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雨声不断
7845500000022

第22章 往事如烟(6)

我有种绝望,听见自己心脏在剧烈地跳动,眼前却是一片模糊,天空中有个声音在告诉我:你快要死了。虽然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死的确切意义,但死人的样子我还是见过的,那死的感觉让我害怕。我在挣扎中因害怕而哭泣着喊叫,可刚张开嘴,就有水灌进嘴里,让我发不出声音。我相信就是我喊出声音,也没人能听见喊声,因为现在是中午,田地里并没有人,我在一种绝望中放弃了挣扎。当我停止挣扎后,身体并没有快速的下沉,反倒是整个人在慢慢地浮出水面。我仰起头,整个人似乎漂浮在水面上,眼睛可以看见蓝蓝的天空,嘴浮出了水面,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在这过程中,我感觉水底有股力量,在支撑着我的身体,让我不至于下沉。这场景让我欣喜,我停顿了一会儿后,试探用腿在水里蹬了蹬,整个人似乎在水里动了动,但身体也往下沉了沉,当我停止运动的时候,身体恢复了原来的状态,浮在水面上。这使我相信水里有种力量在帮助我,让我有了一些胆量与希望。我就在水里蹬几下腿,然后再停顿一下,慢慢地往塘边靠拢。当我觉得离塘边很近的时候,我翻过身挣扎着划向塘边时,我的脚却接触到塘底的泥巴,我不敢相信这个事实,我真的回到了塘边,而不不是已经死去。

在后来的曰子里,我曾不止一次跟朋友们谈到这个事实,而朋友们也总是做出科学而合理的解释。可我还是固执地认为,那座池塘里有着神明,是那神性的力量在拯救我的生命与灵魂。其实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是知道这其中科学原理的,可我还固执地那么认为,只是想给自己一个怀念池塘的理由,因为那座池塘里有着我全部的童年,还有着我的乡愁。

遥远的电影院

对于电影,我现在还在看,可电影院却在离我远去。我记忆中的电影院,现在都在遥远的地方,我无法触及那一种真实。

在我曾经度过的生活中,电影院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少年时期,有三年的业余时光,是在电影院里面或者门前消磨掉的。

那时候住在一家电影院的旁边,每天做完作业后,便会在电影院门前的广场上玩耍,在人来人往的人群中玩官兵捉强盗的游戏,或者和一些半大的小子们一起,坐在电影院门前的台阶上看热闹,偶尔也会给路过的女孩们打打分什么的,要不就待在一起有事没事地抬杠。

在我的记忆中,那大概是中国电影院的鼎盛时期,老电影、新电影、国产电影、进口电影,在电影院里轮换着放。所有城市的电影院门前,都是城市最热闹与繁华的地方,特别是晚上,电影院前是人山人海。我们这些孩子在游戏中发出的喊叫声,给电影院增添了活力,虽然常常引来一些大人的责骂,但更多的是电影院门前,还有电影院里的电影,带给我们少年时代的快乐。

在电影院旁生活的那些日子里,我们这些孩子大概是当时最早的倒爷,我们每天都会指定一个孩子逃学购晚上的电影票,第一次上映的我们自己看,看过的电影票就全部倒出去。五分、一毛的票,我们一般涨到一毛、二毛。那多出来的钱,在夏天我们买了冰棒、冬天买了烘山芋吃到肚子里。但这些还不是我关于电影院的记忆,只能算是关于电影院记忆的副产品。

真正关于电影院的记忆,是电影院本身。记得我第一次走进电影院看电影时,我已经十二岁了。在一片温暧的黑暗中,身体因为兴奋而有些发抖。在这之前,我不是没有看过电影,从我记事起,我就热爱着电影,因为电影上的故事让我感到神奇,那是个我还无法认知的世界。那些飞机、大炮的轰鸣,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让我激动、兴奋、悲伤或者欢呼。

在这之如,我一直f寺在乡村,那片土地上没有电影院的概念。一^年之中难得的几次电影,都是在露天里放映。我们这些观众不是站在寒冷中,就是站在炎热中。而且在我当时的概念中,电影只能在夜晚才能放映,根本没想到电影可以在一间屋子里放,当然也可以在白天放。记得自己有一次因为听见露天电影的音乐已经响起,担心自己看不到片头,便一路狂奔,掉进一深坑里,爬起来后继续往前冲,直到看完电影,与伙伴们兴高采烈往回走时,才感觉到自己身上的疼痛,我想我刚才摔得不轻。而事实也是如此,因为膝盖的摔伤,使我无法行走,只能在家休息一周。由此可见我对电影的热爱。

所以,第一次走进电影院时,我觉得我是个幸福的人。在一个不通风的屋子里,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椅子上,看着自己喜欢的电影,那是种怎样的快乐,这也是我现在还记得电影院的理由。

