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长拳(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7871500000015

第15章 太极长拳分解与演练(4)

动作三:右脚向右前方(东南方)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腰右转;右手随转腰臂内旋随向左上侧掤,掌心向前,指尖朝左,高略过于头;左手随右腿向前迈步臂内旋随弧形向前按,掌心向前,指尖朝上。高与胸平;眼神顾及左掌向前平视。

要领:

与(二)“左穿梭”要领相同。

(四)左穿梭

动作一:重心不变,以右脚跟为轴脚尖内扣45。踏实;同时腰左转;左手随转腰臂外旋随屈臂向回抽,掌心向上贴于右肘,指尖朝右,高与腹齐;同时右掌也随转腰臂外旋随屈肘竖臂下落,掌心向左,指尖朝上,高与胸齐;眼神顾及两掌向前平视。

动作二: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坐实;左腿提起,脚尖自然下垂;同时腰微右转;左手随转腰随向上搠,掌心向上,指尖朝右,高与胸齐;同时右掌也随转腰臂外旋随弧形向右下侧抽,掌心向上,指尖朝前,高与腰齐;眼神顾及两掌向前平视。

动作三:左脚向左前方(东北方)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腰左转;左手随转腰臂内旋随向左上侧搠,掌心向前,指尖朝右,高略过于头;同时右掌也随转腰臂内旋随由掌变拳弧形向前击出,拳心向左,拳眼朝上,高与胸平;眼神顾及右拳向前平视。

要领:

与(二)“左穿梭”要领相同。

(五)右穿梭

动作一:与(三)“右穿梭”动作一相同,唯方向不同。

动作二:与(三)“右穿梭”动作二相同,唯方向不同。

动作三:与(三)“右穿梭”动作三相同,唯方向不同。

要领:与(二)“左穿梭”要领相同。

第二十四式揽雀尾“揽雀尾”是由“左拥”、“右棚”、“”、“挤”、“按”五势组成。

(一)左棚

动作一:重心不变;以脚跟为轴内扣45°,踏实;左脚随即提于右踝内侧;同时,腰右转45°;右手随转腰随由右侧弧形落于胸前,掌心向下,指尖朝左,高与胸平;左手同时也随转腰随臂外旋横捌于腹前,掌心向上,指尖朝右,高与腹齐;眼神顾及两掌向前平视。

动作二:与第三式“揽雀尾”(一)“左搠”动作二相同。

要领:

与第三式“揽雀尾”(一)“左棚”要领相同。

(二)右棚

动作一:与第三式“揽雀尾”(二)“右掤”动作一相同。

动作二:与第三式“揽雀尾”(二)“右掤”动作二相同。

要领:

与第三式“揽雀尾”(二)“右拥”要领相同。

(三)势

动作一:与第三式“揽雀尾”(三)“势”动作一相同。

动作二:与第三式“揽雀尾”(三)“势”动作二相同。

要领:

与第三式“揽雀尾”(三)“势”要领相同。

(四)挤势

动作:与第三式“揽雀尾”(四)“挤势”动作相同。

要领:

与第三式“揽雀尾”(四)“挤势”要领相同。

(五)按势

动作一:与第三式“揽雀尾”(五)“按势”动作一相同。

动作二:与第三式“揽雀尾”(五)“按势”动作二相同。

要领:

与第三式“揽雀尾”(五)“按势”要领相同。

第二十五式单鞭(推掌势)

动作一:与第二十一式“单鞭”动作一相同。

动作二:与第二十一式“单鞭”动作二相同。

动作三:与第二十一式“单鞭”动作三相同,唯右手手型不同。

动作四:与第二十一式“单鞭”动作四相同,唯右手手型不同。

要领:

与第二十一式“单鞭”要领相同。

第二十六式左右野马分鬃“左右野马分鬃”由“低身下势”、“右野马分鬃”、“左野马分鬃”三势组成。

(一)低身下势

动作:重心不变;腰随左转随向前折;右掌同时也随转腰臂外旋随弧形由上而前向下插,掌心向左,指尖朝下,高低于膝;左掌随转腰屈臂随弧形向回收于右耳旁,掌心向右,指尖朝上,高与耳齐;眼神顾及右掌向前下视。

要领:

与第二十三式“玉女穿梭”(一)“低身下势”要领相同,唯左右手相反。

(二)右野马分鬃

动作一:重心全部移于左腿下蹲,坐实;右脚提于右踝内侧,脚尖自然下垂;腰随右转随直起;右手随转腰臂外旋随横搠于腹前,掌心向上,指尖朝左,高与腹齐;同时左掌也随转腰臂内旋随弧形向下抹横掤于胸前,掌心向下,指尖朝右,高与胸平;眼神顾及两掌向前平视。

