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热爱的一切
7845800000019

第19章 坚硬的真实(3)

当然,我跟他最亲密的联系还在于,我是他入党申请书的创作人。事情是这样的:那时候,我父亲常给人写诉状、写入党申请书什么的,写过后都要由我誊清,在此过程中,我掌握了多种文字的写法。显然,他的入党申请书也是我父亲原创的,但无非就是志愿入党、抄一段党章表明态度表明认识,最后写如果党组织批准了,我会更加努力,如何如何,如果不批准,则表明我还不符合条件,我将如何如何继续奋斗……如是而已。但我联系到我们平常写作文时,红小兵在战天斗地学大寨过程中的成长,给他的人党申请书加了一些话,表明他在战天斗地学大寨扎根农村干革命的过程中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提高了对入党的认识等……得到我父亲和他本人的高度评价与赞赏,后来据他说他还把我的创作水平告诉了他家人,得到他家人的高度评价。历史证明,我是个具备了写作潜质的人。我在14岁以前,就能创作全新形式的入党申请书。当然,从本质上说,他入党不是因为我的申请书创作得好,那是支部培养教育的结果,也是他家庭精心安排、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的结果。但我那时候有点贪天之功为己有的意思了。

我记得他父亲似乎到我们村里来过一次,请相信他父亲这次来对他的成长对他的入党,对他将来被推荐上大学的方方面面都做了一定的安排,至少是做了一定的铺垫。当然,这是我若干年后回想这件事时所做的判断。他弟弟到我们村里来过,这一点我确定记得清楚。那时候,我父亲似乎把他们家当成了我们家的亲戚,如果不是这样,肯定没有我精心创作入党中请书这样的事情。

当然,那天在学校的告别宴会我没有参加,因为仅凭那份其实无关紧要的入党申请书创作,我是没有资格出席那场告别宴会的。不是我不想参加,是没有资格参加。

他上大学之前到过我家里告别,表达了感激之情,表达对了一个贫下中农多年来的关心培养的感激,表达了永远不相忘的深厚感情。当然,我记不清楚他是否再次提到了那份创作得非常出色的入党申请书。但可以确定他对我笑了,就是那时候,笑得非常生动、自然、诚恳、激动。他说他以后会常来这个地方看我们,就像看望自己的父母一样。若干年后,我遇到过一个人,也是曾经的下放学生,并且知道这个人也对他所在的生产队长说过“重生父母再造爹娘”一类的话,才知道这句话,其实不是他一个人说过的,也不是他的独创或者叫“独门暗器”。

就在他上学后不久,我父亲突发奇想,到他家里找过他当局长的父亲,希望他能给我安排一个远大前程,将来设法给我弄个推荐上大学的名额。我父亲回到家后又有了一次“眉飞色舞”,因为局长答应了这件事情。嗨,那时候,我也为将来浮想联翩啦。

1980年,我通过高考上了大学,推荐也就没有成为现实。

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后来他一次都没来过我家,也没来过我们村子。有一次我遇见他弟弟,并且一起吃饭,他认不出我,当然,这应该很正常,可是,我认出了他,我觉得这真有点不公平。

2.皮蛋、香肠、“达乌子”

1974年夏天,我们生产队来了两个安庆的下放知青,一个痩的一个胖的。胖的那个据说家里有关系,没在生产队干活,而痩的那个一报到就留了下来。那个闷热的夏天傍晚时分,他坐在我们家土屋里,土屋散发着潮湿的气息,他和我们一样用手在脚上“啪啪”地打着蚊子。现在,写着文字的时候,我想到他在黑漆漆的乡村的屋里,在异乡,在一个并不是特别熟悉的人家,闪电之中,雷阵雨之中,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孤独,又是怎样地思念着家。

后来,他住到了大队部的房子里,那是一所废弃的中学改成的大队部,起先这是大队办的中学,师资不够,生源不够,就废弃做了大队部,大队干部那时也不是天天来办公,只是开会的时候用一用,平时就给知青做了住处。我那时天天来找他,晚上陪他在大队部睡觉,主要的原因是,大队有一辆供他们知青使用的自行车,他教会了我骑自行车。刚刚学会的时候非常想骑,连做梦都是。所以,那时除了上学时间,几乎就“泡”在了这里,这样,我跟他就一天一天地成了最熟悉的人。没多久,我就会骑车了,为了检验我骑车的实力,他带我到邻县一个叫做舒茶的小镇上去,别看这是个小镇,却是什么东西都有的,它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毛主席当年路过这里停留了一会,站在这里说了句话:“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这个镇因此建了纪念馆,几乎所有的山坡都成了茶园,集镇也做得好,可以供应的物品多过别处。那天我特别兴奋,第一次真正骑自行车外出。在快到舒茶时有一个很大的陡坡,我毕竟缺乏经验,车子快了,把正在路上经过的一只鸡轧死了。等到我们回来的时候,有些人就守在这里,陡坡又飞不上去,只好跟鸡主人谈判最终达成协议,赔偿4角钱。他就拿出3角,那些人不行,他让我掏一角岀来,我没有,他只好又掏出2角,那一角对方不找回来,他亏了一角钱,很不快活,回来路上一直说我笨蛋,小气。我说我真的没钱,一分钱都没有。他不信,我停下来让他搜。他不搜,我就把自己身上所有的口袋都翻了一遍,他这才相信了。之后问我,你们一直这样吗?我说,从来都是这样的。从这以后,他常常给我一点钱,1角,2角的,说下次骑车再轧了小鸡也有得赔的。过一段时间,他从家里回来,带来了皮蛋和香肠。说实话,那些东西,我们从来没见过,皮蛋还煮着吃,闹了笑话。后来在他的指导下,吃到了这么爽滑的东西,觉得真是人间美味。那么一段香肠,总也舍不得吃掉,只到有一次我们的班主任来家访,我妈妈才把香肠给蒸了。才刚揭开锅,那个香啊,才让我知逍,原来它为什么叫“香”肠了。

