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长拳(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7871500000014

第14章 太极长拳分解与演练(3)

在一趟拳里,倒撵猴一般做3个或5个,为了加大运动量也可以做7个,但都要做成单数。本书采用的是3个“倒撵猴”。

(二)左倒撵猴

动作一:与(一)“右倒撵猴”动作二相同,唯左右相反。

动作二:与(一)“右倒撵猴”动作三相同,唯左右相反。

要领:

与(一)“右倒撵猴”要领相同,唯左右相反。

(三)右倒撵猴

动作一:与(一)“右倒撵猴”动作二相同。

动作二:与(一)“右倒撵猴”动作三相同。

要领:

与(一)“右倒撵猴”要领相同。

第十六式搂膝打捶(平心捶)

动作一: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坐实;右腿提起,脚尖自然下垂:同时腰右转;右掌随转腰随由掌变拳弧形向右侧摆,拳心向下,拳眼朝内,高与腹齐;同时左掌也随转腰臂内旋随弧形向右抹,掌心向右,指尖朝前,高与腹平;眼神顾及两手向前平视。

动作二:右腿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腰右转;右拳随转腰随弧形向右后侧摆,拳心向后,拳眼朝内,高与胯齐;同时左掌也随转腰随弧形向右抹,掌心向右,指尖朝前,高与腹平;眼神顾及左掌向前平视。

动作三: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坐实;同时腰微右转;左脚随转腰随提于右踝内侧;右拳随转腰随向右后侧摆,拳心向后,拳眼朝内,高与胯齐;同时左掌也随转腰随弧形向右抹,掌心向右,指尖朝前,高与腹齐;眼神顾及左掌向前平视。

动作四:重心不变;腰左转;左脚随转腰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左掌随转腰臂内旋由左膝前弧形向左下侧搂,掌心向下,指尖朝前,高与胯齐;同时右拳也随转腰臂外旋随弧形经右腰际向前击出,拳心向左,拳眼朝上,高与胸平;眼神顾及左掌搂过左膝随即顾及右拳往前平击向前平视。

要领:

重心在左右腿相互转换时,既要体现出“荡劲”,又要保持“固劲”。荡与固是一对矛盾,必须真正的理解后,才能使之做得游刃有余,初学者尤为注意。

当左脚向前迈步脚跟尚未着地时,上体应注意保持正直。

重心全部移于右腿时,劲点在右掌小指、尺骨一侧;上步搂膝时,劲点在左掌小指、尺骨一侧;弓步时劲点在右拳拳面或拳背。注意“虚领顶劲”,沉腰落胯,脚跟之劲“节节贯穿”于右拳,向前平击时两臂仍微屈,劲发而有余。

第十七式转身蹬脚

动作一:重心不变;腰右转90°;左脚随转腰随以脚跟为轴内扣90°;左掌随转腰随由左侧向上平举,掌心朝下,指尖向左,高与肩平;同时右拳也随转腰随弧形由上向右劈,拳心朝前,拳眼向上,高与肩平;眼神顾及右拳向前平视。

动作二: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坐实;右腿提起,脚尖自然下垂;腰微右转;两手随移重心臂外旋分别自左右两侧由下而上经腹前弧形交叉合抱于胸前,左掌心向下,指尖朝右,右拳心向下,拳眼朝内,两手高与肩平,左掌在上,右拳在下;眼神顾及两手向前平视。

动作三:右脚向右前方蹬出,脚心向前,脚尖朝上,高与胯齐;同时腰微右转;两手随转腰臂内旋随由面前弧形向左右两侧弧形分开,左掌心向前,指尖各朝左右,高与肩平;右拳心向前,拳眼朝上,高与肩平;眼神顾及右拳右脚向前平视。

要领:

两手合抱交叉后仍须随左腿立起而柔和地向上、向外微移,这样才显得轻灵、沉着。如果左腿立起时两手交叉着不动,就会产生呆滞现象。合抱时两手腕部不可松懈地弯曲。

两手分开要和右脚一致。同时两臂不可伸直,要微屈肘使前臂稍向体前方弯曲,肘部略沉,低于腕部,并要坐腕。切不要出现先将两手分开后再分脚,也不能先将脚分出去后再分手,这样就违背了“上下相随,手到脚到”的要领。

蹬脚时身体要稳定,不可俯、仰、倾、侧;两肩不可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而紧张,要松肩。只有“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才会使身体易于保持平衡。

