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耽美淌过青春河的男人
7817500000031

第31章 逼上绝路

第33节逼上绝路

报考公务员败北之后不久,在楼台市SW局,在我身边,忽又有几个曾与我身份一样的同事奇迹般地解决了编制,摇身一变成了扬眉吐气、高贵典雅的正式工。尤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其中几个福大、命大、造化大的“后起之秀”,居然还是占着伟大的吾皇省局御赐的文秘编制凯旋而归的,我这个为SW事业拼死拼活写得面黄肌瘦、满脸沧桑的老文秘,却无意而糟糕地燃烧了自己的青春,照亮了别人的前程。我无法掩饰自己心头的惊讶,也无法不想起先生的话:“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呀?”进而,又沮丧地想,小可这辈子恐怕再无端公家饭碗的福分了。失落之中,我怒火中烧,恨恨而想,既然本人端不上,那么,那些靠不当关系端上的人也休想继续端下去。

在刀刺般的打击下,我产生了持刀杀人的冲动,恨不得立即手执利刃将局长们一刀一个杀个片甲不留,让这些狼心狗肺的贪官污吏,把绞尽脑汁所获的巨额不义之财一夜之间带入棺材,带到阴曹地府去为阎王充公,拉动鬼世界的经济增长,为千万条鬼们造福。不仅想杀局长们,还想将那些与局长们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不时对我颐指气使的科长们一并杀掉,让整个SW局尸横遍地、血流成河。我已看出来了,这些二张治下、表面上温文尔雅的科长们,其实没有一个好东西,其拿手好戏是,用心怀的一万个鬼胎背地里造谣中伤、搬弄是非,给我在狗局长面前说坏话;背地里给我说了无数句坏话,表面上却装作若无其事,甚至还对我友好有加,其造孽的功夫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且不着一迹,如踏雪无痕的风。好啊,咱们就走着瞧,看谁笑到最后!

我盘算了几日,觉得这样做,似乎有点不现实,因为一刀一刀地去杀,杀不了几个,就全跑光了。于是,我又想了一个新办法,就是待开大会时,拎上两大桶汽油,在门口一脚踢倒,泼在地上,把包括市局大小头目在内的全会场人一齐烧死。这个办法好,绝对好!两桶汽油的威力足可以在瞬间将装潢考究、密不透风的会议室变成一片火海,让那群畜生连反应都来不及就立马变成一个个疲于奔命的火球。起火时,我堵在唯一一处可以外逃的门口,对有幸逃来的鬼哭狼嚎、屁滚尿流的火球来一个砍一个,来一对剁一对。咔嚓,咔嚓,咔嚓嚓!咔嚓,咔嚓,咔嚓嚓,真他娘的过瘾。哈!哈哈!哈哈哈!我忍不住良朗声大笑,“魔鬼的宫殿的笑声中动摇”。

对,就这么干,既然狗ri的SW局如此薄待我,二张如此欺负我,我就得让坏蛋成群的SW局及其走狗付出血的代价。如果干的话,最好选在岁末年初的全市SW工作会议上,这样还能多报销几个,连区县局、分局的家伙们也一网打尽,甚至还能捎带几个市里来的跟屁虫——副市长们,哈哈哈,我要出名了,一夜成名,一鸣惊人!“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造成我产生此种极端想法的根源,其实不止如此,几年来耳闻目睹的现状,加上近一年来自身越来越遭受的百般挤兑、欺凌与折磨,使我在不知不觉中早憋了一肚子火。现在的编制刺激,只不过是充当了一根将满腔怒火引爆的导火索。

