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某著名电视机品牌在刚开始生产时,为了迅速扩大自己的品牌度,想尽一切办法。一天,某区域负责人R突然收到一家当地最大百货公司的重装开业的场地竞标邀请函,实际上就是采取竞标方式对场地进行拍卖,利用厂家互相抬价竞争以提高场地费,这在强势卖场开业时是很普遍的事,所有电视机厂家都将其视为一个为自己品牌宣传的大好机会,因此竞争十分激烈,甚至有些厂家会联合关系好的厂家作托故意抬价。
这次竞标中, 五号厅是块风水宝地,R志在必得,但前来竞标的除了国内几个小商家外,几个外资也对这块场地虎视眈眈。特别是L品牌,在争夺场地时一贯投入较大,业内皆知。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力挫强敌呢?R绞尽脑汁。
竞标当天,众厂家代表在百货公司会议室齐聚一堂。L果然也对这块地方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当众扬言要花10万场地费拿下,气焰极为嚣张。决定采取示敌以弱的办法,以巧取胜。为了转移视线,在其它场地竞标时,他也故意参与,但出价相当低, L知道R的公司资源有限,并故意在失败时感叹资源少竞争不过,使L品牌负责人放松警惕。同时在唱标间隙,又故意放出风声说,虽然五号厅位置不错,但根据百货公司的销量和产品的利润水平综合考虑,很可能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最多值3万。这样更进一步放松了L品牌的警惕。
在报价时,R根据前两轮的信息,判断其他厂商的投标应该在3—4万之间,那么L负责人应该会出5万拿下,于是果断的报价5.1万。结果开标时, L品牌5万元。R品牌以比对手高1000元的微弱优势获胜,在不浪费资源的情况下顺利拿下该场地。
这就是示敌以弱的智慧,欲扬先抑,实际上是为了迷惑对手,造成一种假象,从而从容取胜。
【管理王道】
“扮猪吃老虎”从字面上理解是说猎人要捉老虎,在无法力擒的时候,就装扮成猪,学猪叫,把老虎引出来,待它走近时,然后出其不意,向它袭击。袭击的结果,老虎即使不死也会带伤。其隐含的意思是说,在面对强大的敌手时,要善于隐藏实力,尽量把自己的锋芒敛蔽,表面上百依百顺,脸上展开微笑,装出一副为奴为婢的样子,使他对自己不起疑心;一旦到了时机成熟、有隙可乘之时,以闪电的速度将其擒拿,这就是“扮猪吃老虎”的妙用。企业领导者在市场竞争中,一旦意识到自己的实力不甚雄厚,敌不过对手时,可以灵活地将自己放在一个弱者的位置,向对手示以柔弱;在示弱的过程中积蓄实力,提高竞争力,然后趁对手不备之际,一举将其拿下。
金三角——“汉初三杰”背后的授权艺术
楚汉之争刘邦胜,却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而是通过授权,发挥集体领导的力量,使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实现完美的组合,达到了超越三个人本身能力的效能,终于打败项羽,一统天下。
仔细分析楚汉之争中有关刘邦的那一段作战史,我们不难看出仅凭刘邦一个人的力量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成功的。刘邦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而得天下,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清楚自己的不足,把各项工作都交由比自己更擅长的人去打理,从而形成一个集体领导层,他们各有所专,各司其职,发挥了巨大作用。
集体领导核心成员之一:谋士张良。张良是刘邦重要的谋臣,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奇世功勋。起义之初,刘邦虽有樊哙等武将,却缺乏一个谋士。义军之一的韩王谋臣张良,被刘邦看中,于是用借十万担粮食的借口借来张良。张良来到刘邦处一个月内就教会了刘邦三个道理。
其一:人心险诈,不可不防。刘邦交友广泛,但对他人缺乏提防心理。张良让刘邦拨3000兵并将沛县交由一个“朋友”雍齿管理,而雍齿却借机造反,挟持刘邦的亲眷。用张良的话就是刘邦应该意识到:冰霜薄,人情更薄;华山险,人心更险。
其二: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张良知道雍齿是个爱贪便宜的小人,猜测他必定会在晚上出城偷粮。张良让刘邦在劫粮必经之处等候雍齿,将其抓获,没有费一兵一卒。这件事情教会了刘邦: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带兵打仗应该尽力了解对方将帅的性格,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其三:仁义在口中,诡诈心中藏。刘邦本想打开牢门让雍齿自己走掉。这时张良告诉刘邦:仁义在心中是没有用的,应该做出来,要学会假仁假义。于是,刘邦在集市上当众释放了雍齿,并说了一番慷慨激昂、反抗秦朝暴政的话。结果放了一个雍齿,又有两千人马来投。
这三个道理是每一个君王都应该学会的,张良在辅助刘邦成就大业的整个过程中,不知为刘邦出了多少点子,谋划了多少优秀的策略,难怪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集体领导核心成员之二:相国萧何。相国萧何在辅助刘邦的整个过程中,有两个典故不得不提。由这两个典故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萧何对刘邦的辅助作用有多大。
