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中国美食地理与美食传说
779000000044

第44章 香港

白蒲茶干

乾隆御笔“只此一家 ”

清朝康熙年间,一名姓屠的湖州人在白蒲北街开了一豆腐干店,店号“三香斋”,又名“屠三香”。白蒲北街是南北交通要道,商业较盛,油饼粮行、京货店、水烟栈、各式菜馆、点心店、鱼行、茶馆等店铺林立。来往商人、小贩很多。每日清晨,商民、街坊乡老、小贩等都喜欢坐茶馆,闲谈生意经、山海经,一边谈心,一边买来屠氏的豆腐干佐茶。因其近似茶色,又是名茶配食的佳品,故取名茶干。

到康熙丙子年(康熙三十五年,即1696年),“屠三香”生产的茶干,由于加工工艺精细,用料考究,进嘴细软劲韧,美味可口,算得上色、香、味俱佳,被誉为白蒲一绝。

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地方官特别选择了“三香斋”茶干作为贡品,请皇上品尝,乾隆尝后甚悦,又听该店独家经营的介绍,便御笔写下“只此一家”的题字,赐予褒扬。屠氏得此御笔欣喜若狂,并将“只此一家”制成金字匾额,悬于店堂,自得御笔“只此一家”,“三香斋”茶干驰名大江南北。

按传索地

白蒲茶干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了,是香港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土特产。茶干选用优质大豆、多种香料制成,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美香芳,富有韧性,色泽美观,形状整洁,经济实惠,驰名四方,深爱广大食客的喜爱。

进入后厨

【原料】优质白豆腐2千克,白大川、元回、丁香、桂皮、大香、冬菇、八角、甘草、各5克,冰糖20克,原汁酱油30毫升、麻油10毫升。

【做法】

1将白豆腐用干净纱布包裹上,用适量重物将豆腐中的水分榨出。大约压2小时后,将整块豆腐切成长5厘米、宽3厘米、厚1厘米的块。

2白大川、元回、丁香、桂皮等配料放入盆中,加2升水熬10分钟,晾凉待用。

3把切好的白豆腐干子放入熬好的汁水中泡8小时,再放入锅里以小火煮半小时,停火浸泡2小时,起锅稍凉,淋上麻油即可。

香港第一蛋挞

一夜成名的传奇

“草根”(grassroots)这个名词,近几年在香港很流行。它跟“中产”、“富豪”一样,成了一种社会阶层的划分。香港也不乏出身自“草根”,如今成为专业人士、社会精英的神话,而眼前一身背心短裤、头发斑白、两手沾满面粉的欧阳先生,便是另一位“草根”传奇人物。

欧阳先生自言不识字,十岁开始跟舅父学做中式糕饼,后来又在多家酒店和马会餐厅做事,学得一身精湛的西饼手艺,于是在舅父举家移民后,接手了这一盘生意--泰昌饼家。 

一间只有四十平方米、表面看来普普通通的饼家,店面靠街,制饼工场就在柜台后面,典型的家庭式的手工作坊。老板即是伙计,欧阳太太负责打理店面及收银,做的尽是街坊生意,像极了小时候上海弄堂口的烟纸店、马路对面的熟食店:放学回家的路上,小心翼翼地从兜里掏出一角钱,买一包咸桃板,足够美上几天,直到那张包装纸被戳破了洞,才依依不舍地吃下最后一颗。 

这家屹立中环五十一年的老店,竟有一夜成名的机会。那是因为有一天,小店里来了的客人--末代港督彭定康。他欣赏欧阳先生自创的那种曲奇皮蛋挞的香气,一口气连吞了好几个,自此“香港第一蛋挞”的美誉由那里传到了全世界。 

在经营过程中,老店也曾遭遇了“起死回生”的经历。二零零五年五月份,由于店铺换了新业主,租金将会大幅提升,这家极具五六十年代情怀的老饼家面临着结业的危机。消息一传出,小店外一大早便排起了长龙,队伍里有议员、律师、明星和普通市民,店子对面的马路边多了等候主人买挞归来的车辆,也多了驻街巡逻的警察。每到晚上五点过后,人龙更超过50米,远道而来的主妇,下了班的白领,在酷热潮湿的气候下一等大半个小时,企盼尝一口皮脆里滑的热辣辣蛋挞。

好在九月底,感于港人怀旧的情谊,在友人的支持下,泰昌饼家又在摆花街三十五号新址重新开业,这回是一间比原来面积更大的铺面。而且在新股东的激励下,泰昌饼家在旺角新世纪广场,开出第一家分店,使得大家又能品尝到这一传世美味。