现在想起关于电影院的一些词汇,顺序似乎是这样的。购票窗口排队的人、蓝色、黄色或者红色的票、门口严肃的检票人、黄色的木制椅子、温暧、铃声、黑暗、光芒、电影、手电筒光、嗑瓜子声、散场的人流。在这里还有一个词汇应该单独提出来,那就是逃票。这似乎是我们这些孩子的专利,一般查票的人对我们这些天天出入的孩子们,应该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逃票现在想来是一门学问,如何掌握时机,从大门边溜进去,或者用什么方法从旁门进去。我们常用的方法是七、八个人,只购一张然后我们翻墙进入电影院的院子,有票的人从里面打开旁门,将我们放进去。进去以后,一定要眼睛好使,你一直站着肯定会被发现的,所以要快速地发观有没有空位子,而且这位子不能太靠里,不然真正的持票人来了,你没有办法快速地离开,那还是会被发现的。这是我少年时期对电影院的感觉与知识。

当我成年以后,再走进电影院的时候,关于电影院的记忆发生了变化。那些词汇的顺序应该是这样的了。票价、沙发椅子、冷清、黑暗、光芒、电影、亲嘴声、混乱。在这里不变的只有黑暗、光芒与电影,如果连这个也没有了,似乎电影院应该改成别的名字了。在我记忆中,原来看电影时,虽然有人在吃东西,但每个人看的都很认真,绝没有人在随意地走动,更不会有人在大声地接听手机。所以,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很少走进电影院,自结婚后,就从来没有去过,票价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因为现在看一场电影要花掉我一个月工资的十分之一,有的可能还不止。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已经失去了对电影的敬重,也失去了对电影院的爱戴。

好在现在科技发达,虽然没有进人电影院,但我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电影。童年时期的爱好与乐趣,还在我的生活中延续着。只是电影院肯定已经在我现在的生活中消失了,只能成为一种遥远的回忆。但我一直相信,电影院还是会带给一些人美好的记忆。

射击

一个孩子趴在他母亲怀里,伸出右手,握紧拳头,竖起大拇指,再伸出一根食指,然后对着天空瞄准,嘴里很响亮地喊出一声:啪,啪啪。

他母亲看了他一眼,便顺着食指的方向,向天空望去。我也笑着向天空望去,可天空什么也没有,可笑还是挂在我的嘴边,我知道他在干什么,这使我想起了我的儿子,也想起我自己的童年。

应该说是每个男孩在童年都玩过射击游戏。一个孩子也许只是一场想象的猎杀,而一群孩子就是一场战场,那些稚嫩的嘴可以象征性地模仿出各种各样与枪炮有关的声音。啪啪、嗵嗵、嗒嗒、轰,在这种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其实惨烈的程度并不比真的战争更温柔些。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在村边以及小河边这类的战争,常常会升级到真正的战争中,只不过战争的武器在下降,由模仿枪炮的射击,演变成拳头与石头,回归到原始的时代。

这么些年过去了,我似乎已经忘记了射击这种游戏,这种不要成本,只要有手与嘴,就可以展幵无限想象的游戏。现在那个孩子唤醒我记忆的时候,我忽然觉得射击似乎是男人专属的游戏,这个动作以及这个行为都是符合男性特征的,或者说属于男人的本能,那就是攻击。只不过在岁月的演变中,男人的这种本能在退化,由一种实际的行动,退化到脑中的一种残留的记忆。现在社会上大多数的下流词汇,应该是这种记忆的体现。

在阳光下,我看着那孩子想起我曾经有过的射击游戏,再忆起我儿子的射击游戏,在一种对比之中,不觉有了几分悲哀的感觉。

几十年前,我在乡村的时候,射击游戏是我们的主要游戏,一群孩子在放学的路上,或者傍晚在村边的嬉戏,都会有人提出:打枪玩吧。然后自觉地分成二帮人马,互相对射,由最初的手枪,演变到冲锋枪、机关枪,最后升级到大炮,当然这其中也还有手榴弹什么的。其实比的也就是个谁的声音响亮。在那个时候,因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所以枪也是社会上常见的东西,开会时会有民兵背着一些老式步枪在会场边站岗放哨,而同时还有正规部队经常到乡村集训。记得我第一次摸枪进行正式射击时,只有八岁,那是一支部队在我们村里集训打靶时,我硬在旁边凑,管事的赶不走我,只能同意让我放一枪的条件,当然这一枪后来一直是我吹嘘的资本。虽然后来曾有过多次的实弹射击,可这第一次一直让我记住了,就跟记住了我自己的初恋一样,这也是我后来苦练射击的原因,所以,我的射击水平不差,很少有偏出八环以外的。

二十年前,我的儿子以手为枪的时候,已经没有成群的人跟他一起疯了,他只能爬在窗口或者阳台上,瞄着天空与树上的小鸟进行射击,最多也就是我跟他一起在床边进行互射,当然,更多的时候,他并不是以手为枪,而是拥有了很多玩具枪,至今家里还扔了好几把。现在看见这些玩具枪时,我会想起他童年时的神情。在我的记忆中,儿子只摸过一次真枪,那是上高中的军训时,虽然没有真的放枪,可他回来还是很激动,在我身边说了半天,虽然后来上大学也有军训,可惜只是走走正步,站站队列什么的,离射击这个行为有着距离。所以,儿子在岁月之中,已经跟我一样,忘记了射击这个动作,当然也忘了男人有的时候是需要射击的。因为射击本身是男性的一种体现。

