可以以收支预算作为基础,编制出估计损益表,然后在不同方面逐笔处理损益表及现金余额的会计事项,把每期净收益数字调整到现金基础上。这样,可以把企业可用的现金去偿付到期的债务作为企业经营的首要条件。有时即使企业经营的账面利润相当可观,但却被占用在存货、设备或其他非现金资产上,就并不能给企业经营带来什么好处。而现金预算虽说不会改变企业所得的利润数额,但它有助于保证企业经营有足够的现金。
3.投资预算。投资预算又称资本支出预算,是指组织为更新或扩大规模,投资于厂房、机器、设备等其他有关设施,增加固定资产的各项支出的预算。此外,组织的人事发展、新市场的开发、研究和发展规划等投资,由于其数额较大、回归期长,需要慎重考虑,列出专项预算。这项预算应和组织的长远规划结合起来考虑。“投资”一词通常是指投放财力,以期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获取收益的行动。这个定义特别适用于表述编制投资预算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涉及到计划投放到固定资产上去的资金。这项预算一旦付诸执行,管理部门必须开始监督和控制支出,并不时检查支出的结果,进行差异分析,采取调整措施。
鉴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性质,要求编制投资预算和对投资预算执行的控制要比计划各种消耗性支出和任何其他日常购置更加严谨,更加具有分析性和可比性。
投资预算一般包括用于厂房和设备等现有设施的更新改造资金,为增加现有产品产量或开发新产品所需的基本建设投资,以及用于人事发展、研究与发展、广告宣传等方面的专项预算。
编制投资预算和进行投资预算控制的好处是:第一,投资的后果影响深远,它对于组织的营业费用和现金周转的影响几乎比组织通常发生的其他支出的影响都长久。因而,投资或专项拨款支出应当控制,而通过预算就能够为控制提供一种标准。第二,对大宗支出进行预算控制,能促使组织在每个领域都提高计划与决策的质量,因而也就能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
第三,有利于现金预算及财政收支的平衡。
为了确保制定和评价投资项目所花的时间和精力不致白费,保证对每个投资项目所拨付的资金能够向组织提供最大限度的收益,必须对预算实行两种控制和监督:第一,保证资金按照管理部门的意图和预算使用,逐项鉴别认可投资预算中的每一个项目的相应预算数字,任何投资的实际支出都要有凭证。对于项目支出超过预算的数目要有一定的限度,要有超支的控制指标,在编制预算时要估计到执行过程中的差错和其他不测事情的发生,并留有余地。
第二,要关心每个投资项目的营业成本和收入。这种控制通常在投资项目建成以后还要持续几年之久。它需要把实际现金支出和收入(成本和收益)与最初的预算收支相比较,并通过这类资料的反馈作用,来反映实际执行与预计的经营要求是否一致,并表明对组织生存和长期健康发展的影响。
4.实物量预算。实物量预算又称非货币预算,是指以实物量预算来作为货币量收支预算的补充和认证。由于以货币量表示的收支预算会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而常常会造成收支预算与实物量投入产出计划时间的不一致,所以许多预算用实物单位来表示,比用货币单位表示更好。普遍运用实物单位的预算有:直接工时数、台数、原材料数量、面积、体积、重量、生产量和场地面积等。
5.负债预算。负债经营是组织保持财务收支平衡的重要措施,包括向银行贷款、社会集资、发行股票等。负债预算要考虑一定时期的资产、债务和资本账户的状况,预计筹资方式、途径和数量以及还款时间、方式和能力,防止“资不抵债”是负债预算的重要任务。负债预算通过各部门和各项目的分预算汇总在一起,表明如果组织的各种业务活动达到预先规定的标准,在财务期末组织资产与负债会呈何种状况。另外,通过将本期预算与上期实际发生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对比,还可发现组织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发生哪些不利变化,从而指导事前控制。
6.资金平衡预算。企业常常使用估计资产负债表来反映企业的资金平衡预算。这个资产负债表反映将来的预期财务状况,是控制企业现金和运用资本状况的重要手段。
任何一个特定预算时期终了时,现金预计获得的水平,可以查阅应收项目预算而加以确定;应付账款金额,可以查阅应付账款预算而加以确定;如此等等。通过预算中所有各个具体营业预算,可以分别决定其他各有关项目。各种详细预算一经编制,将所有项目汇集在一起是很有用处的。从这些数字编制而成的报表,就是供给资产负债表,它是进行资金平衡预算控制的主要工具。它可以根据组织的具体需要,按月或按季编制。
(四)预算编制的程序
预算编制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1)组织下属各职能部门制定本部门的预算方案,呈交归口负责人审批。
(2)各归口负责人对所属部门的预算草案进行综合平衡,并制定本系统的总预算草案。
(3)各系统将其预算草案呈交预算领导小组。
(4)预算领导小组审查各系统预算草案,并进行综合平衡。
(5)预算领导小组与最高决策人磋商,拟定出整个组织的预算方案。
(6)预算领导小组将整个组织的预算方案提交最高领导层审批之后下发各部门执行。
(五)预算控制的优缺点
对任何组织来说,预算控制具有明显的优点,由于预算的实质是用统一的货币单位为企业各部门的各项活动编制计划,因此它使得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效果和不同部门的经营绩效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管理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方向和组织中的优势部门与问题部门,从而为调整企业活动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始终是与控制过程联系在一起的,编制预算是为企业的各项活动确立财务标准,用数量形式的预算标准来对照企业活动的实际效果大大方便了控制过程中的绩效衡量工作,也使之更加客观可靠。在此基础上,很容易测量出实际活动对预期效果的偏离程度,从而为采取纠正措施奠定基础。主要表现在:
(1)它可以对组织中复杂纷繁的业务,采用一种共同标准——货币尺度来加以控制,便于对各种不同业务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
(2)它采用的报表和制度都是早已被人们熟知的,在会计上使用了多年的东西。
(3)它的目标集中指向组织业务获得的效果——增收节支,并取得盈利。
(4)它有利于明确组织及其内部各单位的责任,有利于调动所有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
然而,预算控制并不是毫无局限性和缺点的。这些缺点主要表现在:
(1)它有管得过细的危险。按预算项目详细地分别列出费用数额,可能束缚主管人员管理本部门工作所必需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