典故一:安定汉中,借机东进。攻下关中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以偏僻的巴、蜀、汉中地区作为刘邦的封地。为了阻止刘邦向东发展势力,还把关中地区一分为三,分封给三个秦朝降将。刘邦看出了项羽的用心,气愤不过,准备同项羽决一死战,樊哙、周勃、灌婴等人也都摩拳擦掌,唯独萧何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劝刘邦不能逞一时意气,而应该休兵养士,广招人才,积聚实力,待条件具备后再东进将项羽拿下。刘邦欣然应允,全心全意地积聚起实力来。
典故二:月下追韩信,设坛拜大将。说起萧何,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月下追韩信”的佳话了,天下人莫不敬佩此公的伯乐眼力。韩信原是项羽的部下,他有勇有谋,是天下无双的军事家。但在项羽手下却得不到重用,就投到刘邦麾下。开始,刘邦对他也不重视,韩信一气之下就跑了。萧何得知后,马上放下没处理完的紧急公务,亲自去追回了韩信,并力劝刘邦设坛拜韩信为大将,为刘邦挽回了一个无人替代的良才。后来,韩信果然没有令刘邦失望,没有辜负萧何的良苦用心,在楚汉战争中,为刘邦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所以,刘邦能够夺取天下,从一定程度说,不可忽视萧何荐贤的作用。
集体领导核心成员之三:大将韩信。韩信是一位军事天才,他能够把弱小的军事力量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以至于最后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将不可一世的项羽彻底击败,一举奠定了建立汉王朝的基础。可以说没有韩信的帮助,刘邦不可能冲出汉中大破项羽,最后做上皇帝,开启汉王朝,也成为中国第一位平民天子。 对于这三个人的作用,刘邦也心知肚明:“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所以,他才能够放心把各项工作交给他们去管理、去指挥,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授权。
授权就是指上级把自己的职权授给下属,使下属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这一看似简单的行为却并不是所有领导者都能够做到的。一方面,领导者对自己权力的丧失有一种恐慌心理,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才华过于自信,对下属的能力则持怀疑态度。因此,在授权这件事上,反倒是本身没有多大能力的领导者更放得开,因为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授权有一定的风险,但更多还是职权重新分配后带来的高效工作模式。而那些有高度集权领导者控制的企业则面临着诸多忧患:长虹公司总裁倪润峰“休息”了半年,长虹就扛不住了;彭作义不幸英年早逝,竟有人担心青岛啤酒“何去何从”……
在20个世纪,企业或许可以依靠某一个人的意志或某一个人的决策而攀上成功的巅峰,但在21世纪,那些企业领导者个人企图控制企业一切的时代已走向了死亡之旅。在一个越来越依赖集体智慧的时代中,与一位集权的企业领导者相比,会授权的领导者才能让企业走得更远、更辉煌。
【管理王道】
传统的领导观念认为,领导就是站在队伍最前面,带领所有人前进的那个人,而集体领导的领导方式是对这种观念的直接挑战。与近年来大受企业欢迎的授权模式相比,集体领导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以一种真正交互的模式,将领导的权力由一人独有转化为人人共享,从而重新定义了“领导力”。它不是仅提供一种咨询式的领导框架,在这种框架下,掌握权力的领导者允许“下属”参与到他们的领导实践中。
集体领导主要有四个特征,即允许多名领导同时存在于团队;所有重大决策都由集体作出;成员相互协作;领导者关怀他人。借助这四个特征,企业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完成其领导力培养进程,并且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成效更为显著。
三夺军权:控权的艺术
为了保证团队高效率地合作,企业管理者应将能由下属做的事情尽量分解授权出去,而自己则全力以赴去做那些别人无法替代的更重要的事情。但必须留一手,就是授中含控。
相对于秦王朝来说,刘邦与项羽经营的事业可以说是大企业,而这两家秦末大企业的不同结局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正如刘邦所说,“运筹于帷帐之中”,刘邦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刘邦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刘邦不如韩信。张良、萧何、韩信均是人中之杰,而之所以能够死心塌地追随刘邦创“取天下”之大业,既是刘邦善于用人的结果,同时也说明了管理者在领兵用人中授权于人的重要性。
反观项羽,当初凭着个人英雄主义,势力一度膨胀——客观地说,个人英雄主义在创业初期确实取得很大的作用。但关键是势力壮大、地盘扩大后,面对纷繁复杂的战争形势,他应该及时培养人才,授之大权,通过管理团队而非凭借个人的骁勇来夺取胜利。与之相比,刘邦的高明之处正在于:授权并且很好地掌控。 刘邦和韩信曾经有这样一段精彩对话。
刘邦问韩信:“如我能将几何?”