当年,与我一起进入楼台市SW局的,有两位文秘人员,一位是我,另一位是前文略略提过的小唐,小唐比我小三四岁,还没有结婚。两人不仅同时供职市局,还桌子对桌子,坐在一起,成为朝夕相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事。起初,两人相处得相当不错,互以兄弟相称,工作上互相帮衬,生活上相互关照。我这个SW新人,因对SW行业隔行如隔山,难以尽快进入文秘角色,自然免不了向坐在对面的小唐请教。小唐呢,作为与我身份一样的打工者,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对我非常热心,无论我何时提,提什么问题,都始终如一地尽心尽力,帮助解决,几乎做到了有求必应,有问必答,真是一副滚烫烫的热心肠。这让我非常感激,也非常高兴,庆幸自己真走运,不仅来到了一个好单位,还遇到了一个好朋友。

但有人告我说,机关里人心险恶,看上去笑意盈盈、甜言蜜语,实则口蜜腹剑,背后使坏。这话对不对,姑且不论,但我似觉有点太绝对,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慨而论。我至少觉得,这话用在市SW局,尤其是用在办公室,就有点不合适。肖主任是肖主任的好,刘主任是刘主任的我,别人是别人的好。当然,用在我与小唐之间,就更不合适了。我俩的关系真得太好了,好到什么程度呢?发稿子时,凡我写的,必在自己的署名之后,缀上小唐的名字;同样,凡小唐写的稿子,必定也缀上我的名字。客观地讲,我俩之间,还不光是纯粹的、简单的合作关系,还包含着必然的竞争因素在内,但两人却将竞争抛于脑后,甚至将竞争化于合作,各以坦荡之胸怀,“两小无猜”地善待对方。俗话说,两好搁一好,我自认自己算不得歹人,那么,小唐同样是个难得一遇的好人。

这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给了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甜头。我这个初来乍到的门外汉,因对SW行业非常陌生,所写的材料,难免表面上壮志凌云、气势磅礴,实则空话连篇,别无一用。好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绞尽脑汁、费尽心机,甚至拼光了吃奶力气,但不知道怎的,却始终难让领导满意。对领导大人的挑剔、发难甚至是刁难,我表面上虽唯唯诺诺,低头服输,但心里却不免想,也许是领导口味与喜好与我的不同,脾胃不合,甚至还觉得,他们好像有点不识货。而坐在对面的小唐,则能得不得了!凭着在SW行业两三年的积累,无论写什么都写得顺风顺水,深得领导尤其是分管领导郝局长的赏识。见我工作被动,小唐这个小兄弟不仅好言安慰,给予鼓励,给予帮助,还为我分担了好多本该由我承担的工作。有了他这个实心帮手、活字典,我足不出户,身不离位,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掉工作中的一个个拦路虎。

我知道,在办公室,工作上有问题,除了可以求教小唐之外,再没有第二个可求教的。因为别人一来不懂,二来不屑于给我解答。我一直认为,我之所以能在半年后,完全进入工作角色,一来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二来与领导的适时教育、调教甚至是怒骂密不可分;三来,小唐的帮助与提携也绝对功不可没。但后来,情况却逐渐发生了变化。确切地说,是在我基本超越了他之后,发生了变化。

领导的赏识是什么?我个人的看法,至少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可以催人奋进,让人再接再厉,有时也易使人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小唐恰好属于后者,工作上的顺利,领导的夸奖,加上与我对比所产生的优越,使他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骄傲情绪,表现出了吃老本的态度。SW局经费充裕,公费为我和小唐各订阅的报刊不下10种,天天都能堆满半桌子。每天上午报刊一来,我这个笨鸟就一个猛子扎了下去。而聪明的小唐,则随手一翻,就再也不看一眼。然后离开位子,三两步踱到对门的业务科室,与几个新分配来的小姑娘神侃胡谝去了。在几个小姑娘一口一个“唐大秘书”的亲切呼唤下,乐得笑容满面,云里雾里。“人是最容易骄傲的,除非圣贤或傻子”,小姑娘神乎其神的吹捧与抬举,焉能不让小唐忘乎所以而飘飘然?很快,他居然在某些场合,以大才子、大材料员自居、自诩了。那架势,似乎“欲与天公试比高”也不在话下。他的水平够不够个大材料员,权且不说,但机关里如何容得一个人如此自吹自擂。很多人对他有了看法,或明说,或暗说:那个小唐怎那么讨厌,认不认得自己?