第十八式进步栽捶

动作一:左腿微下蹲;右脚下落,脚尖自然下垂;同时腰右转;右拳随转腰臂内旋随屈臂弧形经面前下落于腹前,拳心向下,拳眼朝内,高与腹齐;同时左掌也随转腰臂内旋随屈臂弧形收于胸前,掌心向下,指尖朝右,高与胸齐;眼神顾及右拳向前平视。

动作二:右腿使右脚尖外撇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腰右转;右拳随转腰臂外旋随弧形向右后侧抽,拳心向上,拳眼朝外,高与腰齐:同时左掌也随转腰随向前拦,掌心向右,指尖朝上,高与肩平;眼神顾及左掌向前平视。

动作三: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坐实;腰左转;左脚提起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左掌随转腰臂内旋由左膝前弧形向左下侧搂,掌心向下,指尖朝前,高与胯齐;同时右拳也随转腰臂外旋随弧形经右腰际向前击出,拳心向左,拳眼朝上,高与腹平;眼神顾及左掌搂过左膝随即顾及右拳往前向下击出向前平视。

要领:

由“转身蹬脚”向“进步栽捶”过渡,右脚下落时,左腿须微微下蹲,手脚同收,做到协调、均匀、柔和。当右脚迈出弓步时,左腿随即领起,不可做成右弓步定势后,再移动左腿,应使动作连续而圆活。

其他要领与第十六式“搂膝打捶”相同。

第十九式左右野马分鬃“左右野马分鬃”是由“右野马分鬃”、“左野马分鬃”、“右野马分鬃”三势组成。

(一)右野马分鬃

动作一:重心不变;左脚尖外撇45°,踏实;右脚提于左踝内侧;腰左转;左掌随转腰随向上抬起,掌心向下,指尖朝右前方,高与胸齐;同时右拳也随转腰臂外旋由拳变掌随向上抄,掌心向上,指尖朝左,高与腹齐;两掌如抱球状。眼神顾及两掌向前平视。

动作二:右脚向右前方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腰右转;左掌随转腰臂内旋随弧形向左下侧采,掌心向下,指尖朝左,高与胯齐;同时右掌也随转腰臂内旋随弧形向上棚,掌心向内,指尖朝左,高与肩平;眼神顾及右掌向前平视。

要领:

动作中要注意开合有序,上下相随,平稳连贯,意气顺达。比如:两手抱球时为开为蓄。右腿的提起和迈步,全凭左腿胯根处微外旋内收下沉坐实,做到身正、肩平、肘不夹肋,气落腰围,小腹和后腿放松,起步就会自如,迈步就会轻灵。弓步分手时,为合、为发。劲起于脚跟,贯穿于背,并由肩到肘,由肘到手左右分开。左手采、按下落,不要离胯旁太远;右手由肘臂处棚起不可太高太直,身体不可前扑或外偏,使势开而不散,劲促而不扑,左右势变换之间意气顺达,动作圆活顺遂。

(二)左野马分鬃

动作一:重心不变,以右脚跟为轴脚尖外撇45°;同时腰右转;左手随转腰随向左后侧采,掌心向下,指尖朝左,高与胯齐;同时右掌也随转腰臂外旋随向右上侧捌,掌心向上,指尖朝右上侧,高与耳齐;眼神顾及右掌向前平视。

动作二: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坐实;左脚提于右踝内侧;腰右转;右掌随转腰臂内旋随屈臂收于胸前,掌心向下,指尖朝左,高与胸平;同时左掌也随转腰臂外旋随弧形抄于胸前,掌心向上,指尖朝右,高与腹齐;两掌如抱球状。眼神顾及两掌向前平视。

动作三: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腰左转;右手随转腰臂内旋随弧形向右下侧采,掌心向下,指尖朝右,高与胯齐;同时左掌也随转腰臂内旋随弧形向上棚,掌心向内,指尖朝右,高与肩平;眼神顾及左掌向前平视。

要领:

与(一)“右野马分鬃”要领相同。

(三)右野马分鬃

动作一:与(二)“左野马分鬃”动作一相同,唯左右相反。

动作二:与(二)“左野马分鬃”动作二相同,唯左右相反。

动作三:与(二)“左野马分鬃”动作三相同,唯左右相反。

要领:

与(一)“右野马分鬃”要领相同。

第二十式揽雀尾“揽雀尾”是由“左棚”、“右拥”、“撮”、“挤”、“按”五势组成。

(一)左棚

动作一: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坐实,左脚提于右踝内侧,成右独立步;同时,腰右转45°;右手随转腰随弧形收于胸前,掌心向下,指尖朝左,高与胸平;同时左掌也随转腰臂外旋随弧形向上抄,掌心向上,指尖朝右,高与腹齐;眼神顾及两掌向前平视。

动作二:与第三式“揽雀尾”(一)“左棚”动作二相同。

要领:

与第三式“揽雀尾”(一)“左掤”要领相同。

(二)右棚

动作一:与第三式“揽雀尾”(二)“右掤”动作一相同。

动作二:与第三式“揽雀尾”(二)“右掤”动作二相同。

要领:

与第三式“揽雀尾”(二)“右掤”要领相同。

(三)势

动作一:与第三式“揽雀尾”(三)“势”动作一相同。

动作二:与第三式“揽雀尾”(三)“势”动作二相同。

要领:

与第三式“揽雀尾”(三)“势”要领相同。

(四)挤势

动作:与第三式“揽雀尾”(四)“挤势”动作相同。

要领:

与第三式“揽雀尾”(四)“挤势”要领相同。

(五)按势

动作一:与第三式“揽雀尾”(五)“按势”动作一相同。

动作二:与第三式“揽雀尾”(五)“按势”动作二相同。

要领:

与第三式“揽雀尾”(五)“按势”要领相同。

第二十一式单鞭(推掌势)

动作一:重心移于左腿;同时腰左转;右脚尖随转腰随内扣135°;左掌随转腰松腕屈臂随弧形收于胸前,掌心向下,指尖朝右,高与胸平;同时右掌也随转腰松腕随向左平抹,掌心向下,指尖朝左前方,高与肩平;眼神顾及两掌向前平视。

动作二:重心移于右腿;同时腰右转;右掌随转腰屈臂随弧形收于胸前,掌心向下,指尖朝左,高与胸平;同时左掌也随转腰随向右平抹,掌心向下,指尖朝右前方,高与肩平;眼神顾及两掌向前平视。

动作三: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坐实;同时腰左转;左腿提起,脚尖自然下垂;右掌随转腰坐腕随向右前方按出,掌心向右后侧,指尖朝上,高与肩平;左掌随转腰随臂外旋,掌心向里,指尖朝右,高与肩平;眼神顾及右掌向前平视。

动作四:腰继续左转;同时左脚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右掌随转腰随向右后侧伸,指尖朝上,高与肩平;同时左掌也随转腰随臂外旋随向前劈按,掌心向前,指尖朝上,高与肩平;眼神顾及左掌向前平视。

要领:

与第十二式“斜单鞭”要领相同。第二十二式翻身撇身捶

动作一:重心不变;以左脚尖为轴内扣90°;同时腰右转90°;右掌随转腰臂外旋由掌变拳随弧形由上向下压,拳心向下,拳眼朝内,高与腹齐;同时左掌也随转腰随弧形向上抄,掌心向前,指尖朝右,高略过于额;眼神顾及两手向前平视。

动作二: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坐实;右腿提起,脚尖自然下垂;同时腰右转90°;右拳随转腰臂微外旋随弧形向上抬,拳心向内,拳眼向上,高与胸平;同时左掌也随转腰臂外旋弧形向下按,掌心向下,指尖朝右,高与胸平;眼神顾及两手向前平视。

动作三:重心不变;腰微右转;右脚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脚尖微翘,成右虚步;右拳随转腰臂外旋随向前撇出,拳心向上,拳眼朝右,高与胸平;同时左掌也随转腰随向下按,掌心向下,指尖朝前,高与腹齐;眼神顾及右拳向前平视。

动作四:重心移于右腿,随着重心前移使右脚踏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腰右转;右拳随转腰随弧形向回抽,拳心向上,拳眼朝右,高与腰齐;同时左掌也随转腰臂内旋向前按出,掌心向前,指尖朝上,高与肩平。眼神顾及左掌向前平视。

要领:

由“单鞭”向“翻身撇身捶”过渡时,在意识上动作要贯通相连,双臂翻转要随腰连动,有如抛物之感。同时注意,右臂随转体应“横肘竖落”,而不是像抡一圆圈地划过去。

“翻身撇身捶”整个动作的手、眼、身、步要处处协调,顺遂、环环相扣,不可有停顿断劲之处。

左脚尖内扣时,要随转腰随扣脚尖,不能先扣脚尖再转腰,也不能先转腰再扣脚尖。按要求左脚尖要内扣135°,但初学者一般不宜做到,可先内扣90°,当右腿弓步时,左脚跟可向后蹬出来调整左脚尖内扣的不足。拳论日:“有不得机得势处,必于腰腿求之”。第二十三式玉女穿梭“玉女穿梭”是由“低身下势”、“左穿梭”、“右穿梭”、“左穿梭”、“右穿梭”五势组成。

(一)低身下势

动作:重心不变;腰右转;左掌随转腰臂内旋随弧形向下插,掌心向左,指尖朝下,高低于膝;右拳不变;眼神顾及左掌向前平视。

要领:

折腰时,自颈脊至腰脊要保持成一直线,不可低头、弓背。眼视左掌前方,但不能将头抬起。要注意顶劲和沉气,上下一气贯通。

左掌向下插时要随右腿下蹲和折腰而动作,并要以肩催肘,以肘催手,节节贯穿地往下插。

(二)左穿梭

动作一: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坐实;左脚提于右踝内侧,脚尖自然下垂;同时腰右转;右手随转腰臂外旋随由拳变掌,掌心向上,指尖朝前,高与腰齐;同时左掌也随转腰臂内旋随弧形向上掤,掌心向下,指尖朝右,高与胸平;眼神顾及左掌向前平视。

动作二:左脚向左前方(西南方)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腰左转;左手随转腰臂内旋随向左上侧拥,掌心向前,指尖朝右,高略过于头;右掌随左腿向前迈步臂内旋随由掌变拳弧形向前击出,拳心向左,拳眼朝上,高与胸平;眼神顾及右拳向前平视。

要领:

“玉女穿梭”打的是四个方向,故称“打四角”,也谓“斜四角”。其有三种练法:一种是拳架中的练法,顺序为西南方、东南方、东北方、西北方逆时针打法;还有一种练法也是在拳架中练,顺序为西南方、东北方、东南方、西北方对角打法;另一种是在三十七势太极拳拳架中的左右调角练法。这三种练法即可以在拳架中练习,也可以单独练习。

“玉女穿梭”的内涵有掌、拳、指、肘、靠等技法。“穿梭”指的是肘,而不是指掌而言。以“左穿梭”为例:左掌为扑面掌,右拳为对心拳,这个姿势不是“穿梭”,在太极拳的“一时短打”中称为“叫手”。“穿梭”是在做完这一掌一捶后,以右手护左肘,左肘向外穿时的姿势为“穿梭”,单势称“穿心肘”。“玉女穿梭”是“一时短打”中的一势。“一时短打”的主要特点是“一手出三手,手手带暗藏”。不能将某一势打法就可称为“一时短打”。太极拳的“一时短打”的每一个打法最少是“一手变三手,手手带暗藏”,所谓“暗藏手”,就是手手带变,一变为三,其为“一时短打”。

“玉女穿梭”在打四个方向时身体旋转的角度大,要注意身体不可出现忽高忽低,或俯或仰,或断或停,以及自缚其身的现象。在每个开与合、虚与实的转身或上步动作中,时刻留意于腰隙间的“内气潜转”,即腰部的“虚实变换”,才能使身体正直,姿势平稳,动作沉稳松活,连贯相随。

当左掌向前上翻时要防止肩上引肘上抬,右手向前击出时的手臂要直中求曲,同时注意与弓步的方向一致,做到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肩坠肘,气沉丹田,劲贯足跟和发劲沉着,心注一方。

(三)右穿梭

动作一:重心不变,以左脚跟为轴使脚尖尽可能地内扣;同时腰右转;左掌随转腰随下落,掌心向下,指尖朝右,高与腹齐;同时右拳也随转腰随由拳变掌屈臂弧形向回抽,掌心向上贴于左肘,指尖朝左,高与腹齐;眼神顾及两掌向前平视。

动作二: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坐实;右腿提起,脚尖自然下垂;同时腰右转;左手随转腰臂外旋随弧形向回抽,掌心向上,指尖朝前,高与腰齐;右手同时也随转腰臂内旋随向上掤,掌心向内,指尖朝左,高与胸平;眼神顾及两掌向前平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