动作二:左脚向前跳起;右脚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成右弓步;左脚不落地,脚尖自然下垂;同时腰右转;右掌随转腰随向右上侧捌,掌心向上,指尖朝右上侧,高与耳齐;同时左掌也随转腰臂内旋随向左下侧采,掌心向下,指尖朝左后侧,高与胯齐;眼神顾及右掌向前平视。

要领:

与第十九式“左右野马分鬃”(一)“右野马分鬃”要领相同。

(三)左野马分鬃

动作一:重心不变;左脚提于右踝内侧,脚尖自然下垂;腰微右转;右掌随转腰臂内旋随向回收横棚于胸前,掌心向下,指尖朝左,高与胸平;同时左掌也随转腰臂外旋随弧形上抄于腹前,掌心向上,指尖朝右,高与腹齐;眼神顾及两掌向前平视。

动作二:重心不变;左脚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腰左转;左掌随转腰随弧形向左上侧捌,掌心向上,指尖朝左上侧,高与耳齐;同时右掌也随转腰随弧形向右下侧采,掌心向下,指尖朝右,高与胯齐;眼神顾及左掌向前平视。

要领:

与(二)“右野马分鬃”要领相同,唯左右相反。第二十七式下势

动作:重心移于右腿;同时右脚尖外撇踏实,右腿屈膝下蹲,成左仆步;腰右转;左掌随移重心随屈肘弧形向回收经胸前下落,由左腿内侧向前穿,掌心向右,指尖朝前;同时右掌也随转腰随弧形由后向上抬,掌心向右,指尖朝后,高与肩平;眼神顾及左掌向前平视。

要领:

当右脚尖外撇,重心微后移时,周身骨节均须松开,右胯根要微后抽,开裆,使身体重心向后往下落,而不是向右脚上坐,即可避免出现单偏、劲死的毛病。

当重心后移下落,左掌弧形里收下移时,头要顶劲,腰要松竖,肩要松沉,以腰身带回左肩,肩带肘移,肘带手,节节贯穿地带动左掌下沉。右手不可因身体下蹲而抬高或僵直,仍随身体转而随和地移动,保持两肩平,头正。成仆步时,左胯根微沉,左膝微屈,左脚尖不可翘起。整体动作要做到“神舒体静”、“腹内松静”。

左手随臂划弧下移时,劲点要圆转移动。当左掌外旋坐腕时,主采拿劲,劲点在腕及小指掌缘一侧;收回时劲点在尺骨一侧,但不失掤意而丢劲;当掌前穿时,劲点在小臂掌背一侧,其后移和向前运劲的主力是腰、胯、膝三个部位,手臂部的劲意要含采解、粘回、沾随、拥撩。

第二十八式左右金鸡独立“左右金鸡独立”是由“左金鸡独立”和“右金鸡独立”两势组成。

(一)左金鸡独立

动作一:左脚尖外撇45°,重心移于左腿,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腰左转;左掌随转腰随向上穿,掌心向右,指尖朝前,高与胸平;同时右掌也随转腰随弧形下落,掌心向里,指尖朝下,高与胯齐;眼神顾及左掌向前平视。

动作二: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坐实;右腿向前踢起,脚尖朝前,高与胯齐,成左独立步;同时腰微右转;左掌随转腰臂内旋随弧形向左下侧按,掌心向下,指尖朝前,高与胯齐;同时右掌也随转腰随屈肘弧形向上穿,掌心向左,指尖朝上,高与耳平;眼神顾及右掌向前平视。

要领:

由“左右野马分鬃”到“下势”,由“下势”到“左右金鸡独立”,形若波澜,柔韧而圆转,“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意存腰脊,气通九曲,劲贯四梢。其外形内意,出神如化而相承相合。

当“下势”左仆步向前移动重心时,内劲必于脚下升至腰隙,右胯前送,小腹前移,左膝前领,移动中使身体与重心平形前移,避免身体前俯或立腿前移。当重心将要全部移至左腿时,左胯及腰仍须稍向左旋转,右脚尖与右胯仍须向前稍蹬送,腰同时稍上长,使腰胯领起右腿,膝领足向前踢。此时左腿力沉而稳固,腰身柔韧而劲长,右腿劲蓄而轻灵。当右脚一经离地,右膝渐上顶,左腿即渐起,不可出现左腿先直立,右腿后起的现象。此时,腰要有由左向右方向上转正的微动,使之内劲旋转而顺达。定势时左膝仍要虚屈,膝根仍要收住,此所谓“劲以屈蓄而有余”。当右脚下落时,左膝同时渐屈,同时腰微有左旋下沉之意;随着重心的右移,腰随之右转,当左脚踢起,右腿渐起时,腰随之又由右向左上转正的微动。左右势要求和含义一样。

