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中国美食地理与美食传说
779000000039

第39章 陕西(2)

韦再命另一厨师烹制,这一厨师采用先煮、后蒸,再油炸的方法烹制,虽达到了酥嫩的要求,但由于经过三道烹制工序,鸡已骨肉分离成了碎块。韦陟品尝后认为口味酥嫩鲜美,但鸡肉零碎不成鸡形,一定是厨师先偷吃过了,不容分说便又使人将厨师活活打死。

慑于韦的淫威,家厨不得不继续为其烹饪。第三位厨师吸取了前两位的经验教训,在烹制前先把鸡用绳捆扎起来,然后采用先煮、后蒸,再油炸的方法烹制。这样做出来的鸡,不但口味香醇酥嫩,而且鸡身完整,形似葫芦,韦陟这才满意。以后,这种烹制方法流传民间,人们就称之为“葫芦鸡”,并一直流传至今。

按传索地

葫芦鸡是陕西西安的传统名菜,它以皮酥肉嫩、鲜香味醇的特点为中外宾客所赞誉,久负盛名。有人誉之为“古都长安第一味”,食用过此菜者都说其味美。

推荐食处:曲江春酒家

曲江春酒家是西安惟一经营唐宫廷筵的餐馆,其“千秋龄宴”、“贵妃宴”、“烧尾宴”、“曲江宴”、“唐宫小吃宴”、“唐宫长寿宴”等宫廷名筵,均突出选料精细而考究,滋味隽永而爽口,造形古朴而新颖,营养丰富而合理的特点。其名菜有凤粥海参、葫芦鸡、同心生结脯、鲤鱼脍、驼蹄羹、雪婴鲍鱼等。

地址:新城区解放路216号

电话:029—87442439

进入后厨

【原料】鸡1只(约1千克),酱油、盐、料酒、葱、姜、桂皮、八角各适量,花生油500毫升。

【做法】

1将鸡去内脏,放水中漂30分钟除净止污,剁去爪,投入沸水锅中煮约10分钟取出,割断腿骨上的筋,用麻绳绑成葫芦状。

2将鸡放入大碗中,注入肉汤(以淹没鸡身为度),加入料酒、酱油、盐,将葱、姜、桂皮、八角放在鸡肉上,入笼,用旺火蒸约2小时取出,沥干汤水,再将油烧至八成热,将鸡投入,炸至金黄色捞出即成。

岐山臊子面

周文王大锅煮蛟龙

夏商的时候,周文王和他的部落就在岐山定居。那时,周还是部落,他们出外打猎,当行至渭河畔时,只见一条大蛟龙从水里腾空而起,张牙舞爪,遮天蔽日。这只蛟龙经常兴风作浪,残害庶民。有时,在空中卷起阵阵狂风,遍地飞沙走石,吹得墙倒房塌,吹得牛羊杳无踪影。有时掀起漫天乌云,大雨倾盆,河水泛滥,村舍淹没。万恶的蛟龙,夺去了许多人的性命。周文王和他的部落早对这条吃人的大蛟龙恨之入骨。今天见它又出来兴妖作怪,这只大蛟龙在空中翻滚了三圈,张开盆一样的大口,又要施威。周文王不禁怒起心头。说时迟,那时快,周文王命令手下人一齐弯弓射箭,霎时间空中响起了箭鸣声。

大蛟龙的两眼被射瞎,咽喉被刺伤,挣扎了一会,从空中跌落下来。周文王走近一看,只见这条大蛟龙足有5丈多长,1000多斤重。大家高兴地围着蛟龙唱了起来:“蛟龙作恶兮,伤害庶民,渭水泛滥兮,不得安宁。文王积德兮,为民除害,普天同庆兮,其乐无穷。”

据说,蛟龙的肉味道鲜美,人们吃了它的肉,可以驱恶除邪,延年益寿。周文王命部下把蛟龙抬了回去,剁成很小的肉块,做成臊子,放在几十口大锅里,调成汤。所有的人都将面条捞在碗里,周文王亲自掌勺舀汤,大家吃完面后,又将汤倒回锅里。这样,所有人都尝到了蛟龙肉。从此,周部落在岐山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周公庙内还保存着一口很大很大的饭锅,据说,这是当时吃臊子面遗留下来的。

按传索地

岐山臊子面是发源于凤鸣岐山的一种传统美食,为陕西面食和西府面食一绝。这种面用手工擀制,料精味美,名噪三秦,誉满西北,声播神州。不仅以“薄、劲、光,酸、辣、香,煎、稀、汪”九大特点享誉华夏,而且以其独特的食俗将三千多年前的祭祀礼仪垂直保留至今,堪称中华文明的活化石。