当然,这与我无关,与我有关的事情在其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久,事情就见了分晓。有一天,小唐终于发现,一直以来处处被动、不时让领导骂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满地乱转的我,却越来越受到领导的青睐、认可和赞赏,相反对他则越来越不满意,心直口快、说话向来不遮不掩的郝局长甚至直言:不要吃老本了,要与时俱进,向宁枫学习。这下,小唐坐不住了。坐不住,该怎么办?两个办法,一个是像我当初那样,变压力为动力,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一个是想方设法拖住我,甚至把我拽下去,以继续保持他的优势。小唐采取了第二种办法。这第二种办法,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小聪明办法,是一种嫉妒心过度的下策,也是一种根本无法得逞的伎俩。你想想,别人努力学习,你如何奈何得了人家?

俗语说,有想法,就不乏有做法。小唐是怎么做的呢?第一,对我所请教的问题,不再像从前那样予以回应。以前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渐渐地,就变成了千呼万唤不答应,说尽好话不搭理。他的想法是,你不是从我这里学东西吗?那好,我不告诉你,看你怎么学?第二,想办法对我施加干扰,让我无法把思想、精力和时间用在学习上。当我请教问题时,先是装作听不见,半天没反应,等有反应时,也如酸窝窝掉进醋瓮,酸架子一摆,小铜瓢嘴一撇,用嘲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的口吻,扔给你一两句。让你即便问到东西,心里也不痛快,得不偿失。或者干脆直截了当地说,怎么连这也不知道?都来这么长时间了,啊?啊!

虽说,在工作上,我一天天向内行迈进,但遇到问题也在所难免,SW业务再加上文秘工作这泓水真得太深了,尤其是对一个靠短期突击进得门来而缺乏长时间日积月累、稳扎稳打的新人,无穷无尽的东西多得让人根本无法做到绝对的面面俱到、点滴精通。这又让小唐算计住了,一旦看见我遇到挫折、感到失落,立马就不失时机地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含沙射影地讥讽我不给领导长脸,辜负了领导的期望。刚开始他这样做,我感到很好笑,觉得这家伙真会开玩笑,并没有当回事。你想,两人相处得那么好,如兄弟一般,兄弟之间出现几句不中听的话还能太当真、太较真吗?那不是小题大作、自寻烦恼吗?

出于对彼此关系的维护,出于办公室的整体团结,也出于对他曾给予的热心帮助的感激,我不仅不把他的凉话、怪话当回事,相反,还继续争分夺秒地学习着。学无止尽,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哪有时间在这些无聊的问题上伤脑筋、浪费时间?虽说领导的认可和表扬不绝于耳,但自己总该有点自知之明吧,总得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啊,保持一副谦虚、低调和积极向上的劲头总该没错吧。小唐爱说怪话,就让他说吧。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几句话能把我怎的。

但领导对我的认可和表扬却使小唐更加难受,那种既无可奈何又不以为然的样子让我看得一清二楚。虽然难受,但他依然不怎么学习,依然延续老“传统”——以吃老本为生。吃老本也没关系,但不要嫉妒人嘛。心里嫉妒也不要紧,不要表现在行动上嘛。但小唐哪受得了这憋在心里的不适,妒海都水深火热、波澜壮阔了,怎能控制得住?于是,开始接二连三地给我难堪。如说什么“我当年一个月就适应了,他这也没什么”,“整天忙个焦头烂额,才……”甚至还故意找些特别专业、旮旮旯旯的生癖东西来考我,如我答错了,当场就用一种教训式的口吻说“怎么连这都不知道?眼高手低!”即便我答对了,也绝不认理,而是脸蛋一挺,嘴巴一噘,抛出了那句惯用的老口头禅:“哪本书、哪本杂志这样讲了?找来让我看看!”我到哪里去找呀?看完的东西不是记在脑子里,就是抄在本子上,谁还时刻放在案边,以备跟他质对啊?累不累啊,有这个必要吗?见我找不出证据,小唐马上就会神气十足,耸起满脸含苞待放的粉刺,哈哈大笑起来,脸皮抽搐得像淋了雨的小鸟在整理羽毛。这还不算,在一阵阵极尽夸张的嘲笑中,居然还不停地从椅子上站起,坐下,再站起,再坐下,反反复复无数次。那得意的神情,让人不得不想起刚产过小蛋的老母鸡。