现在的孩子缺少了射击,也就缺少了坚强与勇敢。我这样说的时候,很多人也许认为我是荒唐的,可我却看见一些男人的基本素质在消失。像那些男扮女装、同性恋这种极端的例子不说,就说现在的孩子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似乎是大众的共识,还有更多的孩子因为一件小事就会走上极端。其实就是忽略了射击这个行为带给人心灵的一种感受。

记得自己曾经有段时间很迷恋打猎,虽然不是打什么大动物,但树上的鸟儿与地上的小兔,包括水里的鱼儿都曾经是我射击的目标,似乎扣动的扳机不只是为了猎杀目标,而是为了扣动的瞬间那种快感。当然,我这说的只是一种表象,更深的似乎是男性需要射击来减轻压力。

那年我刚刚学会骑自行车,在道路上行进时,一辆自行车撞到了我的后轮,然后就是一个孩子的哭声。我只是回头看看,继续我的方向,可一只手抓住我自行车的后架,把我从车上摔了下来,一场争吵。对方要求我赔他孩子摔伤的药费,我当然没钱,要我家长来。所以我进了公安局,因为对方是局里的一个组长,在一间单独的房子里,我待了两个多小时,父亲出现了。可在这两个多小时中,我想得最多的是枪,有一支枪我想当时就会射击。他撞了我的车,而且将我摔伤了,我为什么还要给他赔钱。所以父亲来后,我的表现并不好,为此挨了父亲的一个耳光,可我并不恨父亲,我的仇恨在那人身上。在后来的一段日子里,我只要看见那个人,内心就会有一支枪在朝他瞄准,然后射击。只是后来,在时间的河流中,我慢慢地将这个人忘记了,因为生活中有很多的事在等待着我。我再次记起这个人,还是母亲在说我少年的趣事时提起的,可我一点也记不起这个人的样子。

天空是蓝蓝的,只有几片灰灰的云在漂着,那个孩子还在以手做枪,朝天空射击着,没有鸟儿的天空已经不像一个天空。我不知道这个孩子长大后,是否还记得住这孤独的游戏。我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跟我一样,心中已没有射击的欲望。

不过,我真的很怀念那个喜欢射击游戏的时代。

小巷

提起小巷,人们会想到窄窄的胡同,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两边是高大的、长满青苔的墙壁,还有皮鞋在青石板上发出的声响。而这种小巷似乎是中国古文化的一种象征。

可我要说的小巷不是这样的,它比真正的小巷要宽一些,能让一辆汽车通过,而且路面是用水泥铺就的。巷子里没有住家,只有一些店面在静静地等着客人上门。从规模上来看可以叫它小街。但我喜欢称它为小巷,因为这个称呼总给我一种诗意的感觉。

我说的这条小巷,是我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说不走不走,每天也要跑两趟,所以对这条小巷我是极熟的。它的一边是各种小小的店面,另一边却紧连着一座过街天桥,而天桥是现代城市建筑的代表。天桥下有一条长长的围墙,围墙的这边是小巷,另一边一个居民区。所以我常常又将这条小巷叫做半条巷,也许这样的巷子别的城市也有。

我写这条巷子,完全是因为巷子带给我的一种感觉。巷子好像是我们现实生活的缩写。我没有考证过这条巷子的历史,因为历史往往会带着前人的观点与思想,强加在你的认知里面,我只在意现在,只在意我现在所拥有的生活与感受到存在的部分。

其实我不是个善于观察的人,平时进出这条巷子时,从不在意什么。因为我已习以为常,每天在巷子里进进出出,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从容而自由,熟悉而随意,根本不关心巷子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那天,几个朋友请我在外吃饭,当我吃过饭后,打车回来时,发现车窗外的景象,竟有几分我不认识的陌生。也许是喝了酒的原因,我怀疑自己,也怀疑司机对这座城市的了解。我重申了一次自己要去的地方,司机却说没错,这就是我要去的地方。从车窗仔细地看出去,巷子的一些景象与我记忆中已无法吻合,原先的那些小店已换成了别的小店,只有那堵围墙还真实存在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我没有再跟司机说什么,因为我已到了我的家,对于家我是喝了再多的酒,也是认识的。

第二天上班的路上,我对每天走过的小巷,很留心地看了一遍,原来在我不经意间,天天走的巷子真的在悄悄发生变化。原先那些熟悉的店面,已悄悄消失,替代的是另外一些小店,当然做生意的老板也和以前不一样了。这使我有了一些感慨。

每次上下班路过巷子的时候,都会发现巷子的变化。它在三、四天内就有家店铺更换新的主人,当然也有些例外,有些店面从不更换新的主人,只是每天默默地开着门,做那可能盈利并不大的买卖,这一部分是这条街上的常青树,但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