岐山臊子面在宝鸡城乡的岐山面馆随处可见,想吃到原汁原味的,就要专程到岐山县北部村去一趟了。

进入后厨

【原料】面条500克,硬肋肉250克,黄花、木耳、老豆腐各50克,葱、姜、盐、酱油、味精、红醋、辣椒面、八角、桂皮、草果、油适量。

【做法】

1肉切成指甲盖大小的块,锅内的油热后放肉,肉烧白后放入八角、桂皮等香料,加开水(有高汤更好),慢慢炖到肉烂。

2黄花、木耳、老豆腐(老豆腐用水焯一下),用油炒熟。

3准备油泼辣子,油烧到七八成热,放上2分钟,然后泼入辣椒面中,最后加点红醋。

4高汤(没有就用清水)加盐、味精、红醋。

5面煮熟后,碗内先放黄花、木耳、豆腐,然后放酸汤,最后放臊子。如果想要颜色好看,可以再放些韭黄、香菜、鸡蛋皮。

油酥饼

佛经千卷,烧饼千层

据传,唐王朝刚建立时,唐高祖李渊为了维护其统治,妄称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后裔,大崇道教,借以麻醉人民。后来玄奘从西域取经回来,唐太宗李世民发现利用佛教更能迷惑人民,于是又积极提倡佛教。唐高宗李治、武则天都特别尊崇佛教,当玄奘法师翻译佛经达千卷时,他们命御厨专门做一道御膳赏赐给玄奘。我们知道,佛门之人是不食荤的,只能做一道素食。而且此道膳食必须与佛经千卷有一定的联系。御厨们经过商量和讨论,最后决定做一道有喻意的“千层烧饼”。由皇帝下旨赏赐给玄奘,以表彰他的功绩。后来玄奘病故,安葬的那天,长安京畿附近赶来送葬的人达100多万,他们亦带着寓意千卷佛经的各种食品来祭奠。以后,京城长安的厨师对“千层烧饼”又做了精心改进,取名“千层油酥饼”。

按传索地

油酥饼,又名千层油酥饼,是陕西西安的传统名小吃,被誉为“西秦第一点”。以它色泽金黄、层次鲜明、脆而不碎、油而不腻、香酥适口等特色受到中外宾客的欢迎。由于它完全是用植物油制作的,又有纪念玄奘法师的情意,因而在唐都长安,曾风靡一时。千余年来,虽经战乱,却历久不衰,一直流传至今。

推荐食处:西安饭店

地址:西安市东大街298号。

电话:029—7216262

进入后厨

【原料】白面粉575千克,碱面75克,菜子油15升,花椒油50毫升。

【做法】

1制酥:用菜子油250毫升下锅烧热,端离炉火,慢慢倒入白面粉750克迅速搅拌均匀后,起锅盛入盆内待用。

2和面:将余下的白面粉全部倒在盆内;将碱面用215升水化开成碱水(六成凉水,四成开水),先将60%的碱水倒入面盆内反复揉面,再倒入25%的温水,搓揉成表面发光的硬面团,再将剩余的碱水洒入,并用拳头在面团上压榨,使碱水渗入面内。然后将面团移在面板上用力搓揉到有韧性时拉成长条,抹上清油,揪成约65克一个的面剂,为防止粘连,每个面剂上可分别抹些油,再逐个搓成约12厘米的长条。

3制饼:将搓成的长条压扁,再用小擀面杖擀成约5厘米宽的面片,逐片抹上步骤1中做好的油酥约75克,撒上05克椒盐,拎起面头,向外扯一扯,再按三折折起来,每折长约20厘米,然后由右向左卷,卷时要用右手指微微往长扯,左手两指撑面片两边往宽拔,边扯边卷成10余层,再将剩余面间扯长扯薄,抹上油酥,扭成蜗牛状(1个酥饼须扯约4米长)。

4烤制:将面团压成中心稍薄、直径约7厘米的小圆饼。在饼铛内倒50毫升油,将小圆饼逐个排放在饼铛里,饼铛的温度控制在120~150℃,约3分钟后,打开饼铛,给酥饼淋50毫升清油,逐个按烤出的颜色情况调换位置,防止烤焦,再将上盖盖上,1分钟后将酥饼翻身调换位置,达到火色均匀,两面酥黄即成。

太后饼

饼好,人更好

据《汉书》记载,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太后非常贤淑聪慧,文帝在母亲的教养熏陶下,从小就体会到民间的疾苦,做了皇帝后,便施德于民,留下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国富民强。

薄太后本来是南方人,因长期居住皇宫里,少不了常常思念故乡。有一年,她从长安起身出城春游,向北过渭河一直到了怀德县(今富平县)。她发现这儿的地理环境和自己娘家的地理风貌十分相似,回宫后对儿子说想把这儿当作娘家看待。文帝是个孝子,他便赐旨以外婆灵文侯夫人的名义,建园于怀德县南(即今富平县华朱乡怀阳城)。行宫落成后,薄太后接来了老母和姐妹,前来定居的自然还有厨师、奶妈、丫环等。这随行的御厨,有一套烤制饼子的绝妙手艺,薄太后常来看老母,母亲用饼子款待,她也很爱吃。她们母女都热爱百姓,时常把饼子亲自送给当地百姓。日久,民间也仿照制作。人们出于对薄太后母女的爱戴,将这种食品称为“太后饼”。

按传索地

“太后饼”是陕西省富平县著名小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焦黄酥脆,柔香可口,油而不腻,是关中人民十分喜爱的小食品。太后饼曾多次当作佳肴摆上国宴,招待外国元首,使国际友人一饱口福。

推荐食处:五一饭店

其代表菜有松子酿方肉、金枣扒肉、松鼠鱼等十大名菜,此外,还独创了“长安风情宴”。同时这里的西安风味特色小吃品种也很丰富,五彩烧卖、太后饼、芝麻元宵等荣获内贸部“金鼎奖”。

地址:碑林区东大街351号

电话:029—87215932/87210804

进入后厨

【原料】猪板油250克,蜂蜜150毫升,面粉1千克,盐、桂皮面、花椒面、大料面各少许。

【做法】

1猪板油中放入少许盐、桂皮面、大料面、花椒面,用刀背砸成油泥。

2将面和成面团,擀成长方形片,把油泥均匀地抹在上面,卷成圆圈,旋转制成圆饼。

3将蜂蜜用开水化开,抹在圆饼上,上烤炉用200℃左右烤至金黄色即可。