手的运动要与腰腿相互随动,即“手随足动”,又“足随手运”。当左腿前弓,右腿蹬起时,左掌领膝,劲点在掌根,右掌须随右腿蹬而渐落,就像跷跷板一样。当右脚前踢,左腿渐起时,先以右手领右腿,继而以右肘领右脚,劲点在掌心与脚尖,左掌同时下沉下按。此时内劲通流两臂,右掌劲力要通过左腰眼贯于左脚跟,使劲力形成上下对衬,稳固充实而又松活有余的气势。右脚下落时,以膝领肘,手随足运,继而按掌下沉。左右势要求和含义一样。

(二)右金鸡独立

动作一:左腿屈膝下蹲;右脚下落于左脚跟旁,先以脚尖着地,随着重心右移使全脚踏实;同时腰微右转;右掌随右脚下落臂内旋随弧形向右下侧采,掌心向下,指尖朝前,高与胯齐;左掌随转腰臂外旋随向前往上抄,掌心向右下侧,指尖朝前上侧,高与小腹齐;眼神顾及左掌向前平视。

动作二: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坐实;左脚向前踢起,脚尖向前,成右独立步;同时腰微左转;左手随转腰随屈肘弧形向上穿,掌心向右,指尖朝上,高与耳平;眼神顾及左掌向前平视。

要领:

与(一)“左金鸡独立”要领相同,唯左右相反。第二十九式左右倒撵猴“左右倒撵猴”是由“右倒撵猴”、“左倒撵猴”、“右倒撵猴”三势组成。右倒撵猴

动作一:右腿屈膝;左脚提于右踝内侧,脚尖自然下垂;同时腰右转;右掌随转腰臂外旋随由右后侧弧形向上抄,掌心向上,指尖朝右,高与肩平;同时左掌也随转腰臂外旋随弧形向左上伸,掌心向上,指尖朝左,高与肩平;眼神顾及右掌向前平视。

动作二:与第十五式“左右倒撵猴”(一)“右倒撵猴”动作三相同。

要领:

与第十五式“左右倒撵猴”(一)“右倒撵猴”要领相同。

(二)左倒撵猴

动作一:与第十五式“左右倒撵猴”(二)“左倒撵猴”动作一相同。

动作二:与第十五式“左右倒撵猴”(二)“左倒撵猴”动作二相同。

要领:

与第十五式“左右倒撵猴”(二)“左倒撵猴”要领相同。

(三)右倒撵猴

动作一:与第十五式“左右倒撵猴”(三)“右倒撵猴”动作一相同。

动作二:与第十五式“左右倒撵猴”(三)“右倒撵猴”动作二相同。

要领:

与第十五式“左右倒撵猴”(三)“右倒撵猴”要领相同。

第三十式斜飞势

动作一: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坐实;同时腰微左转;右脚随转腰随向回提于右踝内侧,脚尖自然下垂;左掌随转腰臂内旋随弧形由左侧向上抄于胸前,臂呈弧形,肘部微坠,掌心向下,指尖朝右,高与肩平;同时右掌也随转腰臂外旋由右侧弧形向胸前抄,臂呈弧形,掌心向上,指尖朝左,与左掌形成抱球状,高与腹齐;眼神顾及左掌向前平视。

动作二:重心不变;腰右转;右脚向右后侧迈出,先以脚尖着地,随着重心移于右腿使全脚踏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侧弓步;左脚跟随弓右腿随向后蹬出;右掌随转腰臂微外旋随向右上侧捌出,掌心向前侧上,指尖朝右上方,高与额齐;同时左掌也随转腰臂微内旋随弧形向左下侧采,掌心向下,指尖朝前,高与胯齐;眼神顾及右掌向前平视。

要领:

右脚向右后侧迈出时,要先坐实左腿后,再提右腿,松腰胯,然后转腰,开胯迈步,当右脚着地时,双脚呈“八”字形,重心移向左腿的同时,左脚尖内扣或左脚跟后蹬,右腿向右后侧迈出时,右脚尖先着地,移重心的同时,要以脚掌着力,向右后侧磨转。使左脚尖与右脚尖仍保持在45°。转腰迈步,还要掌握速度缓转和虚领顶劲,方可避免上体前俯,动作才会轻灵自如。