韩信回答:“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刘邦又问:“于君如何?”
韩信回答:“臣多多而益善耳。”
刘邦笑说:“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韩信回答:“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原来刘邦能赢得天下,全在“将将”二字。何为“将将”,通俗地讲就是知人善任。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善任是知人的目的。作为领导者不仅要有知人之明,还得有善任之能。而所谓善任,其实就是授权的艺术。
有人说:刘邦真是天大的胆子,敢授给韩信那么大兵权,他不怕韩信反过来诛杀自己吗?刘邦当然怕,韩信兵力那么强,他若想独立出去,简直是易如反掌。但刘邦自有妙法,他的授权并非盲目地瞎授,而是掌握住了一定的火候,正所谓授中含着控。
历史上广为流传着刘邦三次夺韩信军的典故。
其一:公元前205年,刘邦获得韩信军。韩信大破魏王豹,平定魏、代等地后,刘邦派人收回他的精兵干将,只给他留下几万人,去和赵国几十万大军作战。
其二:公元前204年,韩信破赵降燕,平定北方。刘邦突然闯入韩信的军营,到他的卧室中没收他的兵符印信,当时的韩信竟然还在酣睡之中。
其三:公元前202年,经垓下之战消灭项羽后,刘邦也以突然的手段夺韩信的大军。
仔细分析以上三大典故,其中典故一相对来说是合乎情理的,而后两个典故就显得耐人寻味了。有人就以此为根据,说韩信连自己的军营都看不住,根本达不到大将的资格。不要说大将,就是一般将领也都能看住自己的军营,至少能看住自己的卧室,而韩信却看不住。但事实上,韩信绝不是马虎之人,否则绝对不会在同刘邦的第一次交谈时,能够对项羽及天下形势作出如此细致的分析。那么,对于刘邦能够直接闯入韩信的卧室只能存在一种解释,那就是韩信的身边有刘邦的“人”。当韩信被刘邦派去打魏王豹时,军中有许多刘邦原来的将领,这个自然毋庸置疑。后来,韩信军中也应该有这样的忠于刘邦的将领,这应是明面上的,韩信对付这些人还是轻而易举的。刘邦会不会越过韩信暗中还安插别的人,或收买韩信提拔并信任的将领?这都完全有可能,否则韩信不会说刘邦善于“将将”。由此可见,刘邦敢于授权其实并非憨厚之举,也并非自信能力强悍,而是他懂得授权的最高境界,即授中含控。由此得到了一大批精兵干将的誓死追随,打下了汉室江山。
【管理王道】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实现有效授权很困难吗?其实不然。应该说,一些管理者之所以做不到有效授权,其根本障碍在于没有找到授权的最高境界,即授中含控。其实,授权并非在授之后完全不管,任权力在受权者那里自发延伸和拓展,而是要掌握好一个度。当受权者所拥有的权力超出应有的范围时,管理者要及时加以制止,并制定一些相应的制度措施对授权的具体操作程序加以约束,只有这样的授权才能成为有效的授权。否则,等权力在受权者那里肆意拓展以致伤害到企业利益时,那么,授权对管理者来说就不是一种便利,而是一种伤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