按传索地

蛋挞,源自欧洲,为什么会这么有名?原因很简单,在英国的时候,英国人把它称为Custardtart;Custard,是鸡蛋、奶与糖混合而成的软冻,称之为“蛋”;tart,则取其谐音叫挞。其金黄色的外层酥皮把蛋黄色的蛋浆重重包围着,形成一个小花盆的模样,精致之余又显示出大方的气质。 当“挞”与“蛋”同时入口,牙齿轻抵舌尖上扬的那一瞬间,“挞”的酥脆充分配合着“蛋”的爽滑与浓香,从而最大限度愉悦起味觉神经,使人达到一种对食物极大满足后才会产生的快感。

如果有机会前去香港,也希望你去泰昌饼家试试“香港第一蛋挞”。欧阳先生的蛋挞不但采用厚脆的曲奇皮(不是一般的酥皮)做挞底,就连蛋浆的调校也鲜美可口:不甜不腻,入口极滑,颇有回味,吃完后,那阵鲜奶及鸡蛋的香味还满口留香。他对顾客的细心更值得一赞,得知大家路途遥远,他会主动将饼盒边撕开透气,避免“倒汗水”破坏蛋挞的味道。

泰昌饼家

地址:中环摆花街35号地下斜对面

电话::2544-3475

泰昌饼家旺角分店

地址:旺角新世纪广场5楼535号铺

进入后厨

【原料】鸡蛋2个,蛋黄5个,黄油250克,猪油250克,糖500 克,低筋面粉750克,高筋面粉750克,巧克力酱少许。

【做法】

1将黄油、猪油快速搅拌2分钟,打软。

2加入白糖,打匀后一边搅拌一边逐个加入鸡蛋,打匀。 

3倒进低筋面粉打匀后逐个装入挞壳内,再放上烤盘。

4烤箱调至200℃预热10分钟,放进烤盘烤10分钟。 

5取出待凉后,用巧克力酱在蛋挞上画圈即成。

丝袜奶茶

真是用丝袜煮出来的奶茶吗

1952年,10多岁就到港打工的林木河,与妻子及一名伙计于在中环摆花街开设兰芳园大牌档。

战前香港仍流行喝南洋咖啡,直到五、六十年代,港人才开始爱上奶茶,但最初的奶茶味道普遍较苦涩,原因是一个大水壶,“当年大部分食肆用大水壶煲茶,大水壶份量多,要很久才冲完一壶,不停煲着,结果煲到过了火,冲出来的茶自然苦涩。”

林于是找来打铁师傅,用铜打制体积较小的茶壶,取名“手壶”,其妻则用制棉袄的毛布,自制隔茶渣的茶袋,“茶壶体积细,茶可以不用煲太耐;用茶袋冲来冲去,可以去草青味,令茶味均勻。”他说煲茶时间要控制得宜,太短去不掉草青味,太久则过火苦涩,喝完会胃部不适。

当年小小的牌档,每日下午总吸引附近的码头工人光顾,“工人看见我将茶用个袋冲来冲去,觉得好过瘾。他们见茶袋啡色,以为是丝袜,以后每次就大叫‘一杯丝袜奶茶’”。

尽管早期顾客是一班苦力,但林木河对制作奶茶执,选用上等的斯里兰卡科伦坡“季后茶叶”,皆因雨季后生长的茶叶饱满及色泽雄厚;配以膻味较低的马来西亚植脂奶。正因这份敬业乐业的精神,令兰芳园渐为中环居民及上班族所熟悉,生意也愈做愈大,由大牌档演变至如今有两间茶餐厅。其他食肆、茶餐厅争相仿效推出丝袜奶茶;现时海外传媒每次到港采访丝袜奶茶,总会来兰芳园。

按传索地

丝袜奶茶是香港的一种很有代表性的饮品。香港创作的丝袜奶茶是地道、香醇的代名词,发明丝袜奶茶的中环老字号兰芳园创办人林木河,现时每日卖茶逾千杯,连泰国白龙王、香港工商及科技局局长王永平等也是其长年捧场客。兰芳园所在的街道窄窄的,两旁都是些小店,卖水果的、卖鲜花的、卖菜的、卖杂货的,热热闹闹的,很有风情。兰芳园在近路口的地方,门前的铁皮档保留了传统的小凳子,有些老街坊仍喜欢坐在小凳子上叹奶茶。

兰芳园(老店)

地址:香港中环结志街2号

兰芳园(新店)

地址:香港中环结志街4A-6号。

老店星期日休息,新店星期六休息。营业时间:上午7点到下午6点。

进入后厨

【原料】红茶20克,牛奶500毫升,白糖、水适量。 

【做法】 

1将红茶放在壶中,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三分钟。 

2 把煮好的红茶用一块纱布或者没穿过的丝袜过滤。

3在过滤好的茶水中加入白糖和牛奶,搅拌均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