左臂在两掌合抱时须含有拥意;右掌向右后上方捌出时,劲要起于脚跟,发于腿,主宰于腰,通过脊背,由肩到肘,由肘到手,节节贯串地捌出,身、手、步协调,说到一齐俱到,不先不后,不要单以手捌出,丢开其他部分不管,就达不到“上下相随”和劲路上的要求。捌出时右臂要微屈。

第三十一式提手上势“提手上势”是由“右手挥琵琶”和“提手”两势组成。

(一)右手挥琵琶

动作: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同时腰微右转;左脚随移重心随提起向前跟半步,先以脚尖着地,随着重心全部移于左腿使全脚踏实,坐实左腿,右脚提起向前迈半步,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成右虚步;左手随转腰臂微外旋随弧形向前抄起,掌心向右,指尖朝前上方,高与胸齐;同时右掌也随转腰随臂内旋随向中线合,掌心向左,指尖朝前上方,高与眉齐;眼神顾及右掌向前平视。

(二)提手

动作一:重心全部移于左腿;腰微左转,右脚提起稍向回收随即脚尖内扣45°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成坐虚步;左掌随转腰臂内旋随向左后侧撤,掌心向下,指尖朝右,高与胸平;同时右掌也随转腰臂外旋随收于胸前,掌心向里,指尖朝左,高与胸平;眼神顾及两掌向前平视。

动作二:重心移于右腿,使全脚踏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侧弓步;同时腰微左转;右臂随弓腿随向前挤,挤的同时带有上提之意,肩也同时随挤随靠;左掌按住右小臂内侧随右臂前挤;眼顾及右掌上提向前平视。

要领:

“右手挥琵琶”与第六式“手挥琵琶”一式的要领相同,唯左右相反。

“提手势”要求左掌向下按,右小臂向上提形成一个合劲,一按一提要做到协调一致。

由“右手挥琵琶”向“提手势”过渡时,由于重心左右移动,要注意保持周身一家,做到一动无有不动,立身中正,身体保持稳、平,不可出现忽高忽低。在右手上提的同时须有靠的意思,但不可耸肩,身体不可前俯。第三十二式白鹤亮翅

动作: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同时腰左转;左脚随转腰提起向前迈半步,以脚尖点地,膝微弓;右掌随转腰内旋随向上掤,掌心向前,指尖朝左,高过于额;同时左掌也随转腰随弧形向左下侧采,掌心向下,指尖朝前,高与胯齐;眼神顾及两掌上下分开,随即向前平视。

要领:

由“提手上势”过渡到“白鹤亮翅”时,要气势向上,但右腿仍要下坐,要拔腰,这样就有上下对拉、身体拔长的感觉。但要注意不可形成挺腹。顶劲上领,就提得起精神;沉气落胯,下肢就稳重。左脚尖要虚点地面,不可用来支撑身体。

“白鹤亮翅”定势时,左小臂微抬,手臂微屈呈弧形,肘尖既不要外翻,也不要夹肋,要自然松沉。

第三十三式左搂膝拗步

动作一:重心不变,右胯根微收坐;腰右转30°;右掌随转腰臂外旋,随肩而肘自然松沉,自上而下弧形落于右胯旁,掌心向上,指尖朝左,高与右胯齐;同时左掌也随转腰臂外旋弧形向上抄,掌心朝内,指尖向右,高与胸平;眼神顾及两掌向前平视。

动作二: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坐实;腰微右转;左脚随转腰随向上提起;右掌随转腰臂内旋随由右侧向上抄,掌心向前,指尖朝上,高与耳齐;同时左掌也随转腰臂内旋随弧形向下搂,掌心向下,指尖朝右,高与腹齐;眼神顾及右掌向前平视。

动作三:重心不变;腰向左转;左脚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左掌随转腰臂内旋由左膝前弧形向左下侧搂,掌心向下,指尖朝前,高与左胯齐;同时右掌也随转腰臂内旋随弧形经右耳旁向前按出,掌心向前,指尖朝上,高与肩平;眼神顾及左掌搂过左膝,随即顾及右掌向前按出平视。

要领:

右掌从右耳旁按出时,不是掌心朝下、五指朝前戳出,而是掌心微朝下,沉腕松肘,随按随坐腕。左手搂膝时,也不要五指朝下,掌心朝里向外划出,而是掌心朝下,松肩屈肘向外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