一次,两次,三次,谁都能忍受,但次数多了,谁也不好再忍,忍到何时是个头?于是,我开始针锋相对地进行反击。一反击,两人就有了矛盾。反击的次数多了,矛盾自然就越积越深。这样一天天下去,就逐渐演变成了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成冰与火的激烈对决。不过,矛盾归矛盾,表面上彼此还维持着大体的和睦、起码的一团和气。因为,在一个办公室里做事,必然会有很多工作上的交集,撕破脸,对谁也没有好处。结果是,两人表面上各退一步,暗里却不时扳手、较劲。

为人宽厚的肖主任,本来待谁都一视同仁。但在“三讲”前有段时间,不知怎么了,忽然对我一反常态,冷淡异常。对我不友好了,相反,却对小唐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热情。这使我非常不安,心想是不是自己工作出了差错,惹他不高兴了,但思前想后,想来想去,也实在想不出什么欠妥之处。为弄清真相,我决定跟他推心置腹地谈一谈,也许有什么不必要的误会夹于其中。肖主任是我的顶头上司,县官不如现管,他的态度,绝不能不当回事。但肖主任从来都不给我解释的机会,每当我来到他屋子,还未开口,他就一个劲儿地催我“快去工作,别误了事情。”如此几次,其说法始终如出一辙。这使我更加不安,不过扪心自问,也没什么好解释的,就只好作罢。

在肖主任前后判若两人态度中,我体验到了什么叫工作难做、人事难处。不光如此,肖主任还在那一年,向局领导力荐,将小唐评为市局机关仅有的两名先进工作者之一,并在一年一度的全市SW工作会议上,给予了大张旗鼓的高规格表彰。披红戴花的小唐,站在高高在上的主席台上,又是向全场鞠躬敬礼,又是对着话筒慷慨陈词,发表受奖感言,风光得不得了。而我则只能神色黯然地坐在台下,充当看客,默默地接受着从不同方向扫来的不解甚至是质疑的目光。这使我颇为难受,也极为失落,不为别的,只为自己的辛勤付出不为领导认可,因为我的付出远远超过了小唐啊,我的工作成绩也远远在他之上啊。而结果为什么是这样?!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个先进工作者充其量不过多领几百奖金,也实在算不得什么,但这是一个份量不轻的政治待遇啊,它代表着领导的态度、倾向和对一个下属的认可程度啊。为这事,我情绪低落了好长时间,而受到公开表彰的小唐却趾高气扬、如沐春风,终日哼哼哈哈、咿咿呀呀,足足美了半年。

但这种情况在千禧年的“三讲”教育之后,发生了悄然转变。“三讲”之后,肖主任渐渐对小唐冷淡起来,让我一下子感到莫名其妙、不可思议。受到冷遇的小唐,顿如泄了气的皮球,终日有气无力、萎靡不振。更让我不解的是,不知何故,肖主任却对我表现出了十倍于前的热情,说话客客气气,态度和颜悦色,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处处替我着想。一次,我到办公室以前的老领导刘主任那里闲坐。闲坐之中,无意向他说及此事。刘主任微微一笑,说,你不知道,一场“三讲”,才让肖主任彻底看清了小唐的面目。是啊,“三讲”时,肖主任成天都跟我和小唐呆在一起,孰是孰非、孰好孰坏,怎能看不清楚啊?肖主任是个有智慧的人,他的思想认识岂可永远停留在一个浅层甚至是低级水平?凭此,我当即怀疑,小唐曾给我说了坏话。这种判断,不久之后我终于得到了间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