他还曾经说有一种东西叫“达乌子”,一听这名字就好,他说要给我买一个,可是一次又一次回家,他都给忘记了。我一直在想着城里这个“达乌子”,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会不会又像皮蛋香肠一样神奇。

他还经常给我说,他谈了一个女朋友,非常漂亮,姓王,个子高,皮肤好,唱歌好听。我爸妈多次让他带来给我们看看,可一次也没带来过。到后来,他说是“吹掉了”。又过了些日子,他说又“谈了一个”,还是姓王,继续漂亮,继续带不到农村来。有一回我妈到景德镇去,路经安庆,他留我妈吃饭,还在他家住了一夜。我妈回来说,他父母都在肉联厂,家里也不富裕,他妈说是谈个恋爱都难,没人要。就像我们农村说的“娶不到老婆”一样。看来,他那时说是谈着恋爱,也只是过过嘴瘾,或者说是自己哄自己的。

1979年,他回城了,当了工人。1997年,他下岗了。而在他当工人和下岗期间,常到村里来看望我们,就像亲戚朋友那样。有一回春节期间,他来我们这里,我跟他都喝出了几分醉意的时候,我问到“达乌子”是什么东西,他笑了,问我当年是不是没听懂,我说是的,他就在纸上写了几个字——“搭屋子,即积木”。

走进圆明园

坐上出租车,司机问:“去哪儿?”“看风景名胜。”那爽快热情的司机就笑了:“前面不远就是圆明园和颐和园,隔得也近。不过,现在都4点钟了,只够看一处,去颐和园吧,那是一座完整的园子,确实有看头^圆明园呢,尽是遗址,尽是石头。”

到岔路口,是两个相反的路标。我说:“去圆明园。”司机减了速,颇有些遗憾地问:“不去颐和园?”语气中还透着委婉的商量和推荐。我说:“不我没有去看那“简介”和一张俯瞰的“平面图”,只远远地拿眼睛瞄了一瞄。我不能去看它们。圆明园的出身和归宿,我从历史教科书上约略知道一些,但现在这座圆明园是绝对从“简介”和“平面图”上看不到的。

走在我后面的是一个50多岁的妇人,保养得很好,微胖,红光满面,穿戴打扮看上去,是个知识女性,挽着她手叫“妈妈”的那姑娘戴一所大学校徽。前面三个穿牛仔服的小伙子,一路说着笑着,在姑娘面前才有的机智,让他们不时冒出些水平上佳的俏皮话,逗得那母女俩不时会心地相视微笑。我也忍不住偶尔笑出声来。

湖,湖边的垂柳,山,道路,都袒露皇家园林的潇洒和大气。那长长的石桥,光滑细腻的石质,让人不由得驻足细看。湖边,钓鱼的白发老头说:“这桥可不是后建的,这桥当时就有的。”“明朝吗?”女大学生很谦虚地问。老头略顿一顿,却道:“那当然,肯定是明朝的了。”我没有说什么。只是想:山水构造,无论如何巧妙,就算真是巧夺天工,总有人工的斧痕,倒不如旧烂板搭成的乡间小桥来得真实自然。

那妇人说:“这一下午走得我这脚真适吃不消了。”女儿说:“坐着歇歇吧。”“不,我想快一点看到那些石头。”正说着,我也抬起头“当”的一声,我们的目光被撞得生痛。

石头,白色的石头,那是悲壮的白色。石头,残断的石头,是那种痛苦的残断。这情景仿佛是见过的,那粗大的石柱,仿佛是倒塌了一半的门庭。这情景就是圆明园的图片、摄影给予我们头脑的情景,熟悉得叫人痛心的情景。

我们全都站在那里,呆呆地站在那里,谁都没说一句话。当目光相遇的时候,我们仿佛都在瞬间成了故交和至亲,目光竟是相同的凄然和庄重。中国有句俗话叫挖了祖坟一样。挖祖坟,对于中国人,在被挖和挖的人心中种下仇恨,是永远难以冰释的。现在,你就有了这种感觉,在被狼藉挖开的祖坟前,我们的先人遗骸横陈。

残断的巨石倒在地面上,但那沉重更像是压在你的心头,你能够感觉得到地球所承受的巨大疼痛。

我们没有说话。但有一男一女两个黄头发蓝眼睛的中年人在用他们自已的语言说话。那男的正给那女的照相,简短的叫她“左一点”或“右一点”。我真想冲上去,告诉他们:“这里不能说话!这更不容许你们这些人说话!那个漆黑的雨夜,就是操着你们一般语音的人们,洗劫了财物,然后点燃一把大火,还用异国的腔调哈哈大笑着看大火越烧越旺!”我知道我说完这话里一定会眼含泪水,但我还是克制住了自己。我不明白,这样一幅照片,在鲜红如血的巨大的夕阳下,一个异国妇人,身旁有几个低头皱眉的中国人,我不明白,这样一幅照片到底意味着什么。

那女大学生正低着头,用手轻轻抚摸着白色的断石。当她抬起头时,我看到她眼里闪烁的泪光。你的眼泪为石头而流吗?

那俩外国人抬头看看我们几个沉默的人,匆匆地、悄悄地收拾好三脚架,离开了。那三个站在石狮前的小伙子说:“外国佬!”“太残忍了,看这狮子都断了。”

那女儿说:“妈,给我照张相吧。”妈妈摇了摇头,“不,不能照,不能照,不能在这里照。”

我低头看那些石头,那上面竟有“毋忘国耻”这类的许多书写和刻画。说真的,在这些断石上,再激昂的词句都显得肤浅,再美妙的书写和刻画,也都只能视作玷污。你只能站在这里,看看他们,摸摸他们,用心灵去感应他们。

继续走下去,继续看下去,还是石头,还是石头。每一处情景都是那么熟识,每一种熟悉都是那么震撼心灵。我想不必再去看了。往回的路上我想起了长城和构筑长城的那些石头。

长城该算得上人文与大自然最和谐的结合了,但长城修筑的初始动机,不是为了如今这纷至沓来的陌生足音的好奇叩询,也不是为了向某一空中探测器展示地球上的一大奇迹。长城是为塞外蜂起的狼烟而筑,长城是为了将纷乱的马蹄尘灰与铮铮作响的刀枪箭鸣挡在关内孩子们香甜的美梦之外,是为耕织的男女不必惊慌地奔逃他乡,为让田地有苗禾,屋上有炊烟啊。正是为了这一切,无数的人倒下去与砖石一起,化作长城的精魂。但是,这世界还从来没有不用代价便可换取的和平与宁静。所以,人们更该相信,孟姜女的哭声绝不该让长城倒塌掉800里,就算再惊天动地的哭声,也不该让长城倒掉。倒掉的该是阿房宫。即使用再细弱的哭声,也该让阿房宫倒掉。长城的砖石,每一块都闪耀着生命与鲜血的辉煌。

我想说,假如圆明园的那些石头,是断裂在轰击长城的炮下,才会真正惨烈和悲壮。死在疆场上的烈士和做强盗刀下鬼是不一样的。

远远又见到那尊石狮,那断裂的石狮。

突然听到石狮的吼声,不是虚幻浪漫的想象,而是真切现实的听觉。难道这石獅真有精魂?又叫几声。忍不住四下搜寻,却见在废墟的西边有一座“动物展厅”,门口有一巨大电动“恐龙”,正伸长脖子低低的吼着。

依稀记起有人提出重建圆明园,恢复其旧日的恢弘。我想,假如长城坏了,那一定得修啊。圆明园吗,就不必了。一座完整的圆明园,恰如好看的颐和园,确实是一道了不起的风景。但是,这座破的故园,这些残断的石头,在我们心灵中建构起来的东西,远远超过了一座了不起的皇家园林的意义。而这种建构,却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绝不可少的。

我对未来一无所知

1980年7月底那个暗夜的闪电划破了记忆,一直抵达现在,抵达28年后的今天。

当然我得先说说2003年春天里的一件事情,那天晚上11点多钟的时候,一个顽强的电话打破了我的睡梦,其后是急速的声音,连续地叫了三遍我的名字,接着问一个在医大工作的高中同学的电话。我告诉了他。他慢慢地重复着说出那几个数字并且说正在记下它们,做完这些,他似乎松了一口气,说,他14岁的儿子,突然眼睛看不见任何东西了,这是件天大的事情,他怎么着也得明天带儿子上省城看病,并且要找那个医大的同学。这是一个略显沙哑的中年男人的声音。说实话,直到他说完这一切的时候,我还觉得这是个完全陌生的声音,但我相信这一定是某个高中同学,我是从他的口气听出来的。我终于忍不住问他:“你感冒了吗,你说话声音怎么变成这样了?”他似乎也意识到了,就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这令我想到了1980年7月底那个暗夜的闪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